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集中營作品中后續歷史人物背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大神集中營 >>大神集中營最新章節列表 >> 作品中后續歷史人物背景

作品中后續歷史人物背景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10日  作者:皇朝御窖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皇朝御窖 | 大神集中營 
(求推薦)

字體:

字號:

(求推薦)

作者:皇朝御窖

吳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軍事人物)

吳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遼東人,祖籍江南高郵(今江蘇高郵),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樂—文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崇禎皇帝登基,開武科取士,吳三桂奪得武科舉人。不久,吳三桂又以父蔭為都督指揮[1]。

崇禎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關大戰中大敗李自成,封平西王。順治六年(1649年),吳三桂鎮守云南,引兵入緬甸,迫緬甸王交出南明永歷帝。康熙元年(1662年),吳三桂殺南明永歷帝于昆明。同年,晉封為平西親王,與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廣東平南王尚可喜并稱三藩。[2]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吳三桂自稱周王、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發布檄文,史稱“三藩之亂”。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在衡州(今衡陽市)登基為皇帝,國號大周,建都衡陽。建元昭武,同年秋在衡陽病逝。追謚為開天達道同仁極運通文神武高皇帝。其孫吳世璠支撐了三年之后被清軍攻破昆明,三藩之亂遂告結束。

主要成就:

經營云南

在全國平定之后,清政府亟需在政治上實現對新占領地區的統治,在軍事上裁減軍隊以減輕財政上的壓力。因此,早在占領云貴之初,便向這些地區派出了行政官吏,而后不久,又計劃撤回和裁減八旗及綠營軍隊。清朝的這些措施,無疑是和當時整個社會都需要休養生息的要求相符合的。但是,由于十幾年來吳三桂政治、軍事勢力的迅速增長,清朝的這些措施卻觸犯到吳三桂本人的利益。

就吳三桂方面說來,在南明政權尚未消滅之前,他與清政府命運相連,必須拼死作戰。他在鎮守云南后實行了以下措施:在政治上,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對于轄下的各級官吏,他“選用自擅”,“各省員缺,時亦承制除授,謂之西選”。當時清廷所給云、貴二省督撫的敕書,都要寫入“聽王節制”四字。

與此同時,他還以重金收買在京朝官及各省將吏,為自己效勞。他還招納李自成、張獻忠余部,編為忠勇五營、義勇五營,加緊訓練。此外,吳三桂還縱容部下將吏為非作歹,魚肉百姓,“殺人越貨,毫無畏忌,訟牒、命盜兩案,甲兵居其大半”。

登基稱帝

康熙十三年(1674年)十一月初五,吳三桂率兵經潭州至衡陽,以衡永郴桂道衡州知府衙門(舊衡陽市衡南區政府所在地)為“行殿”,指揮各路軍事。改衡州府(今衡陽市)為“應天府”,改鐘鼓樓為“五鳳樓”,回雁門為“正陽門”,大街名“棋盤街”等,一切用京城名稱,冊妻張氏為皇后,孫吳世璠為皇太孫,加封文武,百官頒制新歷,鑄“昭武通寶”、“利用通寶”錢幣。稱帝時狂風大作,將臨時搭的帳篷都吹倒了。

吳三桂轄衡州、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四川、陜西和甘肅等省。并且開科取士,錄取者60人。建造皇帝宮殿九十五間,象征九五之尊。

在鎮守云南時期,吳三桂在經濟上也有很大的勢力。他占據明代世鎮云南的沐氏莊田700頃作為藩莊,又和西藏的********喇嘛在北勝州互市,以茶換取蒙古的馬匹。又派許多人出兵去做生意,販運遼東人參及四川的黃連、附子,以牟取利潤。他曾大量地貸錢給商人使用,謂之藩本。他強征關市之稅,開礦鼓鑄。

吳三桂欲效明代沐氏故事,世守云南,所以從各方面培植自己的勢力,以求達到這個目的。其他尚、耿二藩也和吳三桂一樣,其藩下兵各有15佐領,又綠旗兵各有六七千,并且也是經商括財,強征市稅,遍置私人,坐地稱霸。

軍事:

助清軍入關

清軍到達山海關外十里處后的當天下午,清、吳聯軍和李自成為數甚少的農民軍交戰于山海關外的一片石。次日,四月二十二日爆發了決定命運的石河大戰。根據清、吳雙方的約定,首先由吳三桂率領所部和李自成大軍作正面交鋒。在戰斗進行到最緊張的時刻,清軍突然從陣后繞出并向李軍發動了猛烈的進攻。李自成對清軍入關毫無所知,兼之以連日作戰,李軍士氣也處于再而衰的境地,雖然拚命搏戰,最終抵擋不住清、吳兩軍的兇猛攻擊,遭到嚴重的損失,“積尸相枕,彌滿大野’。農民軍被擊敗,李自成被迫率余眾西走。山海關之戰以清吳聯合作戰的勝利和李自成農民軍的失敗而告結束。

自明初以來,山海關一直是北京的門戶和屏障。關門既已為清、吳軍所有,北京告急,李自成被迫西撤,途中,將吳三桂父吳襄及家屬三十余口全部殺死。二十六日,返回北京,二十九日草草即位于武英殿,三十日晨,倉皇撤離北京,率軍西行歸陜。清、吳聯軍緊追不舍,長驅直入。五月二日進入北京,不久遷都于此。以吳三桂獻關降清為轉折點,中國社會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吳三桂獻關降清為清進據中原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山海關之戰剛結束,攝政王多爾袞給吳三桂進爵為平西王。請兵擊敗李自成,實現了亡明士大夫的共同愿望,得到了南明政權的賞識:南京福王政權建立伊始,便將他遙封為薊國公,還派專使北上,攜銀犒軍。

南下滅宋:

清軍入關后,清政府很快命領英親王阿濟格為大將軍,吳三桂率領部眾從長城外逼近綏德配合阿濟格剿滅李自成,順治二年(1645年),吳三桂攻克延安、鄜州,進攻西安,斬敵數萬首級。李自成出武關向南逃走,吳三桂追擊自襄陽直逼武昌,李自成敗死。吳三桂又向東進入九江。

順治五年(1648年),清政府命吳三桂與定西將軍墨爾根、侍衛李國翰一起鎮守漢中。順治六年(1649年),明宗室朱森滏攻階州,吳三桂與李國翰擊敗了他。王永強在陜北作亂,吳三桂率軍攻克宜君、同官,進而攻克蒲城、宜川、安塞、清澗各地,誅殺王永強以及官吏。

順治八年(1651年),明桂王由榔在南寧稱帝,張獻忠的部將孫可望、李定國等都歸降了南明,率兵襲擾川北諸郡縣。清政府命吳三桂和李國翰一起率兵討伐。順治九年(1652年)七月,吳三桂與李國翰派遣軍隊攻打四川,明將劉文秀棄成都逃走;吳三桂進而攻克嘉定,駐軍綿州。李文秀又卷土重來。吳三桂屢戰不利。吳三桂在保寧之戰僥幸取勝。

順治十四年(1657年),孫可望反明,敗走長沙歸降清朝。吳三桂被封為平西大將軍率大軍進入貴州。順治十六年(1659年)二月,吳三桂與尚善、卓布泰合軍克云南會城,朱由榔敗走緬甸。師渡潞江,吳三桂與李定國在磨盤山血戰。吳三桂取騰越,追至南甸。順治十八年(1661年)十二月,緬王將永歷帝及其家屬送交清軍帶回昆明。康熙元年(1662年)四月十五日,永歷帝與其子朱慈煊被吳三桂處死于昆明。

