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末年第九十章 代州風云(求收藏)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末年 >>大明末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章 代州風云(求收藏)

第九十章 代州風云(求收藏)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16日  作者:昭陵秋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昭陵秋 | 大明末年 
其他網友正在看:


就在李璟帶人在淳縣掀起一陣陣驚濤駭浪時,北邊的代州治所代縣,也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追述這場起義的前奏,則是李璟穿越到這個世界上掀起的蝴蝶翅膀。

原本只是在歷史上幾乎沒有留下半點記載的代縣暴動,因李璟在南邊轟轟烈烈的攻取縣城,而演變成一場幾乎能夠決定國家命運的縮影。

明崇禎四年七月二十五日,本是一個十分平常的日子,可是上天就在今日,叫上演了令后世史學家爭論不休的絕大影響,正是這個偶然性大于必然性的事件,挽救了處在創業初期階段的太祖帝璟。

宋貴三本是代州治下的一介手藝人,常年以替大戶做木工為活,一年到頭,除了稅賦,倒也還能存下幾個銀子,日子也算過的紅紅火火,家住代淳兩縣交界,平日里暫居在城里務工,難道回一趟家。

按說吶,這人啊,就不能閑,一旦閑下來,就容易出問題,這不,還沒到晌午,宋貴三就結束了一日的操勞,剛巧給大戶做了一套桌椅,那大戶還算實誠,不但全付了工錢,還額外給了幾錢賞錢。

宋貴三得了銀錢,又將身上裝錢的小布兜取了出來,眼見這些日子積攢了不少,下午又無事,這些日子眼見木匠活少了,就盤算著回家呆些日子,許久沒見親人,甚是想念。

如此,又往集市上挑肥撿廋的稱了半斤豬肉,尋思著自家娘子一直想作身新衣裳,腆著臉,又進了布料鋪子,費了不少口舌,卻在旁人驚異的眼神中,取了二尺大紅布,又叫店家尋些邊邊角角,直接包裹上出了門。

只等宋貴三踏著輕快的步腳,滿懷憧憬走在回家的道上時,即將發生的這事,恐怕他一輩子也不會忘懷,而這件事,觸發的后續一系列變動,以致于多年之后,宋貴三回想起來,還沉默著只能嘆息一聲,不愿多說。

話說宋貴三上午做木匠工的地方在城北,而他家在城南二十余里的小山村里,若要回家,則勢必經過代縣縣衙,往常這條道,宋貴三也走了不下數十遍,自然是熟悉異常,當今日他走在這條道上時,卻瞧見一件讓自家怒不可遏的事來。

由于朝廷為加剿餉,特命山西布政使司提前完稅,以便充作軍資,故今歲比往年早上一個月收稅,古代完稅,皆以糧吏指定一地,各村百姓皆挑各家糧食前來完稅,其中貓膩手段自然不提。

宋貴三本就不時在城里務工,對象大多也是大家大族,畢竟小戶人家,也出不起幾個錢,正所謂大家大族走多了,聽的也多,何況宋貴三與各房管事接觸多了,自然也懂得其中道道,只是旁日事不關己,自然不提。

可是今日,正巧叫他瞧見鄉里熟人正在完稅,許久未見同鄉,哪里還忍耐的住,直接靠了上去,“麻五,家里還好吧?”

那趕來完稅的正是同鄉,此刻見到鄉里有名的手藝人沖自家招呼,趕緊歇了腳,將擔著的麥子放下,又見他手里提著肉和布,咧著嘴笑道,“還成,還成,貴三哥提著這般多東西,這是準備回鄉呢?”

宋貴三聽到旁人羨慕,也有借機顯擺之嫌,駐足閑聊起來,“是啊,我這許久不曾歸家,今日得空,準備回家看看,怎的?你今日怎的就來納糧了?”

