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歌王今日的諾獎,我該哭還是該笑?我的三個設想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職場>> 重生之我是歌王 >>重生之我是歌王最新章節列表 >> 今日的諾獎,我該哭還是該笑?我的三個設想

今日的諾獎,我該哭還是該笑?我的三個設想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15日  作者:東風西畔  分類: 職場 | 娛樂明星 | 東風西畔 | 重生之我是歌王 
用戶名:密碼:記住

/東風西畔/

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是鮑勃迪倫,三流歌手,二流吉他演奏家,一流作曲人,頂級詩人。

但是,就像網友評價鮑勃迪倫一般。

“唱功到了他這個境界已經不重要了,迪倫的歌很多人翻唱起來,一般人都會覺得比迪倫原版好聽。但我更愿意聽迪倫原版的,迪倫原版專輯可能伴奏簡陋,就一把吉他不停的掃,而翻唱的很多伴奏都是精心加入了很多東西。你說崔健的唱功好嗎?很多不聽搖滾的人覺得崔健唱歌真讓人難受,這能說崔健唱功不好嗎?喜歡崔健的人才能真正了解那張唱腔,是必然的。唱功不重要,藝術家能把一首歌無論怎么唱出來,真正受到感動的人,即使只是一聲嘆息也讓人覺得經典。或許是一種癡迷了,我覺得迪倫的現場只是鼻子動動唱出來的音樂都能讓我著迷。”

但是對于我正在寫的這本來說,幾天他的得獎卻老實的給了我當頭一棒,因為,在現實里已經有人實現了,真的有人以一個歌手的身份得到了諾貝爾文學獎,而他的得獎說實在的,往下的很多情節我都不知道該往下怎么寫了,或者說必須又得進行大的變動了,否則的話,我費盡心思,并在前期引起各大噴子群起而攻之的魚和飛鳥的故事、夢與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還有以后會引用的很多經典詩歌都將無用武之地,而且從一開始就構思出的從戰火里走出的聶喻丹這個角色,我也將不知道再怎么往下寫,因為,在我的設想中,聶喻丹這個角色,最后和李悠揚回到她的國度,就是帶著鮑勃迪倫的那首偉大作品nnn和的r、bn的光輝歲月這樣三首歌回去的!

因為在我的設定中,李悠揚也是要得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的啊!甚至我還要讓他得一個諾貝爾!但是現在,現實中真的有人做到了,我是該哭還是該笑呢?

或許更多的是應該笑,畢竟我的設想目前已經真的被實現了一個,那么剩下兩個設想的實現還會遠嗎?

沒錯,寫這本書,我是我行我素的,文筆很糟糕,情節也被噴成翔,甚至我自己也承認,有大段的情節是直接百度復制的人物簡介或者歌評,但是為什么我還要繼續往下寫?就是因為,我要寫出我的所有設定來!

因為,我個人認為,這些設定有朝一日都會在現實中實現,我想預言一些東西,我不否認我心里的野心,有朝一日一旦這些預言可以實現,哪怕有一個讀者說上一句,這件事情其實有個叫做東風西畔的不入流的寫手,不入流的作品,不入流的文筆,不入流的情節,但是偏偏有一個一流的設定,在他的設定里歌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了!歌手也開展猶如一般的職業聯賽了!歌手也

是的,我的構思里是三個設定的。

第一個,歌手職業聯賽正在寫,而現實里就看有沒有人愿意投資運作了,一旦運作起來,其中的商業價值自是不用細說。就算這輩子實現不了,但是下輩子有人能將之在現實里實現,我的后人們也會無比的振奮!