起兵判清

清朝同撤三藩的決定粉碎了吳三桂“世鎮云南”的美夢。吳三桂氣急敗壞,暗中指令死黨向撤藩使者請愿,要求停止撤藩,繼而又拖延時日,與心腹將領密謀發動叛亂。他還指使其黨羽以“九天紫府劉真人”的名義吹捧自己是“中國真主”,為反叛大造輿論。

在經過一陣短暫的準備后,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底,吳三桂鋌而走險,殺巡撫朱國治,自號“周王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令部下“蓄發,易衣冠”,起兵云南。

吳三桂在“矢忠新朝”三十年后,又扯起了“復明”的旗號。反叛之前,率部下祭掃桂王陵墓,“慟哭,伏地不能起”,對部下大加煽動。反叛之后,發布檄文,指責清朝“竊我先朝神器,變我中國冠裳”,并聲稱要“共舉大明之文物,悉還中夏之乾坤”。

軼事:

沖冠一怒:

明末,封建士大夫不惜重金購置美妾已成為一種風氣。陳圓圓既是吳三桂以千金之資所購得,而他本人又是擁兵數萬的封疆大吏,在自己的這一特殊財產受到侵犯之時,在感情上無論如何是不能與之合作的。因此,否認或是忽視陳圓圓被劉宗敏所擄掠這一事件對吳三桂舉兵反李的作用,也是失之于片面的。

在政治上和李自成相決裂使得吳三桂處于腹背受敵的局面。山海關之西,李自成重兵近在咫尺,一場惡戰迫在眉睫。山海關之東,又有日益逼近的宿敵強大的清軍。降李的道路既已堵塞,為圖本身生存之計,吳三桂被迫把目光轉向了雄踞東北的清朝政權。

到底是吳三桂因一個女人投降了清朝,還是李自成、劉宗敏因一個女人而失去了到手的政權,誰自種了更大的悲劇和遺憾,實在一目了然。此前吳三桂多次受清朝勸降卻未同意,而吳三桂因陳圓圓反李,有人提出“借北兵(清兵)進關,共殲‘李賊’”。《平西王吳三桂傳》記載吳三桂在清兵統一全國后對當時決策的回憶:“正值闖賊構亂,召衛神京,計不能兩全,乃乞師本朝(清朝),以雪君父大仇。”然而事實上,他未能全力救君,也放棄李自成的和解而導致父親和全家被殺,最終一心復仇,終與陳圓圓團圓。

陳圓圓:

(明末清初“秦淮八艷”之一)

陳圓圓(1623―1695),原姓邢,名沅,[1]字圓圓,又字畹芳,幼從養母陳氏,故改姓陳,明末清初江蘇武進(今常州)人。居蘇州桃花塢,隸籍梨園,為吳中名優,“秦淮八艷”之一。

崇禎末年被田畹鎖擄,后被轉送吳三桂為妾。相傳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手下劉宗敏擄走陳圓圓,吳三桂遂引清軍入關。

年少喪母

陳圓圓出身于貨郎之家,母親早亡,育于姨夫家,從姨父的姓“陳”。居蘇州桃花塢。隸籍梨園,為吳中名優,戲曲家尤西堂少時“猶及見之”。

色藝雙絕

陳圓圓色藝雙絕,名動江左。她自幼冰雪聰明,艷驚鄉里。時逢江南年谷不登,重利輕義的姨夫將圓圓賣給蘇州梨園,善演弋陽腔戲劇。初登歌臺,圓圓扮演《西廂記》中的紅娘,人麗如花,似云出岫,鶯聲嚦嚦,六馬仰秣,臺下看客皆凝神屏氣,入迷著魔。陳圓圓“容辭閑雅,額秀頤豐”,有名士大家風度,每一登場演出,明艷出眾,獨冠當時,“觀者為之魂斷”。

被劫入京

陳圓圓作為梨園女妓,難以擺脫以色事人的命運。圓圓曾屬意于吳江鄒樞,“常在予家演劇,留連不去”(《十美詞紀》)。[4]據載,江陰貢修齡之子貢若甫曾以重金贖陳圓圓為妾,然圓圓不為正妻所容。而貢若甫的父親貢修齡,在見到圓圓后,非常吃驚,說:“此貴人!”“縱之去,不責贖金。”(李介立《天香閣隨筆》)。陳圓圓還與冒襄有過一段情緣,崇禎十四年(1641)春,冒襄省親衡岳,道經蘇州,經友人引薦,得會陳圓圓,并訂后會之期;當年八月,冒襄移舟蘇州再會圓圓,時圓圓遭豪家劫奪,幸脫身虎口,遂有許嫁冒襄之意,并冒兵火之險至冒襄家所棲舟拜見冒襄之母。二人感情繾綣,申以盟誓。此后冒襄因喪亂屢失約期,陳圓圓不幸為外戚田弘遇劫奪入京。

崇禎十五年(1642)仲春,陳圓圓被外戚田弘遇劫奪入京。圓圓入京的時間,有崇禎十四、十五、十六年三說,其中,胡介祉《茨村詠史新樂府》稱:“崇禎辛巳年,田貴妃父宏遇進香普陀,道過金閶,漁獵聲妓,遂挾沅以歸。”持十四年說;葉夢珠《閱世編》稱:“十六年春,戚畹田宏遇南游吳閶,聞歌妓陳沅、顧壽。名震一時,宏遇使人購得顧壽,而沅尤靚麗絕世,客有私于宏遇者,以八百金市沅進之,宏遇載以還京。”持十六年說。然據冒襄《影梅庵憶語》載,冒襄與陳圓圓私訂盟約在崇禎十四年秋,此后冒襄因家事牽累,未能赴圓圓約會。其間圓圓屢次寄書冒襄,促其踐約,冒襄皆不及回復。崇禎十五年仲春,冒襄至蘇州會圓圓,不意圓圓已于十日前被劫入京。由于冒襄所記為自己親歷之事,故陳圓圓入京時間當為崇禎十五年仲春。

至于劫奪圓圓之人,有崇禎帝田妃之父田宏遇、崇禎帝周后之父周奎兩說。持前說者以鄒樞、劉健、尤侗、李介立、葉夢珠、陸次云等人代表,由于他們為陳圓圓同時代人,較可憑信。持后說者僅有姓名難以稽考的“之江抱陽生”之記載及鈕琇的轉述。之江抱陽生《甲申朝事小紀》稱:“外戚周嘉定采辦江南,聞其美,厚縑得之。攜歸京師。”孤證單說,似不可靠。

沖冠一怒

陳圓圓入京后,成為田弘遇家樂演員。田弘遇因貴妃去世,日漸失勢,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以及在亂世中找到倚靠,有意結交當時聲望甚隆且握有重兵的吳三桂。田弘遇曾盛邀吳三桂赴其家宴,“出群姬調絲竹,皆殊秀。一淡妝者,統諸美而先眾音,情艷意嬌。”而這位淡妝麗質的歌姬,就是陳圓圓。吳三桂驚詫于陳圓圓的美艷,“不覺其神移心蕩也”(陸次云《圓圓傳》)。田弘遇遂因三桂之請,將圓圓贈送吳三桂,并置辦豐厚的妝奩,送至吳府。李自成農民軍攻占北京后,圓圓為劉宗敏所奪。吳三桂本欲投降農民軍,但得知圓圓遭劫后,沖冠一怒,憤而降清。《明史·流寇》稱:“初,三桂奉詔入援至山海關,京師陷,猶豫不進。自成劫其父襄,作書招之,三桂欲降,至灤州,聞愛姬陳沅被劉宗敏掠去,憤甚,疾歸山海,襲破賊將。自成怒,親部賊十余萬,執吳襄于軍,東攻山海關,以別將從一片石越關外。三桂懼,乞降于我。”

