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1900第八十五節 大國戰略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國崛起1900 >>大國崛起1900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五節 大國戰略

第八十五節 大國戰略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15日  作者:狂人阿Q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狂人阿Q | 大國崛起1900 
歷史


熱門、、、、、、、、、、、

謝綸輝是上海錢業的領袖人物,在華人中自然是說一不二,在洋人中也很有地位,被選為上海商業會議公所議員,平素參與跟洋人銀行之間的各種會議。

在上海,雖然洋人的銀行勢力很大,經營也很成熟。可是真正參與到商業的方方面面的,還是那些華人錢莊,因為參與度光,洋人銀行甚至不得不依靠這些數量眾多的錢莊來進行業務往來。

可以說,洋人銀行相當于中心銀行,而華人錢莊起到了各地支行的作用,從上海到蘇杭等內地的匯兌業務,全都操于華人之手。

因為地位上的優勢,而且錢業聯合起來,謝綸輝甚至可以偶爾欺負一下洋人銀行。

比如為了維護小資本的錢莊權益,謝綸輝操辦北市錢業公會規定:“到期莊票,如遇錢業自行來收,即可當日解付同行之銀,互相匯劃;如遇洋銀行來收,須解現錢,故再遲一天”。這項規定讓洋商銀行和外商商會很不滿,邀請錢業總董謝綸輝出席會議商議,會上謝綸輝據理力爭,說“錢業章程,外人不得干預,其莊票收授與否,權操于洋商”,隨后即離席告辭,在謝綸輝的強硬態度之下,洋商不得不照常收用,忍下了這口氣。

正因為在上海錢業華洋兩界都有很高的地位,謝綸輝等于是一個站在上海金融業核心的人物,通過他辦理一個銀行,那么很容易就擠入了上海銀行業的圈子里,這個人物很合適,對此楊潮還有些感激盛宣懷。

楊潮跟謝綸輝商定,在上海、煙臺、天津開三家銀行,上海為總行,并且看情形往廣州、武漢方向發展。主營業務為匯兌,因為匯兌風險最低,如果能說服朝廷將稅收從銀行匯兌,那么就等于多了一項長期的豐厚買賣。

只是朝廷賦稅,地方上靠著各家錢莊,到了上海后靠著中國通商銀行,楊潮估計自己沒有機會能搶到。

而且楊潮之所以選擇匯兌,目的是先把銀行的信用積累起來,做這種風險小的生意就很合適的,不然可以做一下利潤豐厚的貸款業務了。

只要在鐵路運營前,楊潮的銀行可以正常運轉,然后就可以在鐵路開通的時候幫鐵路容第一筆資金即可。

這些事情楊潮都沒有隱瞞謝綸輝。

“修鐵路確實耗用甚大,洋人修鐵路,也不是一家銀行能夠承攬。不過上海錢業也不容小覷,大人何不在上海發放債券,想我上海同仁也樂于支持國人修鐵路。”

修鐵路發行債券,這在國外十分常見,幾乎可以說不發債就辦不起來的地步,華爾街最大的票據交易就是鐵路債券,下來才是國債券。

上海隨著列強金融業的引進,也誕生了股票交易所等機構,而且不止一家,十分瘋狂,跟摩根之前的華爾街一個德行,沒有任何秩序,各種小型交易所,大行其道,各種皮包公司濫發股票,金融欺詐不勝枚舉。

楊潮搖頭道:“這條鐵路本官力圖國人自辦,不想沾一分洋人的味道,這是一條爭氣路,意義非同一般,甚至超過了盈虧的考慮。”

謝綸輝道:“小人明白了。不過小人保證,若是煙濟鐵路的債券,我北市錢業愿意一力承攬,絕不向洋人出售一兩的債券。”

楊潮笑道:“如果要借款,所費頗多啊。”

謝綸輝道:“不知楊大人需要多少?”

楊潮笑道:“辦鐵路呢,興建的銀子已經夠了,但還缺運營的經費,在下打算籌資一千萬兩。”

“一千萬兩!”

