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第九十八章 官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八章 官田

第九十八章 官田


更新時間:2016年06月24日  作者:米糕羊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米糕羊 | 逆水行周 

西陽城外農田旁,宇文溫正在查看官田(職田)的情況,今年官田率先采用插秧法,為的是起到示范作用,如今順利秋收,這些試驗田也達到了最初的目的。

同樣的田,用掉的稻種(稻種用來育秧)少兩成,種出來的糧食多了一成,收割的時候州衙組織百姓圍觀,大家都對這插秧法有了信心。

“使君,愿意學育秧、插秧的百姓越來越多,明年怕是有過半的農戶主動進行插秧。”一名吏員滿懷欣喜的說著,他負責官田管理,如今收成增加他的收入也增加了。

“教授百姓們育秧、插秧的事情準備好了么?”宇文溫問道,插秧法增收是理所當然,如何盡快且好的推廣這一方法增產增收才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吏員說在許別駕牽頭下,州衙已經把在官田插秧有經驗的人組織起來,到時后在楊司馬的指點下專門進行育秧,百姓插秧時再分頭現場指導。

“你們到風車工坊舂米,對風車舂米有什么看法?”宇文溫又問道,他的另一個關注點是稻谷的舂米去殼,自己獨資建起來的風車工坊派上多大用途很關鍵。

“使君,那風車果然神奇,只要有風就不停的舂,省下許多人力。”吏員說到風車也是很興奮,“官田收上來的稻谷有一半是用風車舂的。”

‘前提是得有風。’宇文溫如是想,但面上還是不動聲色的點點頭,西陽城外風車有兩座,他已經提前收到這兩座風車的運行情況總結,如今是想聽第三方的回饋意見。

風車派上了用場,西陽城外的風力資源還行,兩座風車運行了大半年,尤其是在秋收的關鍵時刻發揮威力,巴河城附近農田收上來的稻谷,全部由風車解決了舂米的問題,省下許多人力和時間。

當然因為都是免費的緣故,宇文溫建風車投入的錢沒有一文錢收入,按著今年舂米的情況來看,明年適當收費舂米后兩年可回本。

但他不打算造風車舂米了,因為還有更給力的水車舂米,巴州的水力資源豐富,三臺河南岸河堤頂過雨季不再怕發大水,州衙決定沿河建立水車工坊,率先投入使用的就是水力舂米機,還有水力磨坊。

風車當然還要造,結構簡化后的風車造價也會降低不少,三臺河堤防漸漸完善,還要排掉大片荒地里的積水,風車抽水正好排上用場,一年到頭不停的抽,能保證在荒地里新開墾的農田不會內澇。

“原以為那幾場大暴雨會讓大伙歉收,虧得使君組織人力修好了溝渠、河堤,辛苦了一年終于能夠將糧食入庫。”吏員半是恭維半是感慨,宇文使君治州嚴了些,但許多措施也為百姓造福不小。

其他人也是同樣感慨,按照以前的經驗,今年這幾場大暴雨過后歉收是必然的,也虧得上半年抓回一大堆俘虜做勞力,既不影響種田也趕在雨季前把水利設施修好。

‘等到明年把三臺河北岸河堤修好,那大家就真的有好日子過了。’眾人心中不約而同的想著,這位年輕的宇文使君果然手段了得。

州刺史最重要的兩項工作就是確保租調和受理訴訟調解糾紛,前者是州衙收入的重頭戲,后者對于維持州境內百姓安居樂業必不可少。

吏員們原以為宇文溫年紀輕輕好糊弄,結果不光他本人心如明鏡,其主薄鄭通更是個門清的主,許多欺上瞞下的家傳手段全部失效,這兩位如同老貓般唬得眾人不敢行那齷齪之事。

宇文使君斷案如神,清除積弊雷厲風行,司馬楊濟整頓州兵十分厲害,敢不服的田元升等人全家完蛋,原以為會官不聊生,但好日子也跟著來了。

田元升等人的家產被抄沒充公,吏員們原以為此次宇文使君要吃的肚圓,結果那些田地全部分給了貧苦的州兵、百姓,連帶著他們這些底層的吏員都有份。

正所謂‘拿人手短,吃人嘴軟’,吏員們對宇文溫是又敬又怕,例如西陽城的宵禁,雖然晚上再不能如往常般‘下不為例’,但是嚴格執行的宵禁也讓蟊賊們收斂許多。

人們晚上在家睡覺也都放心不會遭賊,也不怕失火燒掉一大片民居,最主要是分有些田地,人心也定了許多。

胥吏們向來名聲不佳,在百姓眼里胥吏們無惡不作,可是他們哪里知道,在州衙里胥吏們也是被上官壓榨的對象,如同軍中將領把軍戶當做奴仆使喚一般,胥吏們同樣被官僚們當做免費勞動力。