在吳三桂所部和清軍的聯系夾擊下,李自成農民軍遭受重創,倉皇逃離北京,盡棄所掠輜重、婦女于道。吳三桂在兵火中找到了陳圓圓,軍營團圓。此后陳圓圓一直跟隨吳三桂輾轉征戰。吳三桂平定云南后,圓圓進入了吳三桂的平西王府,一度“寵冠后宮”(《十美詞紀》)。

繁花落盡

吳三桂獨霸云南后,陰懷異志,窮奢侈欲,歌舞征逐。構建園林安阜園,“采買吳伶之年十五者,共四十人為一隊”(《甲申朝事小紀》),“園囿聲伎之盛,僭侈逾禁中”(王澐《漫游紀略》)。[13]陳圓圓因年老色衰,加之與吳三桂正妻不諧,且吳三桂另有寵姬數人,于是日漸失寵,遂辭宮入道,“布衣蔬食,禮佛以畢此生”(《天香閣隨筆》)。一代紅妝從此豪華落盡,歸于寂寞。

人物評價:

總體評價

陳圓圓,雖遠不如梁紅玉英姿颯爽,但她以她的美貌傾倒了吳三桂,傾倒了劉宗敏,傾倒了大順王朝,也傾倒了許多年后的無數的男人。即便李自成不敵悍滿,但吳三桂若不投降多爾袞,滿人最少要晚入關幾十年。所以說,陳圓圓以她個人魅力的影響著別人而改變了歷史。在隨后的日子里,身負****之名的吳三桂以陳圓圓作為精神支柱,自山西,渡黃河、入潼關、克西安、平李闖、定云南、驅永歷,可謂風塵仆仆,東征西伐,為清廷統一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名人評價

陸次云稱贊曰:“聲甲天下之聲,色甲天下之色。”(《陳圓圓傳》)

吳三桂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見人耶!”(劉建《庭聞錄》)

冒辟疆曾說:“婦人以資質為主,色次之,碌碌雙鬢,難其選也。慧心紈質,淡秀天然,平生所見,則獨有圓圓爾。”(《影梅庵憶語》)

冒襄稱“其人澹而韻,盈盈冉冉,衣椒繭,時背顧湘裙,真如孤鸞之在煙霧”,觀看陳圓圓演弋陽腔《紅梅記》,為其演技所迷醉:“是曰演弋腔《紅梅》,以燕俗之劇,咿呀啁哳之調,乃出之陳姬身口,如云出岫,如珠大盤,令人********。”(《影梅庵憶語》)

鄒樞稱她“演《西廂》,扮貼旦、紅娘腳色,體態傾靡,說白便巧,曲盡蕭寺當年情緒。”(《十美詞紀》“陳圓”)

朱厚照(明朝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年10月27日-公元1521年4月20日),漢族,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張皇后的長子,在位期間年號正德。

朱厚照從小機智聰穎,喜歡騎射。即位后史書上出現兩極評價,一方說他處事剛毅果斷,批答奏章,決定國家重大事件。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之亂、寧王之亂,大敗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賑災免賦。而且,他在位時臣下仍有不少賢才,也從側面反映出這位帝王治下總體上仍有可稱道之處。應州大捷大敗韃靼軍,立下了一戰功。在應州一戰中與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還親手殺敵一人,極大地鼓舞了明軍士氣。所以說他又是一個好的將領。

另一方面說他為政期間荒淫無道,國力衰微,一生貪杯、尚武、無賴,喜好玩樂。以往很多人認為他荒淫暴戾,怪誕無恥,是少見的無道昏君。但武宗雖嬉游玩樂,卻也有抵御邊寇之功,不至于朝廷亡亂,如果有孝宗的制節謹度,則為明君。

然而通過近些年來歷史學界的研究,歷史學家對此頗有分歧,人們對武宗的認識有所改變,武宗只不過只是喜歡玩樂,有人認為他追求個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為人卻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極具個性色彩的人。從其所指揮的應州大捷來看也算是一位有真才實學的皇帝。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駕崩于豹房,享年三十一歲,在位十六年,廟號武宗,謚號“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于康陵。

玩樂宮廷

朱厚照生母為張皇后,兩歲時既被立為皇太子。由于明孝宗一生只寵愛張皇后,而張皇后只為其生了兩個兒子,次子朱厚煒早夭,因此武宗自小就被視為掌上明珠,而且少年的武宗非常聰明,老師教他的東西總是能很快學會,按理說他應該成為一個很好的皇帝,但就是周圍的太監,毀了這個聰明的孩子。

東宮隨侍太監中以劉瑾為首的八個太監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張永稱為“八黨”,后又號作“八虎”。他們橫行無忌,利用皇帝的寵愛,肆行排擊反對他們的大臣,朝中內閣只有李東陽與焦芳二人。為討武宗歡樂,每天都進獻鷹犬、歌舞、角抵等戲,當時的東宮被人們戲稱為“百戲場”。年幼的武宗不能抵御這些東西的誘惑,于是沉溺其中。后來讓人修建建豹房,整日沉溺于女色,而且武宗在豹房的寵嬖中有為數不少的孌童,學業和政事當然也就荒廢了。

公元1505年,15歲的武宗即位,次年改元為正德元年(1506年),開始了他的帝王生涯。四月,英國公張懋在上奏中開始提及:“仰惟皇上嗣位以來,日御經筵,躬親庶政,天下喁喁望治。邇者忽聞宴聞之際,留心騎射,甚至群小雜沓,經出掖門,游觀園囿,縱情逸樂,臣等聞之,不勝驚懼。”即位剛四個月,武宗就開始微服出宮,自覓淫樂,故張懋等切言諫止。吏科給事中胡煜也對武宗不重視學習、玩物喪志的行為提出規諫,他說:“君值英妙之年,正力學之時,但儒師日講之時,課業未畢就有鴻鵠之思,幾席研讀未幾,忽生逸樂之想。”他提醒武宗,身為帝王,一念之不純,一動之失中,都會產生極大影響。他勸武宗應滅宴安愉佚之志,正心以視朝廷,力圖天下之治。當時武宗好騎射,常微服出宮游獵。兵科給事中湯一漠,力勸不從。大學士劉健于六月上疏指出,陛下近日以來,視朝太遲,免朝太多,奏事漸晚,游戲漸廣。可見武宗在正德元年六月,已經沉溺于逸樂,怠荒于朝政了。當時顧命大臣劉健進諫要求武宗做到以下幾點:一、無單騎馳驅,出入宮禁;二、無頻幸監局(內官太監辦事機構),泛舟海子(京郊游覽勝地之一);三、無事鷹犬彈射;四、無納辦侍進獻飲膳。

