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唐第四百六十三章 賜婚?(3)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權唐 >>權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六十三章 賜婚?(3)

第四百六十三章 賜婚?(3)


更新時間:2016年08月10日  作者:格魚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格魚 | 權唐 
您的位置:


作品:

字數:


李豫聞聽孔晟婚配紀國公主的消息,也吃了一驚。(小說排行榜)他皺了皺眉頭,心道也不知道是誰給宮里的那位出了這種主意,孔晟變成皇帝的女婿,這……這可能意味著孔晟日后在朝堂之上的地位權勢更加穩固。

但也可能意味著孔晟變成皇帝女婿之后,走向另外的一個極端,那就是權勢逐漸被皇帝收回——因為當朝駙馬掌握權柄者,古往今來實在是不多見。

但李豫卻實在是無法捉摸皇帝的真實心思。

李豫心念電閃,嘴上卻淡淡道:“父皇為了籠絡孔晟,真是用心良苦啊,竟然不惜讓紀國下嫁。”

李適笑了笑:“父王,兒子倒是覺得,這是一件好事。”

李豫哦了一聲:“何以這么說?”

“紀國皇姑下嫁孔晟,這意味著孔晟也成為皇室一員。駙馬都尉看上去風光榮耀,其實有諸多限制,我想,孔晟此人不拘禮法不按常理出牌,行事狂悖,有紀國皇姑約束著他,有祖宗家法管制著他,至少將來不會給我們添太多亂子。”李適輕輕道。

李豫撇了撇嘴,卻沒有反駁兒子的話。

在李豫看來,像孔晟這種性格強悍的人,怎么可能被紀國一個女子給牽絆住?可以預料,即便是他娶了公主,也不會像普通駙馬一樣變成公主的附庸。如果孔晟連一個公主都降服不了,還有什么資格當李豫的對手?

李豫沉吟了片刻,擺了擺手:“罷了,我兒,你代為父去紀國府上走一趟,送些禮物,就說本宮恭喜她與長安候百年好合早生貴子,日后他們成婚之時,本宮再送一份厚禮。去吧。”

李適笑笑:“兒子明白,我這就去,一定將父王的盛情厚意轉達到。(好看的小說請牢記)”

李適知道李豫的意思,給紀國送禮賀喜只是冠冕堂皇的借口,真正的用意是試探紀國的反應,從而揣摩皇帝為什么突然賜婚。

說來說去,李豫還是認為皇帝賜婚背后必有深意。

孔晟剛剛起床洗漱完畢,已經日上三竿。

烏顯突然來報:“大將軍,內宮大總管朱輝光過府宣旨!”

“朱輝光來了?”孔晟哦了一聲,他也沒有太在意,還以為皇帝召他無非還是為了宣政殿善后處理的事宜。他很快穿戴整齊,在花廳見到了等候多時的新任內侍省太監頭子朱輝光。

朱輝光滿臉笑容,見孔晟進廳,立即抱拳拱手道:“恭喜大將軍,賀喜大將軍!”

孔晟皺了皺眉,愕然道:“朱省監,這話從何說起,孔某喜從何來?”

朱輝光清了清嗓子,朗聲一笑,“陛下有旨,長安候神策大將軍神龍衛大都督孔晟接旨!”

孔晟心頭猛地一跳,拜了下去:“臣孔晟,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紀國公主,朕之六女也,身份貴重。自幼聰慧靈敏,旦夕承歡朕躬膝下,朕疼愛甚矣。今公主適婚嫁之時,朕早有意在諸臣工中擇佳婿與愛女成婚。今孔卿文武雙全品格端方儀表堂堂且未有家室,與公主婚配堪稱天設地造,朕心甚悅。為成佳人之美,茲將紀國公主下降長安候神策大將軍神龍衛大都督孔晟,一切禮儀由禮部尚書與欽天監正商議后待辦。布告中外,咸使聞之。欽此。”

朱輝光一口氣將皇帝親自書寫的詔書宣布完畢,也沒注意到孔晟有些震驚難看的臉色,徑自大笑道:“陛下如此恩寵大將軍,不惜以公主下嫁,這還不是萬千之喜?自此后大將軍尊崇權勢更上層樓,朝中再無人能及,雜家在這里恭喜了!”

