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第一百零七章 拔絲,滾柱軸承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七章 拔絲,滾柱軸承

第一百零七章 拔絲,滾柱軸承


更新時間:2016年06月28日  作者:米糕羊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米糕羊 | 逆水行周 
歷史軍事


某處水輪邊,三名工匠正在各自蕩秋千,而宇文溫站在旁邊看著他們‘玩耍’,這個水輪旁邊還有許多裝置,而整個院子里除了他四人之外只有張魚。yxgsk

宇文溫從三臺河邊的軍器監出來,又來到了他自己在河邊的工坊,這里面有許多‘黑科技’,所以護衛多且戒備森嚴,除了他帶著張魚進來之外,其他隨行人員都在高墻外的會客室等著。

如今他們所在的院子是一個特殊的工坊,這里的技術很簡單,但是不能外傳,因為那是原本歷史軌跡里十五世紀才出現的水力拔絲。

拔絲,顧名思義就是把某種東西拔細變成‘絲’,宇文溫憑著前人經驗,在這個時代將拔絲工藝‘一步到位’,直接進化到水力拔絲,而這個院子就是拔絲工坊。

要做鐵絲首先得有拔絲板,拔絲板是由上等鐵料制成,上面打出一系列直徑遞減的孔洞,拔絲的動力則是利用水力,水車帶動曲柄,曲柄上栓著繩子,繩子末端是用夾具夾住的一把鉗子。

鐵匠坐在高度合適的秋千上,以便于能用鉗子鉗住從拔絲板中抽出的鐵絲,而當曲柄將鐵絲拉長時,他又能跟著往后退,當然,像金銀銅這些低強度的金屬,就不必用這種麻煩的方法來拔絲了。

此時此刻,工匠就是坐在秋千上,秋千隨著曲柄移動,曲柄則由水車帶動,若繩子松弛,秋千向前移動,他便把鉗子向前移動,繩子繃緊時,他便用鉗子夾緊鐵絲。

就這樣,一條條直徑統一的鐵絲被拔了出來,然后送到軍器監讓工匠們編制環鎖鎧,從出鐵到做出環鎖鎧,唯獨拔絲這一工藝是在宇文溫的作坊里進行。

水力拔絲,這個科技如今被宇文溫提前將近千年鼓搞出來了,其實原理沒什么特別,熟練工匠一看就會,不過基于技術擴散的顧慮,宇文溫決定還是先盡量控制在手中。

有了鐵絲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將鐵絲一圈一圈繞在圓棍上,再從中間剪開,就能得到許多鐵環。

將鐵環敲平,接口處敲扁,用沖子敲兩個孔,放入一小段鐵絲再鉚平,就變成了不容易被撐開的鐵環。然后不斷重復這個過程。

鐵環的拼法有很多種,一個鐵環穿兩個鐵環叫一穿二,然后一穿三直到一穿六都有,常見的是一穿四,當然還有其他種拼法,將這些基本單元拼在一起成為鎖鏈布,最后編成衣服就成了環鎖鎧。

因為是新出現的鎧式,工匠們對于壞鎖鎧的制作工藝還在完善中,以拼接鎖鏈布為例,最初時要兩個人忙上十五日才能拼出長七尺、寬四尺半的鎖鏈布,如今已經縮短到十日,待得技術熟練那么耗時會更短。

看著工匠拔鐵絲,宇文溫有些感慨,他回想起當年的經歷來。

環鎖鎧/鎖子甲,其制作的關鍵之處就是鐵環,而鐵環的來源就是鐵絲,故而如何制作鐵絲就成了核心問題,而圍繞鐵絲的制作工藝問題,就成了后世一樁口水戰的根源。

環鎖鎧/鎖子甲,在歐洲的出現時間很早,十字軍東征時就廣泛裝備,典型的十字軍士兵,無論步兵還是騎兵都穿著一身鎖子甲,外帶繪有十字的罩袍和一把長劍,這是影視、動漫作品里耳熟能詳的十字軍形象。

十字軍數次東征圣地耶路撒冷的年代,大約是中原的兩宋時期,那時宋軍裝備的依舊是自古一脈相承的札甲,也就是一片片甲葉用皮繩穿起來,看上去像麻將席般的鎧甲,當然甲葉之間是疊加的沒有空隙。

那么有人就提出問題:為什么歐洲軍隊能批量裝備鎖子甲,而中原軍隊卻沒見這種鎧甲廣泛裝備?

鎖子甲的關鍵是做出鐵環,而鐵環是用鐵絲圈成的,鎖子甲在軍中好像不見蹤影,想來是做不出鐵絲,要知道歐洲可是公元初就已經有了。

連根鐵絲都做不出來,中原科技果然不行啊!