謝綸輝終于吃驚:“運營怕用不了如許銀子啊。”

楊潮笑著把他的想法說了一遍,那一千萬兩銀子是作為鐵路公司的資本金的,是他答應工程師們的,一分都不能少,至于用不用的完就不好說了。

“如此的話,想必平時未必會動,還可以存入銀行。那我等的銀子也不須出庫。北市錢業應該還是能吃的下的。”

謝綸輝想了想道。

“那就好。全托付給謝先生辦理了。”

對于這個時代的金融家楊潮還是信任的,謝氏可是大家族,一大家子人呢,不怕他跑,真正危險的是那些孤身一人來中國的洋人冒險家,開皮包公司的就是那些家伙。

謝綸輝籌辦銀行的這段時間,國際形勢還是有些緊張,而且緊張的焦點就在東方,就在中國,中國的東北。

本來在列強的壓力之下,尤其是英國人不惜放棄自己的孤立主義,屈尊跟日本這個還不被國際認可的國家結盟對抗俄國,俄國人終于妥協了,1902年4月8日沙皇政府跟中國政府簽訂《交收東三省條約》,同意分三期撤兵,一年半撤完。

但是俄國人并不甘心,1902年3月12日,俄法兩國在彼得堡發表宣旨,聲稱兩國對于將來遠東或中國發生變化時,為保護兩國之利益,保留其自由行動的余地。將法俄同盟擴大到東方之后,俄國人慢慢開始更改政策。尤其是沙皇又得到了德國政府的保證,表示支持他們在東方的擴張之后,越來越難以忍受英國人的壓力。

1903年5月,沙皇更改了穩健派財政大臣維特對遠東事務的妥協態度,采用御前大臣別佐勃拉佐夫的意見,開始推行擴張政策,向英日同盟發出正面挑戰。1903年8月俄國又悍然成立以旅順為中心的遠東總督區,任命阿列克塞耶夫為總督,接著重新占領奉天。

俄國同時開始在國內制造戰爭氣氛,開動宣傳機器大肆鼓吹“流血、犧牲”,“保衛祖國”等輿論,擺出一副為了爭奪東北不惜一戰的架勢。

日俄戰爭已經不可避免了。

或者說,日俄戰爭在日本人跟英國人簽訂同盟條約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

日本的元老伊藤博文,起先是不贊同跟英國人結盟的,認為會把日本拖入大國間的沖突,伊藤博文看的很清楚,英國人就是想讓日本人當打手,他可沒有那么傻,白白替英國人打仗。

所以結盟之前,伊藤博文專門去了一趟莫斯科,但是俄國人十分傲慢,根本就沒人接待伊藤博文,把他在破賓館中扔了一個月,然后才隨便見了一面。

伊藤博文詢問,可否以日本承認尊重俄國人在東北的現狀,換取俄國人放棄朝鮮權力,俄國人回答的很干脆‘不行’,伊藤博文只能嘆口氣,不再反對,轉而支持跟英國人結盟。

此時,戰爭就已經不可避免了,因為日本人和俄國人,是這個時代世界上兩頭最餓的狼,而東北則是一塊肥的全世界都眼紅的肥肉,這樣的肥肉放在兩頭餓狼之間,引發一場廝殺,那簡直是一定的。

只是如果俄國人能夠妥協一兩分,日俄戰爭不會在此時發生而已。

所以1904到1905年這場戰爭,其實是可以避免,或者延后的戰爭。

同時這場戰爭背后,還有深刻的經濟問題,那就是一場蔓延全世界的經濟危機。

這次危機還是從俄羅斯開始爆發的,之前從1892年至1893年開始,俄國出現其資本主義歷史上最可觀的一次高漲,從1890年到1900年十年間,俄國鋪設了22600公里的鐵路。頓巴斯的煤、巴庫的石油、南方的冶金業都有一波高速增長。俄國的生鐵和鋼產量超過法國居世界第四位,鐵路線的長度僅次于美國。