第二個,歌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如今已經有人實現,我為我的設想真的能夠成真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第三個,應該是這本書最大的一個彩蛋,而這個彩蛋,在這一兩年當中,我想還沒有一個現實世界歌手的號召力可以做到,或許以前的如果有人運作,可以勉強一試,但是已去,我認為這一兩年還真沒人能做到。所以,容我再賣一個關子,我今天整理一下思路,然后明天開始說啥得加快進度了!爭取快一點將這個彩蛋推出來!這樣三個設定一本書,我寫這本書只是為了這三個設定,而且其他的作者大大,如果覺得我這三個設定比較好的話,完全可以拿去用并發揚光大,我寫這類題材文筆的確很糟,但是我相信會有其他作者能寫的文采飛揚的!

下面介紹一下鮑勃迪倫,引用今天網上的一篇文章:

鮑勃迪倫為什么能爆冷得諾貝爾文學獎?

原標題:他像一塊滾石闖入諾貝爾文學獎

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爆出冷門!美國民謠、搖滾歌手鮑勃迪倫bn摘得本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桂冠。以“歐洲中心主義”聞名的諾貝爾文學獎上一次花落美國,還是23年前頒給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當人人紛紛猜測諾獎何時會再度青睞美利堅時,瑞典文學院給出了讓人吃驚的答案將獎項頒給一位民謠、搖滾歌手,確切地說,一個文學界的“圈外人”。頒獎詞說,鮑勃迪倫“在美國偉大的民謠傳統里創造了一種新的詩意表達”pprssnsnrsn。

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薩拉達尼烏斯說,迪倫將他的詩歌通過歌曲的形式展現出來,這與古希臘那些通過音樂表達的經典作品別無二致。鮑勃迪倫的作品雖然是讓人“聽”的,但完全可以把它們當做詩歌來“讀”。

迪倫1941年5月24日出生在美國明尼蘇達州。他從青少年時期開始就在各種樂隊中參加表演,尤其熱愛美國民謠和布魯斯。他還受到早期“垮掉的一代”年輕作家以及現代詩人的影響。迪倫1961年搬到紐約后開始在咖啡廳和俱樂部里進行音樂表演,簽約哥倫比亞唱片公司后,1962年發行首張同名專輯鮑勃迪倫。此后,他發行了大量涉及社會、宗教、政治與愛情等主題的專輯。作為美國流行樂壇的領軍人物之一,迪倫曾獲得格萊美音樂獎多個獎項和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并于2013年成為首位入選美國藝術文學院的搖滾音樂家。

除了大量音樂專輯,迪倫還于1971年出版了實驗性著作、散文詩集狼蛛。瑞典文學院評價說:“他的多才多藝令人驚奇,畫家、演員和作家領域都有他的足跡。”

文學院評點說,迪倫是一位標志性人物,對當代音樂的影響深遠,同時“也是亞文學不斷追隨的人物”。

鮑勃迪倫為什么能爆冷得獎

鮑勃迪倫獲獎消息一出,幾乎所有人都直呼“冷門”。樂評家張曉舟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說:“這肯定是諾貝爾文學獎歷史上最具轟動效應的一次,因為鮑勃迪倫從身份上來講,是一個音樂家、歌手。但諾貝爾文學獎從來都不只是從文本考慮。”

張曉舟表示,諾獎也曾頒給劇作家如達里奧福,哈羅德品特、貝克特等。“劇本有超出文本的表演性,一個劇作家的作品是需要被表演出來的。如果劇作家能不斷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肯定,那么一個音樂家為什么不可以呢?”

聽到鮑勃迪倫獲獎的消息,作家肖復興也感到興奮。“我認為頒給鮑勃迪倫,比頒給某些我們沒讀過的作家有意思多了!”肖復興指出,鮑勃迪倫的獲獎實際上讓人們重新認識到文學與音樂之間的關系。“不能說文學高于音樂,也不能說音樂是文學的附庸。他們的關系應該是魚和水之間的關系,水融。”

鮑勃迪倫配得上諾貝爾獎嗎?他當然配。

他延續了荷馬和薩福的傳統

瑞典文學院終身秘書薩拉達尼烏斯s在頒獎后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鮑勃迪倫“是英語口語傳統里的一位偉大的詩人。他是一個極好的樣本,一個原創性的樣本。他是這種傳統活生生的體現,54年來,他不斷地重新發明自己,重新發明新的身份。”

