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末年第六十三章 寧武請兵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末年 >>大明末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三章 寧武請兵

第六十三章 寧武請兵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16日  作者:昭陵秋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昭陵秋 | 大明末年 
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



“東翁如何?”

陳孟吉眼見遭了逼迫,一時無語,只得尋了個由頭就往后衙來了,想尋自家幕僚商議,哪想剛一轉過門,就見自家幕僚打柱子一側出來,直接問道。

想來是方才躲在后邊,聽得一清二楚,如此也好,省了自家口舌,“先生,你看此事如何去辦?”

陳孟吉這幕僚也非常人,雖省試屢試不中,僅是個秀才出身。

但他無論是人情世故,還是縣里稅收刑名也都知曉一二,平日里對陳孟吉為官多有幫忙,但無奈淳縣這地界,多有災害,兩年未滿稅賦,也怪不到他的頭上。

“為今之計,當先行穩住大族才是,一旦鬧騰起來,告上省府,東翁可就坐蠟了。”那幕僚扇著扇子,搖頭晃腦道。

又見陳孟吉一臉不喜,趕緊將自家方才偷聽時所想辦法拋出,“東翁莫急,事有輕重緩急,我觀那強人李璟,不過跳梁小丑,片刻就能誅殺!”

“計從安出?”陳孟吉一聽,果然不急了,心想自打淳縣出了個李璟,鬧騰的實在不像話,前番好不容易平息了王家之事,好生糊弄過去,而今公然占山為王,真是個臭蟲啊!

“打先前,大族壓迫,不是請來八角堡千戶衛所之士否?今日東翁何不再行此法?”

“請兵之說,休要再提!”陳孟吉一想到這個,頓時無語,這些日子,八角堡千戶只往縣衙里跑,就請自己給個說法,任誰平白丟了一百精銳,也不得消停啊,那千戶也是急的沒了辦法了。

別以為自己文人出身,就不通武事了,那八角堡,能有二百敢戰之士?再去請兵,徒增笑料罷了。

這樣想著,又覺得自家先生不靠譜,“那堡里盡皆門面貨色,糊弄人,要再請兵,非得奏明山西都司,只是這樣,屆時恐怕沒我的位置了。”

那幕僚一年收陳孟吉七十兩銀子的私人俸祿,自然不會坑他,這會見他想岔了,趕緊開口,“東翁何苦一葉障目,須知我淳縣交界,西北十里,可有我朝寧武大關,內有精兵良將無數,何不到此處請兵?”

“是啊,我怎么把這茬給忘了。”陳孟吉一拍腦門,頓時清醒,那可是內長城三關之要地,自本朝憲宗觀英宗之舊事,特設寧武大關,以偏頭,雁門二關為左右,乃晉中之門戶也。

以往山西都指揮使司常駐寧武,自打崇禎二年入京勤王的山西總兵被殺之后,這兩年到來的少了,加上晉南流寇肆虐,又移駐太原去了,也多虧如此,自家才沒被就地免職。

即便如此,寧武還有兵一衛,合該五千六百人,這群丘八,整日把守關隘,無所事事,長久下來,地方不得安靖,雞鳴狗盜還算好的,攔路扮作盜匪搶劫也是時有的事,這一切,不都是為了幾個銀子嗎?

“況且亢家與那強人李璟,有不共戴天之仇,東翁何不讓亢家出銀子,去請大兵乎?”那幕僚又給出個建議。

陳孟吉一聽,搖了搖頭,“恐怕就怕他不肯給,若能請上三五百大兵,剿匪易如反掌,可是不得銀錢千余?亢家恐怕不舍得啊!”

那幕僚哈哈一笑,“若是亢家老祖還在,這筆銀子,非得縣里商議個三五十日才能就行,但如今我觀平日亢家小子行事,嬌生慣養,無甚本事,東翁只需單獨詐他一詐,銀子不就有了?”

