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武道第六十七章 聯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武俠>> 最終武道 >>最終武道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七章 聯盟

第六十七章 聯盟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21日  作者:武不凡  分類: 武俠 | 新派武俠 | 武不凡 | 最終武道 

洛陽,和氏璧。∈↗,x.

能讓石之軒和劉若水七拐八拐談了半天的東西,也只有傳國玉璽這件千古異寶了。

劉若水雖然和石之軒無恩有仇,但在傳國玉璽這個大前提下,任何恩怨都可以姑且放在一邊。

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傳國寶”,是秦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命,使用和氏璧所鐫刻,后來為中國歷代皇帝相傳之印璽。

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秦之后,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和氏璧的出處極為傳奇。相傳,當年楚人卞和在荊山砍柴,見一只美麗的鳳凰棲于一塊青石上,想起“鳳凰不落無寶地“,斷定這青石必是寶物,于是獻給楚厲王,豈知楚廷的玉石匠均指卞和獻的乃是凡石,楚王一怒下斬去他的左足,趕走了他。

卞和心中不忿,待武王繼位,再去獻寶,今趟則再拾斬下右足。到武王的兒子文王登位,聞知此事,才把青石抬回宮里,命工匠精心琢磨,剖開石頭,從中得了一塊光潤無瑕、晶瑩光潔的不世奇寶,為了紀念卞和,故稱為之和氏壁。

這和氏璧后來到了秦始皇手上。奏始皇命李斯撰寫“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鳥蟲形篆字。經玉石匠鐫刻璧上,于是和氏璧遂成了屬于帝王專用的“傳國玉璽”。

漢高祖劉邦推翻了大秦朝。秦王子嬰就把和氏壁獻與劉邦,劉邦稱之為“傳國璽“,自此和氏壁成了得國失國的象征。后來王莽意圖篡位,派弟王舜往長樂宮向孝元太后索璧,給孝元太后怒摔地上,致摔缺了一角,王莽命人把缺角以賈金鑲補上去,使和氏璧又多添“**金角“的雅名。

傳到漢末的漢少帝,和氐壁又失去了。到三國時,長河太守孫堅在洛陽城巡邏,忽見一口水井光芒四射,命人打撈,起出一宮嬪尸身,頸系紅匣,打開一看,正是和氏璧,到孫堅戰死。和氏璧輾轉落在曹操手上,被傳了下來,到隋滅南陳,楊堅遍搜陳宮。卻找不到陳主所藏的和氏璧,使楊堅引為平生憾事。

事實上,楊家之所以被人稱之為“得國不正”。沒有和氏璧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因為在世人眼中。“傳國玉璽”其實就就是天命的象征。得到了“傳國玉璽”,就是蒼天注定的帝王。因此江湖傳聞。和氏玉璧,楊公寶庫,二者得一,可安天下。現在烽煙處處,有能者均想得天下做皇帝。故這兩樣東西,成為了天下人競相爭逐之事。

當然,爭過天下,最重要的是實力,如果沒實力的人得到了和氏璧,那只會是自尋死路。

但問題是,“和氏璧”現在是在慈航靜齋的手里。

如果只是慈航靜齋,哪怕只有石之軒,或者一個人,也可以輕松地將和氏璧弄到手。但問題是,慈航靜齋本身不足以畏懼,但她們代表的卻是整個佛家的聯盟。

如果是寇仲,徐子陵這兩個小子去偷和氏璧,那么還不會引起佛門的過激反應。但若是劉若水,或者石之軒動手的話,那簡直就是挑釁整個佛門,將會面對整個佛門的反撲,恐怕就算是佛門的四大神僧,也未必能夠坐得住。

想想那種景象,就連劉若水也必然會頭疼。以他現在的實力,雖然足以匹敵傅采林那樣的大宗師,但若是面對佛門四大神僧的圍攻,他恐怕也是力有不逮。

若是換做石之軒,他的情況恐怕還會更糟糕一些。

劉若水端起酒杯,朝著石之軒略微試意之后,將其一飲而盡,說道,“若是去取別的東西。我自然能夠信得過石兄。但若是去取和氏璧的話,石兄是否能夠保證自己不出意外嗎?若石兄到時候出了意外,我恐怕是自尋死路了。”

聞言,石之軒的身體不由得微微一滯,苦笑道,“看樣子,你已經猜出來了。”

劉若水答道,“我既然熟讀了‘不死印法’,自然知道石兄的隱憂。”

石之軒的隱憂不是別的,正是他自創的心法:不死印法。

須知,不死印法乃是石之軒綜合魔門花間派與補天道兩派秘傳,以佛學義理中不在此岸,不在彼岸,不在中間的高深思想作為理論依據,又經過無數次生死之際的戰斗終於形成的一套高深的武功。

因此“不死印法”的功法雖然來源于“花間派”和“補天道”,但心法卻是佛門的路子。

如果石之軒是佛門中人,那這一點隱憂倒算不得什么,但石之軒偏偏卻是佛門中人。更糟糕的是,石之軒因為愛妻的慘死,導致精神分裂,產生了雙重人格,在精神層面上,已經出現了極大的破綻。

因此,石之軒若是遇到佛門四大圣僧,就有可能出現一種尷尬的局面,那就是他可能會被四大圣僧用佛理“度化”,然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事實上,石之軒這些年之所以深入淺出,不涉足江湖。很大程度上,就是基于這個問題。

聽到劉若水的質問之后,石之軒沉默了片刻之后,然后吐出了一個字“請!”

劉若水臉上露出一絲凝重之色,說道,“好!”

石之軒的意思很簡單,他此時的情況如何,只需讓兩人交手一番,那就是一目了然。

語言可以騙人,但武功卻很難騙人,而精神境界更是絕對騙不了人。

劉若水拾起一根筷子,握在手心,冷聲說道,“邪王小心了,且吃我一槍!”

說罷,劉若水捻起筷子,慢慢的向石之軒刺了過去。

雖然,在劉若水手中只是一根筷子,但石之軒臉上卻絲毫沒有小覷,反而充滿了凝重之色。

在別人眼里,劉若水手中的只是一個筷子,但在他眼里,劉若水卻是握著一把長槍,一把煞氣逼人,殺氣騰騰的長槍。

對于這把槍,石之軒很是熟悉。因為劉若水上一次,就是用這一把“槍”和他戰成了平手。

和上一次相比,劉若水的“槍法”似乎更加成熟了。劉若水一槍在手,就給他一種好似面的上古兇獸的感覺。

等到筷子距離石之軒只有一尺的時候,石之軒忽然笑了。

他說道,“真是好槍法!如果是一月之前,石某恐怕未必能接下這一槍。但現在,總管你反而要小心了。”

。(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最終武道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