上官壓榨胥吏,胥吏把負擔轉接給百姓,一環扣一環,結果宇文溫一上來就快刀斬亂麻,敢禍害百姓的就得倒霉,而上官們也不再無故驅使胥吏們為奴為仆。

以官田為例,耕種官田為官員們產出祿米,是許多州衙低級吏員、雜役、官仆‘義不容辭’的責任,一年忙到頭所得收成過半要上繳,這樣下來他們和佃農沒區別。

而官員若是家中有事缺人手,也可以理直氣壯的讓他們去做,當然工錢是沒有的,遇見刻薄的甚至連兩餐飯都得自備干糧。

這是從魏晉時就流傳下來的規矩,像宇文溫這種只用自家仆人的刺史不是沒有,只是太少了。

巴州如今主要是有俘虜做苦力,分擔了許多人的力役,加上主薄鄭通盯得緊,基層吏員們沒膽子也沒必要埋釘子,沒了這些胥吏搞鬼,宇文溫實施各項措施算是得心應手。

親臨官田走了一圈,敲打兼勉勵了一眾耕田的吏員、雜役還有官仆,宇文溫登上馬車離去,俸祿足額到手,他是真的松了口氣,正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府邸的開支可缺不了自己的俸祿。

爵位西陽郡公,品級為正九命,俸祿一萬石,于食邑兩千戶自取;職官巴州刺史,為正七命州刺史,品級正七命,俸祿六千石,由官田產出支付。

周國實行軍號散官雙授制,鄴城朝廷已授宇文溫軍號及散官銜:軍號為車騎大將軍,散官為儀同三司、散騎常侍,品級都是九命,理論上俸祿應該各一萬石。

但這沒用,俸祿看職官(職事官)品級和爵位,散官是用來表示官員等級的并無實職,沒職官就只能靠爵位所封吃食邑,光有散官無職官又沒爵位,說明這位‘官’員不受上面待見,怎么養活一家老小自己想辦法。

宇文溫的官號很長,全名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西陽郡公、巴州刺史宇文溫”,但能有俸祿的就是西陽郡公(爵位)和巴州刺史(職官),今日開始陸續送到府里的米便是這兩個品級的祿米:一萬六千石。

這個時代不是商業興旺、鑄錢四處流通的宋朝,也不是白銀大量流入的明朝,官員俸祿都是以粟米發放,間或有布帛等實物。

米價、布價容易波動,只有實物才是保值的硬通貨,至于武俠小說里常見的大俠買單用銀子,在這個時代是不可能的。

就連銅錢的適用范圍也有區別,黃河以北地區的硬通貨基本都是實物為主,黃河以南、關隴等地則是錢、物相雜,蜀地和長江流域商業興旺以銅錢為主,但無論南朝、北朝,官府發俸祿都是祿米以免激發‘官變’。

一萬六千石,也就看起來很多,宇文溫府邸連帶仆人、護衛、作坊工匠人數逾六百,男女平均按一人一月口糧一石五斗計,一年光是包吃就要消耗將近一萬一千石的糧食。

發放仆人們的月錢、日常采買、府邸日常維護修葺要花錢,工坊里鼓搞各種旁門左道也要錢,銅錢不夠就售米換錢,算來算去這些祿米也充裕不到哪里去。

他府邸的仆人數目還算一般,講究些的權貴家里動輒仆人上千別院若干,最重要的是他不貪污、不受賄、不放高利貸、不魚肉百姓,這樣下來灰色收入等于沒有。

宇文溫就任刺史有官田,除此之外沒有自己的私田,年初田元升等人被抄家,所得田產都分給了貧苦的州兵、百姓,他做買賣倒是賺了大錢,可扣除成本外一大部分都被拿去養虎林軍了。

虎林軍五千人,因為包吃所以這些‘飯桶’的糧食消耗量很大,每月耗糧不下一萬石,這種消耗光靠巴州一州可供應不起,要花錢到外地買糧。

軍餉每月不低于五千貫,還要購買肉類、時菜等副食品,盔甲、刀槍、弓箭修葺,飼養戰馬和軍營維護,陣亡將士撫恤,什么都要錢。

宇文溫不喝兵血,也不拖欠軍餉和撫恤,這些都是實打實的支出,全部都是靠他自籌資金糧草解決,也就只有玻璃鏡這種支柱產業才能撐著。

從賬面上來看宇文溫是盈利,但也富不到哪里去,那種酒池肉林的**生活就別想了,虧得今年官田沒有歉收,否則不光他,就連巴州上下官吏們的祿米都發不齊。

自從兩年前從長安逃出來后,宇文溫名下田產歸零,在就任巴州刺史之前,西陽郡公的俸祿是由他父親調撥,也就是說宇文溫做了一年的啃老族。

現在做了巴州刺史,按例有官田提供祿米,但官田不是他的私田,作為一個應該‘窮奢極欲’的郡公,名下沒有田產太寒酸了。

當然也有保底的辦法,要是夠狠的話把官田收成的上繳額度提升到八成,他的祿米就會大幅上漲。

然后就被人背地里咒罵全家不得好死,宇文溫不想這么沒操守,但又想增加官田的收成連帶著提高自己的收入,于是又開始想鬼點子。

“一萬六千石,要增收可田地面積一時間無法增多,得在產量上做文章了。”宇文溫陷入沉思。(未完待續。)

為您提供、、、、、等小說在線閱讀!

提供,是非盈利性的站.

版權所有


上一章  |  逆水行周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