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十字第一章 第二次航空軍備重整案(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鐵十字 >>鐵十字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章 第二次航空軍備重整案(上)

第一章 第二次航空軍備重整案(上)


更新時間:2016年04月28日  作者:月影梧桐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月影梧桐 | 鐵十字 
快捷翻頁→鍵



熱門、、、、、、、、、

11月26日,施佩爾在柏林主持召開了第二次航空軍備重整會議,早在會議開始前一周,所有的飛機和航空動機制造商都已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

特別是在第一次軍備重整案中被砍掉he111,he177等多個型號、受容克斯公司擠兌而擠壓了一肚子氣的亨克爾公司事先已放出話來,要好好打一次翻身仗,因為這次他們手里有好東西——受梅塞施密特公司搶奪零式戰斗機的啟,亨克爾和容克斯公司對日本海軍方面提供的彗星、天山兩款艦載攻擊機下了大力氣,結果也沒有讓他們失望。特別是彗星這款日本在亨克爾公司早年競標落選的he118基礎上展起來的俯沖轟炸機性能出眾,誰都沒料到這個日本私生子居然能大放異彩,不但遠遠過了當初亨克爾出售時的設計指標與展期望,甚至比該公司目前開的新設計還要好。大喜過望的亨克爾公司立即將其當作支柱項目開,拿到圖紙以三班倒的拼命精神進行復原與完善,經過結構補強(日本飛機到德國設計師手上第一件事就是這些)、動機馬力提升后(日本山寨水平到底不如db6o1的原版),同時再根據新的重量和重心對翼展和機身進行了微調,亨克爾拿出了代號he218的新型號俯沖轟炸機。

最新款比起斯圖卡的數據優越性可就太強了,動機采用非常成熟的db6o1e(145o匹馬力)動機,雖然標稱數據看上去只比日本版愛知“熱田”32型動機高5o馬力,但日本人自己都承認熱田32型的馬力數據很不穩定,最大馬力下的無故障時間很短,遠不及db6o1e成熟,在結構與機體補強后重量略有增加,因為該緣故最高時降到572公里/小時,全重278噸,升限1萬米。可掛載1枚5oo公斤重的航空炸彈,機翼下還可掛載3o公斤重的小炸彈2顆,最大航程12oo公里,如果將小炸彈位置換成小型副油箱。`則最大航程將增加到135o公里以上。

斯圖卡與之相比除載彈量有一定優勢以外,無論度、航程、升限均不是he218的對手,特別是在度這個領域遠遠落于下風,在戰斗機飛行員眼里,斯圖卡笨拙得像頭大狗熊。而he218快得幾乎不像一架轟炸機,投彈后輕巧得如同一只天鵝,一個不留神就讓他溜走了(歷史上馬里亞納海戰時,彗星經常沖在零戰前面),暴露在防空火力中的時間還不到斯圖卡的35,雖然斯圖卡的機體結構和抗打擊能力比he218更堅固,但實在架不住人家跑得快啊。

用亨克爾公司代表的話來說,3oo公里以上的轟炸作戰,斯圖卡飛一趟的時間夠he218飛兩趟了,但事情通常具有兩面性。這種快特性使he218在低狀態下操作性能依然很差,除技術嫻熟的老手之外根本沒法安全可靠的上艦(比日版的操作性能略好一些),但亨克爾公司目光并沒局限在艦載機上,而是投向了東線、挪威和北非戰場,意圖擠壓斯圖卡的生存空間,上次會議被ju88擠壓了大批he111和he177訂單的亨克爾這次決心狠狠打臉回來。

在事實和試飛員評價面前,容克斯公司任何的辯解都是蒼白無力的,可憐的ju87在1943年的生產任務一下子被砍掉了85,剩余那些訂單還是6軍認為ju87可以合理改裝為對地攻擊機的前提下力爭保留的,亨克爾公司則拿到了2ooo架訂單。施佩爾要求他們在12月31日前凍結技術指標,2月份正式開始量產;倘若他們解決了艦載化問題,則訂單可以繼續追加1ooo架。`

亨克爾公司的代表長出了一口氣,奔馳公司代表也松了口氣。無論是否艦載化,至少3ooo臺db6o1動機終于有了去處,不至于出現生產后后擠壓在庫房的尷尬局面(總動員后奔馳公司的生產能力也上得很快)

