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武道第七十九章 害群之馬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武俠>> 最終武道 >>最終武道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九章 害群之馬

第七十九章 害群之馬


更新時間:2016年04月03日  作者:武不凡  分類: 武俠 | 新派武俠 | 武不凡 | 最終武道 


為君之道?

聽到這個問題之后,劉若水竟然有一種想笑的問題。

這個話題有些大,甚至是一個不應該出現的問題。

如果你仔細想的話,應該可以想象出來,什么樣的人有資格提出這個問題,什么樣的人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雖然她是師妃暄,慈航靜齋有史以來最優秀的傳人,但也沒有資格去談論這個問題。

因此,她的問題的確無比的好笑。

師妃暄既然想要和氏璧選擇“天下明主”,自然不會忽略劉若水。因此,她早晚都會找到劉若水。

只是她現在來找劉若水,卻未免有些太巧了。

劉若水雖然并沒有笑出聲來,卻也用一種略帶戲謔的語氣說道,“你真的想要知道這個問題?”

對于劉若水的語氣,她并沒有動怒,真是認真的說道,“還望賜教!”

聽到她那認真的語氣之后,劉若水不由得對她高看了幾分,不由自主的向著她看過去。

師妃暄此時雖然身著一身黑袍,讓人看不到她的真是模樣,但光是她那被遮在黑袍下的身影便顯得修長優雅,透出一股飄逸瀟灑的味兒,束了一個文士髻的頭發烏黑閃亮,非常引人。

不過最吸引人的,卻是她那一雙眼睛,她那一對幾乎不含任何雜質的眼睛。

獨孤鳳都能夠猜出她的身份,那就更不要提劉若水了。正是因為知道她身份的緣故,劉若水難免會有些厭惡。畢竟,她和她所在門派的所作所為,的確不為人所喜。

但光看這一對眼睛,劉若水心里就清楚,自己對她的判斷的確有些先入為主了,光看她那一對清澈赤忱,純凈的仿佛如同嬰兒一般的眼睛,就知道她的為人了。

一時間。劉若水不由得想起他師父,大儒王陽明曾教過的“識人之術”。

劉若水知道,他師傅王陽明并不希望自己廝混在江湖,而是希望自己置身于朝堂。畢竟。像王陽明這樣的大儒,心中都有“先天下之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所以他交手劉若水的東西,除了“心學”以外。最多的就是那種能用在官場上的“學問”。

相人之術聽起來高深莫測,但若是說明白些,就是通過觀察一個人的神情、動作、反應、以及諸般細節,以此來判斷一個人的心性如何的眼力功夫罷了。

其中,王陽明曾對劉若水講過一門有趣的學問,那就是如何識別“貪官”。

按照王陽明的說法,貪官奸臣,概括起來總共分為三等,等級的分劃與地位高低無關,而只在于心性與境界。

其中。最下等的貪官奸臣,其不辨危機,亦不明長久,只知道一味的貪財奪勢,也只能看到眼前的好處利益,做事情往往過火而不知收斂,也絕不會有什么好下場。

這樣的貪官奸臣,眼神多是詭變陰狠。

而中等的貪官奸臣,會受權財或形勢所驅使,會欲罷而不能。但知危機,明長遠,懂收斂,往往雖然貪污受賄結黨營私。卻還能做些面子功夫為自己謀取一個好名聲,做事也謹慎小心知道分寸。這樣的貪官,極難對付,其中不乏有壞事做盡卻反而贊譽天下之人。

這樣的貪官奸臣,眼神多是陰沉內斂。

至于最上等的貪官奸臣,已是不受權財或形勢所拘束。亦不受善惡對錯所束縛,心中已是有了獨屬于自己的理念與目的,無論是貪贓枉法,還是結黨營私,都只是他實現目的的一種途徑,成則名傳千古,敗則牽連九族!這樣的貪官奸臣,其實已經不能以貪官奸臣來定義了,王莽,李林甫,蔡京都可以歸于這一類。

這樣的貪官的眼神反而會清澈赤忱。

因為,這樣的貪官奸臣,已是到了做善事不為成就感所迷惑,做壞事也不為自責感所困擾,一言一行,皆只是發自本心。

古人所說的大奸似忠,指的就是這類的貪官奸臣。

劉若水雖然也知道,師妃暄從未置身過朝堂,但是她的所作所為其實也和政客無異,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劉若水才會對她有些厭惡。

