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第三十章 錢途(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章 錢途(續)

第三十章 錢途(續)


更新時間:2017年01月20日  作者:米糕羊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米糕羊 | 逆水行周 

小說類別:

小說作者:米糕羊

一秒記住,精彩小說隨時閱讀,手機用戶請訪問m.sgxsw。

西陽城北郊,西陽王府湖畔莊園,庭院里,宇文溫正在用“劉士元投影儀”測量自己所處的緯度,自從有了這玩意,測出的緯度已經從度精確到了分。

經緯度,對于他來說再正常不過的概念,但對于這個時代來說,卻是天方夜譚。

和人講起經緯度就和對牛彈琴差不多,也就楊濟勉強能理解,不過有著豐富天文觀測經驗的劉焯,倒是能理解何為“經緯度”。

前提是認可大地實際是個球體,否則經緯度的概念無從談起。

這種話題太過驚世駭俗,宇文溫也只能和楊濟還有劉焯討論相關內容,傳出去的話,雖然不用上火刑柱,但也會讓人認為是瘋子。

認可了“地球”,那么說起經緯度來就容易許多,然而宇文溫屬于“講理論你不行,講實操我不行”,他說起經緯度來是一套一套的,可對于如何測量卻一頭霧水。

測經緯度原理很簡單嘛,用六分儀唄!

那么問題來了,六分儀的結構是怎樣的?

呃,不知道。

宇文溫不知道,但好歹知道這個概念,至少知道六分儀形狀為扇形,其分度弧為圓周的六分之一。

而楊濟完全不懂什么是“六分儀”,因為在明末時,六分儀不要說傳入中原,甚至還沒有被發明出來。

宇文溫和楊濟想破頭都“發明”不出六分儀,而真正的天文學專家劉焯,卻對這個思路“若有所思”。

測量緯度,需要測量太陽的影子(角度),這個實現起來很簡單,就是立一根桿子觀察日影,但若是要制作一個便攜式的儀器,能夠拿在手上測量緯度,可就不簡單了。

數年來不斷的改進,劉焯終于制作出了一種手持式投影儀,使用起來簡單而效果卻很好。

其原理很簡單,使用者不需要直接目視太陽,而是觀察棍棒投射到刻度計上的影子,其影子端的位置表明了太陽的高度,這樣緯度就可以計算出來了。

本著技術專利的思維,宇文溫曾打算把這種儀器命名為“劉士元投影儀”,或者“劉氏投影儀”,但那也只是想想。

畢竟對于這個時代的讀書人來說,將自己的名諱用在物品上,實在是斯文掃地。

所以這種儀器的正式名稱為:正統七年式量產型投影儀,發明人:信都劉士元,專利轉讓費:五千貫。

大家這么熟,關系又這么好,談錢傷感情,不談錢卻挫傷發明創造的積極性,為了鼓勵技術創新,宇文溫可不吝花錢。

緯度能夠很方便的測量出來,那么經度呢?目前還不行。

只能測緯度的投影儀,想要進化為能夠測量經緯度的六分儀,何時能實現,根本沒有底,但有一點宇文溫可以肯定,經度和時間有關。

地球是個三百六十度的球體,自轉一周就是一天,計二十四小時,那么經度每十五度的時間差是一小時。

繼續細分,經度每一度之間的時間差就是四分鐘,只要能知道兩地的時間差,那就能算出兩地的經度差。

以黃州西陽城觀星臺的時間為基準,如果某地的時間為上午八點,而與此同時西陽時間是上午七點,該地時間比西陽時間早了一小時,那么這個地方的經度就是西陽以東十五度。

如果一個地方的時間比西陽時間慢了四分鐘,那么此地的經度就在西陽往西一度。

再測出緯度,那就有了此地的經緯度坐標,原理很簡單,但實現起來很難,因為這需要精確的時鐘,年\月誤差率要很小,而西陽工匠能做出的時鐘,達不到如此低的誤差。

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經度和時間有關,誤差幾分鐘,測出來的經度誤差會導致上百公里的差距,想要將測量經度的方法實用化,只能靠精確的鐘表。