陳孟吉思索一會,覺得可行,看他的模樣也變了幾分,“若事成,少不得先生幾分。”

這樣合計合計,整清脈絡,就施施然的回轉堂前去了,沖一眾書生道,“本縣已差人往寧武請兵,爾等先行退去,不日便剿!”

又防亢得時退去,沒了要錢的人,趕緊招呼,“亢賢侄,暫且留下,隨我更衣,也往貴府拜祭。”

等到大伙眼見有了結果退去,陳孟吉招呼亢得時往后衙歇息,雙雙落座,這才開了口,“也不瞞賢侄,縣里府庫空缺,往省府奏本,雖滋事甚大,但晉南不安,不得三五十日的工夫才能騰出手來。”

亢得時恨不得今日就取賊人性命,拜祭祖父,父親在天之靈,哪里等得起,一聽這話,頓時急了,“還請縣尊催促,學生愿以錢糧補之。”

成,要的就是這話,一聽亢得時滿口答應,陳孟吉當即開口,“本官這就派人催促寧武衛出兵,剿殺賊人。”

又防亢得時反悔,直言了當的說道,“但常言道,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這幫丘八,見錢眼開,若是賢侄事急,這個嗎?”

“縣尊稍帶,學生這就歸家,哪怕變賣祖宗基業,也在所不辭!”亢得時咬著牙,發狠道。

“若如此,半月之內,大兵必至!”陳孟吉端起茶杯,慢慢品了一口。

這幾日,李璟總算歇息了一口氣,三日前葉家派人來商議,約定以腰刀五十柄,作價一百兩,又以鐵制矛頭五百個,作價一百二十兩,另以棉一千斤,生鐵三百斤,鹽巴五百斤,其余雜糧雜面補充之。

又給騾馬十匹,牛二頭,打邊軍手中換取的角弓三十張,鐵錘十具,橫刀一把,盾一副,箭矢五百支,鎖子甲五幅,鐵范陽帽五頂換取了李璟上好黃銅佛像十具。

這些東西,足足運送三趟,李璟全軍下山搬運,累了一上午,但人人滿足,瞧著大伙的干勁,李璟心中一陣開懷。

“如何?足以成軍嗎?”李璟瞧著人手一柄鐵制槍頭的長矛,意氣風發的詢問身旁左右。

趙默笙平日里不得半分空閑,這些為李璟所用的人中,屬他能力最為平均,況且接觸的最早,忠誠無需多言,這會搬運休閑時,不免在旁接口道,“盔甲還是太少,若是平地對陣,昔日官軍精銳五十可破之。”

“是啊,可惜盔甲難造,還好有生鐵三百斤,可招募鐵匠,參照打煉!”李璟哪里不知道,單說東邊的建奴,其中真女真,自負武裝,人手一甲,朝廷邊軍精銳家丁,也是如此。

可自家不是沒錢沒地盤嗎,哪能和他們比啊。

“昔日盔甲,柳釘眾多,恐怕一時難以打造,不如以棉花充之,以面抵抗刀兵如何?”馮行滿不愧是把總出身,懂得多些,在旁開口。

“就依次照辦!”李璟不懂這些,但料想如今有盔甲總比沒盔甲好,再者說了,自己不也還穿著竹子制成的盔甲嗎。

又見軍陣終于成型,有帶甲者四十人,又選配弓者三十人,挑昔日僧丁十人端坐騾馬,作為斥候,雖然勉強上馬,但總比往日莊稼漢子來得強。

“咱們走到今日,已是無法回頭,但凡好男兒,功名馬上取,何必奢求其他!”李璟沖左右如此說道,想前世不過統兵百余人,況且自家還是指導員出身,不能直接領兵作戰。

穿越后,心中一直有個難以磨滅的期盼,迫切的想嘗試著統帥三軍作戰的滋味,如今手下有四百兵丁,如何能不叫他欣喜若狂。


上一章  |  大明末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