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第四百三十七章 一日千里(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三十七章 一日千里(續)

第四百三十七章 一日千里(續)


更新時間:2019年01月31日  作者:米糕羊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米糕羊 | 逆水行周 
第四百三十七章一日千里續

第四百三十七章一日千里續

“從燕津港出發,向東橫渡渤海,航行六百多里,就能抵達旅順,若海船能夠以螺旋槳推進,兼以風帆借助風力,只要海況尚可,理論上全程耗時能縮短到一日。23”

“以旅順作為中轉港,去遼口或者萊州黃城,都很方便,當然,從燕津直航遼口也是可以的,但這航線的開通不能急,要慎重。”

“同理,機帆兩用船從廣州番禹港出發,前往交州龍編港,在海況尚可時,理論上可以在三日內走完全程。”

“至于去耽羅、琉球、臺州、呂州,機帆兩用海船的航行時間也會縮短,前提是有充足的燃煤、淡水供應。”

“但這都是理論狀態,畢竟木制船殼耐風浪性較差,如果風高浪急,一樣只能窩在港區無法出海。”

“而且機帆兩用船的航速,在順風時,比不過單純靠風力航行的五桅風帆船,畢竟火輪船有沉重的機器和燃煤,這是死重,風帆也不夠多。”

側殿,宇文溫正與許紹、郝吳伯交談,面前擺著幾個船模,旁邊又放著許多草圖和資料,全都與機(螺旋槳推進)帆(風帆)兩用船只有關。

雖然螺旋槳推進已經實現突破,開始實用化,但若用于航海,還有許多不足,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這一點宇文溫很清楚。

火輪船入海最大的問題就是因為需要燒煤,所以船上必須裝載大量燃煤,這就要求火輪船的目的港必須有充足的燃煤,才能確保火輪船能夠返航或者前往下一個目的地。

所以,要想將螺旋槳推進的火輪船用于海上運輸,必須確保燃煤供應,船本身也得攜帶大量燃料,在這個前提限制下,火輪船入海就只能跑成熟航線。

而計劃中的跨渤海客運、貨運航線想要實現正常運營,加強河北、遼東地區的人員、物資流通,遼東地區就必須大量開采煤炭,存儲于遼口。

單純的帆船不存在這個問題,不需要攜帶燃料,直接利用風力就能移動,而五桅帆船的最高航速,老早就超過了四十里每小時。

但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風向,帆船出海必須等候風信,不能隨心所欲、想去哪里就去哪里,這就是靠風力航海的缺點。

所以就目前情況而言,帆船和機帆兩用船并存是必然的事情,至于純粹靠螺旋槳推進的火輪船,因為耗煤量很大,勢必擠占貨艙空間,所以用于長距離海運(大宗貨物運輸)還不現實。

許紹和郝吳伯的關注點在內河航運而不是海運,他們當然知道逆水航行時速達到四十里以上的新式火輪船問世后,其意義有多么重大,這玩意一旦普及,天下必然又是一番新面貌。

從長江下游廣陵出發的新式火輪船,抵達三峽出口下游的江陵,全程兩千多里,理論上只需要十來天就能抵達(包括路上適當靠泊港口過夜、加煤、檢修等)。

若繼續前進,經過水流湍急的長江三峽,還可以一路西進,直達益州,甚至抵達成都。

很可能全程也就一個月時間!

這種事情光是想就能讓人覺得激動萬分,許紹和郝吳伯明白,螺旋槳推進的火輪船,就像最后一根投入爐膛的柴禾,讓鍋里的水開始沸騰。

交通便利,隨之而來的是中樞控制地方所需成本大幅下降,也就是說,朝廷有更強的運力,將“力量”投送到邊疆。

這種力量,可以是軍隊,可以是糧食、輜重、甲仗,反正不外乎人員和物資。

隨之而來的大量“流動人口”,也會導致許多問題復雜化,或者出現新的問題,所以朝廷必須做出應對,進行“變法”,改革各項制度,制定各種新政策。

許紹看著一個新式內河客船船模,為新的航運能力感到震撼,這樣的交通、運輸工具,是千百年來從未有過的,朝廷要縣駕馭這樣的工具,僅靠民部或者工部已經力不從心。

民部的轉運司,下轄各地轉運司和輪船招商局,然而隨著航運新一**發展即將到來,靠著轉運司來管理火輪船航運肯定會很吃力,效率也不高。

“所以,要有專管交通運輸的‘部’,規格與六部一般。”