孔晟恨不得一口唾沫呸到朱輝光的臉上。(請牢記我們的網址)

他心道,娶公主?這不是扯淡嗎?不要說自己與楊雪若有情有盟約有承諾在先,而且還有蘇婳和聶初塵這兩個紅顏知己,孔晟也斷然不能放棄,可一旦娶了公主,就勢必只能對楊雪若三女背信棄義了。這一點,孔晟自問做不到。

更重要的是,孔晟對紀國公主并無情愫。好感是好感,關系不錯歸關系不錯,這與談婚論嫁完全是兩碼事。要讓孔晟跟一個毫無感覺的女子在一起生活,哪怕她是高貴的公主,他又怎么能愿意?

還有關鍵的一點:皇帝賜婚,絕對不像外表看起來那么簡單,皇帝想些什么,孔晟比誰都清楚。皇帝試圖掌控他的命運,這是孔晟最反感和堅決抵制的。孔晟不愿意讓別人掌控自己的命運,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命運自己做主,這是孔晟在這個時代之初就發下的誓愿。

而娶了紀國公主,孔晟就基本上變成了皇帝手里的棋子。

這已經觸及到了孔晟的底線。孔晟之所以與這個時代的任何人都有所不同,就在于他有自己的底線和原則。失去了這個底線,他這個穿越者跟普通的唐人還有什么差別?

孔晟心念電閃,略一沉吟,就抬起頭來望著朱輝光神色堅定毅然道:“朱省監,請恕孔晟萬萬不能從命!”

孔晟這句話讓朱輝光聽得一怔,旋即臉色驟變。

抗命不從,違抗皇帝的賜婚圣旨,這可是要殺頭的罪名。皇帝一番好意賜婚,臣下不識抬舉,不肯應允,這無疑是對皇帝權威和對皇室顏面的褻瀆侵犯,皇帝絕對不會允許這種行為存在!

朱輝光皺著眉頭圍著孔晟轉了一圈,壓低聲音道:“大將軍,千萬開口慎重啊!違抗圣旨,可是死罪!陛下一番好意,雜家聽聞紀國公主又對大將軍頗有情愫,公主花容月貌,品德端正,還請大將軍三思后行,先接下圣旨再說吧!至于大將軍方才之言,權當雜家沒有聽見!”

孔晟緩緩搖頭:“不。請朱省監回報陛下,就說孔晟早與江南之女楊雪若立下婚姻盟約,此生絕不可能背棄,婚配公主,恕難從命!”

孔晟神色堅定不移,從容鎮定。

朱輝光嘆息一聲,無奈地搓了搓手:“大將軍,既然你抗旨不從,雜家好言相勸,你都當成耳旁風,既然如此,雜家也只能回宮據實向陛下稟報了,還請大將軍不要怪罪雜家。”

孔晟微微一笑:“請實話實說,有勞朱省監了。”

朱輝光嘆息著離開了長安侯府。在朱輝光看來,孔晟這純粹就是自己找死。皇帝一番盛情好意,作為臣下卻抗命不從,皇帝盛怒之下,定然將孔晟斬首示眾。這是皇帝維護圣旨權威的必然做法。

朱輝光走后,孔晟的神色陰沉下來。他在廳中來回踱步,神色越來越堅決。皇帝想要干什么,他一清二楚,但絕對不能如皇帝的意。這一次,他決不能讓步,一旦讓步,就失去了底線,變成任由皇帝操控的玩偶和維護統治的工具。

一念及此,孔晟立即返回書房,將他藏在書房中的所有關乎火炮和火器鑄造的信息圖紙乃至設計思路的記錄冊頁,全部付之一炬。這些都是思路性的東西,統統都在他的腦中儲存著,隨時可以再整理出來。

而與此同時,烏顯烏解飛馳出長安城,奔向長安城外的莊園,也就是孔晟設立在城外的火器制造司。根據孔晟的嚴命,所有已經鑄造完成的火炮和火槍統統封存,沒有來得及組裝起來的配件拆開封存,全部藏入一個月前完工的終南山谷某處的秘密洞穴中。