麻五一見提起這個,一臉的無奈,“別提了,里長一日三催,就讓俺來縣里完稅,你可知道的,俺家十來畝地,都靠里長幫襯著給俺家租種,若是晚了,可不定叫吃排頭,哪里敢不依啊。”

又好不容逮著個人大訴苦水,還不趕緊說出口,“這時候就納稅,俺家連個存糧都沒有,今年指不定叫怎么過呢,不過誰叫俺們苦哈哈沒本事呢。”

說著,又羨慕的瞧著宋貴三,想他一身好本事,手藝端的精巧,往日里,麻五也動過心思,拿了進獻,就想求宋貴三傳授一二,可是代縣就這么點大的地方,宋貴三也不能往外鄉討活,哪里肯依,只是笑言謝絕。

這會宋貴三身上帶著筆這些日子存的銀錢,又想尋麻五一塊回鄉好有個照應,也不顧日頭,陪著一塊聊了起來,如此時間過的飛快,不一會就輪到麻五上稅了。

等到麻五將挑著的一擔麥子上去,宋貴三站在后頭等著,過了一會,就見前頭一聲喊,“哎喲,大爺,這可使不得啊,可不興欺負俺老實人啊。”

心中頓時一驚,這不是麻五的聲音嗎?宋貴三往日里雖說對自家手藝看的重,但是在鄉里為人卻被人稱道,素愛打抱不平,仗義出手,眼見自家同鄉出了事,趕緊擠了上來,只見麻五拉扯著一個年少的糧吏糾纏著。

而地上,盡是倒了一地的麥子,空蕩蕩的布袋掛在一個大斛頂上,露出斛上不滿平倉的麥子來,宋貴三眼看如此,心中一驚,哪里還不知道這是怎么一回事。

要知道有明一代,以糧吏幫役收稅,下到地方,又以里長管糧輔之,收稅過程中,多有偷奸耍滑之舉,欺壓良民百姓,以大斛稱量谷物,需得谷物在斛中冒出尖來,才算足稱,久而久之,百姓每次納糧,多有缺斤少兩的。

再加上每逢納糧,總有那主事的,上來用腿踢上幾腳,直叫那斛上尖角的谷物灑落在地,才算完成,這灑落的谷物,不許農戶自家帶回,說是充作運輸途中的損耗,可這幾腳,不是隨意踢的,要講究一個干凈利落,不多不少,只叫那谷物正好與那斛口平行,才算完美。

可這年少的糧吏,顯然沒掌握火候,這一腳,直叫斛中谷物灑落大半,留在斛里,約莫不到三成,麻五本就是借來完稅的谷物,約定秋后歸還,哪里肯依,頓時上去糾纏在一起,想討要個說法,那糧吏也是急了,不住推脫,但就是不許麻五掃回去。

眼見衙門口亂作一團,一個年長些的糧吏出來,虎著臉說了一句,“嚷嚷什么呢,公門重地,誰敢喧嘩。”

又見麻五糾纏自家后輩,頓時陰沉著臉上來,“放開。”

只這一句,就唬的麻五直接松了手,呆在原地,不敢多說,那年少的糧吏趁機掙脫,木訥著過去,瞧著灑落一地的麥子,頗有幾分自責的說道,“叔,我這回沒掌握火候,多灑了些。”

這話,說的是輕描淡寫,可叫旁人看了,心有戚戚,這哪里是多灑了幾分啊,幾乎全部灑落了才是,只是那年長些的糧吏毫不在乎,直接說了句,“這完稅,有完稅的規矩,但凡灑落的,都是損耗,休得啰嗦,在吵吵嚷嚷,叫人鎖了你去。”

如此,嚇唬一番,麻五也不敢再鬧了,生怕進去吃牢飯,那是才叫天天不應呢,此刻只得唯唯諾諾的上來,又搬了一袋麥子過來,按照那糧吏的吩咐,繼續往里倒。

又見邁出斛口,就不再倒了,那年少的糧吏許是方才做了虧心事,不再說話,麻五一喜,頓時以為完事,可是那年長的糧吏在一旁哼了一句,上來取了斛,將他擠在一旁,直接穿著深靴往斛里狠狠的踩了幾腳,就見那麥子瞬間下沉了幾分,顯然是不夠數了。

麻五眼見傻了,頓時在一旁束手無策,口中喃喃道,“俺滴娘也,剛才不是滿了嗎?”

