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末年第十三章 薄有家資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末年 >>大明末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三章 薄有家資

第十三章 薄有家資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15日  作者:昭陵秋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昭陵秋 | 大明末年 
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



等到第二日,馮行滿派人來請,方一見面也不知該如何稱呼李璟,只是平日里瞧著評書上都這般演的,腆著臉叫喚道,“主公,不知道我等接下來該怎樣做?”

說來也怪,話一出口,絲毫沒感覺面皮發熱,反而覺得心中尋了靠山,有了保障,更充實些。

李璟思考片刻,心中早有打算:“如今世道艱險,需小心謹慎行事,你等義診收買人心是極好的,尋上青壯,暗地結交豪杰,集我眾人之力,編練新軍,遍觀局勢,等待時機。”

不得不說他前世軍人的身份發揮了作用,果敢狠絕的性格,讓他代入角色極快,既然收了這幫人,就要為大家考慮,這可不是小孩子過家家,走漏風聲可是抄家滅族的罪過,怎么強調都不為過。

想了一會,事情還須問個明白,“你余部還有多少人馬,可曾能夠相信?另有銀錢多少?”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了解自己手中的具體細節才能在先天上立于不敗之地,馬虎不得。

馮行滿這會也不隱瞞,一五一十的訴說著自家的家底,“回稟主公,當初朝廷只誅首惡,其他的都逃奔歸家,沒有問罪,我一行人共計二十四人,為朝廷通緝,除開幾個被殺,現在還有十八人,都是過命的交情,榮辱與共,另有銀錢三百八十兩整。”

回想起那場嘩變,馮行滿心有余悸,當初軍中將領在嘩變之初便被朝廷誅殺,其他的中下層將兵逃的逃,散的散,做盜匪者有之,從流寇的亦不少,只有這些人既被朝廷所不容,又不愿做叛亂之事,所以跟隨馮行滿出家為僧。

李璟有些驚訝,“居然有三百八十兩?你等以前當兵吃糧一月俸祿多少?”

但是轉念一想明末戚繼光募兵,每月發銀1兩,米面若干,這還是在南方剿殺倭寇所發銀錢,待到日后北上,又每月增餉5錢,若按這個標準,380兩銀子,能招幾個兵?能支撐幾個月呢?

馮行滿呆住了,不過主公詢問,不敢不答,“我等軍戶出身,沒有糧餉。”

又與趙默笙愕然對視,滿頭疑惑,軍戶當兵還給錢?有這好事?

平日駐扎在原地,都是兵丁自己尋食,只有出征時才有開撥餉銀發下,即便這樣,到手的銀錢經過層層剝削,能到普通兵丁手里的也不足三成。

若不是朝廷昔日三日三調,只為節省那三千兵丁錢糧,實在活不下去的兵丁才會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去嘩變,有錢發,誰愿意提腦袋干傻事。

李璟撓了撓頭,居然還有這事?突然想起一樁事來,又問,“地呢?”

腦海中隱約記得明朝開國太祖洪武皇帝開創的軍戶制度,分發無主的田土充作軍屯,平添百萬軍戶兵,但是經過二百多年的歷史,土地兼并等因素,他們的地還在么?

趙默笙瞧了一眼身旁沉默不語的馮行滿,只能硬著頭皮低頭稟告,“耕地都是軍將們的,我等租來耕作,每年得糧四成并要向朝廷交稅,不為私有。”說罷,也不去瞧馮行滿,自顧自的低頭退到一邊。

李璟傻眼了,沒有瞧見二人的小動作,怒聲道,“荒唐,這樣的事,你們也干?!”

就這還軍戶?奴隸也差不多了吧,況且記憶中明朝軍戶世代不得出籍,子子孫孫都是軍戶,違者以逃兵論處,抓住了可就地斬首,他們過的這么苦,還要上陣殺敵?

真是祖宗燒的一手好香,沒陣前叛變就算是好的了,想想昔日武王伐紂,牧野大戰,商紂臨時征召的奴隸陣前反戈,一舉葬送了成湯數百年的基業,古人有史可鑒,今人為何不察?!

譚武木訥著低聲開口,“不干,就要餓死,我們也是沒法子了,誰讓他們都是大老爺呢?”