運用在航海上,就是航海鐘,因為海上很顛簸,所以用鐘擺的時鐘受影響很大,必須換另一種不受重力影響的擒縱器,才能將航海鐘實用化。

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很難,宇文溫只會耍嘴皮子,楊濟沒有太多精力,只有靠工坊工匠集思廣益,用窮舉法來琢磨。

一琢磨就是數年,勉強弄出體積和米缸一樣大的耐顛簸時鐘,成品率很低,勉強湊夠五臺,讓人帶上船去航海,借此驗證精確度,然后不斷改進,直至達到要求。

大概要花多長時間改進呢?

原先歷史里發明實用化航海鐘的是一位英國工匠,他發明的第一臺航海鐘體積很大,耗時五年。

第二版航海鐘,改進期間發現問題,然后是走時更加精確的第三版,花了將近二十年時間,而小型化的第四版,又花了數年時間。

人生有多少個二十年?宇文溫可等不起,他決定另辟蹊徑。

哥倫布發現美洲,手頭上可沒有精確的時鐘能用,這位航海家基于“地球是圓的”這一原理,靠的是等維度航行,所以能夠精確測出緯度的宇文溫,可以派人去開辟新航線了。

“發現”美洲不現實,因為這需要強烈的利益驅動,才能維持住跨洋航線,地理大發現引發大航海的后果,不是如今的宇文溫所能承受的。

拂林(東羅馬帝國)、波斯、還有天竺各邦,這些國家的海商,數百年來已經建立了從西亞前往東亞廣州的成熟航線,有著強大的海貿集團和大量經驗豐富的水手。

一旦得知遙遠的東方大洋彼岸有黃金大陸,這些國家的海貿集團船隊,可以突破驚濤駭浪,不畏艱險去淘金,而中原的海貿集團船隊呢?在哪里?

更別說中原歷代朝廷對航海根本就不感興趣:我堂堂天朝上國,物產豐富,沃野萬里,要那化外蠻夷之地作甚?

沒有強烈的利益需求,發現新大陸,不過是為他人做嫁衣,自費燒錢研究經緯度測量儀器的宇文溫,沒那么大度。

最現實的選擇,就是把一條唐代中期才成熟的航線,提前“發明”出來,那就是中原直航倭國的航線。

長江入海口(這個時代是在廣陵、京口下游不遠處),與倭國筑紫島(后世九州島)處于相同緯度,所以根據等緯度航行的原理,在長江入海口向著正東方向直航,可以橫渡黑水洋抵達筑紫島西南端。

以唐代的航海技術,從中原明州(后世寧波)出航,順風時可以做到六七日就能抵達倭國,省時又省力,所以宇文溫對這條即將提前百余年出現的新航線寄予厚望。

從黃州巴口出發的新式大船,順流而下抵達廣陵只需要數日時間,如果順利的話直航倭國只需要六七日,全程加起來不到二十日。

宇文溫比較樂觀的估計過,船只從倭國返航,入長江逆流而上抵達中游黃州巴口,大概要一個半月時間。這一來一回合計耗時大約兩個月出頭。

大規模商隊走陸路往返西陽與鄴城,大約耗時兩個月,兩條商路走一個來回所需時間差不多,可利潤卻是天差地別,有了暴利的驅動,維持航線的那股欲望會很強的。

海貿暴利,前提是船隊不要遭遇海難,不然能讓人賠得血本無歸,但這對商賈來說,不是問題。

宇文溫本不需要這么拼命,但事已至此不得不鋌而走險,為了有牢固的小團體,他這個“致富帶頭人”必須想辦法找到更多賺錢的途徑。

新的“錢途”,掌握在他手上,無數靠著這些“錢途”養家糊口的商賈,還有其背后的東家也就是地頭蛇們,就會如同吸毒上癮的癮君子,還能離得開他么?

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要難!


上一章  |  逆水行周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