但在劉瑾的引導下,武宗玩得越來越離譜。先是在宮中模仿街市的樣子建了許多店鋪,讓太監扮做老板、百姓,武宗則扮做富商,在其中取樂。又覺得不過癮,于是又模仿妓院,讓許多宮女扮做粉頭,武宗挨家進去聽曲、淫樂,后宮搞得烏煙瘴氣,急壞了當朝的大臣們,由于弘治時期政治還算清明,給武宗留下了一套非常剛正廉潔的大臣班子,這些人不顧身家性命,聯名上書請求嚴懲八虎,武宗剛剛即位,還缺乏駕馭群臣的能力,見到如此聲勢浩大的進諫,有些支持不住,想與群臣妥協,除掉八虎,但就在這時,劉瑾在皇帝面前哭訴使武宗心又軟了下來,第二天他懲治了首先進諫的大臣,內閣成員謝遷、劉健以告老還鄉相威脅,但是被武宗欣然批準,群臣失去了領頭人,只好做罷。

“八虎”在戰勝了群臣之后,氣焰更加囂張,擅權跋扈。劉瑾又建立了豹房,里面藏有許多樂戶、美女供武宗日夜作樂,武宗更加肆無忌憚,劉瑾也靠著武宗的寵幸權傾朝野,但是他忽略了太監內部的爭權奪勢,最終,大太監劉瑾死于了另一個太監張永之手。劉瑾死后,后宮并沒有安定下來,又先后出了佞臣錢寧、江彬。

公元1514年正月,乾清宮因玩燈而失火,武宗正去豹房,回顧火光沖天,竟然戲笑著說好一棚大焰火。他不滿足于在京城玩樂,于是他置國政于不顧,帶著江彬等人到處尋花問柳。他經常在夜間闖入百姓家逼令女子作陪,遇到中意的,還要帶回宮去,使得百姓怨聲載道。永平知府毛思義,貼出安民告示,說今后凡是沒有官府文書,誰敢妄稱皇上駕到,借故擾害百姓的,一律嚴懲不貸。這竟觸怒了武宗,下令將毛思義逮捕下獄。一次武宗來到一個小店,看上了老板的妹妹鳳兒,于是就納鳳兒為妃,并封鳳兒的哥哥做官。誰知鳳兒福薄,在返京途中就死了,武宗非常悲痛。但不久之后,他又看上了一個樂工(當時的職業演員)劉氏,于是又納劉氏為妃,而且對劉氏寵愛至極,后宮都將劉氏稱為劉娘娘。

隨心所欲

明武宗即位后廢除尚寢官和文書房的內官,以減少對他行動的限制。經筵日講他更是以各種借口逃脫,沒聽幾次。后來連早朝也不愿上了,為后來世宗、神宗的長期罷朝開了先河。諸位大臣輪番上奏,甚至以請辭相威脅,但皇帝依舊我行我素,大臣們也無可奈何,到了后來,只要朱厚照不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大臣們干脆不再管他。

武宗想打破加在他身上的某些禁錮,想按照自己的真實想法辦事,即使這違背了歷朝祖訓、社會習慣,也在所不惜。很難想像,武宗一點也不留戀象征權力和地位的紫禁城,而喜歡自己營建的兩個小天地——豹房和在宣府的鎮國府。對前者,他從正德二年(1507年)入住一直到正德十五年(1520年)駕崩,都住在那里;而對后者,他則親切地稱為“家里”。

武宗曾以各種方法搜羅男寵,他從宮里的太監中鱗選孌童作貼身隨從,當然也與他們進行性娛樂活動:武宗初年,選內臣俊美者以充寵幸,名曰“老兒當”,猶云等輩也。時皆用年少者,而曰老兒,蓋反言之。當然武宗漁色的對象決不限於內臣,他在外出游幸活動中亦四處搜羅孌童:武宗南幸,至楊文襄家,有歌童侍焉。上悅其白皙,問何名,曰楊芝。賜名曰“羊脂玉”,命從駕北上。

先是上出宣府,有歌者亦為上所喜。問其名,左右以“頭上白”為對,蓋本代府院中樂部,鎮守太監借來供應者,故有此諢名。上笑曰:“頭既白,不知腰間亦白乎?”逮上起,諸大珰遂閹之。蓋慮圣意或欲呼入內廷,故有此問。

一些無賴士人為了投武宗之所好,競相呈獻男色希寵,《萬歷野獲編》卷二一曰:

沉湎豹房

明武宗不顧朝臣的極力反對而沉湎于玩樂,主要是因為受到了“八虎”的蠱惑。“八虎”是指八個太監,包括劉瑾、張永、馬永成、高鳳等人,其中以劉瑾為首。劉瑾為人陰險狡猾,想方設法鼓動武宗玩樂,每天進奉鷹犬狐兔,還偷偷帶武宗出去逛,哄著武宗高興,因此很受武宗的寵信,并逐漸掌握了大權,總以各種名義逼迫別人向他進貢,沒有錢財禮品的,就會立刻被他逼死,朝廷中無人不恨,無人不怕,卻又只好順從,人稱“立地皇帝”。

正德三年(1508年),武宗的心思已是禁城的高墻所擋不住了。他離開了禁城,住進了皇城西北的豹房新宅。豹房并非是武宗的創建,是貴族豢養虎豹等猛獸以供玩樂的地方,朱厚照的豹房新宅始修于正德二年,至正德七年共添造房屋200余間,耗銀24萬余兩。其實豹房新宅并非養豹之所,又非一般意義上單純游幸的離宮,實為武宗居住和處理朝政之地,有人就認為是當時的政治中心和軍事總部。豹房新宅多構密室,有如迷宮,又建有妓院、校場、佛寺,甚至養了許多動物,武宗曾買來大量猛獸試驗,發現豹子最為兇猛,因此多養豹子。武宗每日廣招樂妓承應,荒淫無度。正德九年正月十六日,宮中元宵節放煙花,不慎失火,殃及宮中重地乾清宮。乾清宮是內廷三殿之首,象征著皇帝的權力和尊貴的地位。武宗見火起,下令撲救,跑到了豹房回頭對左右說:“好一棚大煙火啊。”

武宗在宮廷中日為“嬖佞盤結左右”,他慷慨地封男寵為“義子”,賜姓朱,為他們起造豪華府第,允許他們參與政治活動,甚至掌握軍權。其“義子”錢寧、江彬等氣焰都很囂張,恃寵干預朝政,權勢炙手可熱。在這些男寵中,江彬、許泰都以勇武善戰見賞於武宗,以至武宗與之“出入豹房,同臥起”,愛幸有加。

錢寧,因幼時被賣與太監錢能而改姓錢。狡詰猾巧,善射,深為尚武的武宗所喜歡。豹房新宅的建設,錢寧出力甚多。據說武宗在豹房常醉枕錢寧而臥,百官候朝久不得見,只要看到錢寧懶散地出來,就知道皇帝也快出來了。江彬,本是名邊將,驍勇異常。在鎮壓劉六、劉七起義時,身中三箭,其中一箭更是射中面門,但他毫無懼意,拔之再戰。因軍功覲見時,他于御前大談兵法,深合武宗意,遂被留在身邊。有一次,武宗在豹房內戲耍老虎。誰知平日溫順的老虎突然性情大發,直撲武宗。武宗忙呼身旁的錢寧救駕,錢寧畏懼不前,倒是江彬及時將老虎制服。武宗雖然嘴上逞能說“吾自足辦,安用爾”,心里卻十分感激。此后,江彬逐漸取代錢寧而得寵。江彬推薦萬全都指揮李琮、陜西都指揮神周有勇略,并召侍豹房,同樣賜他們國姓,收為義兒。

