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第四百六十二章 改制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六十二章 改制

第四百六十二章 改制


更新時間:2019年02月14日  作者:米糕羊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米糕羊 | 逆水行周 


朝會在繼續,端坐御座的宇文溫,手里拿著一份資料,聽著玉階下,出列朝臣的發言。

按照改制方案(初稿),一級行政區名為“道”,全國共劃二十道,是為:關內道(包括關中、峽州地區及河套地區,囊括了黃河中游幾字形內的區域,以及河東的蒲州地區),治所在長安;

山西道(太行山以西、黃河以東,含河東、代朔地區)、河北東道(主要是永濟渠以東的河北地區,含幽燕地區)、河北西道(太行山以東、永濟渠以西河北地區);

遼寧道(遼東、遼西地區,還有未來擴張的遼北地區)、山東道(泰山周邊、青齊之地,還有諸如海參崴這種海外飛地)、河南道,淮南東道(淮南東部以及江南蔣州);

淮南西道(淮南西部,及原黃州總管府部分州)、江南東道(除蔣州之外的三吳地區,以及后世福建大部地區,還有隔海對望的臺州)、江南西道(彭蠡湖地區,含大庾嶺南麓地區)。

廣南東道(原廣州總管府地區,瓊州,以及部分后世福建地區)、廣南西道(桂、邕、容三總管府地區)。

南海道(原交州總管府地區,南洋東部的呂州,以及未來擴張的南洋地區)、荊湖北道(主要是荊襄地區)、荊湖南道(主要是洞庭湖地區)。

劍南道(蜀地及南中)、山南道(梁州、利州地區)、黔中道(后世貴州地區)、隴右道(隴右、河西走廊地區,包括河湟谷地)。

與此同時,長安及東都洛陽以及黃州西陽設“府”,與道同級,是為:

京兆府,轄長安及周邊地區,治所在長安。

應天府,轄洛陽及周邊地區,包括黃河北岸河陽地區,治所在洛陽。

承天府,轄黃州及鄂州地區,治所在西陽。

所以,全國政區分為二十道、三府,共計二十三“塊”。

考慮到防止地方勢力做大的需要,政區劃分的原則,既考慮了傳統地域概念,又要實行“犬牙交錯”,讓各政區之間的邊界不完全按地理走勢劃分,以避免某些“道”有關起門來割據自立的可能。

譬如,劍南道就不能管轄梁州、利州這兩個門戶,所以梁州和利州地區獨自劃分為山南道。

同理,廣南道就不能管轄大庾嶺南麓地區,這個門戶劃歸江南西道管理。

軍、政合一的總管府取消了,取而代之的道、府,設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使司并駕齊驅,互不隸屬,分管民政、治安、監察職能。

三級政區長官,依次為:

道、府:布政使(府為府尹)、都指揮使、提刑按察使(簡稱按察使);

州:知州、指揮使、都察(或提刑);

縣:知縣、指揮、監察。

這是政區劃分,一級政區為“道”(府),對應的一級軍區則為“都護府”,長官為都護,次一級軍區名為“都督府”,長官為都督。

與此同時,各地原有的軍府建制大致不變,改名“折沖府”,府官為都尉,各折沖府依舊由十六衛大將軍府統轄。

都護這個建制,漢時已有,“都”為全部,“護”為帶兵監護,“都護”即為“總監護”之意,如今為單純的軍區建制,軍區長官(都護、都督)只管軍務,不管民政、稅收。

各都護府,初步設置十一個,下置若干都督府,各都護府、都督府的劃分,既要考慮到山川走勢以及國防形勢,還要有“犬牙交錯”、相互掣肘的劃分原則。

都護府的名稱參考禹貢九州,防區及方位如下:

京畿都護府(方位:中):負責兩京(長安、洛陽)的戍守,防區囊括關中、梁州、利州、河東地區(含并州)、荊北地區、陜州、洛州、河陽(洛陽黃河北岸地區)以及熒州;

黃武都護府(方位:中偏南):防區為原黃州總管府大部地區,確保黃州、鄂州這個軍、工、商、礦重地為中軍(京師軍隊)直轄,并扼守長江中游;

青豫都護府(方位:東):防區為河南及青齊之地,以及白馬津、對岸的河北部分地區、;

淮揚都護府(方位:東南):防區為淮南、江南地區,以及淮北徐州地區;

荊湖都護府(方位:中南):防區包括襄州大別山以南地區(黃武都護府除外),以及洞庭湖、彭蠡湖地區(包括大庾嶺南麓);

廣南都護府(方位:南):防區為嶺南及交州地區;

益滇都護府(方位:西南):防區為蜀地、南中、黔中地區;

河涼都護府(方位:西北):防區為隴右、河西走廊地區。

河朔都護府(方位:北):防區為河套、代朔地區;

冀州都護府(方位:中偏北):防區為太行山以東、黃河以北大部地區,但不包括幽燕地區。

幽燕都護府(方位:東北):防區為遼東、遼西、遼北及幽燕地區。

各軍區(都護府)糧草物資的供應和保障,以及作戰時對政區(道、府)人員的征召,由相應轉運使司負責協調、轉運,而各轉運司還承擔將各地貢賦轉運長安的職責。

與此同時,因為各類新式機器的大量出現,加上海貿、航運、工商、采礦的大規模發展,以及新的治安、戶籍管理、征稅需求,現有的尚書省六部二十四司不堪重負。

所以,為了增強行政管理能力,又不大幅增加機構設置,朝廷決定(暫定)在六部下增設新司。

織造司(主管紡織業和手工業)、交通司(主管水、陸交通運輸,和轉運司有區別)、工務司(管理機械制造等重工業及化學工業)。

內務司(強化戶籍、治安管理,對各特區的流動人口進行管理,協調對流動人口的征稅)。

洋務司(管理海貿事宜,市舶司只管收稅)、商務司(管理各特區的商業)。

特區不是特別行政區,而是指大都會、主要商埠、礦區、要津和對外通商口岸(海、陸)這些“特定區域”,特區必須經過朝廷認定并張榜公布,地方官府不能自稱。

朝廷會對這些“特區”的官府進行改革,增設相關機構,以便更好地對流動人口及工商業進行強化管理。

“特區事務”要“特辦”,其他行政區照舊,如此以來,朝廷不需要付出高昂的行政成本在全國實行這樣的強化管理。

當然,“特區”為了促進工、商、礦業發展,為了吸引大量勞動力前來務工,也為了更好地管理大量流動人口,各種“優惠政策”和“特別政策”也是別處沒有的。

這場“改制”,是意義重大的“變法”中的一部分,是朝廷為了適應形勢發展而做出的變革決定,所以決策必須慎重。

雖然最后的決策權在政事堂,但事前必須經過充分的討論,以便集思廣益、考慮周全。

所以,宇文溫預留了大半年的時間,讓官員們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參與到這場大辯論里面,議出個大概,最后就由政事堂諸公擬定最佳的兩三個方案,再由他最后批準。

如果方案沒問題,那么從明年元月起,就會正式實行,拉開變法的帷幕。

屆時,凡是不能適應蒸汽機這一先進生產力的經濟、文化、政治制度,都會落伍,然后...

冥頑不化、不愿改變的落伍者,會被歷史的車輪碾過,粉身碎骨。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


上一章  |  逆水行周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