事實上,口語文學的歷史比書面文學更為綿長。達尼烏斯認為鮑勃迪倫正是接續了古老的游吟詩人的傳統,尤其是以荷馬和薩福為代表的傳統。“他們寫作詩歌文本,以便我們可以聆聽,表演,通常輔以樂器表演。鮑勃迪倫也一樣。”正如荷馬和薩福將不斷被閱讀、被欣賞,鮑勃迪倫的歌曲也將在偉大的英語文學傳統里占據一席之地,持久流傳。

“不管是中國、西方還是全世界,一直都有游吟詩人這個古老的傳統,詩和樂本來就是一體的,是可以唱的。”張曉舟也這樣表示。“我覺得這次迪倫獲獎,看起來是很新鮮,但其實這次諾貝爾文學獎重返了一個古老的文學傳統。”

不斷“背叛”自己的鮑勃迪倫從來拒絕被標簽化,但對“游吟詩人”的身份似乎十分認同。2011年,當鮑勃迪倫首次來到中國開演唱會之際,接受南都周刊記者章元佳采訪時說道:“無論我到哪里,我都是一個上世紀60年代的游吟詩人,一個搖滾民謠的遺跡,一個從逝去時代過來的詞語的匠人。我處在被文化遺忘的無底深淵之中。”

他在每個動蕩時代發聲

很多人認識鮑勃迪倫,自然是因為他的音樂。

迪倫的早期作品曲調簡潔,旋律優美,但歌詞內容卻帶有強烈的心智意象色彩。他對美國民謠之父伍迪加思里等人開創的現代民歌教條,即民歌應為“正義之聲”奉為圭皋。在當時美國民權運動風起云涌的潮流下,迪倫創作了大量的“抗議歌曲”,里面充滿了激進的批判性文字。

大雨將至、戰爭狂人都可作如是觀,同時這些作品也奠定了迪倫作為美國上世紀60年代初“民歌復興運動”的旗手地位。而他在這一時期創作的,因高度的時代意識被譽為黑人“民權運動”圣歌。另一首時代的變遷更是以其激進的“反主流文化”傾向使迪倫一躍成為“新一代文化的代言人”。

從上世紀60年代起,鮑勃迪倫不啻為美國流行文化的“符號”。“迪倫的歌詞,一方面受到非常多文學流派的滋養,他對美國文學、歷史的興趣和認識很豐厚,另一方面,他又浸淫于美國上世紀60年代垮掉派文學的寫作方式,歌詞里的氣息,就像很多美國畫家一樣,把世事百態、美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拼貼在一起。你一開始很難理解歌詞里說的是什么,邏輯是什么,但他卻非常準確地捕捉到時代氣息,又或者干脆他就是時代氣息。”譯者郝巍表示。

“鮑勃迪倫的歌曲不是小情小愛、小時代的淺吟低唱。”肖復興告訴南都記者。“他的音樂有著對美國歷史的介入,與美國歷史齊頭并進,在每個動蕩時期都發出自己**的聲音,他不僅作為一個歌手是值得敬佩的,作為一個作家也是值得敬佩的。”

除了音樂他還跨界寫作和繪畫

鮑勃迪倫的每一首歌的歌詞都是一首現代詩。詩人廖偉棠說,許多年前,他在袁可嘉編選的美國當代詩選里讀到了鮑勃迪倫的歌詞。“我記得袁老寫到在美國聽鮑勃迪倫演唱會的盛況,把他比喻為柳永,寫得像有井水處就有迪倫歌似的。袁老把鮑勃迪倫的歌詞作為詩翻譯過來,放在那本大師云集的詩選里居然毫不遜色,且另有一股灑脫滌蕩之氣,且神秘、猛銳如春夜之虎。”

