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第三十八章 歪理邪說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八章 歪理邪說

第三十八章 歪理邪說


更新時間:2018年04月05日  作者:米糕羊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米糕羊 | 逆水行周 
章節正文


上午,亳州司會元巖,正帶著官吏們對賬,核對市舶司、河南道織造司交上來的賬簿,除此之外,還有日興昌柜坊發放青苗貸的賬,因為事關重大,同樣要對賬。

元巖要在限期到來之前,將這些賬簿核對完畢,然后根據事實,寫好奏章,上報天子。

因為責任重大,所以元巖不敢有絲毫馬虎,這幾日都坐鎮官署,現場監督官吏們對賬,一旦發現問題,必須馬上報給他,他立刻處置。

對賬,涉及到算數,本來算數是一件很安靜的事情,畢竟籌算的過程中,不會發出太過嘈雜的聲音,然而此時的元巖,卻被吵得有些煩躁。

罪魁禍首,就是他部分正在算賬的下屬,這些官吏算數用的是珠算,算盤珠撥起來噼里啪啦響,有人說這聲音聽起來很悅耳,但對于元巖來說,這就是雜音。

自古以來,籌算一直處于算數的主流地位,珠算,雖然時有耳聞,但對于元巖來說,這就是旁門左道。

雖然珠算確實有優點,在大批量算數時,速度確實比籌算快,但只要有“吵”這個缺點,元巖就不能接受,他覺得算數本來是一件很鄭重事情,算盤聲起,就變得市儈起來。

各地的商賈們已經開始流行用算盤算數(珠算),而算盤珠噼里啪啦響的聲音,據說就像銅錢碰撞的聲音,元巖覺得這樣的比喻太市儈,故而對于珠算的排斥又多了幾分。

但他不得不承認,珠算算數確實高效,經過不斷改良的珠算口訣,能夠有效提高珠算的計算速度,會珠算的吏員越來越多,極大方便了他對賬、核賬。

然而元巖還是不喜歡珠算,他實在受不了打算盤時發出的聲音,索性轉到隔壁去了。

隔壁房間內,河南道織造副使顏之儀正在看書,見著元巖入內,只道結果出來了,卻得知對方是“避難”而來。

元巖和顏之儀是老相識,多年前就同在御前聽命,當然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如今回想起來讓人唏噓不已。

宣帝在時,元巖和顏之儀都是內史,掌機要,時常陪伴天子左右,親眼看著這個年輕而任性的天子,是如何為所欲為,如何折騰國家。

元巖和顏之儀為此進諫過幾次,效果寥寥,對方根本就不聽諫,我行我素。

而如今,又有一位年輕人的行事風格類似,不過讓元巖和顏之儀稍微松口氣的是,這個年輕人還算講道理,只要自己能用道理說服對方,對方就一定會聽,一定會改。

前提是自己說得過對方,說得過對方的歪理邪說。

這個人,當然就是亳州總管、河南道巡察大使、河南道織造使、市舶使、豳王宇文溫。

元巖不知道老熟人顏之儀怎么看豳王,反正他覺得豳王和宣帝有些像,自以為是,高傲自大,行事以違反常例為榮,還不知悔改。

元巖覺得豳王如今這種講道理的表現,搞不好是裝給杞王看的,若杞王在時還好,若杞王不在了,那很難有人能制得住豳王,即便是繼任的杞王也不一定有把握制得住。

這一點,和當年的宣帝相仿,武帝在時,時為太子的宣帝老老實實,等武帝不在了,繼位的宣帝就原形畢露,肆無忌憚。

這是元巖心中下的結論,當然不會和任何人說,但自從他看了一套書,對豳王的觀感有了變化,那套書名為《教學大綱》,正是顏之儀現在正看著的書。

《教學大綱》,是豳王宇文溫主持下,由劉炫、劉焯等知名經學大家編著的一本教學綱要,對于不同階段需要掌握的知識點,進行了歸納匯總。

如果學子按著這套《教學大綱》所述內容,購買相應的教材,在老師的指導下,按照《教學大綱》中的“大綱”進行循序漸進式的學習,這名學子在十余年后,就有很大幾率成才。

如此一套《教學大綱》,豳王到底是基于什么想法才會極力主持并編制出來的?

