大明末年第157章 排兵布陣,郎谷決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末年 >>大明末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7章 排兵布陣,郎谷決戰

第157章 排兵布陣,郎谷決戰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16日  作者:昭陵秋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昭陵秋 | 大明末年 
快捷翻頁→鍵



熱門、、、、、、、、、

ps:只能說寫書確實想的過于美好,抱怨的話不多,求個訂閱吧,成績慘淡,求點票票支持,什么都缺,什么都求。╪┢╪═╪┡.(。

“你部現有精兵幾何?”李璟一面快掃過周遭山林地形,做到心中了如指掌,又派各部斥候,前出戰場十余里偵查官軍動向,如今,他麾下帶了足足五千精壯,其中騎馬者五百人之多,披鐵甲者五六百,又以火器弓弩軍約千人,得到四十門虎蹲炮的增援,前出陽曲八里駐扎,準備與官軍來犯之艾萬年部決戰。

按說李璟兵馬占據絕對優勢,艾萬年部不過一千五百兵丁,無論武器裝備,皆不如李璟所帶精銳,但是論起久經戰陣和訓練來,那李璟麾下兵丁,就差的不是一點半點了。

匆忙成軍,臨時從農田里解放出來的農兵,上一桿長矛,就強行征召入伍,雖然見過幾次血,但從未堂堂正正與官軍正面交鋒,但好在一連套的分田餉刺激下,他們精神飽滿,煥出從未有過的戰意,幾乎誓死擁護乞活軍的統治。

因為他們深深的知曉,他們手中沾染了大族的血跡,瓜分了大族的田產,一旦乞活軍失敗,朝廷卷土重來,屆時一輪血腥的報復之下,恐怕整個李璟肆虐的土地,將活不下幾個來,即便心中不愿過這般日子的,眼下也叫強綁在造反的大車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主公,我以老營編練一都,裝備訓練最是精銳,可堪一戰。”趙默笙聞言帶著幾分肯定的神情說道。

李瑁也是上來,直言不諱,“我亦有編練一都,各以銀錢田土好生養著,此時,他們皆愿為主公效死命也!”

“如此兩都人馬八百之士足以,只以精銳在前。弓弩火器居中,以左右翼掩護,騎軍往來接應,與官軍挑戰。”

冷兵器時代的軍陣。李璟以往不是十分了解,但是來到這世上起兵之后,在不少大族查抄家產過程中,總能遺漏些,尋來幾本好生熟讀。總算能混個大概,畢竟后世也是軍人出身,雖然不是十分了解,但初略上陣,與明軍放對,倒也不懼。

“戰場選在何地?”李璟一面瞧著身邊浩浩蕩蕩入營駐扎的兵丁,一邊沖趙默笙詢問道,涉及具體安排,他就不好插手了,畢竟三腳貓的功夫。還是不要獻丑了,自家只是把握好大方向便行。

趙默笙指著斥候臨時畫出的一張幾乎只有輪廓的地圖道,“就在前頭兩里之地,曰郎谷,地勢開闊,足以令萬人進駐,左右皆為大山,只有東面有一處小山坡,我等只以快進入戰場,以炮陣位列山坡之上。┞┡╪w{ww.。以逸待勞,坐等官軍來攻便是。”

說著,還從郎谷方向指了一下,李璟順著他的視線望去。卻是看的不甚清楚,心頭有些不安,直接點了幾個親兵,帶著趙默笙并李瑁所屬將領打馬往前,直接往郎谷實地偵查而來。

“不愧是天生的戰場啊。”李璟瞧著眼前這開闊的一望無際的平原,忍不住感嘆道。要知道山西地界,高山密林眾多,道路崎嶇不平,難得一見如此開闊的地界,這本是一處良田所在,如今秋收已過,甚是荒蕪,聞賊兵至,附近的百姓早就一逃而空,正是上好的決戰之所。

“主公,只是這處山坡,位列偏移要道,雖然占據,但官軍未必來攻,只怕據此二百步亦要再設一軍阻擋官軍繞到后路襲擾炮陣啊。”趙默笙不愧是昔日官軍出身,這些日子,更是惡補了些關于統兵作戰的書文,此刻已有幾分大將該有的警覺。

李璟只看了一眼,點頭應是,“官軍必從西南角入,直面到此,不過七八百步,若是騎軍沖擊,片刻克至,我欲以你二部兩都精銳,全部至炮陣之下列陣,前出一百步,以大軍駐扎要道,官軍見我兵多,必不來戰,且炮陣威脅之大,必先拔除,爾等可有信心守住炮陣否?”

“主公,若依高見,必定如此,只是官軍騎軍眾多,若是自防守間隙突入軍陣后方,為之奈何?!”李瑁頗為擔心的說了這么一句,就沒旁的話語了。

李璟壓根就不擔心這個,若是一千五百人的官軍能在自家三倍兵力的迎擊下分兵進攻,那么大軍早該潰散了,“若官軍以騎軍挑戰,我必出親衛馬隊堵截,保障爾等側翼后衛,只管放心正面迎敵便是。”

“喏!”趙默笙,李瑁二人,頓時領命下去,一面計劃哪里布置軍陣,炮口朝向,火器隊居于何處,開始進行一步步驗證,如此,埋鍋造飯之后,大軍依照軍令,全員整裝,開始戒備,只聽斥候不斷報告官軍位置動向。

只等聽聞官軍到了五里之外,李璟頓時出口,“梁四九,我命你率一百騎兵,出陣前挑戰官軍游騎,不許纏斗,只可阻住官軍來勢,便行歸陣。”

“是!”梁四九早就按奈不住了,此刻點齊一百騎兵,呼嘯而去,李璟只等他的兵馬出陣完畢,頓時從左右傳令兵大吼一聲,“擊鼓進軍。”

高昂而富有節奏的鼓聲瞬間敲響,回蕩在每一個兵丁的心中,他們此刻紛紛站立起身,在自家隊率的嘶吼聲中結成方陣,開始隨著大旗開始慢步移動,按照事先預定戰場開赴……

整整四十門虎蹲炮全部就位,分列為三個**的炮軍之陣,以2:1:1,其中主力炮陣口朝官軍方向,另有十門,對朝自家本隊前方,預防官軍突陣,另有十門,位列主力炮陣之后約二十步的空隙,準備以炮子攻擊殺到近前的官軍。

在炮陣之下不過十步之遙,便是趙默笙麾下一個精銳主力都四百余人,此刻以隊為陣型,左右各百余人,前后三排,以第一排為帶甲著,手持些許鐵盾,大多以木盾添置棉花打造而成,第二列則是少許帶甲,大多手持長矛之士。

而第三排,則是一都之中,最為羸弱著,幾乎無甲,只是生的健壯,以其中七十人手持長矛,三十余人位列左右,各持腰刀。

而李瑁麾下的一個都同樣如此排列,兩隊人馬,一排二百多人,最后還有百余人的預備方陣,不過其中火器盔甲裝備數量要多些,作為堵住缺口的敢死之隊。

在兩隊之前,則是早就給火器裝上彈子的第一波打擊部隊,有約兩個都六七百人,其中三百火器位列第一隊,按照軍規,只一彈,便往左翼本隊撤隊,而后是四百來人的弓弩隊,以軍規務必射空三輪,方可撤退,且不許往本隊正前撤離,需貼著火炮陣間隙,退回火炮之旁,再用弓弩射擊,他們大多都配有腰刀,準備作為火炮陣最后參戰的兵力。(未完待續。)

推薦本章到:


上一章  |  大明末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