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集中營作品中出現的歷史人物背景(不定期添加)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大神集中營 >>大神集中營最新章節列表 >> 作品中出現的歷史人物背景(不定期添加)

作品中出現的歷史人物背景(不定期添加)


更新時間:2016年04月14日  作者:皇朝御窖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皇朝御窖 | 大神集中營 

:/完本、/完本、/完本、/完本、/完本、、、/完本、/完本、/完本、

請記住極品,為您提供無彈窗閱讀和txt下載!

禰衡,(173年-198年),字正平,平原郡(今山東德州臨邑德平鎮)人。個性恃才傲物和孔融交好。孔融著有《薦禰衡表》,向曹操推薦禰衡,但是禰衡稱病不肯去,曹操封他為鼓手,想要羞辱禰衡,卻反而被禰衡裸身擊鼓而羞辱。后來禰衡罵曹操,曹操就把他遣送給劉表,禰衡對劉表也很輕慢,劉表又把他送去給江夏太守黃祖,最后因為和黃祖言語沖突而被殺,時年二十六歲。黃祖對殺害禰衡一事感到十分后悔,便將其加以厚葬。

人物生平:

恃才傲物

禰衡年少時就有文采和辯才,但是性格剛直高傲,喜歡指摘時事、輕視別人。

興平(漢獻帝年號)時期,在荊州避難。建安(漢獻帝年號)初期,到許都來游學。剛到了潁川(今許昌),就在身上藏著一塊刻字的木板,后來沒有地方去(沒有得到賞識),以至于板上的刺字的漫漶不清了。當時,許都剛剛建立,賢能的讀書人、大臣謀士,都從各地集中到這里。有人問禰衡說:“為什么不去投奔陳長文(陳群)、司馬伯達(司馬朗)?”禰衡回答說:“我怎么能和殺豬賣肉的人結交呢!”

有人又問他:“荀文若(荀彧)、趙稚長(趙融)怎么樣?”禰衡說:“荀文若可以借他的臉去吊喪(指荀彧長著哭喪臉),趙稚長可以讓他管理廚房膳食。”

禰衡只和魯國的孔融以及弘農的楊修交情好。他經常說:“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其余的人平平庸庸,不值得提。”孔融也非常喜歡他的才能。

擊鼓罵曹

當時禰衡才二十歲,孔融已經四十,但兩人還是結交為朋友。孔融上疏向漢獻帝推薦禰衡。

孔融很深愛他的才華,多次向曹操稱贊他。曹操也想見他,但禰衡一向看不起、厭惡曹操,就自稱狂病,不肯前往,而且對曹操還多有狂言。

曹操因此懷恨,但因為禰衡的才氣和名聲,又不想殺他。曹操聽說禰衡擅長擊鼓,就召他為鼓史,于是就大宴賓客,檢閱鼓史們的鼓曲。各位鼓史經過時都讓脫掉原來的衣服,換上鼓史的專門服裝。輪到禰衡上場,他正演奏《漁陽》鼓曲,容貌姿態與眾不同,鼓曲聲音節奏悲壯,聽到的人無不感慨。禰衡上場徑直來到曹操面前停下,下吏呵斥說“(你這)鼓史為何不換衣服,就膽敢輕率進見嗎?”禰衡說“好!”

于是先脫掉近身的衣服,接著脫掉剩下的衣服,赤身裸體站在那里,又慢慢取過鼓史專門的衣服穿上,完了,又去擊鼓之后離開,臉色一點都不慚愧。曹操笑著說:“本想羞辱禰衡,沒想禰衡反而羞辱了我。

孔融回來后就數落禰衡,順便說了曹操對他的誠意。禰衡答應去給曹操賠罪。孔融再次拜見曹操,說禰衡得有狂病,如今禰衡請求親自來謝罪。曹操大喜,命令守門的有客人來就通報,且等待禰衡很晚。禰衡卻穿著普通單衣、纏著普通頭巾,手里拿這三尺長的大杖,坐在大營門口,用大杖捶著地大罵曹操。曹操很生氣,對孔融說:“禰衡這小子,我殺他就像殺死鳥雀、老鼠罷了。但這個人一向有虛名,遠近的人會認為我不能容他,現在把他送給劉表,你認為怎么樣。”于是派人馬把禰衡送走。

得罪劉表

劉表和荊州的士大夫,先前就佩服禰衡的才氣、名聲,禰衡來后非常尊敬地對他,寫的文章、言談議論,沒有禰衡的意見就不能定下來。劉表曾經和幾個文人共同草擬奏章,大家都極盡才力。當時禰衡正好外出,回來時看了他們擬的奏章,覺得劉表等對奏章的解釋不嚴密,就撕掉奏章扔在地上。劉表感到奇怪而且害怕。禰衡于是要來筆紙,立刻寫成,言辭、語義可觀。劉表十分高興,更加器重他。后來禰衡又侮辱、輕慢劉表,劉表覺得羞恥,不能容忍,認為江夏太守黃祖性情急躁,所以把禰衡又送給黃祖。

羞辱黃祖

黃祖也能善待禰衡。禰衡替黃祖做文書方面的事,孰輕孰重、孰疏孰親,都處理得很恰當。黃祖拉著禰衡的手說:“先生,這正合我的意,和我心中要說的話一樣啊。”黃祖的長子黃射,為章陵太守,和禰衡尤其友善。黃射一次宴請賓客,有人送給他一只鸚鵡,黃射舉著酒杯對禰衡說:“希望先生(就鸚鵡)作一篇賦,以此來使嘉賓高興高興。”禰衡提筆就寫,中間沒有任何改動,一氣呵成,文辭色彩也很華美。后來黃祖在大船上,宴請賓客,但禰衡出言不遜,使黃祖很難堪,就斥責禰衡。禰衡更是仔細地盯著黃祖,說:“死老頭!”黃祖非常生氣,想要打他。禰衡更是大罵,黃祖氣憤到極點,就下令殺禰衡。因為黃祖的主簿一向恨禰衡,即刻就殺了禰衡。黃射得知消息后光著腳來救,但沒趕上。黃祖也后悔,就厚葬了他。禰衡死時年二十六歲。

