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第一百四十三章 道明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三章 道明寺

第一百四十三章 道明寺


更新時間:2018年09月06日  作者:米糕羊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米糕羊 | 逆水行周 


托盤里的七彩玻璃法螺,看上去頗具玄幻色彩,宇文溫盯著這做工精良的玻璃制品,聽著耳邊那嗚嗚作響的法螺聲,以及回蕩寺內的鐘聲,忽然有一種即將渡劫的感覺。

此時他正做虔誠狀,在眾目睽睽之下一本正經的觀看法事,所以無法抬頭看天,看看天上是否有九天神雷聚集,然后當頭劈下。

但那不可能,今日晴空萬里,加上寺內有九層佛塔,塔上有招雷的避雷針,若真有雷要劈下來,劈的也是那九層佛塔。

宇文溫收回思緒,看著眼前托盤上的七彩玻璃法螺,繼續強迫自己做虔誠狀,看著諸位得道高僧誦經。

他當然不信佛,但不好表現得太過明顯,不想讓朝野內外認為他有強烈的滅佛傾向,所以逢場作戲是必須的,既然身處佛寺,就該表現得虔誠些。

宇文溫出巡至廣陵,在廣陵待了月余,看了織造工場如何將來自天竺的棉花紡織成布,看了白銀交易所“搖號”的盛況,又接見了各方賢達,該做的事情都已經做完,秋天也到了。

他就要返回長安,在臨走之前,再到佛寺轉轉,搞一下大場面,以便向天下百姓彰顯他的禮佛之心,免得大家擔心他搞滅佛。

禮佛的去處,自然是宇文溫當年在揚州總管任上時建的這座佛寺。

他還親自為這座佛寺取了個名字:道明寺。

“道明”,是“大道昌明”的意思。

當然還另一個意思,那就只有宇文溫自己知道了。

做戲要做全套,所以宇文溫此時正經歷漫長的法事,看著寶相莊嚴的高僧們誦經,他心中有些過意不去,眼睛看著自己贈送的七彩玻璃法螺,心思卻飛到了萬里之外。

不知羅馬城里的教皇或君士坦丁堡城里的大牧首,擺譜的場面有多大?

自從收到了波斯王后、羅馬公主瑪利婭的密信,宇文溫對極西之地羅馬國的興趣大增,雖然以當前的科技實力,他不可能對萬里之外的羅馬和波斯施加什么實質性的影響,但腦海里幻想一下,總是可以的。

宗教問題,是各國最高統治者無法避不開的,宇文溫的選擇是扮豬吃老虎,慢慢“改良”佛教和道教,至于萬里之外的宗教,他就只能當旁觀者。

為了開展對西洋的貿易,宇文溫突擊準備了一些禮物,讓即將前往波斯、羅馬的使團帶上,而這兩個國家的宗教氛圍濃厚,所以禮物之中,宗教類型的物品不少。

其中就包括紫色的玻璃十字架。

小小禮物,不成敬意,宇文溫只打算和波斯、羅馬做買賣,沒有什么進一步的想法,因為這不現實。

他在有生之年,只需要致力于讓中原變強就行了。

要想增強國力,就得大刀闊斧推動變革,這樣一來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錢糧,只要錢糧充裕,許多問題都迎刃而解,所以他無論如何都要發展海貿,積累足夠的資金。

連接東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早已有之,所以現在要做的只是加以利用即可。

靠著海貿所得利潤來填補朝廷的巨大開支,足以在大興土木的情況下,保證國家的穩定,“歷史證明”這樣做可行,不是宇文溫自欺欺人。

“歷史上”,同樣是對外大舉用兵,同樣是修大運河,同樣大興土木,隋煬帝楊廣和明成祖朱棣的成就和結局,可是天差地別。

問題出在哪里?