元巖之前想不通,但現在大概想通了,因為朝廷如今屢次在黃州舉辦考試,以考試成績選拔人才,而豳王命人編制的《教學大綱》,正是這種考試選拔制度的一件利器。

如今,元巖和顏之儀手頭上都有一套《教學大綱》,原因不是他們對這套書感興趣,而是因為肩負重任,必須熟悉這套書。

朝廷特許河南道巡察大使、豳王溫,組織青、徐、亳、豫四總管府于秋后在各自治所舉辦考試,為朝廷選拔人才,同時彰顯朝廷求賢若渴之心,讓河南各地英彥有報效皇朝的機會。

這次考試,五位主考官之中,除了朝廷任命的兩位,其他三位,便是河南道巡察副使樂運,以及元巖、顏之儀。

以他三人的才學和名望,主持如此考試并無不妥,問題在于考題的擬定,因為主考官實際上不能決定所有考題。

考卷上的考題,大多數都是從“題庫”里“隨機抽選”,而所謂“題庫”,其內容都來源于《教學大綱》里記載的所謂“知識點”。

那么作為考官,至少要熟悉這套《教學大綱》,由自己出的題目,難度不能超過《教學大綱》的難度范圍。

對于這種出題方式,元巖覺得有些匪夷所思,他認為若日后考試選拔成為常態,甚至制度化,那么長此以往,會讓學子變成只會應付考試的書呆子,為了考試而讀書。

但他不得不承認,這種出題方式比較公平,至少對于寒族學子來說,比較公平。

有了《教學大綱》作指導,寒族學子讀書時,能夠少走彎路,用比較短的時間,花比較少的精力,掌握更多的知識。

由此,元巖對于豳王的看法,有了比較正面的變化,對方雖然時常語出驚人,言行出格,但好歹腳踏實地在做事。

豳王口中的歪理邪說,如今看起來,好像也有些道理....

元巖看著自己案上那套《教學大綱》,陷入沉思,就在這時,吏員入內,給元巖和顏之儀帶來了對賬結果:

截止五日前,河南道織造司(含下轄各分局),紡織的麻布,去掉百匹以下的零頭,共計七十一萬八千五百匹,核對無誤。

元巖得報,愣了一下,隨后向一旁的顏之儀笑道:“七十一萬余匹!顏公,這可是了不得的數字啊!”

“真沒想到,河南織造司今年紡織出麻布七十一萬余匹,這可真了不得...”

長安皇宮,暖閣內,宇文乾鏗邊吃點心邊感慨,坐在一旁的千金公主笑道:“豳王不是在議事疏里,就此進行了詳細闡述么?更何況元公、顏公是決計不會被人糊弄的。”

“朕知道,只是..太不可思議了...”

宇文乾鏗依舊感慨著,河南道織造司今年秋天交上來的“成績”,出乎許多人意料之外,就連他也有些不敢相信,因為“七十一萬余匹”這個數字,確實不同尋常。

飽經戰亂的河南一地,今年就紡織出七十一萬余匹麻布,這意味著什么?

大象元年時,天下各地出產的麻布,粗略總量不過堪堪百萬匹出頭罷了。

十年戰亂,百廢待興的河南,麻的種植面積比起十年前,即便多了,也多不了多少,然而河南今年就紡織出幾近當年全國一年麻布產量七成的麻布。

這數字要么是有人造假,要么就是...

就是豳王的“歪理邪說”,還真就有可取之處。

豳王宇文溫在《織造議事疏》里,對于今年河南道織造司的“成績”為何如此優秀,做出了詳細的解釋,簡而言之,豳王不會法術,不可能憑空變出來那么多麻以用來紡布,靠的自然是“經濟手段”。

河南各地,強宗著姓眾多,這些地頭蛇名下有大量佃農、莊客以及土地,而在官府的統計之中,其名下人口、田產基本上是未知數。

可能官府的黃簿里記載的是“某家莊有田兩頃”,而實際上“某家莊”卻有田兩百頃。

所以,官府歷年統計的麻布紡織量,和實際產量相比是大大偏低了。

如今,河南道織造司用“經濟手段”,將原本不被統計在官府賬簿上的麻產量,成功納入織造司的“采購”中來,于是乎就有了今年紡織麻布幾近全國七成的這一驚人結果。

看著這一出色的成績,宇文乾鏗自然頗為感慨,他覺得豳王不僅會打仗,還經營有道,確實是國之棟梁。

千金公主見著弟弟心情不錯,自己也很高興,雖然日興昌柜坊前不久兌現了她投資青苗貸的本息,但她高興的不是獲利,而是豳王表現出色。

豳王明著向她送禮,而她受其所托,在天子耳邊“吹風”,如今豳王表現出色,那就說明她吹的風不是歪風,不怕別人嚼舌頭。

想著想著,千金公主心中愈發高興起來,因為她的弟弟、大周天子,就要冊后了。

皇后,是國公梁士彥的孫女、晉熙郡公梁叔諧的女兒梁氏,冊后該走的流程都已進行得差不多,而晉熙郡公梁叔諧如今憑借后父的身份,已進位英國公。

再過幾日,天子便會遣使迎接梁氏入宮,從那時起,大周就要有皇后了。

這場婚姻,當然有一番考慮,千金公主知道弟弟這算是為了掣肘杞王,才最后選定的人選。

能把國公拉攏過來,至少能讓杞王“冷靜”一些,不要被小人攛掇做出后果難料的事來。

千金公主不知道弟弟的選擇其效果如何,但終歸是在努力,她則期盼天子和杞王能夠共存下去,不要走到那一步。

宇文乾鏗大婚在即,加上近來好消息不斷,自然喜上眉梢,和姊姊又說了一會兒話,忽有宦官匆忙而來,他見狀便問:“何事如此匆忙?”

“回...回陛下!方才國公府長史派人來報,說、說...說國公薨了!”

千金公主聞言一愣:“啊?你說什么?”

“國公薨了...”

宦官帶來的噩耗,讓千金公主如遭五雷轟頂,她沒想到自己弟弟怎么如此...如此倒霉,上次是這樣,這一次還是如此。

見著弟弟呆若木雞的樣子,千金公主不由得黯然神傷,姊弟倆相對無言,一旁侍立的宇文化及默默退出閣外,示意一名侍衛跟著。


上一章  |  逆水行周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