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第六百一十一章 放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一十一章 放手

第六百一十一章 放手


更新時間:2019年05月03日  作者:米糕羊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米糕羊 | 逆水行周 

作者:米糕羊分類:

“陛...陛下....翰林、翰林院、如今籌、籌建完、完畢....”

翰林院內,翰林大學士盧楚正在向天子介紹翰林院的籌建工作,因為這位有些口吃,所以說起話來結結巴巴。

宇文溫看著這位“歷史上第一位科舉狀元”、“歷史上第一位結巴科舉狀元”,面上無任何不悅之色,盧楚這六年來的仕途經歷,證明其人有真才實學,所以區區口吃小毛病,算不得什么。

問題是,將來大學士們作為中書省的“辯論選手”,和門下省的平章、參政辯論時,口吃這毛病怕是不妙。

不過宇文溫倒是覺得口吃有好處,就是可以在劇烈的辯論之中,用斷斷續續的陳述,打亂對方的辯論氣勢,讓對方團隊之中性子急的“辯論選手”急火攻心。

政事堂辯論,不是潑婦罵街,不許人身攻擊,不得對方打斷說話,所以盧楚的口吃毛病反倒不會是弱點。

宇文溫在翰林院里邊視察邊聽盧楚講解,對于翰林院的現狀很滿意,他還試了一下翰林院里的電話系統,又看看大學士們的辦公場所,以及在翰林院值守時的下榻處。

簡而言之,科技的進步,使得社會的總體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升,這在長安顯得特別突出。

別處不說,在中書省,“二十四小時熱水供應”,夏有“空調”、冬有“暖氣”,足以讓入宮值守的官員們住得舒舒服服。

當然,給“大老板打工”,就要對得起“大老板”給的工資和待遇,平日里多費神辦事,那是必須的。

如果說,中書省的中書舍人是皇帝的秘書,那么翰林院、樞密院的大學士、學士,就是皇帝的顧問,在皇帝決策時,提供文事、武事方面的“顧問服務”。

文、武學士的人選,自然就要涵蓋文事、武事、文學、水利、機械制造、工程營建、天文地理及各學科等方面的人才。

如此,就面臨著一個選拔標準的問題。

以翰林院而言,文學士們如何在“文”這方面達到皇帝顧問的高度呢?

其一,文學類的要看學問,而評價學問程度高低的標準之一,就是科舉成績。

雖然以分數定高低(唯分數論)有弊端,但綜合考慮下,這是最公平(相對)的評價標準,所以要想成為翰林院大學士、學士(學問類),就必須是科舉進士出身。

其二,要看成績、履歷,工程類的學士選拔,要看其是否有大型工程、火輪船、火車管理的經驗。

其三,學問類,譬如選拔精通天文地理、各學科的學士,要么看其科舉考試成績,要么看其在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

其四,教育類,想要入選學士,就得有在公辦學校體系任職的經歷(州學及以上),是不是官員無所謂。

當然,在學士之上的大學士,是翰林院的“招牌”,既然是招牌,就得有好名聲。

范陽盧楚,出身五姓七望的范陽盧氏,有郡望,有成績(狀元),靠自己努力讀書、考試才當的官,是一個不錯的典型,所以不僅被宇文溫選為翰林院學士,還提拔為大學士,作為翰林院的“當家頭牌”。

如此安排,就是要提升科舉的地位,引導文官的構成變化,將來,文官團體之中,科舉出身的官僚占比越來越大,門閥政治就徹底斷了根。

當然,新時代的科舉,不可以走向八股文這種死胡同,所以新時代的科舉官僚,必須是“文理皆通”,還得具備一定的科學素質,以及寬闊的國外視野。

樞密院的武學士,也有相關的選拔制度,之所以要制度選人而不是天子隨意欽定,就是宇文溫要給自己的兒孫樹立一個好的制度榜樣。

再過不久,等中書省兩院籌建完畢,中書省、門下省的博弈就要開始了。

中書省擬定的詔令,要經過門下省諫議院審核,諫議院的平章、參政們如果認為詔令不合適,必須給出明確理由并且列出來,而不是模模糊糊的“我就是不同意!”