任何網絡論壇,只要此言一處立刻就能激起千重浪,辯論雙方隨即展開口水仗,各方大神不停引經據典,各種參數如暴風雨般席卷四方。

宇文溫記得自己就像只螞蟻,被逼現場觀看兩頭大象對打,躲在不到一厘米的距離外瑟瑟發抖,他不是相關領域的專家,也不知道哪邊對哪邊錯,但經過無數次的‘圍觀’,總算是弄清楚一些事情。

中原確實沒有如同期歐洲那樣,鎖子甲/環鎖鎧大規模裝備軍隊,但這并不意味著就沒有環鎖鎧/鎖子甲,環鎖鎧在史料里最早出現的地方,是三國時期。

寫下《洛神賦》的曹植,在他的《先帝賜臣鎧表》中寫道:“先帝賜臣鎧,黑光、明光各一領,環鎖鎧一領,馬鎧一領,今代以升平,兵革無事,乞悉以付鎧曹自理。”

這是明光鎧和環鎖鎧的最早文字記載,當然這指的是后人可以查到的文字記載,由此可知至少三國時環鎖鎧已經出現了。

到了唐代,環鎖鎧是十三種甲制之一,所以說中原無法做出環鎖鎧,亦或者沒有裝備都是偏頗的說法。

當然話題還沒結束,依舊有人質疑說有環鎖鎧但是“沒有大規模裝備”,是不是沒辦法做出合適的鐵絲,所以沒辦法量產?

能不能做出鐵絲,漢代的金縷玉衣、銀縷玉衣、銅縷玉衣已經給出了答案,當然也有人說金、銀、銅很軟,制作難度和鐵絲沒得比。

這爭論關系到制作工藝的效率問題,也就是所謂的中原拔絲工藝到底水平如何,反正是各說各的,一方認定沒有大規模裝備就說明拔絲工藝差,導致不能‘上量’,另一方認為環鎖鎧防護比不上札甲,自然沒必要大規模裝備。

通過辯論雙方的口水仗,宇文溫大約學到些知識:環鎖鎧/鎖子甲防御弓箭的能力,要比札甲差一些,當然有精工制作的另說。

所以環鎖鎧/鎖子甲不是什么無敵鎧甲,但因著它的優點,宇文溫還是決定制作出來,一來可以將環鎖鎧作為內甲,而來是因為制作環鎖鎧的拔絲工藝,還能用作他途。

有了‘鐵絲’,那么制作釘子就方便許多,甚至連制作鐵針的效率也上來了,而西塞山水戰,周軍用來纏住陳軍車船水輪的帶鉤繩索,里面的鐵絲就是這樣弄出來的。

“郎主,這環鎖鎧是不是要給虎林軍都裝備上?”張魚問道,他是第一次見到拔鐵絲所以覺得很神奇,見著軍器監正在摸索環鎖鎧的制作工藝,他便有了疑問。

“不,配給近戰的先鋒做內甲。”宇文溫答道,鎧甲還是以札甲為主,即便只能做成麻將大小的甲葉,只要認真制作那么防御力都是不錯的,至于亮瞎眼的板甲,等冶金水平到了再說吧。

冶金是個問題,產量是另一個問題,河沙選鐵時挖河沙都是靠人力,每日能篩出來的鐵砂產量高不到哪里,練出來的鐵得去做箭鏃,剩下的再考慮他用。

“郎主,這環鎖鎧若是繡了,那可該怎么辦?”張魚又問道,他當過水軍士兵,知道江南水汽重又經常下雨,兩當鎧、筒袖鎧的甲葉很容易生銹,但是這甲葉可以勤擦除銹,他想不通環鎖鎧該怎么辦。

“用沙子洗即可。”宇文溫回答得直截了當,也不管張魚想通沒有,轉身向門外走去,“走吧,去看另一個東西。”

隔壁院子里,宇文溫正看著林有地指揮工匠更換水輪,確切的說是更換水輪的核心部件——軸承,當然這只是常見的鐵軸加鐵軸瓦。

不過換上去的就不簡單了,是高科技產品——滾子軸承,也就是滾柱軸承,或者科學點的名稱“圓柱滾子軸承”,它要比原本的軸承阻力小,水輪轉動起來更輕松些。

也就是讓轉動效率更高,磨損速度減慢讓水輪更耐用,水輪用的和車輪用的都是滑動軸承,以減少接觸面的方式減少摩擦,雖然堪用但總比不上滾子軸承。

最給力的自然是滾珠軸承,但是如今的技術做不出來,無論是加工精度還是鋼珠的制作,都不是宇文溫的黑作坊以做到的,所以他退而求其次做滾柱軸承。

結果還是花了一年多才弄出來,也只是勉強可用,而現在裝上去的就是為了試運行。

“郎主,這什么...軸承只是用來轉水輪?”張魚問道,他見過工匠們殫精竭慮弄這個軸承,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弄出來的東西,只用在水輪或水車上太浪費了。

