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一聲響動,美國總統杜魯門推開了面前的兩份文件。
這兩份文件,一份是美國國務卿小愛德華.斯特蒂紐斯從羅馬帝國首都羅馬帶回來的《歐洲共同體美國和平條約》的草案副本。一份是美國共和黨眾議員哈克萊特提出的《廢除國家勞工關系法提案》。
一份是喪權辱國的和約,一份是有損勞工利益的法案。兩者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是在美國特色的議會斗爭中,卻是可以聯系在一起的。
和某些人想象中神圣莊嚴的立法會議不同,美國的立法機構在很多時候更像一個交易所。各種各樣的法案和議員們手中的表決權都是可以交易的對象——議員們有點像是經濟人,代表他們背后的選民或金主,來到名叫“參議院”或“眾議院”的交易所來做買賣。
有些時候,議員們會用手中寶貴的表決權換取金錢上的支持——搞政治是要花錢的,議員們自己也得過上體面的生活,所以錢是萬萬不能少的。
而在另一些時候,議員們之間也會用表決權進行交換——我支持你提出的法案,你也支持我提出的法案,這樣大家都能對背后的老板有個交代——而喪權辱國的《歐洲共同體美國和平條約》和剝奪勞工權益的《廢除國家勞工關系法提案》就是共和黨同民主黨間的表決權交易。
《歐洲共同體美國和平條約》要在國會通過,就必須取得共和黨的支持,同樣的《廢除國家勞工關系法提案》要通過,也必須取得民主黨和杜魯門總統本人的支持——因為《廢除國家勞工關系法提案》是在野的共和黨提出的,即便在國會參眾兩院得到通過,杜魯門也可以行使否決權,將法案再次打回國會。
而共和黨如果想強行通過法案,則需要參眾兩院三分之二的多數票支持,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因為共和黨要廢除的《國家勞工關系法》是羅斯福新政中最重要也是最得勞工階級支持的法案之一,該法案承認了雇員有組織工會的權力,工會享有集體談判的權力;還規定雇主不得干預、壓制雇員行使此種權利,不得禁止罷工,不得歧視工會會員;還決定設立全國勞工關系局,負責本法案的實施。它還被稱為美國工人的大憲章。
一旦該法案被廢除,美國工人階級的權利就將大幅倒退到大蕭條前,對勢力強大的美國工會而言,更是法律上的死刑判決。
所以法案在國會通過后,一定會遭到工人和工會的強烈反彈。如果不是打輸了世界大戰要靠共和黨支持通過喪權辱國的求和條約,享受“新政紅利”的美國民主黨的國會議員中,根本不會有幾個人會支持廢除《國家勞工關系法》。即便是現在的局面,杜魯門也不可能爭取到所有的民主黨議員,最多能夠讓該法案勉強“過會”,根本不可能有三分之二的支持票。
因此杜魯門總統的批準,也是共和黨必須要爭取到的。作為交換,共和黨就必須保證《歐洲共同體美國和平條約》能在國會通過。
現在坐在杜魯門對面的,一個就是共和黨參議院領袖羅伯特.阿爾方索.塔夫脫,另一位則是民主黨參議院領袖阿爾本.威廉.巴克利。
杜魯門注視著兩個參議院中的領袖級人物,過了半晌,嘆口氣道:“羅伯特,阿爾本,能通過嗎?”