正德五年(1510)六月,武宗自稱“大慶法王西天覺道圓明自在大定慧佛”,讓有司鑄印。正德七年(1512),武宗賜義子一百二十七人,皆姓朱;旋又增建豹房。

武宗更是毀京城中豹房西側的鳴玉、積慶二坊(今廠橋、西四地區)民居,大肆營建“義子府”,供江彬等人居住。江彬深恐錢寧害己,遂向武宗吹噓邊軍如何英武善戰,引誘武宗將邊軍與京軍互調,借以自固。明朝祖制,邊軍、京軍不許互調。因為如果邊軍弱,蒙古就會入侵;京軍弱,邊軍就會成為禍患,這是為加強皇權著想的制度。武宗不顧大臣的激烈反對,打破祖制調邊軍入京,設東、西官廳,由江彬、許泰統帥。不僅如此,江彬更是鼓動武宗離開京城到西北游幸。這對于一向以雄武自居的武宗頗有吸引力,因為他一直夢想著能在廣闊的草原上一展雄姿,開創不世之業。江彬還告訴他那里多美婦,自然更增加了武宗的興致。正德十二年(1517年),武宗一行浩浩蕩蕩來到宣府,營建“鎮國府”。并為自己更名朱壽,后來自己又加封為“鎮國公”,令兵部存檔,戶部發餉。亙古以來,還沒有哪個皇帝自降身份又為自己稱臣的,真是視國事朝政為兒戲。《明史·武宗本紀》就說他“然耽樂嬉游,昵近群小,至自署官號,冠履之分蕩然矣”。

武宗非常喜歡宣府的鎮國府,甚至稱那里為“家里”。正德十三年(1518年)立春,武宗在宣府,照例要舉行迎春儀式。以往的迎春儀式中,用竹木扎成架子,上面排放些吉祥圖案,進獻給皇帝,謂之“進春”。這一次,武宗親自設計迎春儀式,花樣百出。武宗命人準備了數十輛馬車,上面滿載婦女與和尚。行進之時,婦女手中的彩球就和和尚的光頭相互撞擊,彩球紛紛落下。這次迎春儀式,武宗始終興高采烈,對自己的杰作甚感得意。

在江彬的鼓動下,武宗下令大肆修繕鎮國府,并將豹房內珍寶、婦女運來,填充鎮國府,似乎有常駐宣府的意思。武宗之所以有此打算,是與他尚武、想立邊功密不可分的。宣府,是北邊重要的軍鎮,也是抵御蒙古軍隊入侵的第一道防線。武宗在內心里仰慕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的武功,盼望著自己也能像他們一樣立下赫赫軍功。而且,在宣府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再也不用聽大臣們喋喋不休的勸諫。他下令大臣一律不許來宣府,只有豹房的親隨可以隨時出入。

應州大捷

正德十二年十月(1517年),蒙古王子伯顏叩關來襲。朱厚照大為興奮,火速回京布置親征。其時距土木堡之變不到七十年,朝臣聽到“親征”二字不禁神經過敏。于是又是一輪的規勸、教訓,甚至威脅,但朱厚照決不愿意放過這次實戰機會,終以“大將軍朱壽”的名義統兵出戰。作為懲罰,他不給任何一個文官隨駕的榮幸。

雙方大戰幾天,朱厚照親臨前線同敵人戰斗,據說還親手斬敵一人,不過也險象叢生,“乘輿幾陷”。朱厚照親自指揮的這場戰斗,取得了殺敵十六名,己方傷五百六十三人、亡二十五人的戰績,這當然也算得上一次勝利,因為韃靼軍終于被打退了。

南巡作樂

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十四日,久懷異志、陰謀作亂的江西寧王朱宸濠殺死朝廷命官,率眾起兵作亂。朱厚照找到借口,再次御駕親征。為圖個耳根清凈,下旨“再言之,極刑”。群臣已經領教了皇帝的執拗,自己也精疲力竭,只好隨他去了。

正德十四年(1519)八月二十二日,朱厚照率領大軍從北京出發。按慣例出師是不能帶內眷的,朱厚照和他寵愛的劉娘娘相約在潞河會面。劉娘娘相贈一簪,以為信物——如此看來,這皇帝老爺確實有點兒浪漫。孰料朱厚照縱馬過盧溝橋時把簪子顛掉了,遂按兵不行,大索三日不得。如此領兵,簡直是兒戲。

正德十四年(1519)八月二十六日天后,大軍走到涿州,卻傳來了再壞不過的消息——南贛巡撫王陽明絲毫不懂得體察圣意,居然不等朝廷降旨就率軍征討,三下五去二就把不爭氣的寧王活捉。厚照聞報跌足不已。叛賊已平,還親什么征呀?但朱厚照自有他的鬼聰明,他隱匿捷報,繼續南行。軍至臨清,依約派中使去接劉娘娘,但劉美人不見信簪,辭謝說:“不見簪,不信,不敢赴。”武宗見美人心切,沒有辦法,便獨自乘舸晝夜兼行,親自迎接美人。

正德十四年(1519)十二月一日,武宗抵達揚州府。第二天,武宗率領數人騎馬在府城西打獵,從此,天天出去打獵。眾臣進諫無效,便請劉美人出面,終于勸住了好玩成性的皇帝。正德十四年(1519)十二月十八日,明武宗親自前往妓院檢閱各位妓女,一時花粉價格暴漲,妓女身價倍增。

這一鬧足足八個多月。王陽明早在六個月前就把寧王押到了南京,苦求皇上受俘,朱厚照一概不準。最后王陽明終于福至心靈,重新報捷說所有功勞全是大將軍朱壽先生的,靠他老人家的威德和方略,以及他身邊的一干功臣,才能迅速平亂,自己親冒矢石、大戰鄱陽的事跡自然一字不提。這一本遞進去,旋即準奏。

受俘之后,朱厚照總算勉強同意北返。走了一陣子,又突發奇想:要把寧王放回去再作亂,由自己親手擒回。臣下聞之如五雷轟頂,勸諫的話都不知道該說什么好。

疾發而崩

回程路上,武宗游鎮江,登金山,自瓜洲過長江。八月,經清江浦,武宗見水上風景優美,魚翔淺底,頓起漁夫之興,便自駕小船捕魚玩耍。結果,提網時見魚多,武宗大樂,盡力拖拉,使船體失去平衡,他本人也跌落水中。明武宗在北京長大,不懂游水,入水后手忙腳亂,一陣亂撲騰,親侍們雖然把他救起,但水嗆入肺,加之惶恐驚悸,身體便每況愈下了。

也可能他是受驚之后,加上秋日著涼,引發了肺炎。在今天,肺炎只是一般病癥,消炎加上保養就能痊愈。但在明朝,肺炎、肺積水可是絕癥。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正月,武宗一行才回到北京。正月十四日,武宗仍舊強撐,在南郊主持大祀禮。行初獻禮時,武宗皇帝下拜天地,忽然口吐鮮血,癱倒在地,再也爬不起來了。大禮不得不終止。三月,武宗已處于彌留狀態,他對司禮監太監說:“朕疾不可為矣。其以朕意達皇太后,天下事重,與閣臣審處之。前事皆由朕誤,非汝曹所能預也。”言畢崩駕于豹房,時年三十一歲。

人物評價:

武宗雖是荒唐,但在大事上一點也不糊涂。武宗處事剛毅果斷,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寧王之叛,大敗蒙古王子,且多次賑災免賦,這些都是正德年間大事。而且,他在位時臣下仍有不少賢才,也從側面反映出這位帝王治下總體上仍有可稱道之處。

史書評價

《明史》贊曰:明自正統以來,國勢浸弱。毅皇手除逆瑾,躬御邊寇,奮然欲以武功自雄。然耽樂嬉游,暱近群小,至自署官號,冠履之分蕩然矣。猶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鈞諸臣補苴匡救,是以朝綱紊亂,而不底于危亡。假使承孝宗之遺澤,制節謹度,有中主之操,則國泰而名完,豈至重后人之訾議哉!