實質上,明末軍戶制度已經徹底*了,底層的軍戶們都已經淪為了軍將的私產,他們侵占軍田,各個當起了地主,對手下的軍戶各種剝削,眾人是敢怒不敢言,自然上陣殺敵也是十分出一分,無奈之下,軍將只能拿錢養著家丁作戰,軍戶自此淪為炮灰。

李璟無語,一時想不出什么好的解決辦法,只能揮揮手道,“不談這些煩心事了,我等先回寺廟,好好商議下一步該如何走。”

只是心中煩悶,想想這些人啊!過的這樣苦,也沒反,也就是麻木的百姓了,默默的忍受一切強加在身上的枷鎖,只為和家人生活在一起,不餓死已經就是萬幸。

一時無語,幾個人默默的朝著寺廟走去。

剛到寺門,瞧見廟外等候抬著木箱,牲畜的人群,李璟有些疑惑:“今天是什么日子,怎么來了這么多人?”

譚武瞄了一眼人群,冷哼了一聲:“都是些豺狼,來求不開眼的光頭保佑他們多發黑心財呢!”

“譚武慎言,回稟主公,這些都是臨近的豪強地主,今日神佛洗禮,寺門大開,特來為佛祖燒香供奉來了。”馮行滿在一旁打斷了譚武的話,開口說道。

“哦,想來都是些善人咯?”李璟沒理會譚武的抱怨,沖著馮行滿笑了笑,眼睛直盯著一個肥頭大耳的中年男人,瞧著他手上那兩個閃閃發光的球狀物體,有些出神。

“倒也稱的上是,自從我等兄弟在此出家避禍起,就經常瞧見這些人來此燒香禮佛,未由半分懈怠。”馮行滿接著話,不由自主的琢磨起李璟話里的意思,無他,以往的習慣而已。

李璟瞧著那些肥頭大耳的所謂豪強,心底笑笑,“平日這些人給寺廟禮佛出資銀錢多少?”

一邊跟著幾人打廟側小門進入,一邊詢問著,腦海中一個計劃漸漸成型,這不是沒錢么,這群土財主的出現,正好解決自己的難題,只是如何去做,還要從長計議。

趙默笙癟癟嘴不屑道,“能有幾個,每逢菩薩佛祖誕辰,都來拜祭求個心安,一個個能給個十來兩就算不錯!”哼,指望他們掏錢,還不如指望天上掉下銀兩呢,一個個死摳門死摳的。

李璟瞧著這仇富的臉龐,有些好笑,難道還指望人家把全部的銀錢都給你嗎?正要接話,突然抬眼一瞧“咦,這是什么?夜明珠嗎?”

他只覺得自己這會腦子有些不夠用了,區區一間鄉野寺廟,雖說有些名氣,但是兩年下來存銀不過四百兩,居然使得起傳說中價值連城的夜明珠?這不是我眼花了吧?!

眾人順著他手指的方向一瞧,只見立柱上高掛的一顆石頭,相視有些無語,馮行滿只得開頭解釋,“主公,這可不是夜明珠,而是低級的夜光石,不值幾個錢的。”

“夜光石?夜光石?螢石?有了!”

李璟好一陣回想,口中默念著什么,眾人不懂,也不敢開口打斷,只能陪著他一塊呆在原地,正沉默間,突然聽到李璟大聲說著,都是摸不著頭腦,夜光石雖說不常見,但是這般低劣的,富人也瞧不上,值不了幾個錢,怎的李璟如此上心?!

李璟瞧著眾人疑惑,也不去解釋,“快,讓人把這夜光石取來打磨成粉,好好收拾,放在太陽底下暴曬,快去。”

又問:“這些人一般什么時候才下山?”

心想夜光石最佳發揮的時辰在黃昏入夜后,白天有太陽光照,反而沒太大的效果,若是用的妥當,忽悠下這幫沒見識的古代人肯定沒問題啊,屆時好好表演一番,不叫掏個三五百兩銀子,簡直對不起這樣好的道具。

雖然不懂,但是幾個人都不敢絲毫怠慢,取了夜光石便按照李璟的吩咐去辦。

馮行滿疑惑著,這到底有何用處?但還是開口:“一般午后用過齋飯,再念幾卷佛經便要下山。”


上一章  |  大明末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