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第二百八十七章 演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八十七章 演變

第二百八十七章 演變


更新時間:2018年11月17日  作者:米糕羊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米糕羊 | 逆水行周 


數日后,上午,長安順風鏢行分號,后院演武堂內,一場比試正在進行,再次到訪的“余東主”,及其友人“楊掌柜”,在此進行比試,看看誰的手下武藝高強。[隨_夢]ā

“余東主”當然就是宇文溫,“楊掌柜”則為楊濟,兩人的“手下”,一方是順風鏢行的鏢師,一方是楊濟的親隨,比的是白刃對抗。

宇文溫前幾日到順風鏢行轉了轉,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于是找了個時間,讓鏢師和楊濟的親隨切磋切磋,以便讓楊濟看看什么叫做“時代的發展”。

此刻,正在對抗的紅藍雙方均身著護具,手持未開刃的兵器,紅方為順風鏢行的鏢師,藍方為楊濟的親隨。

藍方所用兵器,當然是源自戚家刀的雙手長刀,也就是改良過的倭刀,其人使的是楊濟所傳“辛酉刀法”(戚家刀刀法),刀法以劈砍為主,又因為不同的握法,演化出不同的套路。

紅方所用兵器有些特別,主武器是如今鏢師們特有的兵器,名為“迅劍”,這種劍兩側開刃(練習劍不開刃)是以戳刺為主,劈砍為輔。

副武器是一面小盾,洗臉盆大小,木制,中間為外凸的“鐵碗”,內為盾牌的握把所在。

紅藍雙方對抗,紅方居于上風,紅方攻防兼備,讓藍方疲于招架,楊濟在一旁觀戰,看著看著,注意力集中在紅方手中那把“迅劍”上。

這種劍的劍身筆直,劍頭異常尖銳,更像是一根長刺,劍格很長,連劍身一起看,就像是個“十”字。

而劍格處還有數根鐵條彎曲,連接到劍首(劍柄的頂部),形成一個簸箕形的籠狀物,護住持劍者握劍的那只手。

這樣的造型,更像是一根長刺,根本就不是中原劍的樣式,“迅劍”劍身雖然兩面都開刃(練習、對打用的劍不開刃),但主要進攻方式是戳刺。

楊濟看著這種劍,讓他想起了那個時代的“西洋劍”。

“刀劍,是就是殺人的工具,既然是工具,那就會隨著用途的變化而變化”宇文溫緩緩說道,向楊濟介紹起這種“迅劍”的來歷。

歷代朝廷,基于現實考慮,大多會禁止民間擁有弩和鎧甲,卻不會禁弓箭,至于刀劍,管制也較為寬松。

所以,鏢行的鏢師在走鏢時,都會攜帶弓箭、刀劍,盾牌、長棍作為護身兵器,其中自然少不了刀。

刀是什么刀?

是自漢時起流傳至今的環首刀,以及在環首刀基礎上演變的橫刀。

環首刀/橫刀的刀身筆直,單面開刃,小刀鐔,單手或雙手握持,刀尖為切尖,雖然也能刺,但主要以劈砍為主。

無論是軍中還是民間,只要說到刀,基本就是環首刀或者橫刀,鏢師的佩刀本該亦是如此。

因為兩個“不正常人類”的出現,弧形刀身的“柳葉刀”(即后世倭刀樣式)出現了,這種單手/雙手握持的柳葉刀,砍起人來更高效,已經部分取代了橫刀的“市場”。

所以,主要威脅對象是無甲或者輕甲敵人的鏢師,紛紛換上了“柳葉刀”,使的是源自軍中的“辛酉刀法”。

因為走鏢過程中,鏢隊遇襲的幾率很高,攔路搶劫的強人,必然有弓箭,所以不能著甲的鏢師,就得手持盾牌以之擋箭,那么,一手持盾、一手持刀的格斗需求,使得鏢師的刀法開始演變。

軍伍之中,本就有刀盾兵(刀牌手),對應的刀盾技法自然是有的,但這種戰場技法不適用于夾雜著冷箭的零星對抗。

而且軍中所用盾牌太大,使用起來相對而言不靈活,所以鏢師手中的盾牌適當縮小,刀盾的配合技法也隨之改變。

對于鏢師來說,一旦走鏢時遇伏,基本上意味著敵眾我寡,真要開干,己方必須速戰速決,盡快讓敵人喪失戰斗力(死或者斷手斷腳、重傷),一來可以保存體力,二來降低己方的傷亡。

如此一來,劈砍反倒成為低效的進攻手段,因為要持盾防箭矢,所以只能單手握刀,力度不夠,對抗中除非砍中要害(脖子、手腕等),不然對方即使被砍得血肉模糊,卻都是皮肉傷,依舊有作戰能力。