關羽(東漢末年名將)

關羽(?-220年),本字長生,后改字云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赤壁之戰后,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后,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后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關羽去世后,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圣大帝”,崇為“武圣”,與“文圣”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

關羽本字長生,后改字云長,早年因犯事逃離家鄉至幽州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

中平元年(184年),漢室宗親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關羽與張飛同在其中。劉備輾轉擔任許多官職后,投奔昔日同窗公孫瓚,被封為平原相,任關羽、張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三人情同兄弟,常一起同床而睡,當劉備坐下時,關、張二人更不辭辛勞隨身守護。

陶謙求救于劉備,劉備和關羽率千余人前往救援。曹操兵退后,陶謙表劉備為豫州刺史,關羽與劉備屯兵于小沛。而后在陶謙等人的再三相讓下,劉備領徐州牧。

建安元年(196年),劉備被袁術、呂布夾攻,丟失徐州,關羽便跟隨劉備一起投奔曹操。后與曹操許田圍獵時,關羽勸劉備殺掉曹操,但劉備此時認為當時的曹操是要匡扶漢室的,覺得殺了他可惜,于是不從。

建安三年(198年),劉備與曹操共擒呂布于下邳,奪得徐州,關羽與劉備便跟隨曹操班師回許昌,曹操任車胄為徐州刺史。后袁術北上投奔袁紹,劉備奉曹操命攔截袁術于徐州,劉備趁機襲殺車胄,命關羽守下邳(今江蘇省睢寧縣古邳鎮),代行太守職務,劉備則返回小沛(今江蘇沛縣)。

陣斬顏良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派劉岱、王忠攻打劉備,卻被劉備擊敗,曹操于是親提大軍出征,劉備敗逃投奔袁紹,關羽戰敗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禮,任命為偏將軍。后袁紹派大將顏良、文丑、郭圖等攻東郡太守劉延于白馬,曹操親自率軍救援,并命張遼與關羽為前鋒。關羽望見顏良的麾蓋,策馬沖鋒,斬殺顏良于萬軍之中,梟首而歸,袁軍將領無人能擋,白馬之圍被解,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

當時,曹操為知道關羽有沒有久留的心意,叫張遼用人情試探。關羽對張遼嘆息道:“我知道曹公對我的厚愛,但我受劉備將軍的厚恩,發誓共死,不可背棄。我終不會留下,在為曹公立下功勞后我便會離去。”張遼向曹操表明,曹操知道關羽會離去,反而重加賞賜,想要留住他,但關羽盡封曹操的賞賜,留書告辭,回到劉備身邊。曹操左右欲追殺之,不過曹操認為各為其主而阻止。民間文化把這一段故事叫做“千里走單騎”。

鎮守荊州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備投靠劉表,屯兵于新野。曹操率領大軍南下,劉備南逃,另遣關羽乘數百艘船駛向江陵(今湖北荊州)會合,但劉備于途中當陽(今湖北宜昌)長坂坡被曹操軍追至,幸而關羽駛至漢津(今湖北荊門),一同乘船至夏口(今湖北武漢)。

劉備聯合孫權擊敗曹操后,曹操留曹仁等防守荊州,于是劉備又與孫權大將周瑜夾攻曹仁,命關羽絕北道斷曹仁后路。待劉備取得荊南四郡(長沙、零陵、武陵、桂陽),拜關羽為元勛,受封襄陽太守、蕩寇將軍,此時襄陽實為曹操勢力范圍,由樂進駐守,所以關羽駐于江北。在此期間,關羽重修了江陵城。

建安十八年(213年),劉備入蜀助劉璋防御張魯,張飛、趙云、諸葛亮與關羽共守荊州。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與劉璋決裂,在攻打雒城(今四川廣漢)時,軍師龐統中流矢身亡,劉備乃召張飛、趙云、諸葛亮入川支援,荊州只留關羽駐守。劉備平定蜀地后,以關羽董督荊州事,授權掌管荊州地區劉備控制的部分,包括荊州南部四郡和從東吳借來的南郡治所江陵和附近的公安,關羽事實上鎮守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

關羽聽說馬超歸降劉備,他過去與馬超毫不相識,于是便寫信給諸葛亮,詢問馬超武藝才干與誰人可以相比。諸葛亮知道關羽氣傲心高,于是回信答道:“馬孟起(馬超)文武兼備,勇猛超群,不愧一代人杰,是英布、彭越一類的人物,可與張飛并駕齊驅,但不及美髯公超凡出眾、卓爾不群。”關羽蓄著一副漂亮的長須,所以諸葛亮稱他美髯公。看了諸葛亮的回信,關羽十分高興,把它交給賓客幕僚們傳閱。

關羽曾被流矢射中,箭頭穿透左臂,后來傷口雖然愈合,但一遇陰雨天氣,臂骨便常疼痛。醫生說:“箭頭有毒,其毒已滲入骨中,需要在臂上重新開刀,刮去臂骨上的毒素,才能徹底除掉這一病患。”關羽當即伸出手臂讓醫生為他開刀治病。當時關羽正請眾將飲酒進餐,臂上刀口鮮血淋漓,流滿了接在下面的盤子,而關羽卻在割肉把酒,與大家談笑自若。

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知道劉備已奪得益州,希望取回荊州。劉備卻說:“當得到涼州時,便會把荊州交還。”孫權對此十分怨恨,便派魯肅索要荊州。孫劉兩方的將領在陣前“單刀會”,據理相爭但最終不歡而散。孫權命呂蒙準備進攻荊州南部,魯肅將萬余人馬于益陽牽制關羽,劉備從益州帶兵回援。時關羽號稱有三萬人馬,自選五千精銳準備從上游渡河,吳將甘寧率領一千人前往駐守,關羽得知后就沒有過河,在河對岸扎營,這個地方后來稱為“關羽瀨”。此時,曹操進取漢中的張魯,劉備便迅速和孫權修和,協議平分荊州,即分荊州的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屬于孫權,分荊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屬于劉備,這就是三國史上著名的湘水劃界。

威震華夏: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太醫令吉本,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人謀反,但不久事情敗露,幾人被曹操所殺,曹操于是召曹仁為征南將軍,討伐關羽。曹仁屯樊期間,大肆征調徭役,南陽郡一帶軍民苦不堪言。宛城太守侯音與衛開于是劫持太守造反,與關羽聯合。曹仁率軍前往平亂,于次年正月攻破宛城,將侯音斬殺,并屠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軍與曹操軍相爭漢中,魏將夏侯淵被劉備大將黃忠所斬,曹操親提大軍來爭漢中,劉備據守,趙云又在漢水劫去糧草,曹操無奈只得退出漢中,劉備遂占據漢中。