鮑勃迪倫的文字天賦也體現在歌詞之外的寫作上。2004年10月,迪倫出版了名為s,1編年史的自傳,書中主要記述了他的童年生活、在紐約奮斗的經過和中年陷入創作低潮的心情等。這是鮑勃迪倫歷時三年在打字機上打出的回憶錄。推出之后,該書停留于紐約時報書籍非小說類排行榜長達19周。該書中文簡體版譯名又為像一塊滾石,繁體中文版譯名為搖滾記。

“從歷史和文本的角度來說,他的回憶錄編年史本身是拿過普利策特別榮譽獎的,這本回憶錄即使從散文的角度出發,文學價值也非常高,拋開他的歌曲、歌詞,光是這本書,水準也是很高的。”張曉舟說。

除了音樂和寫作,鮑勃迪倫還跨界玩起了繪畫。2007年,發表過近50張唱片、開過無數場演唱會的鮑勃迪倫在開姆尼茨美術館第一次舉辦個人畫展,展出從1989年到1992年間迪倫在全球舉辦“永不停止的巡演”時用畫筆記錄下的所見所聞。策展人克斯廷德雷克塞爾曾說:“也許這些作品在技巧上還稍欠火候,但如同唱歌一樣,迪倫在繪畫創作上,也是全身心地投入的。”德國評論家們更是不吝惜溢美之詞:“即使鮑勃從未唱過一句,寫過一行,正在展出的這些繪畫也值得一看。”

打破慣例

63年后再有圈外人獲文學獎

諾貝爾文學獎的初衷是授予“在文學方面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但歷史上,有多個并非屬于嚴格意義上的文學家的作者也獲得了該獎項。

1902年,研究古羅馬史的德國歷史學家特奧多爾蒙森獲獎1927年,法國哲學家亨利柏格森獲獎1950年,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獲獎,不過,羅素生平寫過不少隨筆作品,與文學的距離不算很遠。1953年,英國政治家溫斯頓丘吉爾因為寫的二戰回憶錄而得獎,他也是唯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著名政治家。

然而,在丘吉爾之后,諾貝爾文學獎便回歸“純文學”。在其后長達63年的時間里,都再沒有過文學圈外的作者得過獎。鮑勃迪倫終結了這一“慣例”,他也是諾貝爾文學獎歷史上唯一得獎的音樂家。

音樂地位

他改變了搖滾樂歷史

鮑勃迪倫拿下諾貝爾文學獎,對很多搖滾樂迷來說并不意外,因為在歐美他有這個地位和影響力。作為音樂家,迪倫的唱片總銷量已超過了1億,也讓他成為暢銷音樂藝人之一。迪倫得到過包括格萊美、金球獎和奧斯卡在內的獎項。2012年5月,迪倫獲得了由美國總統頒發的總統自由勛章。

他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垂青,不僅在于曾經寫下了如詩一樣的歌詞,、像一塊滾石、時代變了、大雨將至等歌的歌詞都可以載入史冊更在于他對搖滾樂的開創意義。很多原創音樂人都可以把歌詞寫得像詩一樣,但迪倫只有一個。

他解放了搖滾樂的靈魂

如果說貓王解放了搖滾樂的身體,迪倫就是解放了搖滾樂的靈魂,迪倫被稱為最早的“搖滾教父”。早在1965年他在音樂節上用電聲吉他彈唱民謠,從而一舉改寫了搖滾樂的歷史,刺耳的電吉他讓當時的樂迷難以接受,圍攻迪倫是民謠的“叛徒”,但正是這個開創性的離經叛道,再加上他層出不窮的卓越歌詞,讓民謠搖滾在上世紀60年代末成為當時的青少年亞文化主流思潮,并且和當時的“垮掉”、“烏托邦”、“民權”、“反戰”等各種思潮相互呼應,被認為喚醒良知,迪倫從而成為“時代的代言人”。

