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之亂,是明朝非常著名的外憂,但實際上對于整個明國來說,倭寇所造成的侵擾根本就不值一提。理由也很簡單,那些以落魄的日本國野武士加上明國的海商、地痞、盜賊等復雜群體組成的團伙,真的有那么強大嗎?
當然沒有,事實上他們除了襲擊一些沿海城鎮之外,根本就沒有太強的戰斗力。之所以難纏,更多的原因還是因為他們處于海上,這讓絕大部分的明軍根本拿他們毫無辦法。要知道在海禁之后,明國的海軍瞬間就從世界頂尖落到了最低端。
所以當戚繼光、俞大猷等人出現后,倭寇的落敗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更別說還有織田義信的出現,讓倭寇最大的后援基地也跟著消失了。沒有補給,只能憑借搶掠的財物補充戰斗力,這樣的倭寇又能有什么力量呢?
事實上當大部分倭寇被圍剿后,戚繼光就立刻就被調離到了薊門。只有俞大猷駐守廣西。因為在廣西這邊,除了不斷冒出的海賊之外,更重要的是這里鄰近少數民族地區,幾乎隔幾年就會冒出大量的農民起義。比如1571年廣西的黃朝猛、韋銀豹等人,全是達到萬人以上的叛軍。
這種程度的叛亂,可不是區區倭寇之亂能夠比擬的,不過和北方相比,廣西這邊的叛亂卻又是小兒科了。自古以來,華夏任何的王朝都需要面對來自北方的強敵,匈奴、鮮卑、契丹、女真、蒙古……不管名字和民族如何變化,來自北方的游牧民族總是能夠對中原王朝造成成噸的傷害,比如所有漢人都不應該忘記的五胡亂華……
咳咳!扯遠了,北方游牧民族一直都是明國的心腹大患,比如昔日韃靼首領俺答汗就曾經試圖進攻大同計劃稱帝,雖然最終以冊封俺答為順義王,并開設馬市進行貿易。雖然看起來雙方就此變得友好相處,但實際上這不過只是好聽的說法而已。
畢竟,開設馬市進行貿易什么的,如果不是被逼無奈,又何必來這么一出呢?而且從此以后北邊太平了嗎?沒有,不然戚繼光在薊門這些年來擊敗的那些北蠻又是從哪里冒出來的?
北方游牧民族的部落天知道有多少個,就算降服了這個,擊敗了那個,但依然還有會新的部落崛起。這幾乎是一個無解的命題,哪怕昔日霍去病遠追匈奴,直接讓匈奴被迫西逃,最終也沒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理由也很簡單,除非中原王朝將曠闊的北方草原全部變成一座座聳立的城池,不然又怎么可能徹底消滅這些游牧民族呢?
但這么做……嘛,就算明國百多年不吃不喝把錢財都用在建城池上面,也基本不可能實現。
所以,明國唯一能夠做的,也只能將大將派到北邊鎮守邊關,不斷的被動防御而已。而戚繼光,就是這樣的一名大將,其鎮守薊門,和遼東的李成梁防衛著整個大明王朝的北方邊境。
對于這種人,萬歷皇帝雖然剛剛登基沒幾年,但依然有著很深的印象。所以對于張居正的推薦,萬歷皇帝很快就同意了,事實上不同意也沒辦法,朝中大臣們都不愿意做這種苦差事,不從外面調人又怎么辦呢?
而且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戚繼光以前曾經和織田義信有過往來,交情還不錯的樣子。聽起來,這個原因的存在更加不應該派戚繼光前去了,只是,不管是萬歷皇帝還是張居正,對于織田義信都很有好感,所以最終還是決定派遣戚繼光前往。在他們看來,有這份交情在,加上戚繼光又不是沖動之人,最差,也不會和日本國起沖突。
和張居正一樣,萬歷皇帝并不懼怕日本國,但同樣不想開戰,雖然和張居正為了一展抱負不同,但萬歷皇帝也是希望改革能夠成功的。當皇帝的人,最討厭的就是改革,最喜歡的也是改革,因為一旦改革成功,勢必會讓自己名流千古,就好像歷史上那些流芳百世的賢君一樣,憑啥?不就是改革成功了嗎?
順天府距離邊關并不遠,說起來,明國卻也是少數將京都定在北方邊境不遠處的朝代。天子守國門,朱元璋和朱棣用這種方式告訴世人,他們并不只是說說而已。
而在接到圣旨之后,戚繼光沒有任何猶豫,立刻命人集結部隊,隨即率領5000精兵向義州開赴。嘛,雖然是使者,但從萬歷皇帝給他的圣旨以及張居正給他的密信中,都反復強調著一點,盡量安撫,避免開戰,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也不能墜了明國的威儀,實在不行,可以動用武力。
不得不說,明國在許多時候雖然有著各種各樣的不好,但這份對外的氣魄,確實絕大部分的中原王朝難以媲美的。就好像之前提到的俺答汗,明國最后也只是準許其進攻,互市,除此之外,卻也沒有其他的了。如果換做其他朝代,恐怕就直接給歲幣了吧?
咳咳,又扯遠了。
在戚繼光抵達遼東時,先行拜訪了李成梁,雖然他們級別差不多,但李成梁鎮守北方數十年,可不是戚繼光這種剛剛來薊門沒幾年的后進能夠比擬。
只是,從李成梁那里得到的情報,卻讓戚繼光的表情變得更加凝重,2000多精銳騎兵,完全沒有看到朝鮮部隊的存在,這一切,似乎只有一個可能。當然了,如果真的是朝鮮國和日本國合謀的話,那問題就更加嚴重了。
懷著心思,數日后,戚繼光就率軍抵達了義州城。
“哦?只有5000人的明國部隊?”織田義信詫異的看著百地三太夫問道。
“是!”
“難道是來救援朝鮮國的?”織田義信心中古怪的想著,他依稀記得,似乎明國第一次出兵支援朝鮮國時,就只有遼東的數千人而已。
“算了,去看看就知道了……”織田義信搖了搖頭,對于這種費腦子的事情,他還是不怎么喜歡做,更別說答案馬上就可以揭曉的情況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