同年七月,劉備自稱漢中王,任命許靖為太傅,法正為尚書令,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后將軍,并派益州前部司馬、犍為人費詩去關羽駐地授予關羽官印,關羽聞知黃忠地位和自己一樣,憤怒地說:“大丈夫絕不能和老兵同列!”不肯接受任命。費詩對關羽說:“創立王業的人,所用的人不能都一樣。以前蕭何、曹參和漢高祖年幼時就關系很好,而陳平、韓信是后來的亡命之人;可排列地位,韓信位居最上,沒有聽說蕭何、曹參對此有過怨恨。如今漢中王因為一時的功勞,尊崇黃忠,而在他心中的輕重,黃忠怎能和您相比呢!況且漢中王與您猶如一體,休戚相前,禍福與共。我認為您不應計較官號的高下,以及爵位和俸祿的多少。我僅是一個使者,奉命之人,您如果不接受任命,我就這樣回去。只是我為您這樣感到惋惜,恐怕您以后要后悔的。”關羽聽了他的話以后,大為感動,醒悟過來,立即接受了任命。

當時孫權進攻合肥。曹魏的主力都駐守在淮南。揚州刺史溫恢對兗州刺史裴潛說:“此處雖然有賊人,卻不值得擔憂。現在剛剛漲水,征南將軍曹仁卻孤軍深入,沒有長遠的準備,關羽強悍狡猾,只恐怕征南將軍會有變故。”不久,關羽果然令南郡太守糜芳守衛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他自己率軍向樊城的曹仁進攻。

曹操派出大將于禁率領七軍援救襄樊。立義將軍龐德與關羽交戰,引箭射中關羽前額。其時龐德常乘白馬,關羽軍皆謂之白馬將軍,對他甚為忌憚。

到了八月,天降大雨十余日,漢水因此暴漲,關羽因掘江堤以大水灌于禁軍,于禁軍雖在平地,卻被水淹五六丈,于禁七軍都被淹沒,于禁只與諸將登高望水,無所回避,關羽乘大船進攻于禁,于禁投降。曹操得知于禁投降的消息非常驚異。

關羽乘船進攻龐德軍,龐德的軍隊大多投降關羽,龐德寡不敵眾,最后被關羽所擒,龐德的兄長在蜀漢漢中為官,關羽因此想要勸降龐德,但是龐德大罵不肯降,關羽于是將其斬首。

關羽乘勝對樊城發起猛攻,樊城進水,城墻崩塌,而曹仁的守軍也因為多次戰敗而大量削減,只剩下幾千人,樊城被圍數重,外內斷絕,糧食也快被吃完,眾將都惶恐不安。曹仁在滿寵的勸說下,與將士們盟誓,以死守城。關羽又派別的將領把將軍呂常包圍在襄陽。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都投降了關羽。

同年十月,陸渾民孫狼等苦于徭役,叛上作亂,南附關羽,遙受關羽印號,為之支黨,關羽的聲勢一度威震華夏。

敗走麥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末,曹操以為漢獻帝在許,與關羽軍相近,欲遷都避其鋒芒,司馬懿、蔣濟等勸阻,認為孫權必然不愿看到關羽得志,可以用答應將江南封給孫權為條件讓他從背后出兵攻擊關羽。同時曹操派遣徐晃、趙儼等率軍救援樊城,更準備親自征討關羽。

救援樊城的徐晃因兵力不足,認為很難與關羽抗衡,不過之后曹操先后派遣徐商、呂建等將領以及殷署、朱蓋等十二營兵馬增援徐晃。關羽在圍頭派有軍隊駐守,在四冢還有駐軍。徐晃于是揚言將進攻圍頭,卻秘密攻打四冢。關羽見四冢危急,便親自率領步、騎兵五千人出戰,徐晃迎擊,關羽退走。關羽在塹壕前圍有十重鹿角,徐晃追擊關羽,二人都進入關羽對樊城的包圍圈,包圍圈被打破,傅方、胡修都被殺死,關羽于是撤圍退走,然而關羽的船只仍據守沔水,去襄陽的路隔絕不通。

起先,孫權曾派人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關羽辱罵來使,拒絕結親,孫權十分惱恨。孫權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并親自率軍為后援。荊州重鎮江陵守將麋芳(劉備小舅子)、公安守將士仁因與關羽有嫌隙而不戰而降。當關羽領兵出征時,由糜芳、士仁兩處負責供應糧草軍需,兩人不愿全力救援關羽。關羽放出話說:“回去后就懲處他們。”糜、士二人都恐懼不安。于是孫權暗中派人去誘降糜、士二人。

此時關羽得知南郡失守后,立即向南回撤。回師途中,關羽多次派使者與呂蒙聯系,呂蒙每次都厚待關羽的使者,允許在城中各種游覽,向關羽部下親屬各家表示慰問,有人親手寫信托他帶走,作為平安的證明。使者返回,關羽部屬私下向他詢問家中情況,盡知家中平安,所受對待超過以前,因此關羽的將士都無心再戰了,士卒漸漸潰散,退至麥城。同年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長子關平于臨沮被害。

孫權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將其安葬于洛陽,同時孫權則將關羽身軀以諸侯禮安葬于當陽,即關陵,也稱當陽大王冢。蜀漢在成都為關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關羽墓,以招魂祭祀。因此民間也稱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或稱‘魂歸山西)。

景耀三年(260年)九月,蜀漢后主劉禪在追謚幾位重要大臣時,追謚關羽為“壯繆侯”。他的兒子關興繼承了爵位。

歷史評價:

陳壽:“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并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程昱:“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之敵也,權必資之以御我。”

郭嘉:“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

傅干:張飛、關羽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

周瑜:“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

劉曄:“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

溫恢:“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

呂蒙:“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凌人。”“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

諸葛亮:“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當與益德并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

廖立:“是羽怙恃勇名,作軍無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數喪師眾也。”

楊戲:“關、張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攜上,雄壯虎烈。藩屏左右,翻飛電發,濟于艱難,贊主洪業,侔跡韓、耿,齊聲雙德。交待無禮,并致奸慝,悼惟輕慮,隕身匡國。”

袁準:“張飛、關羽與劉備俱起,爪牙腹心之臣,而武人也。”

張輔:“張飛關羽,皆人杰也。”

葛洪:“咸謂勇力絕倫者,則上將之器;洽聞治亂者,則三九之才也。然張飛關羽萬人之敵,而皆喪元辱主,授首非所。”

閻負、梁殊:“驍勇多權略,攻必取,戰必勝,關、張之流。”

張仲宣:“張遼運籌之方,可以歸之於先軌;關羽搴旗之效,可以論之於后塵。”

黃茂才:“氣蓋世,勇而強。萬眾中,刺顏良。”

陳亮:“夫關羽好勇而無謀,恃氣而驕功,此其勢甚易譎也。”

陳元靚:“劍氣凌云,實曰虎臣。勇如一國,敵萬人。蜀展其翼,吳折其鱗。惜乎中勇,前后絕倫。”

郝經:“羽、飛昭烈啑血起義,夙定君臣之分,期復漢室,百折興王。闞如兩虎嘯風從龍,夾之以飛,雄猛震一世,號稱萬人敵。羽報效于操,致書而去,飛瞋目橫矛,而與操決。矯轎義烈,上通于天,漢于是乎不亡。”