宇文溫說道,將自己的構思說出來:“可以稱交通運輸部,或稱交通部,總管水、陸交通運輸事宜,還有物資轉運,下轄各地轉運司和輪船招商局。”

“當然,道路建設,維護,河道疏浚、維護,這些職責到底歸工部管還是這新部管,也得分清楚,免得相互扯皮。”

“各地戶籍管理,包括流動人口的管理,其職能要強化,可以從民部剝離出來,和警察制度相結合,成立一個負責戶籍管理、執法、維持治安保證公共安全的部,若如此,新部可以稱為‘內務部’。”

“流動人口的管理,涉及到戶籍、稅收和治安,內務部對應戶籍和治安,至于稅收,包括商業興旺帶來的各種稅收問題,民部需要強化對應職能,具體如何強化,你們可以構思一下。”

“或者,將對流動人口及商業、工業收稅的職能從民部剝離出來,另成體系,這都是可以考慮的。”

“還有,工、礦業的發展十分迅速,工場、礦場的總體數量及規模越來越大,工部管理起來十分吃力,有無必要新立一部進行強化管理,也是要考慮的事情。”

“總而言之,尚書省六部的劃分已經不合時宜,需要適當改變,要針對新興行業進行針對性的制度調整,這需要群策群力,朕一個人說了不算。”

宇文溫滔滔不絕說著,許紹和郝吳伯一邊聽一邊看資料和船模,面色漸漸凝重:顯而易見,一個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即將開始。

朝廷必須適應,適應不了,遲早要出大事。

一個人騎著代步馬行走在田園間,悠然自得,不需要多么精湛的騎術,當坐騎變成一日能走千里的千里馬,疾馳在遼闊大地上時,騎馬之人若果騎術不精,輕則駕馭不了坐騎,重則墜馬摔成重傷甚至身亡。

時代不一樣了,真的不一樣了,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不僅制度和國策要“變法”,連觀念也得跟著變。

對于傳統觀念來說,地方官要管好治下百姓,最好讓百姓做到“父母在、不遠游”,讓百姓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為了方便管理,為了有穩定的稅收,京官和地方官都希望各地百姓老老實實呆在家鄉,這樣一來,官府才能以較低的成本進行管理和征稅。

而對于各地大小莊園而言,莊園主希望希望百姓被禁錮在土地上,如此才會有“地少人多”的局面,他們才能以越來越低的成本,雇傭佃農種地。

但現在不行了,隨著交通越來越便利,隨著工商業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離開家鄉到外地務工,而各地工場、作坊、礦場需要雇傭大量勞動力,所以流動人口只會越來越多。

這對地方官的治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也對京官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各地官府很可能會圍繞流動人口產生的種種問題產生矛盾,矛盾有可能會激化。

而工場主、作坊主、礦場主還有大商人們,希望能以較為低廉的成本雇傭大量勞動力,希望人口流動起來,這種需求就和莊園主產生了矛盾,矛盾也會激化。

還有,當大量外地人口聚集到工商業發達的地區時,當地人口暴漲,各種問題也隨之而來,這也讓當地人和外地人的關系變得微妙,矛盾也不會少。

作為朝廷,不可能對正在發生、將要發生的事情無動于衷,那么如何協調、安撫各利益方,如何管理、引導流動人口,是必須面對并盡快解決的問題。

這些問題,光靠能吏、酷吏、京官、地方官已經無法解決,必須進行“變法”,讓整個朝廷都適應國家日新月異的發展。

此刻,已到不惑之年的許紹、郝吳伯,看著同樣年紀的天子,聽著天子展望未來,忽然想起了當年。

三十年前的巴州,默默無聞,年輕的西陽郡公就任巴州刺史,在破舊的州衙里,信心滿滿的向他們展望未來:

“將來呀,巴州肯定會變得與眾不同,全天下都得刮目相看,你們信不信?”

信,當然信!!


上一章  |  逆水行周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