但是,俄國的發展主要是靠外國資本和進口機器、鐵軌進行的。1890年,外國資本在全部股份資本中約占25,到1900年則占40以上。主要投資者依次為法國、比利時、德國,俄國可以說是這些國家的資本殖民地。俄羅斯的這一波增長,引來狂熱投機,濫設企業,虛估前景,股票和債券高溢價發行。

1899年夏天一場金融危機席卷俄羅斯,隨之工業生產陷入危機,很快危機開始蔓延開來,先從跟俄國有緊密經濟聯系的國家開始。

在俄國投資額最大的國家法國、德國、比利時最先受到波及,英國尾隨其后。最后美國的危機也爆發了,而且程度最嚴重。危機期間,美國的生鐵產量下降8.4,鋼產量下降7.3,鐵路修筑量減少36.4,機車產量縮減33.2,失業率高達10.1,工資降低10-20。最后日本都卷入了危機中。

這場經濟危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世界經濟危機,因此全世界都陷入了恐慌,在俄國有大量投資的這些過年,紛紛撤資,讓經濟過于擴張的俄國更是深陷泥潭雪上加霜,導致俄國人最早爆發危機,卻最晚擺脫,這就是經濟殖民化的代價,因為你無法自主。

始終找不到解決經濟危機方法的俄國,各種社會矛盾爆發開來,工人組織紛紛建立,要求各種權力,五天八小時工作制了,社會福利制度了之類的。于是俄國政府打起了一個歪主意,他們竟然想到要用戰爭來轉移視線,將經濟危機化解。

日本也是一樣,國小民貧,市場狹小,他們之前靠著甲午戰爭的賠款,也爆發了工業發展的第一波gao潮,在紡織工業中基本上完成了工業化,成為一個棉紡織品的純出口國,擺脫了英美紡織品的沖擊。

但是爆發太過猛烈,也造成了經濟危機的深重,日本人同樣找不到好辦法解決,最后只能將危機推到沒有市場身上,打算通過戰爭,獨占朝鮮、并且進入東北市場,借此化解經濟危機。

第三個原因則是朝鮮問題,本來日本打敗了清政府,從心里已經將朝鮮看成了他們的戰利品,但是俄國人不同意他們吞并朝鮮,這等于讓日本人的甲午戰爭白打了,而且日本人對東北也是很有想法的。

只是日本自認不是俄國人對手,因此只能隱忍,他們此時的野心還達不到與俄國爭奪東北的程度,日本人最希望的是跟俄國劃分勢力范圍,他們希望俄國占據東北之后,不要繼續南下侵犯朝鮮的利益。

但是俄國人貪心不足,連朝鮮也不想放過,根本就看不起日本人,對日本提出的,俄占東北,日占朝鮮提議置若罔聞,反而積極的向朝鮮滲透。

甲午戰爭之后,日本人在朝鮮獨大,掘取了修鐵路、開礦的種種特權,并且駐扎大量軍隊,發動政變攻入皇宮,將朝鮮‘慈禧’閔妃殺害。

國王李熙驚懼逃入俄國皇宮,俄國人護送朝鮮國王回國,同樣跟朝鮮簽訂條約,擁有了在漢城、釜山和元山駐軍的權力,俄國人幾乎取代了清政府曾經在朝鮮的地位,跟日本人擁有同樣的特權,相當于日本人甲午戰爭白打了,打跑了中國人,來了一個更貪婪的俄國人。

對此日本人如何能忍。

其實說日本跟俄國發生戰爭是因為東北而起,倒不如說直接因朝鮮爭端而來,得隴望蜀,得隴才能望蜀,日本人占了朝鮮,才會圖謀東北,當然會引發爭端,可那得是占了朝鮮之后,現在朝鮮都保不住,日本人哪里有心思關心東北呢。

所以說,日俄戰爭其實也是俄國把日本人被逼的太狠了,日本人野心勃勃,一心擴展,卻不想第一步就被俄國人卡死了,連朝鮮都無法侵占,他們擴張計劃中的占東北,占中國豈不是空想。