迪倫并沒有像列儂,成為大眾偶像。在上世紀60年代末各種思潮風起云涌的時候,他卻因為一場離奇的車禍而隱居,等再度出山推出約翰韋斯利哈丁、納什維爾的天際線、新的早晨等專輯時他已經徹底改頭換面,“我不是什么代言人,我只是月光下**的舞者”,他不再那么有攻擊性,沒有成為外界所期待的時代英雄,而是開始崇尚大自然,沉迷在山水田園鄉村中療傷,之后他的音樂充滿了神秘感。

而從上世紀70年代中后期開始,他又出人意料地放棄基督教,皈依猶太教,音樂類型也早已經從民謠搖滾做回根源民謠和布魯斯。搖滾樂后來衍生出朋克和金屬,各種迷幻和浪潮,似乎都已經不再和迪倫有關,但他就像是一個參照物,不僅僅因為他在上世紀60年代的偉大,是他孕育出了各種可能,他沒有重復自己,沒有被外界綁架,在平凡和樸素中尋找力量。

他是搖滾樂的活化石

迪倫不是一個出色的歌手,他的敲響天堂之門還不如艾薇兒唱得好聽,但是樂迷說起他都會肅然起敬,從披頭士到滾石,從崔健、羅大佑到汪峰。晚年的迪倫更成為一個標本、活化石,被各種影視作品、書籍解讀和詮釋。如果你還記得阿甘正傳,阿甘的女友珍妮在臺上**翻唱的一首歌就是。多年之后,“半壁江山”汪峰把自己的專輯命名為信仰在空中飄揚,有說汪峰還專門請譯者翻譯迪倫的歌詞,所以細心的歌迷都可以在“半壁”的歌中發現諸如“像一塊石頭一樣地滾吧”、“無家可歸像塊石頭”、“不如讓我們一起放任自流吧”等歌詞都有迪倫的影子。

迪倫可能也是在美國被拍過傳記片最多的人,包括大導演馬丁斯科塞斯拍的無家可歸的方向,以及克里斯汀貝爾、希斯萊杰、本威士肖等人輪番出演的我不在場,影后凱特布蘭切特的反串演出更是讓人叫絕,這部影片曾拿下威尼斯電影節評委會大獎以及最佳女演員獎,都被認為是向迪倫的致敬。

近些年的迪倫反倒比年輕時更活躍,就像他自己所說:“過去的我老態龍鐘,現在的我可比那個時候年輕。”2011年4月,古稀之年的他曾到臺北、北京、上海和香港演出,包括崔健、李宗盛、伍佰、陳升、張楚、汪峰、鄭鈞等都前往現場“朝圣”。南都記者丁慧峰麻樂

所有中國的搖滾樂,今天那些還拿著吉他在唱的人,無論大家承認與否,接受與否,鮑勃迪倫或多或少都對我們有過影響。鮑勃迪倫越是不代表誰,他的影響越大,那些總是想代表時代的人,越無法獲得持續性的影響,那個時代過去了,他們就過去了。

很多人說聽我的歌長大,但我是聽他的歌長大的。我被他的旋律啟發,他的音樂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自由”,他不會被旋律綁架。

李宗盛

他唱出了這個世界所發生的事、人的聲音、人的哀號,他所代表的民謠精神,就是把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用音樂表達出來,值得臺灣音樂人、文化人省思。

胡德夫

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夢想,20歲的時候,想做崔健30歲的時候,想做迪倫我的神,對于你來說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問題。你的文字能將所有執迷的靈魂喚醒。再過幾百年,你那些不朽的詩句依然會在空中飄揚。

歌詞節選

一個男人要走多少條路

才能將其稱作好漢

一只白鴿要飛越多少道海

才能在沙灘上入眠

炮彈要飛多久

才能將其永遠禁縛

一座山峰能矗立多久

才會被沖刷入海

那些人還要活多久

才能真正獲得自由

一個人能多少次扭過頭去

假裝他并沒有看到

鮑勃迪倫

熱門小說推薦


上一章  |  重生之我是歌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