烏顯烏解是孔晟的絕對心腹,跟隨他時間最長,忠誠度和可信度沒有問題。

所有工匠雜役,當即被烏顯烏解就地解散,給了工匠們充足的報酬,讓其各奔東西。

烏顯烏解其實不明白孔晟好端端地突然要這么做,但對于孔晟的命令他們習慣了無條件加以貫徹落實,他們的動作很快,沒用多久,原本緊鑼密鼓加緊趕工熱火朝天的火器鑄造作坊停工化整為零,煙消云散,解散大吉。

至于那百余被孔晟教授了火炮發射和組裝技能的準炮兵,立即分散歸入神策軍中原先的編制之內。

一切,悄無聲息無痕無跡。

如果孔晟沒有猜錯,皇帝的真正目的就是孔晟的火炮鑄造術。如果孔晟肯婚配紀國公主,那么,皇帝自然希望靠女兒的溫柔鄉來麻醉孔晟的心智,通過和風細雨的手段將這一秘術套取出來,或者說讓孔晟主動交出來。

而倘若孔晟不肯從命,那么,就以抗旨罪名順勢將孔晟拿下,然后硬來,將孔晟千辛萬苦建立起來的火器鑄造作坊據為己有。

孔晟其實并不是非要將火炮鑄造技術化為一己之私。在他的規劃中,將來總有一天,他會將這一技術公之于眾,推動大唐國力向前發展,但現在還不到時機。如果現在公開,就只能被皇帝和皇室掌握,變成李唐皇族賴以維護統治的私器。

在這個時代的人們看來,李唐皇族就代表著朝廷皇帝就代表著國家,但在孔晟心里,這遠遠不是一個概念。

皇族可以變改朝換代不過是尋常事,但不論誰當皇帝,國家都還是那個國家,孔晟在沒有把握火炮鑄造術會真正變成國家重器的前提下,他絕對不會交出火炮鑄造術來。未完待續。

猜你喜歡

一粒塵可填海,一根草斬盡日月星辰,彈指間天翻地覆。群雄并起,萬族林立,諸圣爭霸,亂天動地。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一個少年從大荒中走出,一切從這里開始……...

一個大山里走出來的絕世高手,一塊能預知未來的神秘玉佩……

林逸是一名普通學生,不過,他還身負另外一個重任,那就是追校花!而且還是奉校花老爸之命!

雖然林逸很不想跟這位難伺候的大小姐打交道,但是長輩之命難違抗,他不得不千里迢迢的轉學到了松山......

穿越了,有了韓泰俊這個新名字,也不在是孤兒了,更重要的是身邊各色的美女越來越多了。

這是韓泰俊的故事,一個縱橫韓國演藝圈的成功男人故事。

繼《韓娛之天生緣分》,《韓娛之明星戀人》,《韓娛之百變女神》后第四本少女時代單女主小說。

一場大醉,讓s8賽季的夜楓回到了三年前剛進大學的那個夏天,自己還沒有因為英雄聯盟和父親反目成仇,也沒有因為英雄聯盟與女友分道揚鑣,然而就在夜楓準備放棄職業選手夢想的時候,上天似乎又和他開了一個玩笑,他驚訝的現,自己居然能夠看到未來三分鐘內的所有生......

一個從小被封印的家族少年。

一部可以兼融一切的無名功法。

天星界諸王爭霸,群雄并起,萬族林立。

自覺醒封印的那一刻起,諸界便在他腳下顫抖!

同名游戲火熱籌備中……

我叫張大道,道號張全道。在第七人民醫院被人研究!

貧道張全道,專業摸骨批命,棺材翻新,拋光,打蠟。回收二手僵尸,尋龍點穴、批黑驢蹄、黑狗血。代寫13年級小學作業,尋找走失貓狗,抓小三。

專......

趙進平凡一生,沒想到在明末有了新的開始

他要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憑手中矛,平萬里河山,這就是大明武夫

為了方便您閱讀大明武夫的,請點擊“加入書架”,多謝您對特別白的支持!


上一章  |  權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