日本維新了三十年,能打敗清政府,面對俄國這個領土是自己一百多倍,人口是三倍多,工業實力超過一倍以上,兵力是十倍的龐然大物,日本實在是沒有信心,所以才壓下自己的野心,很現實只要求朝鮮的權益。

俄國人連朝鮮都不放棄,要在占據東北這塊肥肉的情況下,連渣滓都不給日本人留下,強盜分贓不均尚且要內訌,更不用說分不到這種情況了。日本接受俄國人割占東北,換取俄國人同意他們占領朝鮮,這其實對日俄兩國是最有利的,假如換成德國等西方列強,俄國人恐怕早就答應了,但是換了日本,俄國人就是寸步不讓,這種蔑視的態度,才是最終引發戰爭的根源。

況且這時候英國人站了出來,對日本人說,干他丫,老子在后面幫你。

已經急紅了眼的日本,怎么可能不擼袖子上呢。

英國人為什么要支持日本,后世專家說英國人是懼怕俄國人侵犯英國在長江的利益,這就有些太牽強附會了。

楊潮有自己的認識,楊潮認為英國人反俄,應該是出自海洋國家一以貫之的對大陸國家的封堵政策,在歐洲大陸英國人從來都是無條件站在弱的一方,絕對不能讓大陸國家獨霸,英國人認為大陸國家一旦獨霸大陸,勢必會向海洋擴張,侵害英國人的利益。

英國人曾經支持普魯士同時跟法國、奧地利和俄國三個當時歐洲人口最多的大國作戰,明明看不到希望還要支持,這就是英國人的政策,是一種極有遠見的外交,一種大國戰略,而不是擔心俄國人跨過大半個中國來侵害他們的長江利益。

成為世界帝國之后,英國人的歐洲大陸均衡政策,也跟著推廣到了全世界,變成了一項世界平衡政策。

他們不是出于眼前的利益,而是出于防止俄國人稱霸東亞大陸的原因,按照他們在歐洲的方法,英國人最好的選擇其實是支持清政府對抗俄國人,可惜的是清政府實在不爭氣,沒有給英國人選擇的機會。讓英國人只能選擇日本。

自己不爭氣就是想當人家的代理人,都沒有資格啊。

站在世界范圍來看,英國人圍堵俄羅斯,可不止只是在中國,在俄國的各個方向,幾乎是全方位圍堵,在黑海支持土耳其對抗俄國,在阿富汗圍堵俄國,在東方當然繼續圍堵。

這種圍堵前后有繼,英國人先是圍堵法國,后來圍堵德國、俄國,英國人退出世界霸權后,美國繼承了這種圍堵政策,圍堵俄羅斯,圍堵中國,就是這種大戰略的繼續。

這就是海洋霸主和大陸強國直接的政治大博弈,是一種避不開的地緣政治較量,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宿命,只要雙方沒有分出勝負,這種圍堵與反圍堵就不會結束。

只是在英國人這種大戰略面前,日本人只能充當一個打手,哪怕他們并不是那么情愿,也要積極的當這個打手,而且是求著英國讓他們當打手,就好像當年的普魯士一樣,以一個區區小國的力量,突然面對著法國、神圣羅馬帝國和俄羅斯帝國三個當時歐洲人口最多的國家的圍攻的時候,他們也很渴望作為英國人制衡大陸的打手,因為一旦英國人放棄了他們,沒有了英國的資金支持,他們自己就亡國了。

海洋國家的大國戰略就是唯獨大陸霸權國家,大陸霸權國家則是一面要維持大陸勢力,一面還要沖破這種圍堵,力量不得不分散開來,于是一次次失敗了,路易十四失敗了,拿破侖失敗了,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失敗了,德皇威廉二世失敗了,最后連希特勒都失敗了。

時代到了美國的時代,美國封堵蘇聯和中國,蘇聯在一定意義上已經失敗了,俄羅斯已經不再具備挑戰美帝的實力,楊潮不知道中國能不能成功突圍。


上一章  |  大國崛起1900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