敢攔截鏢隊的賊寇,基本上都是亡命之徒,不會被區區幾道傷口嚇跑,鏢師又要拎著盾牌防冷箭,所以主要以單手握刀為主,如此一來,想要獲得高效的殺傷手段,就只能是戳刺(捅)。

當然,用長棍敲人腦袋也不錯,但在許多情況下,長兵施展起來不便,所以,鏢師手中的白刃戰主武器,演變為以刺為主、砍(割)為輔的“刺劍”,而不是一般的劍。

這種“刺劍”,就像一根長針,劍身切面為菱形,宛若細鐵锏,可以用劍面而不是劍刃格擋對方兵器。

為了保護握劍之手,防止對方持刀順著劍身滑下來削手指,刺劍有大劍格,連同劍身一起,看起來像“十”字。

新兵器的出現,演變出了新劍法,經過實戰不斷地完善,又因為各家鏢行經常內部切磋、分享經驗,所以這種“刺劍”的劍法發展很快。

對于尋常武者來說,習慣了環首刀的對砍,碰到攻擊方式詭異的“刺劍”,三兩招下來就會被對方一劍刺中、刺穿要害,當場不死也重傷。

于是,各鏢行的鏢師們,紛紛換上了十字形的“刺劍”,配上小盾,行走于各地,以至于“十字劍”成了鏢師的標志性兵器。

這么好用的格斗兵器和技法,很快便被南北兩洋貿易公司的水手們學去,在行船遇到人數眾多的海寇時,靠著刺劍及相關技法快速殺傷敵人。

在船上尤其是船倉這種狹小空間內格斗,相對戳刺動作對而言,劈砍動作受限頗多,所以刺劍深受水手們好評,而在南洋興起的決斗之風,使得持劍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兩個技藝精湛的“劍客”決斗時,一手持小盾格擋、一手持劍對戳,戳來戳去戳半天都分不了勝負,簡直是浪費時間,于是,戳(削)手就成了打破僵局的首選。

形同一根鐵棍的大劍格,擋得住刀,卻擋不住刺劍,已經無法有效保護持劍者的手和手腕。

隨著決斗中,越來越多的人因為手腕(手指)被戳而握不住武器,導致隨后喪命,刺劍的護手開始演變。

演變的結果,就是出現了碗狀護手,還有籠形護手。

碗狀護手就是劍格變成碗狀小盾,保護握劍之手的正面,能有效防戳刺,卻不太好防兵器對手指的側面切削。

于是能把所有手指都保護的籠形護手成為新護手的主流,這種籠形護手是用數根鐵條纏擾成簸箕狀的小鐵籠,將劍柄護住。

因為籠形護手宛若花一般,故而有籠形護手的刺劍,稱為“花劍”。

又因為“花”字太娘娘腔,加上刺劍突刺時迅捷如閃電,故而改名“迅劍”。

在南洋改良過后的“迅劍”,很快就傳回中原,于是鏢師們紛紛換上了“迅劍”,練習的是盾劍配合的技法,對付起一般劫匪,甚至“武林中人”,都十分輕松。

宇文溫洋洋灑灑說了一通,比武也分出結果,但讓宇文溫尷尬的是,手持“迅劍”的紅方(鏢師)敗了。

楊濟的親隨,是跟著他上戰場多年的老兵,殺過的人,可比鏢師多許多,白刃戰經驗豐富,心態也很好,最主要是夠狡詐,是以類似“拖刀計”的辦法將紅方“陣斬”,瞬間翻盤。

候在一旁的鏢行分號掌柜李新禾,還有其他鏢師見狀心中惴惴,宇文溫卻哈哈一笑“無妨,切磋切磋,日后勤加訓練即可楊掌柜的親隨,可是百戰余生的老兵,你們打不過,沒什么。”

他這么一說,大家松了口氣,宇文溫抽出一把“迅劍”,笑瞇瞇看向楊濟“不如”

楊濟見狀趕緊插話“呃余東主,還是談正事吧。”

“好。”宇文溫將那劍收回劍鞘,交給李新禾,隨后和楊濟向外走,邊走邊低聲說“所以,你還是對鐵勒部的薛延陀耿耿于懷么?”

楊濟答道“回陛下,微臣所慮,不是薛延陀,而是吐蕃。”

“朝廷若以鐵勒為鷹犬,攻打吐谷渾,萬一局勢演變并不如中書令所料那般、吐谷渾君臣向皇朝請求主持公道,而是向西面的吐蕃姑且認為吐蕃已成勢,若吐谷渾向吐蕃求援,這可就棘手了。”。


上一章  |  逆水行周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