不過看到師妃暄的眼睛,劉若水心里忽然明白過來,雖然她的作為的確讓人有些作嘔,但她的本心恐怕真的是“為了天下萬民”,也正是因此,她才會有這樣的眼睛。

無論事情的背后有多少博弈,但師妃暄挑選李世民作為天下之主,絕對是她發自內心的抉擇,沒有半絲虛假。

這樣的人雖然討厭,但至少不會讓人作嘔。

于是,劉若水的語氣不由得溫和了幾番,正色的說道,“為君之道,我的確將不明白。有句話說的好,‘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我其實還不是天子,自然說不出為君之道。如果你問的是諸侯之道的話,那我還懂一點。若能說出問這個問題的道理,我倒也能可以說出自己的想法。”

她平靜地道:“我做人從來都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很少會費神去想為何要怎么做。總管你已經占據大半荊州,乃是南方第一諸侯。按照現在的形式,總管你上可以攻占洛陽,稱霸天下。中可以攻取江都,割據南方,最不濟也能取得巴蜀,塑造一個蜀漢。總管若說自己不懂為君之道,那的確有些欺我了?”

劉如水思索了片刻之后,忽然笑了。

只聽劉若水說道,“為君之道的確太大了,不如我給你將一個故事吧。有一次,黃帝要到具茨山去拜見賢人大隗。但他們來到襄誠原野時,迷失了方向,七位圣賢都迷路,找不到一個人指路。

這時,他們正巧遇到一個放馬的孩子,便問他:“你知道具茨山在哪嗎?”

孩子說:“當然知道了。”

“那么你知道大隗住在哪里嗎?”

那孩子說:“知道”

黃帝說:“這孩子真叫人吃驚,他不但知道具茨山,還知道大隗住在哪里。那么我問你,你是否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呢?”

孩子推辭不說。黃帝又繼續追問。

孩子說:“治理天下,就象你們在野外邀游一樣,只管前行。不要無事生非,把政事搞得太復雜。我前幾年在塵世間游歷,常患頭昏眼光的毛病。有一位長者教道我說:“你要乘著陽光之車,在襄城的原野上邀游。忘掉塵世間的一切。如今我的毛病已經好了,我又要開始在茫茫世塵之外暢游。治理天下也應當像這樣,我想用不著我來說什么。”

黃帝說:“你說的太含糊了,究竟該怎樣治理天下呢?”

“治理天下,和我放馬又有何不同呢?只要把危害馬群的馬驅逐出去就行了。”

師妃暄聽得默然不語、好一會后才道:“原來如此。請賜教!”

說罷,師妃暄看似隨意的踏前兩步,登時涌起一股森厲無比的氣勢,將劉若水死死罩住。

然后只聽“鏘“的一聲,原本被她插回劍鞘中的寶劍再次出鞘,一股無堅不摧的劍氣,從劍鋒吐出,刺破空氣,向劉若水攻去。

事實上,她并不想和劉若水交手。但是她卻不得不出手,因為她知道,當劉若水將那個故事講完之后,劉若水身上的殺機也凜冽到了極致。

她知道,劉若水講的不僅是“為君之道”,還有自己的立場。

故事里面的那一匹“害群之馬”指的不是別人,正是她自己。

不過,她并不認為自己就是那一匹“害群之馬”,她不認為自己應該被趕出去。

所以,她就出手了。因為如果她不搶先出手的話,劉若水恐怕就要先一步出手了。

慈航靜齋的情報

如果讓劉若水搶到先機,她恐怕不會有絲毫生路。

更糟糕的是,就算她搶到先機。也未必會有活路。

盡管如此,但她并沒有絲毫退意。

劉若水嘆息道,“何苦呢?”