楊博:“維帝忠義昭宇宙,功業垂史冊,祀祠遍天下,黃發稚齒,極海窮邊,靡不崇重。而帝之隨在者靈,威蓋顯赫,千載一日。”

王夫之:“吳、蜀之好不終,關羽已死,荊州以失,曹操以乘二國之離,無忌而急于篡,關羽安能逃其責哉?羽守江陵,數與魯肅生疑貳,于是而諸葛之志不宣,而肅亦苦矣。肅以歡好撫羽,豈私羽而畏昭烈乎?其欲并力以抗操,匪舌是出,而羽不諒,故以知肅心之獨苦也。”

******:“關云長大體上是不懂統一戰線的,這個人并不高明,對待同盟軍搞關門主義,不講政策。”

張飛(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張飛(?-221年),字益德,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劉備長坂坡敗退,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后,據水斷橋,曹軍沒人敢逼近;與諸葛亮、趙云掃蕩西川時,于江州義釋嚴顏;漢中之戰時又于宕渠擊敗張郃,對蜀漢貢獻極大,官至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后被范強、張達刺殺。后主時代追謚為“桓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張飛以其勇猛、魯莽、嫉惡如仇而著稱,雖然此形象主要來源于小說和戲劇等民間藝術,但已深入人心。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黃巾起義爆發,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少年張飛與關羽一起加入,隨劉備輾轉各地。三人情同兄弟,寢則同床,劉備出席各種宴會時,張飛和關羽終日侍立在劉備身旁。

公元191年(初平二年),劉備投奔公孫瓚,與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對抗冀州袁紹,累有戰功,被封為平原相,張飛與關羽在劉備手下任別部司馬,分統劉備部曲。

公元194年(興平元年),北海太守孔融被黃巾軍余黨管亥圍困,派太史慈前來請求援助,張飛隨劉備帶兵前往救助。后曹操又因為自己全家被殺發兵攻打徐州,張飛又隨劉備前往徐州救援陶謙,陶謙表劉備為豫州刺史,張飛隨劉備屯兵于小沛,后陶謙病死,劉備受邀以徐州為根據。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袁術攻打劉備,爭奪徐州。劉備派張飛守下邳,自己則將兵在盱眙、淮陰抵抗袁術,雙方僵持了月余,互有勝負。下邳相曹豹是陶謙的舊部,與張飛不和,曹豹堅守營寨,又派人去找呂布來救。時袁術給呂布寫信,勸其乘機襲下邳,答應事成后,援助呂布糧草。呂布很高興,率軍而至。劉備中郎將許耽開門投降,張飛敗走。呂布俘劉備妻小和諸將家屬。由于形勢所迫,劉備、張飛只好暫時依附呂布,駐軍小沛。呂布還劉備妻小。劉備駐小沛,發展較快,不久便聚眾萬余人,呂布不安,又率來攻,劉備只得攜張飛等投奔曹操,并與曹操聯合。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六月,張飛從曹操進攻呂布,呂布敗亡后,張飛被任命為中郎將。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劉備衣帶召事情泄漏,率領關羽、張飛逃走,殺下邳太守車胄,讓關羽據守下邳,自己與張飛屯小沛。曹操派劉岱、王忠前來攻打,被張飛關羽擊退。后曹操親自出馬,劉備戰敗,關羽被擒,劉備與張飛逃奔袁紹。[6]

公元201年(建安六年),張飛與劉備在汝南聯結劉辟、龔都等人擾亂曹操后方,許都以難紛紛響應,曹操派蔡陽前來攻打,但被劉備所殺,后劉備被曹仁擊敗,張飛隨劉備投奔荊州劉表,駐扎新野。

據水斷橋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揮師南下,劉表病死,劉琮投降。劉備得知后南逃,數十萬百姓相隨,曹操派遣曹純率領虎豹騎急追一日一夜,于當陽長坂追到劉備,劉備軍被擊潰,只率領諸葛亮、張飛、趙云等數十騎逃走,曹操大獲人馬輜重。慌亂間又不見了趙云,劉備乃派張飛去斷后,張飛召集二十余騎立于當陽橋上,曹軍大眾至,張飛據水斷橋,對著曹軍大喊:“我就是張益德,可以來決一死戰!”曹操軍都害怕張飛的勇猛,雖然看見張飛人少,但也沒有人敢上,劉備軍因此獲安,而后趙云又救出了劉備的妻子甘夫人和兒子劉禪,與劉備匯合,此時關羽從水道前來接援,張飛與劉備等前往江夏。

赤壁之戰后,劉備將張飛借給周瑜攻打南郡,圍攻一年后,南郡守將曹仁潰逃。劉備占領荊州后任命張飛為宜都太守、征虜將軍,封新亭侯,后轉到南郡。

義釋嚴顏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劉備受劉璋之邀,入西川幫助劉璋抵御張魯,張飛與關羽、趙云、諸葛亮等共守荊州。東吳得知劉備入川,派遣大船迎接孫夫人回吳,孫夫人趁機將劉禪一同帶走,張飛得知后,與趙云一起截住孫夫人,奪回劉禪,放孫夫人歸吳。

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劉備與劉璋決裂,軍師龐統中流矢身亡。張飛、諸葛亮、趙云等領荊州兵入川增援。大軍到達江州,江州守將嚴顏據守不降,張飛將其攻破,占領江州,并生擒嚴顏,張飛對嚴顏大喝到:“大軍到來,你怎么不投降還敢與我大戰!”嚴顏回到:“你們無理侵奪我們疆土,我們這里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張飛大怒,令牽下去斬首,嚴顏面不改色大聲說道:“斬首就斬首,你發的什么怒!”嚴顏拒降的豪氣感動了張飛,張飛將其釋放,并將其引為上賓。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張飛等攻破江州后,與諸葛亮、趙云兵分三路掃蕩西川,趙云平定江陽、犍為等郡,張飛平定巴郡、巴西兩郡。五月,張飛兵至成都,與劉備會合,劉璋投降。劉備平定益州后,賜張飛黃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緞千匹。并任命張飛為巴西太守。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三年),張飛與馬超率領吳蘭、雷銅臨沮水,想要借此攻打武都、陰平兩郡,但被曹洪、曹真、徐晃等人聯手擊破,吳蘭、雷銅戰死。同年,黃忠于定軍山斬殺夏侯淵,三月,曹操親提大軍來爭漢中,劉備據守,趙云又在漢水截取曹軍糧草,五月,曹操撤出漢中,漢中為劉備所據有。秋七月,劉備稱漢中王,拜張飛為右將軍,假節。十二月,關羽被孫權所殺。

暴而無恩

公元221年(章武元年),劉備稱帝,張飛被封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同年六月,劉備為關羽報仇,出兵伐吳,讓張飛從閬中出兵在江州江州。因為張飛敬愛君子但從不體恤士卒,劉備常常告誡張飛:“你經常鞭打健兒,但之后還讓他們在你左右侍奉,這是取禍之道。”果然,張飛臨出兵前,被其麾下將領張達﹑范強(演義中誤寫作范疆)謀殺,并將張飛的首級去投奔孫權,張飛軍營都督送表給劉備,劉備聽聞后不由得嘆道:“噫!飛死矣。”

蜀后主劉禪(shàn)于公元260年(景耀三年)追謚張飛為桓侯。

滬ICP備11016960號9


上一章  |  大神集中營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