“共和黨這邊沒有問題,”塔夫脫拍了胸脯,“只要《國家勞工關系法》能廢除,絕大部分的共和黨議員都會支持《歐洲共同體美國和平條約》的。”
這個時代的共和黨主要是依靠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所謂中產階級支持的。廢除勞工法案是共和黨支持者的訴求——勞工法案不僅對資本家不利,對小資產階級和經理人階層同樣沒好處。至于喪權辱國的《歐洲共同體美國和平條約》,雖然會讓共和黨的支持者感到不快,但是總比原子彈落在美國本土要強多了。
“總統先生,我盡可能去爭取吧。”民主黨的巴克利就沒有共和黨的塔夫脫那么有信心了。
雖然《歐洲共同體美國和平條約》的內容和《廢除國家勞工關系法提案》的內容并沒有公開,但是消息靈通的美國民主黨議員們大都已經聽到了風聲。這兩個案子對他們可沒有一分錢的好處,特別是一些選區在東北部工業區的議員(選區在南部七州農業區的議員還好說話一點,只要民主黨回到種族主義的路線上,他們閉著眼睛也能選上去)都生出了脫黨加入勞動黨的念頭。
因為這些議員的政治生命都要依靠工人和工會還有黑人兄弟的選票,而民主黨一旦支持《廢除國家勞工關系法提案》,工人和工會就會投向勞動黨、布爾什維克黨和法西斯聯盟。而好不容易被羅斯福爭取到民主黨這邊的部分黑人,又會因為民主黨退回種族主義路線而背離——在失去東北部勞工階級的支持后,民主黨只有退回南部鐵票區走種族主義路線才能存活,而這也是必然之選!
杜魯門嘆了口氣,注視著巴克利:“阿爾本,這場戰爭畢竟是我們給美國帶來的,既然打敗了,那么我們也就必須了結戰爭,哪怕付出一定的代價……這是我們作為美國政治家的責任。”
“明白,我明白。”巴克利頓了頓,突然皺起眉頭,“可是有的人不明白這個道理,現在正忙著和布爾什維克黨勾結,在拆我們的臺,已經不少來自東北部和西部的議員被他說動了!”
杜魯門也皺起了眉頭,他知道那個不懂道理的人是華萊士,而且他也已經命令胡佛去對付他了。可是胡佛仿佛到現在都沒有什么動作,這個聯邦調查局的頭子到底在打什么主意啊?
“副總統先生,感謝您的咖啡。”
被杜魯門寄予厚望的聯邦調查局的胡佛局長,這個時候,正在紐約州鄉間的一座私人農場里面和前副總統華萊士一起喝咖啡。
他雖然是美國有史以來權力最大的“特務頭子”,但他畢竟不是貝利亞或捷爾任斯基。美國是一個資本家當家作主的國家,根本不會允許一個調查局的頭頭為所欲為。雖然胡佛局長在位多年,抓了一大把大人物的小辮子。但是根據美國的法律,即便是通敵賣國,只要不是現役軍人或政府雇員,也沒有什么嚴懲的措施。而且,懲不懲的也不是胡佛這個FBI局長說了算。那得由獨立行使權力的法院進行審理,再由陪審團決定罪名是否成立。
所以,胡佛手里那一大把小辮子,其實就是一些能讓政治人物聲譽受損的丑聞而已。而華萊士這個前副總統和民主黨左Pai大佬,現在的美國勞動黨主席又是一個非常清廉和珍惜名譽的政客,他是因為具有農業方面的專業知識(他是個農業專家和植物遺傳學專家)而被羅斯福啟用為農業部長,從而步入政壇的。不是一個典型的政客,所以也沒那么多污點好抓。
也許有點親蘇和親G,但是蘇聯現在是美國的鐵桿盟友,布爾什維克黨也在美國參眾兩院有席位,所以這事兒談不上什么罪過。
在找不到華萊士罪過的同時,胡佛也不愿意被杜魯門這個注定要在美國歷史上留下惡名,說不定還會被彈劾的總統驅使。所以在得到杜魯門的命令后,一直拖著沒有去找華萊士的麻煩。
可是胡佛不找華萊士,華萊士卻派人把胡佛請到了自己的農場里面。
喝了一會兒咖啡,胡佛將手中的咖啡杯輕輕放了下來,望著一張長臉上都是“正色”的華萊士。
“副總統先生,我想您請我來紐約的目的,不是為了咖啡吧?”
“埃德加,”華萊士輕輕轉動著手中的咖啡杯,“我記得聯邦調查局現在應該在調查總統通德案吧?”