口里雖然嘆息,但劉若水的動作卻沒有滿,拔出背后的長槍之后,抖出一朵槍花。朝著她刺了過去。

這一槍,劉若水卻是動用了全力。

見到這一槍,一旁的獨孤鳳不由得駭然無比,因為從這一槍里面嗅到了死亡的味道。

頓時,獨孤鳳心中的惱火一掃而空,因為她已經清楚,劉若水剛剛是手下留情了,如果真的真刀真槍的比拼起來,她也許不是劉若水的一合之敵。

一時之間,獨孤鳳的心中竟然有了一絲竊喜。她自然清楚,隱藏在黑袍下面的那位是誰,是一個怎樣的美人。

如果她是一男人的話,恐怕也會被她所吸引,但獨孤鳳卻是一個和她同樣優秀的女人。于是,獨孤鳳的心中難免會有些敵視。

對于接下來了一幕,她竟然有一種迫不及待的感覺。

結局并沒有出乎獨孤鳳的所料。

獨孤鳳的實力和她只是伯仲之間,既然獨孤鳳自認接不下這一槍,她自然也辦不到。

劉若水這重若千鈞的一槍,直接破開了她那無雙的劍勢,槍身狠狠的抽在了她的胸口處。

她向后倒退了五六步,方才勉強停住。

她站穩之后,身體卻不由得再次打了個踉蹌,然后從口中吐出了一大口鮮血。

吐出這一口鮮血之后,她又吐了兩小口鮮血。

她用一只白色的紗巾擦了擦嘴角的鮮血,柔聲說道,“多謝總管手下留情。如果總管剛剛用的是戾槍,妃暄此時恐怕已經不是活人了。”

劉若水搖了搖頭,然后說道,“戾槍不是普通的招式,若非萬不得已,我也不想將其用出來。剛剛那一槍我的確用了全力了,能接下這一槍,也算是你的本事。”

然后,劉若水的聲音漸漸變得有些冰冷,說道,“不過,你雖然能接下我第一槍,但你還能接下第二槍嗎?”

她的臉上露出一絲苦笑,說道,“自然是不能。”

為了接下剛剛那一槍,她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她已經被那凜冽的槍勁傷到了五臟六腑,最多也就能發揮出全盛時期六七層左右的實力而已。

在這種情況下,她自然接不下劉若水的第二槍。

劉若水說道,“既然如此,那你走吧。只要你離開洛陽,我就不找你的麻煩。”

師妃暄沒有說話,只是再次舉起了手中的色空劍。

看到師妃暄的依舊堅持之后,劉若水嘆了口氣,說道,“何苦呢?”

當劉若水準備再起動手的時候,他忽然聽到一聲清脆的鐘聲。

“當!“

劉若水轉身看去,發現是一個身著一襲黃色內袍,棕式外套的僧服俊秀和尚,從外觀上看,他的年紀恐怕不會超過四十歲,

他的身材修長瀟灑,鼻子平直,顯得很有個性。上唇的弧形曲線和微作上翹的下唇,更拱托出某種難以言喻的魅力,嵌在他瘦長的臉上既是非常好看,又是一派悠然自得的樣兒。下領寬厚,秀亮的臉有種超乎世俗的湛然神光,神態既不文弱,更不是高高在上的盛氣凌人,而是教人看得舒服自然。

最使人一見難忘是他那對深邃難測的眼睛,能令任何人生出既莫測其深淺,又不敢小覷的心。

“了空?”

聽到這一聲鐘響之后,劉若水將目光轉到他的身上,冷聲說道。

劉若水并沒有聽到回答,只是又聽到了一聲鐘響。

然后,一旁的師妃暄用略帶歉意的聲音說道,“了空師伯修煉的是閉口禪,因此不能開口說話,倒不是故意怠慢總管。”

劉若水好似漫不經心的說道,“無妨,死人本就不會說話的。”

師妃暄的臉上終于露出一絲擔憂之色,開口說道,“不知妃暄做錯了什么,讓總管如此的心懷恨意,將妃暄視為那一匹害群之馬?”

劉若水沉聲道,“我原先的確是誤會你了,但我現在已經知道,你并沒有做錯什么。只是無論你做沒做錯,結果其實都一樣。哪怕你愿意將和氏璧交到我手里,那也一樣。”

師妃暄沉默了片刻,然后嘆息道,“原來如此,總管你是一定要從我手中奪到和氏璧嗎?”

劉若水認真的說道,“這是自然。像和氏璧這樣的東西,可以偷到手,可以搶到手,也可以撿到手,但不能被你送到手。”

然后,劉若水接著說道,“這就是我稱你為害群之馬的緣故。”未完待續。

PS:(求訂閱,求月票。最近諸事不順,急需要大家的鼓勵。)

小說鄰居:


上一章  |  最終武道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