這時,出席“詔令審核會”的兩院大學士就要作為正方,和反方(諫議院平章、參政)代表進行當場辯論。

大學士們在辯論中贏了(按相關制度判定),反方的反對理由無效,重新投票表決詔令通過與否時,就不得以這個理由杯葛,必須讓詔令通過。

如果辯論輸了,詔令打回中書省,從頭再來。

這樣的審核方式,顯然會降低詔令的審核速度,但宇文溫認為這樣的代價值得付出,因為這首先涉及到制度博弈,而一個國家只有靠制度來管理,才能長治久安。

其次,為了避免中書省、門下省相互扯皮拖后腿,他制定了相關的制度,盡可能降低扯皮的發生頻率,提高行政效率。

見著面色堅定的盧楚,還有幾位大學士們躍躍欲試的樣子,宇文溫很滿意,對于未來的制度下博弈充滿信心。

樞密院,宇文溫站在一座巨大的沙盤前,一邊研究沙盤一邊聽中書令、樞密使王頍介紹推演過程,新籌建的樞密院還未開始參與決策,卻已經開始履行一個重要的職責,那就是“戰略推演”。

推演題目是將來的滅高句麗之役,樞密院要推演的內容,是朝廷如何有效調動水運和海運(火輪船)、陸運(火車),在短時間內將大量人員物資從中原投放到半島。

以后,還會有與東西突厥交戰的戰略推演,然后形成預案,存檔備用,這就是樞密院日常事務之一

樞密院,負責協助皇帝進行武事制誥,并且要和門下省的平章、參政進行制度下的博弈,但除此之外,還擔負著一個職能,就是協助天子打仗。

宇文溫本人具備過硬的軍事素質,還有赫赫戰功,他可以直接指揮軍隊作戰,不太需要什么顧問。

到了太子繼位,太子好歹也帶過兵打過仗,對于軍事顧問(學士)總不會太過于依賴,可到了孫輩當皇帝,恐怕就是個軍事小白。

那么,樞密院的任務很艱巨,要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天子做出戰略決策,或者在某一場戰役發生之后,隨時跟進戰況,為天子做講解,預測戰局發展。

免得不懂軍事的小白皇帝亂指揮,在官軍占上風時熱血沸騰,要求前線主帥領兵全力出擊來個大獲全勝;在官軍處于下風時,又風聲鶴唳,要求前線主帥“避戰保船”。

這不是宇文溫杞人憂天,隨著電報的普及,坐鎮中樞的皇帝和宰執們,在技術硬件層面上完全有能力遙控邊疆戰事,但這樣的遙控,往往只會壞事。

專業的事情,要由專業人士來處理,所以,后世的總參謀部及其相關制度,以樞密院的形式出現了。

畢竟電報(有線電報)已經有了,軍隊開始全面火器化,鐵路網也在慢慢成型,進行戰略決策和協調的總參謀部,其出現也有了技術硬件的支持。

等樞密院一開始運作,朝廷任何戰略和戰役層級的軍事決策,宇文溫不會發表直接意見,樞密院經過推演做出的戰略、戰役決策,只要不是很奇葩,他不會否決。

宇文溫要讓軍事決策制度化,讓皇帝在軍事決策(戰略、戰役層級)中的角色淡化(不是邊緣化),身體力行,給兒孫做榜樣:

征戰十余載、號稱不敗的祖宗都要聽樞密院的決策,子孫后代如何能一意孤行?

他不希望因為自己無能兒孫的瞎指揮,導致無數將士白白陣亡。

宇文溫自己有見識、知識、能力,還有自制力,不會荒廢朝政,所以若是建立一套完全圍繞皇帝轉的決策體制不是不行,還能最大化發揮決策效率。

但是,他有能力、有精力、有自制力,不代表兒孫有。

雖然身后事宇文溫管不著,但建立一個健康、有效的決策制度確實可以的,那么首要一點,就是要學會放手。

用自己的身體力行告訴后代,這套制度運轉起來,是完全有效的。


上一章  |  逆水行周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