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第五百八十五章 娘家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八十五章 娘家

第五百八十五章 娘家


更新時間:2019年04月20日  作者:米糕羊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米糕羊 | 逆水行周 


下午,皇宮,日興昌銀行業務員正在辦理業務,隔間,陳將填寫好的單據交給侍女,侍女將單據和一疊流通券交給業務員。

陳每月都要給母親匯去一筆數目不菲的生活費,而她的兩位兄長,將會從母親那里分得一部分,保證自己和家人的日常開支。

作為后妃,陳每月有“體己錢”,她分管皇家產業,有“工資”,而宇文溫又時不時給后妃們發“獎金”、所以陳的收入頗豐,供養娘家人不成問題。

只是因為出宮不便,所以日興昌銀行提供上門服務,而日興昌銀行的大股東就是皇室,所以這也算是銀行對大股東的特別服務。

兩名業務員對單據上的信息和流通券的面值進行了確認,很快便為客戶辦完了匯款業務,將回執單交給侍女后,提著裝有流通券的密碼箱告退。

剛出門,卻見天子迎面走來,兩位業務員趕緊讓過一邊。

待得天子經過,他們在宦官的帶領下,向宮外走去。

宇文溫走進殿里,見陳在書案前忙著,走上去,伸手拿起案上放著的一張流通券,問:“不會是漏了一張吧?”

陳抬頭一看,回答:“沒呢,這張不是要存的。”

“那就放好,不然容易弄丟。”宇文溫口中這么說,卻沒有把流通券放回去的意思。

他當然不是要把這張流通券帶走,而是拿在手上仔細研究。

流通券誕生迄今已有三十年,作為大宗貨物交易的信用憑證,一開始只在西陽城里流通,而現在,全國各大都會還有各地商埠,正規市集里都可以看到流通券的身影。

流通券的信用,已經得到天下商人的認可,薄薄一張紙,能夠替代一車車銅錢,在買賣雙方手中流通,在某種意義上承擔著貨幣的職能。

三十年春秋過去,流通券已經精美許多,但其上的圖案大部分未變,依舊是熟悉的西陽風景。

這無時無刻都在提醒使用者,流通券的起源在黃州西陽,其信用,別人可以不認,但日興昌銀行必然認。

流通券的面值有多少匹棉布,在黃州西陽,就一定能兌換到多少匹棉布。

宇文溫拿著流通券在一旁坐下,看著自己的心血,想到很多事情。

流通券實行“布本位”,當年是麻布,現在是棉布。

流通券的面值有多少匹布,就能兌換多少匹布,所以,從原則上說,發行方手頭上有多少匹布,就只能發行對應面值的流通券,以便持有者隨時都能兌換。

這算是貨幣政策上的“準備金”制度,實行“布本位”的流通券,發行時必須要有足額的準備金(布)。

但是,當流通券的信用建立起來后,持有流通券的人,不會急著將其兌換為布匹,而是將流通券當做信用憑證,替代不易大量攜帶的銅錢、布帛、糧食,和其他人進行大額交易。

這就使得流通券不再面臨隨時兌換的風險,于是日興昌銀行在增發流通券時,不再按照“一比一”的原則,開始超額發行。

手中有一萬匹布,發行兩萬匹面值的流通券,用后世的經濟學術語表示,是“準備金率50”。

隨著時間流逝,流通券的信用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被擠兌的風險進一步下降,于是,準備金率漸漸下降,現在為30。

而參與流通券聯保的銀行、柜坊、紡織工場,已經遍布天下各地,工、商業者們忠心擁護流通券這一便捷的信用憑證。

與此同時,流通券的發行權,已經不是日興昌銀行一家說了算,一個名為“聯合儲蓄協會”的行會組織,成為流通券的“娘家”,決定著流通券的發行量。

當然,日興昌銀行是重要成員。

“聯合儲蓄協會”,簡稱“聯儲會”,是銀行、柜坊的“總行會”,協調業內的儲蓄、放貸、風險擔保等各項事務,協助朝廷管理銀行、柜坊。

聯儲會對流通券發行、回收進行管理,每年都要召開專門會議,決定流通券的發行量。

因為流通券實質上只是民間約定的一種信用憑證,所以,流通券不是貨幣,朝廷不會參與到流通券的管理中來。

但是,要不是宇文溫硬頂著不松口,流通券早就被朝廷接管了。

往紙上印圖案就能當錢花,從此朝廷再沒有什么財政危機,再也不會缺錢,這種誘惑,試問執政者怎么能忍得住?

