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第一百四十七章 布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七章 布局

第一百四十七章 布局


更新時間:2017年12月30日  作者:米糕羊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米糕羊 | 逆水行周 
正文

東海之濱,海州東海郡郡治廣饒,巡視軍務的西陽王宇溫此時正在城外山上迎風遠眺,眺望東面的茫茫大海,海風拂面,帶來了大海的氣息。

看著眼前碧藍色的大海,宇溫只覺心曠神怡,親身體會到魏武帝當年寫下《觀滄海》時是怎樣的一種心境。

魏武帝就是曹操,當然這個帝號是曹后由兒子曹丕追封的,當年的曹操還是漢丞相,時逢北方三郡烏丸及袁尚、袁熙作亂,曹操便親自領兵平亂。

戰事平息之后,大軍路過位于海濱的碣石山,曹操登山遠眺,面對滄海(渤海),發出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的慨嘆,寫下了《觀滄海》這一千古名篇。

而現在,徐州總管府下轄所有州郡都已經被官軍收復,行軍元帥宇溫從渦陽東進,來到隸屬于徐州總管府管轄的海州巡視,看著面前的茫茫大海,和數百年前的曹丞相有了相同心境。

但他有自知之明,不敢和曹丞相比韜武略,雖然現在是作詩的最佳時機,但宇溫不打算“借鑒”什么名詩為己所用將自己的學聲望刷高。

若按他自己的“古詩”水平,此時當真要賦詩一首,大概就是“大海啊!你都是水!”這種水平,除了煞風景還是煞風景。

吹了一會海風,宇溫轉身往回走,他所在的廣饒實際上就是位于大海之中的一座孤島,這座島以大山為主體,距離陸地有一段距離。

海州州治朐山就在西面陸地上,海州原為漢時東海郡轄地,廣饒郡所在海島舊稱郁州或郁洲,和海州隔海對望,而州治朐山所在之處,就是淮水入海口。

南朝劉宋時,因為一系列內亂,青兗之地為魏國所據,宋國國境南移到淮水一線,于是宋國在淮水入海口(淮口)設青州(僑置),以此為淮水防線最東端的重要據點,后來改稱海州。

海州瀕海,東面大海上有大島,名為郁州,周回數百里,島上有白鹿,又可以開墾出良田,可以煮海水得鹽,十分富饒。

又因為郁州不和陸地連接,不怕北軍騎兵來攻,于是宋國在郁州筑城,安置流民開荒并駐扎士兵,將郁州歸入海州管轄以為相互策應,二州歸屬一名刺史(海州刺史)管轄。

周國取了海州之后,將海上東面大島改為東海郡,將海州州治朐改名為朐山。

雖然海州之稱是劉宋時期才出現,州治朐的歷史卻悠久得多,當年秦王掃**,統一天下的秦始皇命人在朐立石碑,以之為秦東門(秦帝國的東大門)。

而對于宇溫來說,現在這東海郡是旅游勝地,他是借著巡視軍務之機到這里“旅游”,看看《西游記》中“著名景點”——花果山水簾洞,順便來考察一下海州的鹽業現狀。

我憑本事打下的鹽場,憑什么不能用它來賺錢!

