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末年第134章 驚慌失措,荒唐應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末年 >>大明末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4章 驚慌失措,荒唐應對

第134章 驚慌失措,荒唐應對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16日  作者:昭陵秋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昭陵秋 | 大明末年 
其他網友正在看:


臨汾府城所在之地,現任宣大總督臨時節制諸軍衙門里。

一年約老邁不堪,身著便服之裝老者,咋一看面色凄苦,眉皺叢生,這便是堂堂總督宣大,山西等處軍務兼理糧餉張宗衡張大人了,此刻他端坐正堂之上,手中拿著一封未署姓名之書信瞧著,不時緊鎖眉頭,久久之后,才嘆息了一聲。

“代州局勢糜爛致斯,如何交代的過去啊。”

自從秦地流竄至晉地的流寇肆虐以來,他得朝廷嚴令,統轄宣大精銳八千多人,一直駐扎臨汾,每日拿著這般告捷,那般大捷的奏本看著,內心底卻早就不報任何希望,流寇之眾,曰二三十萬人,而自家以不到一萬朝廷兵馬圍剿,無非拆了東墻補西墻罷了。

而最為關鍵之事,則為官軍無餉,以客軍李卑所部為例,在冊兵丁三千六百余人,實則只有一千不到,按例每月發餉約兩千兩紋銀并米面雜糧,但至今日,一歲已去八月,實發銀子不過三千出頭,其部多以劫掠地方為生,州縣多有彈劾,均被壓下。

實在是晉地已無糧餉可支,前番他以奏本送達京城,祈求留山西鎮今歲三餉(練,剿,遼)節流十萬金留在晉地,充作軍資,結果不許,以遼東大戰在即,嚴令即刻押解進京,可山西鎮眼下哪里還有這般多的稅賦。

光晉中代州,保德兩州并振武衛軍屯,寧武,偏頭,老營堡等衛所軍屯稅賦全部丟失,再者州縣所付各曰萬余石,數萬石等今年稅賦,全部被劫,按山西布政使徐從治所言,缺額以十萬計,這天大的窟窿。怎么去填補?

這些問題,都深深困擾著山西上下文武,上至總督,下至州縣。全部閉口不談,畢竟這事一旦上達天聽,恐怕就叫自家人頭落地了。

張宗衡身旁一親信幕僚,此刻也呆立不住,這事可大可小。就看如何操辦了,“東翁何必心憂,此番不是代州又叫人傳了信來?言那賊人李璟,有招安之意,何不借機招撫,如此,無須再興大軍,晉中即平也。”

張宗衡聞言,苦惱的搖了搖頭,“何其難也。晉中煙火四起,各地多報匪患,恐叫不下數萬之眾,片刻之間,無法周全,而朝廷逼迫甚急,本月已發公文數道,催促糧餉,我前番以宣府巡撫沈棨(念qi)先挪撥駐屯軍糧五千石運送薊遼處,可惜車水杯薪。缺額甚大啊。”

“再者,布政使司衙門,今歲欠額甚大,恐怕此刻也是坐立不安。前番又送書信來了,魏伯安此刻還在前廳呆著,上次見過,就請調原任寧武總兵領麾下兵馬即刻趕赴晉中平亂,可惜孫顯祖此刻已在介休與賊兵大戰,輕易不能撤下。而西頭秦地賊人,不斷渡過黃河入晉,虎大威又失陷賊手,直叫老夫片刻不得安寧啊。”

偌大的攤子,交由自家一手操辦,可惜此刻,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朝廷今歲下撥餉銀不過區區四萬兩銀子,宣大一線不提,畢竟駐扎原地,苦苦守著幾畝軍田刨食,還能勉強過活,可是山西鎮的局勢,就真真切切的叫人絕望了。

晉南如今有流賊三四十營,號二十萬之眾,自家統轄山西,陜西諸鎮官兵不足萬人抵御,麾下皆無戰心,實在是軍餉欠發,兵無戰意,強行驅使,反倒鬧出笑話,前番以太原左衛參將統屬兵將兩千追趕流寇,戰后核查戰果,真叫人啼笑皆非。

曰破賊三千,追殺三十余里大勝之,驟然聽聞欣喜若狂,可叫軍中查驗,其部家丁丟失七人,兵丁逃竄二十余員,外帶折損騎軍四人,只砍下賊人頭顱一具,俘獲青壯十二人,婦孺百人罷了,這也叫大勝?莫要以為自家老糊涂了,砍些百姓前來冒功,這等事,好在沒叫按察使衙門知曉,不然恐怕又得問罪。

那幕僚也是被逼的無奈了,直接拋出一句叫張宗衡傻眼的話來,“左右是個為難,何不兩害相權選其輕,既然代州賊人有招安之意,何不先行約談,只許先行補上朝廷欠額,再行招安之計,若賊人真心實意,則必借此消除隱患,區區賊寇,若等大軍平定晉南,再行北進,屆時叫其人頭落地,上下具得好處,誰人知曉?”

張宗衡聞言雖驚,但細細考慮下來,卻不得不說有幾分操作的余地,“招撫賊人之計,可行否?”

又仿佛抓住了,“此事干系重大,若無有司衙門一道遮掩,必叫走漏風聲,屆時,我等具是人頭不保啊。”

那幕僚沒的法了,干脆和盤托出,“大人,布政使衙門魏伯安就在廳外,我早就聽聞徐大人有借機調離是非地的想法,可惜如今天大的窟窿不堵上,恐怕遲早完蛋,何不請他一道前來商議?再者,總兵官尤世祿亦因此犯難,推脫疾病纏身,眼下恐怕也是寢食難安,索性一道請來,商議妥當,只需上下一心,朝廷必不知曉。”

“當真?!”張宗衡聞言瞪目,面露精光,若是如此,未嘗不能活命,反正到了此等地步,山西局勢已是無力回天,若是一旦曝光,上上下下有司衙門,一個也別想跑掉,至于招撫之后如何,屆時再計議去了。

“未嘗不能一試!”那幕僚本是落魄秀才,懂些軍務,此時拿著張宗衡一年二百兩俸祿,一顆出仕之心全部仰仗于張宗衡,若是他垮臺了,自家肯定受到牽連,此刻眼見東翁動了心,哪里不乘機蠱惑,死馬權當活馬醫了。

張宗衡也絕不是坐以待斃之人,眼下見有活路,哪里不死死抓住,直接道,“本督這就書信一封,召回尤總兵,親自面議,你且出去,探聽魏伯安的口風,若是事成,相邀徐布政往臨汾一敘,此事耽擱不得,卻也馬虎急躁不得,你務必小心操辦。”

那幕僚一聽,頓時正色答應,“是,學生這就去辦,務必請來徐布政使。”

張宗衡瞧著他出門的身影,半響沒有落座,只是長嘆了一口氣,仰天無語……(未完待續。)

ps:謝謝無名無天的月票并打賞,謝謝滿堂的588賞,謝謝紫風,神一樣的奇跡打賞。

忠心感謝每一位訂閱謝。

其他網友正在看...


上一章  |  大明末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