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末年第四章 欲避災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末年 >>大明末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章 欲避災禍

第四章 欲避災禍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15日  作者:昭陵秋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昭陵秋 | 大明末年 
正文

李璟搖了搖頭:“先不談官軍如何,只談晉地,大師可知民間愁苦久矣?二三月間晉南百姓從賊者不過十之一二,如今已是從者十之四五,晉地去歲大災,朝廷不思救濟便罷了,反而加重稅賦,所得不過二三十萬兩,但到了地方,所耗何止百萬之巨,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者比比皆是。”

頓了頓,繼續說著:“古今中外,正所謂得民心者多助,失道則寡助,朝廷視民為賤,民則仇,紛紛揭竿而起,朝廷能把天下造反的百姓都殺光嗎?我聽聞朝廷有言,民無食,何故流竄,不若在家等死乎,有此昏君庸官,合該不滅?!”

“那依你所見,現在正合該是起兵的大好時機?!”那和尚聽到這里,兔腿也不吃了,眼睛里透露出駭人的精光,直叫李璟好一番戒備,這人到底是什么身份?莫不是流寇隱藏在這的棋子?

“敢問大師尊姓大名?”李璟決定先旁敲側擊,暗想自己以前酷愛歷史,特別是對明末這一段耳熟能詳,說不準見識過眼前這位的威名。

“某家出家前俗名趙默苼,而今佛號悟癡,你且說說,現在正是時候否?!”這僧人快速的回答著,心中暗想,兩年的躲藏終有出頭之日了,以前瞧不明白,可這傻娃的一席話,直教人茅塞頓開。

“不是!此時起事找死而已。”李璟答得斬釘截鐵,開什么玩笑,明末這群起義軍,說的好聽,實際不過一幫流寇罷了。

不種地,只搶劫,沿途壞百姓無數,更兼沒有綱領,猶如埋頭亂竄,被官軍追的上天無路,下地無門,何況代州乃山西北路重地,防守嚴密,即便起兵造反,片刻之間就叫官軍主力撲滅了。

趙默笙騰的一聲起身,怒目而視:“啊?那你方才所言豈不是放屁!”

想這兩年多來,有家不能回,有名不敢用,整日躲在這鄉野寺廟,是人是鬼自己也分不清了,好不容易聽個明白人所言時候到了,正興奮難耐時,不想又被人當頭一盆冷水潑下,真叫急死個人。

“任何時候起兵,都是死路一條,不借助朝廷大勢,即使僥幸成功,無非竹籃打水一場空罷了。”李璟有些默然,雖然明末官逼民反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是統治者階級的實力還在,一旦起兵,無非被血腥鎮壓罷了,即便僥幸逃脫,沒有一塊固定的地盤種地練兵,也是水中撈月,霧里看花,不過過眼云煙,掀不起什么風浪。

“那照你所說,我們難道要坐視等死嗎?!”趙默笙氣呼呼的啃著手頭的兔腿。

搖頭說著:“你這瘋娃子一點也不靠譜,哼!”便扭頭大步走了,不一刻便消失在李璟視線里。

小丫頗為擔心的瞧著這一切:“哥,你沒事吧?!”

雖然不能理解哥哥和大師說的話,但是明顯能察覺出哥哥的異常來,改變的太多太快,叫人擔驚受怕。

李璟瞧著那和尚消失的身影,半響才回過神來:“沒事,小丫,我們快點吃完這半只兔肉,就回去吧。”

雖然不理解,但是小妹還是點著頭應道:“恩,我知道了,哥。”

李璟吃著手中的兔肉,卻沒有了方才那般美味,回想著與和尚的話,心中感嘆萬千,更加堅定了把妹妹送到江南安居的心思,明末的山西,實在是讓人絕望啊。

回到村里,李璟提著半邊兔肉,跟著小妹就往李三才家里趕,畢竟上午得了人家的囑咐。

哪想聽了李璟想要賣地的心思,李三才打凳子上驚起:“什么,你要把你父親留下來的幾畝田土都賣出去?!”

李三才原本白日勞作歸家,在村里訴說李璟的奇事,得了旁人驚羨,都道祖宗顯靈,好不得意,這會得了李璟的兔肉甩手叫渾家拿去收拾不提,本待細細詢問李璟落水途中所見所聞,不想得了李璟這么一句,頓時氣不打一處來,難道這犯渾的病還沒好?!

李璟不以為然的說著:“兄長明鑒,有道是父母在不遠游,可如今父母仙游,留下我兄妹二人,原本我神志未開,倒也罷了,但如今恢復了,有道是好男兒志在四方,侄兒想帶著妹妹往南方尋親族所在。”

小妹不是自己的親生妹妹,聽人說是五六年前拾來的,說是江南人氏,正巧借用這個借口,送妹妹往江南暫避,也好歹過上十幾年的安定日子,總比在山西受苦挨餓來的強。

李三才想也沒想,一口回絕道:“不行,那幾畝田土是你爹留下來的,不能就這樣賣掉。”

但轉念一想,自己只是他的堂哥,往日也未曾照料他,不由語氣緩和了些:“而且一個黃毛丫頭,不入族譜,何必千里迢迢去尋親。”

要知道古代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深深的禁錮著李三才的思維,這根本不叫個事,有聽過千里尋子的,沒聽過千里尋女的,這賣地尋親在他看來真是個笑話。

李璟才不管這些封建思想:“兄長為何這樣說,我待妹妹為親生妹妹,一視同仁,而今侄兒年方十五,還未成年,但也知孝義,小丫打小沒了親人,這些年也過的凄苦,侄兒想了卻這番心愿。”

李三才嘆了口氣:“也罷,你若執意如此,便隨你自己去了,但有一條,你需尊我,田土不能賣掉,他日你尋親歸來,也算有個著落。”

李璟癟了癟嘴,說的輕巧,錢呢:“可侄兒身上一分錢都沒有,此去江南千里迢迢,路上花費銀錢哪里得?”

暗自思量,自己就這幾畝田土,不說自己沒打算種地不說,而且到一兩年后,居住在這里,遭韃子俘虜,照樣是一場空,還不如換了銀錢在身,觀測時局。

“這。”李三才有些犯難,說的也是,但轉念一想,這孩子犯渾犯的嚴重,好端端的去甚江南尋親,不是自討苦吃么?

放著在家安穩日子不過,偏要千里迢迢去江南,不是自尋死路嗎,你父親去趟遼東,就丟了性命,這江南雖好,可是路途遙遠,路上官匪路霸叢生,何必冒險呢?

其他書友在看:


上一章  |  大明末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