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末年第136章 兵出太原,直奔定襄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末年 >>大明末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6章 兵出太原,直奔定襄

第136章 兵出太原,直奔定襄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16日  作者:昭陵秋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昭陵秋 | 大明末年 
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



“主公?弟兄們都跑的上氣不接下氣了,實在太累,是否能休整一番,再行繼續?”

淳縣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繞城三周,一上午就得跑完,實在是有幾分勉強,要知縣城周長十余里,三周下來,對于很多新加入的兵丁來說,的確是個負擔。

但在李璟眼里,這還僅僅是個開始,況且沒叫穿上盔甲,拿上兵器,算不得什么,若是這點都堅持不下來,何談進步呢?

“不行,若是落隊,走也得走完,將行令止,馬虎不得!傳令下去,未有跑完三周者,禁食一日!”

聽到這句,那詢問的隊率凄苦著臉下去,不敢再談了,整支隊伍只得開始拖拽著酸麻的雙腿,開始繼續前行……

“好久沒能這樣舒坦過了。”等到率先跑完三周,李璟松了松筋骨,這副軀體如今也磨合的差不多了,往日許多技巧都能發揮出來,一時手癢,倒想拾到拾到,往親衛處尋了一支鳥銃想要耍耍,剛一拿起,頓時拍了拍腦門。

以手中鳥銃計,射擊不易,不僅精度差,而且制造工藝不過關,極易炸膛,再者上彈麻煩,可惜自家也沒什么好法子,若是穿越前能尋個百科全書一塊帶上便好了,制造出先進的后膛槍,豈不是在此大殺四方了?

不過不記得如何制造不怕,反正這時代,也就這樣,以手中鳥銃計,由槍管,火藥池,槍機,準星,槍柄五部門組成。長約后世1.2米,但由于采用的火藥質量不過關,極易受潮。每逢風雨天,便不能擊。再者,這種火繩槍,裝藥極其麻煩。

戰陣之上,哪有如此之多的時辰供自家裝藥?火器之利,在于連續擊發,可是眼下就只能一次射,射完便要持刀近戰,還不如弓弩之利啊。再加上槍管鉆孔不過關,內部不平整,發射時極易發生炸膛事故,這全火器是不求想了,可得琢磨個法子改良一番啊。

“李登高,正巧你且過來,你看此槍,我等能仿造否?”李璟將拆卸下來的鳥銃零件一一擺上,帶著幾分期盼。

李登高循聲上來,見是鳥銃。皺著眉頭道,“主公,我雖不通武事。但也知曉火器難造,恐怕以我等實力,這木頭柄子還能耍耍,可這精鐵么,可無處去尋啊。”

“鐵?”李璟頓了一下,山西缺鐵么?雖然自家不關心這個,但也知道,山西產煤也產鐵,雖然不算品質高。但絕對有,只是要去找罷了。

李登高見他陷入沉思。又接著說道,“再者說了。咱們手頭也沒匠人,即便有鐵,恐怕一時也難以制造啊。”

“也對,是我太過于急躁了。”李璟笑笑,就此揭過,眼下自家,空有地盤人力,卻發揮不出來,又時刻面臨朝廷大軍的威脅,實在是過于孟浪了,“你且合計一番,出個公文,張榜各縣,招募識字之人,許每月二兩銀子,我準備給每一隊都配上宣講官,順道教習兵丁識字,也無須懂得太多,湊合便行。”

李登高一聽這個,頓時無語,無法,只得兩手攤開,直言道,“主公,眼下哪里都人手不夠,前番分田,各地多有瞞報,怨聲四起,我本欲派人下鄉,弄個明白,如今也是分身乏術啊。”

“既然如此,你派人抄錄一張生僻公文,掛在縣衙門口,許人來讀,讀的通透的,一律招入縣衙為吏便是,初創階段,自然多多益善。”說道讀書人,李璟就是一臉的頭疼,別說別人了,就自家,那些個繁體字也認不全啊,每次讀者連猜帶蒙,真是苦不堪言啊。

“眼下先行這樣,我再去寧黃兩家,瞧瞧他們家中有無熟識之輩,先招募些人手再說。”原先李璟還能任由寧黃兩家漂泊在自家體系之外,但如今不說占據的州縣官吏缺額,就說軍中,就不能盡數派駐,哪里等的起啊。

至于說屆時寧黃兩家趁機占據要職,那就不是當下該考慮的問題了,只要兵權在手,暫時出讓些利益又何妨?他日想要拿回,還怕人不許?!

“主公,緊急軍情。”突兀間,一親兵入了院子,手中拿著一封書信上來,李璟心中一突,直接撕開,頓時臉色大變。

信是趙默笙派人送來的,談及昨日上午,太原方向大軍調動,一部約兩千人官軍開始北進,后面跟隨大量隨軍民夫推車,顯然是朝廷兵馬準備往北邊進剿了,趙默笙以自家兵力未曾休整,恐怕不能力敵,向自家求援來了。

“糧食都轉移的如何了?”李璟顧不得思考其他,直接沖李登高詢問一句。

李登高見那親衛下去,這才上來稟告,“昨日才吩咐,人手不夠,暫且只轉移了那部分金銀。”

“不行,太慢了,我今日再給你親兵四百,務必日夜兼程運送上山,以多地山洞,各自儲藏,若是有朝一日,不能抗拒官軍,則勢必遁入山野,準備長期斗爭。”

“是,我這就去辦。”李登高情知這是自家最后的退路,馬虎不得,頓時拋下手中一切事務,優先去辦。

“傳令各部隊率以上,到縣衙議事,快去!”李璟說著,就往門口去了,等到了門邊,又回過頭來道,“小心謹慎,務必叫外人發覺藏糧之所,如有異動,只管先殺后報。”

“我省的。”

“定襄距離淳縣,不過百來里地,而太原距離定襄,亦為百來里,若朝廷精兵,日夜兼程,則勢必在我等之前趕到定襄,趙默笙所部不過三四千人馬,多為臨時征召民夫,倉促上陣,恐怕不是對手啊。”李璟對著一眾將領,不無擔憂的說道。

申正滿不贊同的說了句,“主公,官軍不過爾爾,我等先前起兵,不也打的他們就地潰散么?”

寧佑卻搖了搖歐“不妥,前番我等打的是駐防的軍戶兵,他們武備松弛,與農民無異,眼下這部官軍,恐怕是朝廷的邊軍精銳,咱們貿然碰上去,恐怕一時難以取勝,主公何不先派人傳訊趙將軍,先行避讓,只等大軍到了,再行計議如何?”(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大明末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