又眼見那糧吏深靴上沾染上不少麥子,有心辯解,可是被那糧吏狠狠的一瞪眼,頓時不敢開口了,只是死死的捏住自家糧袋,木訥的站在原地。

“缺秤,再倒!”那年長的糧吏說了這句,就退倒一旁盯著,只見麻五站在原地一動不動,頓時沖那年少的糧吏使了個眼色。

那年少糧吏得了支持,此刻也醒轉過來,想著自家叔臨稅前的吩咐,想著這些可都是自家的收入,哪里還不趕緊上來,沉聲道,“還不趕緊繼續倒,難不成,你敢抗稅不成?!”

麻五的臉色是一變再變,此刻是吃人的心都有了,想著自家足足挑了一大擔麥子,昨夜出發,叫人帶到縣里花了二十個大錢不說,一早上空著肚子等著完稅,此時完稅一袋了,叫糧吏只記下三斗五升,哪里耐得住,這一擔麥子這般沉重,哪里只有三斗五升了,可只是站在原地不動,面色脹紅。

“若是不交,就且將你家麥子挑回去,明日再來,莫要耽擱后頭人完稅!”那年老些的糧吏經歷過多少次完稅,哪里怕他這個,直接冷笑著上來,丟了一句,又示意那年少糧吏去掃那灑落在地上的麥子,裝好就要帶走,顯然這部分是不會再還給他了。

此刻后頭人也紛紛催促,直叫麻五快些交稅,還有風言風語不斷傳來,直叫人氣的火冒三丈,可惜宋貴三此刻擔心自家同鄉遭了欺辱,趕緊上來一把拉扯,低頭說道,“莫要沖動,咱們惹不起,快快納糧吧。”

又放下豬肉布匹,打懷里摸了一串十個大錢出來,不著痕跡的湊到年長糧長身邊,遞了上去,低聲說道,“通融一個,通融一個,咱們鄉下小民,不懂事,還請通融一番。”

那糧吏接了銅錢,收進袖子里,又看后頭排著的完稅隊伍,不想耽擱時日,又怕鬧出事情不好收場,這才沖那稱重的糧吏點了點頭。

宋貴三這才轉過身來,又勸麻五幾句,這才哄的他拿了袋子上來,繼續倒著,眼見這袋子漸漸空了,也不見平了斛口,麻五漸漸急了,直接丟出一句,“我在里長家時,可不是這樣,足足一石還多呢!”

按規矩,他家田土,算上其他稅賦,這一季該交一石二斗,可如今,這一石之斛還沒滿,他來時在里長家過秤,不說一石五斗,也遠超這稅賦了,想著還能余下些換點銀錢買點鹽巴,如今希望全叫破滅了,哪里肯依,直接叫嚷出來。

“叫嚷什么,莫不是我還克扣你?”那年老糧吏上來,瞄了一眼斛斗,又說,“只有八斗。”

又去拿那賬冊,點這麻五的姓名說道,“該納一石二斗,實缺四斗有余,明日補上。”

說著,收了名冊,就要離開,那宋貴三眼見麻五就要開口,怕他壞事,趕緊扯了一把,又使著眼色,耳語幾句,總算叫他安靜一會,這才湊了過來,又取了十個大錢,可惜這次,那糧吏看都不看,直接不搭理他了。

這事本不該宋貴三來管,他也沒資格管,可惜他這會也是急了,平日里仗義執言的性子,叫他看不過去,眼見麻五六神無主的站在原地,欲哭無淚,心中正義感爆棚,又見那糧吏藐視的瞧著他,頓時面皮發熱,丟了一句,“莫不要欺我,這其中的道道,你我皆是清楚。”

那糧吏聞言,輕蔑的瞧了他一眼,暗道也是個苦哈哈,嚇唬誰呢……

其他網友正在看...


上一章  |  大明末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