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羅羅書名:類別:歷史軍事更新時間:2017/06/0819:13:45字數:3666
“轟,轟,轟……”
一陣陣劇烈的爆炸聲傳來的時候,美國陸軍第6軍軍長兼紐芬蘭島地面部隊司令官約瑟夫.柯林斯中將正在圣約翰(紐芬蘭島首府)港口附近的“丘吉爾”海軍要塞內觀戰。
圣約翰是紐芬蘭島上最大的城市,同時也是一座優良的不凍港,位于阿瓦隆半島上的芬迪灣北岸、圣約翰河口。人口并不多,只有幾萬人。
雖然這里地理位置并不是紐芬蘭島的核心,而是偏居一隅,在阿瓦隆半島的東端,但是因為擁有紐芬蘭島上最好的港口,所以也就理所當然成了防衛的重中之重。
從1943年英國本土“淪陷”時開始,美軍的工程兵部隊就不停的在圣約翰及其周邊地區施工,修建了紐芬蘭島上最大的“史迪威軍用機場”(為了紀念保衛英格蘭的美國自由戰士史迪威中將)和“丘吉爾海軍要塞”(為了紀念偉大的反納粹主義斗士丘吉爾)。
前者現在正遭到上百架:“德國人會不會派出了兩波空降兵?”
弗雷澤想了想,說:“一架大型運輸機頂多裝上幾十個空降兵,即便出動1000架運輸機也就是四五萬人,而且也不可能有什么重裝備。因為重裝備都是用滑翔機機降的,滑翔機可飛不了2000多公里。”
“如果真的是運輸機,”弗雷澤頓了頓,說出了自己的判斷,“目標不可能是紐芬蘭島,而應該是圣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
“不可能吧?”柯林斯說,“那里有6.5萬自由法國戰士,而且裝備精良,還有堅固的防御工事可以依靠,幾萬人的空降兵能打得動?”
“這可不好說。”弗雷澤緩緩搖頭,“現在的法蘭西帝國可是歐洲共同體的第二支柱,法蘭西的利益其實是得到體現的。而且……自由法國戰士和貝當政府的支持者其實是一類人,那位戴高樂將軍,實際上就是貝當和魏剛的接班人!”
弗雷澤海軍中將的話說得可有點誅心了。不過實際上也沒什么錯,因為自由法國的骨干并不是法國的大白左——當時法國的大白左都是各種不想打仗的知識分子,根本沒戴高樂這樣成天想要組建機械化部隊去突襲德國的軍事狂人。所以自由法國的骨干們本來也是對德國喊打喊殺的大右p,都是貝當、魏剛這些人的“徒子徒孫”。
而他們和貝當、魏剛等人的分歧只是認不認輸,甚至還有兩頭下注的嫌疑!
現在法蘭西在歐洲共同體中的地位不低,坐穩了老二的位置(在原本英國領導的歐洲體系中,法國的地位也是老二,現在還是老二,不過位子更穩,安全也更有保障),而且還獲得了豐厚的經濟利益,又實現了將法屬北非完全納入本土的夙愿,領土面積也算得到了大幅擴張。
自由法國運動在這種情況下,還有必要繼續奮斗下去嗎?找本站搜索"208xs",或請:
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