杜魯門總統通德案是華萊士親自寫信向胡佛揭發的,而且還愿意提供關鍵的證詞——杜魯門在軍方和戰略情報局都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知道德軍將在康塞普申灣使用原子彈的絕密情報的事情就是他通德的關鍵證據!
雖然聯邦調查局無法因此起訴總統,但是一旦展開調查并且向國會通報,就必然會迫使國會舉行聽證會。而在閉門聽證會上,杜魯門就必須解釋自己的情報來源。
當然,胡佛如果真的要認真調查,憑他的本事和聯邦調查局的能力,一定還會查出更多的杜魯門總統通德的證據。
“呃……”胡佛眉頭緊皺,十分為難地看著華萊士,“副總統先生,目前不合適調查總統吧?”
“胡佛局長,”華萊士看著胡佛,“我知道現在是什么情況……我也知道美國打輸了一場世界大戰,這是無法挽回的。我也知道總統現在的所作所為,是為了減少美國的損失。”
胡佛有些奇怪地看著華萊士:“副總統,您理解總統?”
“是的。”華萊士點點頭,“我當然理解他,他是個好總統。”
“但您還是在和他為難。”胡佛指出。
華萊士聳聳肩,“實際上,我不是在和總統為難,而是為了拯救美國。”
“拯救美國?”
“沒錯,”華萊士看著胡佛,“我們的國家正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同時也是變革。民主黨和共和黨把持政壇的時代將會在1946年中期選舉后結束,隨之而來的將是一個持續動蕩的時代。”
胡佛一言不發。他也有同樣的預期,背叛了工人階級,又背上戰敗和賣國罪名的民主黨肯定會在1946年中期選舉后垮臺。不過民主黨的垮臺并不意味著共和黨一家獨大,因為法西斯黨和布爾什維克黨還有華萊士組織的勞動黨所爭取的選民同民主黨的支持者是重疊的。
而民主黨的支持者和共和黨基本上不是一伙的(歷史上在羅斯福新政之后,民主黨開始入侵共和黨的傳統政治地盤,到了七八十年代,共和黨和民主黨的政治版圖又出現了逆反,林肯的共和黨逐漸變成了白人黨,原本是南方奴隸主支持的民主黨則白左化,不過在40年代,這樣的情況還不明顯),特別是共和黨在羅斯福新政的打擊下演變成了資產階級代言人后,東北方的工人和黑人基本不會支持共和黨。
所以46年中期選舉之后,美國很有可能出現4黨或3黨競爭(胡佛當然知道勞動黨和布爾什維克黨正準備合流)的局面。而瓜分了民主黨基本盤的法西斯黨和勞動黨(布爾什維克黨)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松散的美式政黨——這兩個黨一旦做大,都不是那么好欺負的對象。
華萊士接著對胡佛說:“埃德加,我想你不會愿意美國變成德國、羅馬那樣的法西斯國家吧?”
“我也不愿意美國變成一個GC主義國家。”胡佛說。
如果一定要胡佛在法西斯主義和GC主義之間選擇,他毫無疑問會是個法西斯。
“不,美國不會變成GC主義國家。”華萊士連連搖頭,“如果現在領導歐洲的是蘇聯,那么GC主義就是美國的主要威脅。但實際上的情況是法西斯和納粹統治了世界,因此法西斯主義和國家社會主義成了世界范圍內的主流。美利堅的民主自由和蘇聯的GC主義,都是這個世界上的異類。相比之下,GC主義則更加不容于法西斯和納粹。
所以現在美國的GC主義者是遏制法西斯和納粹勢力的重要力量。只有他們存在,并且擁有一定的實力,才能確保共和黨長期執政。如果美國政壇上只剩下了法西斯和共和黨,那么毫無疑問,美國將會變成一個法西斯國家。
埃德加,如果你不想看到我們的美利堅祖國變成一個法西斯獨裁者橫行的國家,那么就請和我一起奮斗,我們一起來拯救美利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