首先隋朝時的國力和明朝時的國力有不同,明代的生產力和國力比隋代要高很多。

其次就是海貿。

宇文溫覺得明成祖沒有落得隋煬帝下場的原因至少有一半在于海貿,因為明成祖有鄭和下西洋,海貿帶來的暴利,讓明成祖時期的財政沒有崩盤,可以用錢去解決許多問題。

即便到了明末,海商鄭芝龍靠著幾條破船經營中日貿易都能發家致富,讓兒子鄭成功有本錢收復臺灣和滿清對抗,由此可見海貿的暴利到底有多高。

在這個時代,沒有美洲白銀,沒有煙草等高價值經濟作物,但海貿依舊有巨大的利潤,別的不說,南洋香料就是最暢銷的商品,所以宇文溫覺著自家后院就有座金山,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去挖掘。

想著想著,宇文溫有些走神,尉遲熾繁見著夫君情況不對,趁著別人不注意,趕緊用手肘碰了碰對方。

回過神的宇文溫端正坐姿,繼續做虔誠狀聽高僧誦經,不一會他發現情況不對,因為身邊少了個人。

宇文溫做了個手勢,一名宦官近前聽候吩咐。

“貴妃呢?”

“回陛下,貴妃更衣去了。”

宇文溫點點頭,表示知道了,雖然面上沒有什么別樣表情,心中卻嘀咕起來:

姊弟情深也得有個度,這是最后一次了!

道明寺一隅,智緣轉過一處拐角,隨后停下了腳步,因為他看見前方一人,那人正是他的姊姊。

曾經的大周太子妃、天元皇后、太后,如今的....貴妃,楊麗華。

自那年在黃州西陽一見,姊弟倆相隔十余年再次重逢,俗家名字為楊廣的智緣,見著容貌依舊的姊姊,原本明鏡止水的心,有了些許波瀾。

也只是些許波瀾罷了。

“法....師....可好?”楊麗華看著弟弟,強做鎮靜的問道,智緣點點頭,還禮:“貧道一切安好,施主請放心。”

“好..好...我..也很好,你也放心....”楊麗華嚅嚅著,見著弟弟雖然消瘦,腰卻挺得很直,精神也很好,她懸著的心放下了。

今日,她得宇文溫允許,特地來與弟弟相見,她知道這樣做可能會引起宇文溫不快,但不來不行,因為弟弟就要遠渡重洋,到天竺求取真經去了。

這一去,也許姊弟今生今世再不得見面,楊麗華心中放不下,所以哀求宇文溫,求得一次機會,和弟弟說說話。

弟弟已經是出家人,心意已決,而且必須“心意已決”,所以楊麗華不想提起弟弟的兩個孩子,只想讓對方知道,這世上還有人牽掛著他。

姊弟倆的三叔楊瓚,如今和家人好好的在葉城定居,但楊瓚不知道楊廣還活著,甚至都不知道貴妃的真實身份,所以這世上能夠牽掛著楊廣的人,就只有楊麗華。

時間緊迫,楊麗華長話短說:“此去天竺,路途艱險,一路上,你要保重....”

智緣點點頭:“嗯,貧道明白。”

楊麗華又囑咐:“到了異國他鄉,千萬注意飲食,多和同伴往來,不要獨來獨往,免得有個頭痛腦熱都沒人照應。”

“嗯。”

“還有,還有...”楊麗華有些哽咽,忍著淚水將自己親手縫的僧衣以及一枚護身符交到弟弟手中:“這是我在佛前求的護身符,你要帶在身邊...”

“貧道謝...謝過施主...”

智緣小心收好僧衣和護身符,看著姊姊,心中有許多話要說,卻不知該說什么。

他已經是出家人,塵世間的事情,再與他無關。

他的師父智已于三年前去世,自己心中關于佛法的諸多疑問再無人可以解答,這幾年來智緣周游各地,和眾多高僧談論佛法,依舊覺得多有不足,所以想到天竺那爛陀寺尋找答案。

不久前,廣陵傳出一個消息,身處廣陵的波斯使團即將回國,而皇朝使團同行,走的是海路。

船隊半路會經過天竺地區,于是許多僧人聞訊趕來廣陵,請求搭順風船,前往佛教圣地那爛陀寺研習佛法,剛好在淮南的智緣便是其中之一。

他要到那爛陀寺去,向那里的高僧尋求幫助,解答心中疑惑,還要研習佛經,將真經帶回中原,讓大道昌明。

如今身在寓意“大道昌明”的道明寺,智緣向姊姊行禮告辭,然后轉身離去,再也沒回頭。

當年的晉王楊廣已經死了,現在,世間只有智緣和尚。


上一章  |  逆水行周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