“當然不會,能轉的東西以后都可以用。”宇文溫心情不錯,雖然只是試運行,好歹是做出堪用的了,他燒錢維持黑工坊,能見到些曙光自然是高興。

“莫非可以用在馬車上么?”張魚開始聯想到相關的用途,首先想到的就是常見的馬車,馬車車輪自然是要轉動的,只是他覺得這樣子是不是有些浪費。

這可都是精鐵打造的,一個兩輪馬車就得用兩個,四輪馬車就得用五個,因為多出來那個是給轉向盤用的。

“不光是馬車,還有風車,還有很多地方。”宇文溫說道,他讓工匠費盡心思做出軸承,自然不會僅限于威力巨大的‘試做型’,還要有雜兵用的‘量產型’。

張魚提到馬車,自然會有四輪馬車,這是宇文溫‘發明’的玩意,照例推到西域番商那邊,四輪馬車出現后,前期數量開始猛增,可增速到了一定程度就放緩了。

關于這個問題,宇文溫做了統計,原因很簡單:故障率高,窮人用不起。

一輛兩輪馬車,容易出故障的有三個地方:兩個車輪,一個車軸。這三個地方只要任一處出問題,馬車就得停下來修理,別的小毛病還能緩緩,這三個故障點出問題是沒法回避的。

這么問題就來了,對于四輪馬車來說,容易出故障的有七個地方:四個車輪,兩個車軸,一個轉向盤。原因同上,一旦出問題必須修。

四輪馬車在路況良好的官道上確實給力,承重能力增加,馬匹的負擔也沒那么大,可是到了路況坑爹一些的鄉村道路那就完蛋,七個故障點只要有一個出問題就得修。

承重能力增加,那么車輪、車軸的負重也增加,若是走在坎坷不平的土路上,那就是雪上加霜,所以四輪馬車故障率要比兩輪馬車高許多。

要想解決這問題,四輪馬車用料要足,尤其活動部件譬如滑動軸承用鐵要好,結果就是導致造價上升,加上鄉村土路路況差,限制了四輪馬車的推廣。

所以四輪馬車在興起了一段時間后,熱度開始冷卻,在世人眼里,使用四輪馬車的都是“城會玩”,有錢人可以用,平民老百姓還是用兩輪馬車合算。

對于這個問題,宇文溫也有了感悟:這就和后世買汽車一樣,買得起但用不起。

光是買車承擔得起,油價高忍忍也就算了,結果車子時不時出故障,一出故障就拋錨,到了4S店一修,起步價一萬以上。

我擦,壞上幾次就可以買部新車了!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宇文溫得想辦法不讓船翻,當然解決的辦法也很簡單:提高冶金水平,制作出耐用的金屬部件。

說得容易做起來就難,就像原子彈的原理也很簡單,要做出來可不容易,所以宇文溫又找到了一個燒錢的項目,這也讓他想起后世的另一個口水仗話題。

歐洲老早就有四輪馬車了哎,中原一直都沒有,果然是科技落后啊!

任何網絡論壇,只要此言一出又是一陣腥風血雨,和環鎖鎧/鎖子甲都是老話題了,相關論戰讓他也學了一些相關知識。

中原當然有四輪馬車,別的不說光是《清明上河圖》里就有圖形,其他例子數不勝數,但如果強調一定要是歐洲形制,也就是那種前輪轉向的四輪馬車,那確實沒有,但這和中原“果然是科技落后”沒關系。

近代,西方列強用大炮轟開國門,也引進過四輪馬車,結果各地城市、鄉村照樣用兩輪馬車,除了后來的高端樓盤用四輪馬車接送客人提升逼格,四輪馬車的用途也沒見寬到哪里去。

孰是孰非自有公論,但四輪馬車載重量大增是實實在在的,雖然江南水運便利,但能多個物流手段也很重要,宇文溫自然要想辦法提升冶金能力,做出合適的部件解決四輪馬車故障率高的問題。

“做不出某某某,所以科技果然不行...”他看著天空喃喃自語,隨后搖頭笑了笑,“怎么不說火\藥,真的很無聊!”(未完待續。)


上一章  |  逆水行周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