如果,宇文溫沒有當皇帝,他不會允許流通券的流通范圍超出黃州,因為一旦皇帝開口要流通券的發行權,他終究是保不住的。

而現在,他是皇帝,能夠壓制“把紙當錢花”的沖動,所以流通券能夠通行天下,卻不會面臨濫發的危機。

可是,等他去世,流通券最大的靠山沒了,新君即位后,能否克制“把紙當錢花”的沖動,是個未知數。

他精心培養的太子,將來即位,會意識到流通券的信用很重要,但是,朝廷的財政收入,永遠都是不夠用的。

那么,一旦出現緊急事件急需用錢,官僚們會上書陳情,說只需要“稍微超發一點流通券”就能救急,再說什么“下不為例”,在這樣的誘惑和壓力,皇帝能頂得住么?

這種事情,只要有了“下不為例”,就必然有第二次、第三次,然后流通券的信用瞬間垮塌,快速貶值,變成廢紙。

宇文溫不相信官僚集團的節操,他覺得這幫官僚看不起商賈,自然也就看不起所謂的貨幣信用,不會按照經濟規律來來解決財政問題、貨幣問題,把信用當夜壺。

商人講商譽,只有商譽良好才能賺大錢,然而朝廷靠著軍隊就能為所欲為,誰稀罕什么商譽?

所以,宇文溫要給流通券找個好“娘家”,娘家人不是他的兒孫,而是聯儲會,聯儲會掌握著流通券的發行權,而流通券的定位,依舊是大宗貨物貿易的信用憑證,主要是商人使用。

流通券可以當做貨幣用,但依舊不是貨幣。

聯儲會的管理層,是各大銀行、大柜坊的代表,而各大銀行以及柜坊的東主、股東,是權貴、豪商、地頭蛇。

無法靠高利貸獲利的權貴、豪商、大戶、各類地頭蛇,如今適應了銀行(柜坊)這種新式“金融工具”,靠著這個“金融工具”,獲取著不菲的收益。

而各地士族、寒族,也大多在銀行、柜坊里進行儲蓄或進行“理財業務”賺取收益,可以說,聯儲會的出現是各方利益集團的利益匯總結果,銀行(柜坊),將各階層的利益都聯系起來了。

由聯儲會控制的流通券,是各方利益集團認可的一個信用憑證,各種金融活動,都依托這個信用憑證來進行。

所以,即便是皇帝,也不好輕易去動流通券,因為觸動大部分人利益的后果可不是鬧著玩的。

而皇帝自己,也和流通券有著直接的利益關系:流通券信用所在的日興昌銀行,大股東就是皇室。

宇文溫弄出這樣的架構,形成了一個個奇特的現象:流通券不是朝廷的,卻和皇帝關系密切,皇帝是流通券的靠山,卻決定不了流通券的發行量。

流通券的信用,在于有日興昌銀行參與的聯儲會,而不在朝廷,流通券和朝廷沒關系。

朝廷無法控制流通券,大臣無法忽悠皇帝濫發流通券,甚至連皇帝自己也無法濫發流通券。

若朝廷想要發行紙幣,一來無法借雞下蛋,也就是利用流通券的信用來給紙幣做擔保;二來紙幣的信用遠遠比不上流通券,必然以失敗告終。

所以,朝廷只能老老實實發行金屬貨幣,別整天想著把紙當錢花,或者搞什么“當千”、“當萬”錢,搜刮民財。

如果朝廷急需用錢,發國債都救不了急,可以把稅收作抵押,向銀行借款。

朝廷沒有錢,不等于皇帝沒有錢,朝廷舉債,皇帝是債主之一,官僚們敢耍賴...呵呵。

宇文溫收回思緒,將流通券放到案上,見陳看資料,他湊過頭去,看了看,問:“你膽子是有多大,敢碰期貨?”


上一章  |  逆水行周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