宇溫如是想,所以要借助公務之便,搶先在這一天下聞名的鹽場布局,在海鹽產區占有一席之地。

兩淮鹽場,自漢以來就很有名,所謂兩淮就是淮南、淮北,淮南鹽場中比較出名的地區就是鹽城,而淮北鹽場就是淮口以北、山東以南的鹽場,海州沿海地區亦在其內。

兩淮鹽場可是后世明清之際揚州鹽商發家的聚寶盆,而淮北鹽場又比淮南鹽場有優勢:雨水相對較少,日照時間長。

當然,此時的海鹽生產還是“煮鹽”,而廣州番禹已經開始了“曬鹽”,宇溫覺得自己若是在日照時間長、雨水相對較少的淮北鹽場提前布局,可以預計日后必然財源滾滾來。

宇溫不可能獨霸淮北鹽場,但可以分一杯羹,為黃州乃至山南各地商人獲得另一個穩定的食鹽來源,這些商人后面的家族,自然會愈發依靠他來發家致富。

食鹽買賣自古是暴利,而用這種實實在在的利益為紐帶,宇溫織起的關系才會更牢固,畢竟光有大話、沒有好處,可無法讓別人為自己賣命。

宇溫到海州的第二日,就選定了一塊不錯的海岸線,而今日他在廣饒看了看,又選了一段海岸線,日后一番運作之后,就能光明正大開張煮鹽。

待得局勢穩定,兩處鹽場會率先推廣曬鹽法,到時候曬出的鹽,可以裝在船上沿著淮水逆流而上,供應淮西地區。

這段距離超過一千里,若進入黃州就是一千五百里左右的距離,而嶺表沿海的海鹽走陸路入黃州,是將近兩千里的路程,但過了大庾嶺之后,商隊可以乘船沿著贛水順流而下,省了將近五百里的路程。

所以,淮鹽、廣鹽對于黃州來說不是水火不容的競爭關系,而對于黃州、江州地區甚至山南地區各處經商的家族來說,有了兩處貨源在手,賺起錢來要有多爽?

坐在西歸的海船上,宇溫回頭望向廣饒郡所在海島,只見位于海天線上的海島和天邊白云融為一體,他不由得想到一個詞“山海連云”。

海州,就是后世連云港的一部分,只是這時海上的郁州還沒有和陸地連成一片,所以后世的花果山原型,只是郁州孤島上的山峰,名為蒼梧山。

待得兩宋之際黃河奪淮,滾滾黃河水在故淮口入東海,將海水染黃后才有“黃海”這一地理名詞,而黃河水帶來的大量泥沙使得海灣漸漸淤積,使得郁州漸漸和陸地相連,滄海變桑田。

后世的淮河入海口已經換了個位置,而現在的淮口卻是一個頗為重要的港口,在長江入海口為陳國控制的時候,宇溫在淮口布局,可以很輕松的建立起兩條貿易航線。

山南、巴、湘以及黃州的貨物翻越大別山進入光州,由黃水入淮水順流而下一路東進抵達淮口,可選擇兩條貿易航線前往不同的地區。

一條航線是從淮口入海南下到廣州番禹,另一條航線是從淮口入海東進直達倭國,在兩條航線上往返的船只,可以極大帶動淮西地區、黃州地區、山南地區以至長江上游地區的貨物流通。

屆時,會有不計其數的大小家族靠著這些由宇溫開拓、運營的商路生存,到時候誰敢跟西陽王過不去,就是和這些家族過不去。

這就是宇溫的布局,要盡一切可能“開源”,用不可抗拒的利益吸引更多的人和團體聚集在他身邊,好好修煉“內功”,以待量變引發質變的那天到來。

海風很大,宇溫轉入船艙獨坐,從懷中掏出兩張畫像,借著窗戶透進來的陽光仔細端詳著。

這兩張畫像,分別是兩個女子的肖像,是寫實的素描畫法所繪制,還原度很高,是管家李三九命人偷偷畫下,然后派人千里迢迢送到宇溫手中。

宇溫前日才收到這兩張畫和密信,畫上的兩名女子果然容貌出眾、各有風情,一個是陳國皇后張麗華(追封),一個是陳國寧遠公主陳氏。

他當年路過建康時,和張麗華有一面之緣,而那位寧遠公主他之前是沒見過的,如今看著兩位美人的畫像,宇溫完全沒有下體發熱、口干舌燥的感覺。

尉遲熾繁還在鄴城東躲西藏,宇溫哪里有心思想著搞新歡,嘆了口氣,將兩張畫像揉成一團扔出窗外,隨后看著窗外海景發呆,嘴角發苦。

相隔千里,何時才能團聚?


上一章  |  逆水行周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