低狀態下難以操縱的飛機遠不止he218一種,沃爾夫公司代表沮喪地宣布f19oa系列艦載機化再次宣告失敗,不但起飛時需要的距離過了招標書要求,降落操作也很困難。幾乎不可能在齊柏林號航母上完成,施佩爾對此失去了耐心,當場宣布砍掉了這個項目,沃爾夫公司的代表也沒太多失望,因為他的目標本就不在于此,但讓他詫異的是,他剛剛拿出有關戰斗轟炸型、對地攻擊型改進計劃而準備宣講時,卻被霍夫曼毫不留情地打斷了:“f19o就是重型、中高空戰斗機,以奪取制空權、消滅敵主力戰斗機與轟炸機為目標,不允許有一公斤多余重量用于轟炸與地面攻擊……所有多用途改型計劃一律中止,建議你們在降低重量、增加航程上下功夫……”

會議的氣氛一下子就冷了下來,“可是,元……”沃爾夫公司席設計師譚克博士似乎還想為公司爭取一下,但霍夫曼的決心是不可動搖的,他笑著解釋道,“沃爾夫公司不要去干與本行關系不大的東西,戰斗機訂單會多到你們根本干不完——您的液冷系列戰斗機開得如何了?”

在第一次航空軍備會議上,由于霍夫曼的重視與力挺,譚克博士加快了有關f19od項目的推進,與歷史上搶不到db6o1系列而被迫改用jumo213系列動機不同,由于bf1o9系列地位弱化與db6o1系列動機產量出現剩余,現在的譚克博士可謂春風得意,無論尤莫公司還是奔馳公司都競相討好他,紛紛推出最新款動機任其選擇,甚至還把剛剛設計成功,遠未成功定性的新動機也提供給他,只希望能夠在這個新改型上使用自家的動機,為忽悠譚克博士,尤莫公司拿出了jumo213e(試驗型),奔馳則更加夸張,分別拿出了db6o3l(試驗型)和db6o3n(設計圖紙),在裝備了液冷動機后,新的f19o機頭橫截面比采用bm8o1風冷動機更小,但長度突出一塊(f19od人稱長鼻子朵拉),同時為了平衡機重量,飛機加大了垂直尾翼,使整體看上去更加纖細瘦長。

“……換裝液冷動機后,飛機風阻減少,最大度加快,中高空性能特別突出……”

“停!”霍夫曼打斷了譚克博士的介紹,“我不想聽萬一裝上這些新動機后飛機性能是如何優越這樣的宣傳——我們是在打仗,大家要現實一點,目前馬上能裝備的量產型動機怎么樣?”

“jumo213d和db6o3e。”

“哪個性能更好?”

“如果采用試驗型動機呢?”

“db6o3l優于jumo213e。”

現在,兩家動機公司代表的臉色都變得很精彩,他們伸長了脖子,眼巴巴地望著霍夫曼。

對真實歷史上f19od的設計與制造過程霍夫曼是非常清楚的:譚克博士一開始就是奔著db6o3去的,因為實在拿不到貨而換用jumo系列耽擱了整體研時間,后來安裝db6o3動機的型號稱之為f19oc,而采用jumo系列動機的稱為f19od,區別是前者只停留在試驗階段而后者大放光彩,但兩者的較量并未簡單停留在這個階段,在1944年末,f19oc系列展成為德國活塞戰斗機終極型號ta152。因此,如果想要快解決方案,則f19od是個不錯的過渡,如果想要完整解決方案,ta152才是正途。

他嘆了口氣,最后拍板道:“我希望半年后能看到液冷版的f19o上天,奔馳公司或者容克斯公司的動機都可以考慮,誰家的產品技術更成熟、性能更出眾、產量更豐富就考慮用誰家的,希望你們努力。”

這等于是沒有定論,無論奔馳和容克斯公司的代表都暗暗松了口氣——沒定論就說明都還有機會,但霍夫曼下一句話卻讓他們坐不住了:“我很看好這種新飛機的未來,鑒于我們的防空任務會非常重同時bf1o9的潛力即將耗盡,因此他將會有一筆巨額訂單。”

施佩爾補充道:“1943年下半年我需要5ooo架,1944年我需要225萬架。”

“什么?”大家被震驚得幾乎說不出話來——1944年一年的數字就幾乎相當于bf1o9系列到目前為止的全部產量!誰吃到了這筆訂單就意味著滾滾而來的錢財。(未完待續。)xh:2182o413

推薦本章到:


上一章  |  鐵十字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