歷史評價:

孔融:“淑質貞亮,英才卓礫。初涉藝文,升堂睹奧。目所一見,輒誦于口;耳所瞥聞,不忘于心。性與道合,思若有神。弘羊潛計,安世默識,以衡準之,誠不足怪。忠果正直,志懷霜雪。見善若驚,疾惡若仇。任座抗行,史魚厲節,殆無以過也。鷙鳥累伯,不如一鶚。使衡立朝,必有可觀。飛辯騁辭,溢氣坌涌,解疑釋結,臨敵有余。昔賈誼求試屬國,詭系單于;終軍欲以長纓,牽致勁越。弱冠慷慨,前世美之。路粹、嚴象,亦用異才,擢拜臺郎,衡宜與為比。如得龍躍天衢,振翼云漢,揚聲紫微,垂光虹蜺,足以昭近署之多士,增四門之穆穆。鈞天廣樂,必有奇麗之觀;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寶。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曹操:“禰衡豎子,孤殺之猶雀鼠耳。顧此人素有虛名,遠近將謂孤不能容之,今送與劉表,視當何如。”

黃祖:“處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

葛洪:“雖言行輕人,寧愿榮顯,是以高游鳳林,不能幽翳蒿萊,然修己駁刺,迷而不覺,故開口見憎,舉足蹈禍。赍如此之伎倆,亦何理容於天下而得其死哉?猶梟鳴狐嚾,從皆不喜,音響不改,易處何益。許下,人物之海也。文舉為之主任,荷之足以至到,於此不安,已可知矣。猶必死之病,俞附越人,所無如何。朽木鉛鋌,班輸歐冶所不能匠也。而復走投荊楚間,終陷極害,此乃衡懵蔽之效也。蓋欲之而不能得,非能得而弗用者矣。於戲才士,可勿戒哉!”

范曄:“情志既動,篇辭為貴。抽心呈貌,非雕非蔚。殊狀共體,同聲異氣。言觀麗則,永監淫費。”

劉勰:“孔融氣盛于為筆,禰衡思銳于為文,有偏美焉。”

李白:“魏帝營八極,蟻觀一禰衡。黃祖斗筲人,殺之受惡名。吳江賦《鸚鵡》,落筆超群英。鏘鏘振金玉,句句欲飛鳴。鷙鶚啄孤鳳,千春傷我情。五岳起方寸,隱然詎可平?才高竟何施,寡識冒天刑。至今芳洲上,蘭蕙不忍生。”

張元晏:“禰衡垂一噪聲之名,關羽藎萬人之敵。御眾布投膠之德,禮賢懷比飯之恭。智略出群,忠果成性。”

胡曾:“黃祖才非長者儔,禰衡珠碎此江頭。今來鸚鵡洲邊過,惟有無情碧水流。”

白起(?—公元前257年),又稱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陜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中國古代著名的將領、軍事家。

白起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勛赫赫,白起是繼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后又一個杰出的軍事家、統帥,與廉頗、李牧、王翦并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人物生平:

展露頭角

白起出生的年代,秦的國力就已經十分強大了,秦昭王十二年,秦國制定了東進擊敗三晉圖謀天下的大戰略,強將成了秦國最急需的人才。秦昭王是一個雄心勃勃的霸者,即位之后繼續貫徹商鞅的變法國策,徹底推行軍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白起順應時勢出現在中國歷史的舞臺上。

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擔任左庶長,領兵攻打韓國新城(今河南伊川縣西)。

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年),韓魏聯軍扼守崤函以阻秦東進,秦國的丞相魏冉推薦白起為主將,出兵攻打韓、魏二國。白起上任后采用避實擊虛、先弱后強的戰法,將秦軍主力軍繞至韓魏聯軍后方,多次擊破聯軍分隊及后方留守之軍,逐漸將韓魏聯軍主力包圍于伊闕,最終滅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俘虜魏將公孫喜,又渡黃河攻取韓國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土地。此戰白起一戰成名,因功升任國尉。

秦昭襄王十五年(前292年),白起升任大良造,發兵攻魏,一舉奪取了魏城大小六十一座,為秦的東出崤函奠定了基礎。

秦昭襄王十六年(前291年),白起與客卿司馬錯聯合攻下垣城。

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年),白起攻打趙國,奪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市西)。

受封武安

秦楚丹陽、藍田之戰后,楚國國勢走向衰微。伊闕之戰,秦軍大勝,秦國意圖展開南面攻勢,繼續削弱楚國。秦昭襄王寫信給楚頃襄王,要率領諸侯與楚“爭一旦之命”。楚頃襄王只得同秦講和,并娶秦女為婦。以后的秦昭襄王二十二年、二十三年,楚頃襄王都與秦昭襄王政治會盟,表示服從于秦。

秦昭襄王二十六年(前282年),楚國出現一位善用弱弓射雁的人,楚頃襄王聽說后覺得稀奇,就召來詢問。此人卻是一位主張合縱的縱橫家,他用楚國過去的光榮歷史和今天的恥辱激勵楚王。楚頃襄王也有向秦報仇之志,于是派使臣前往各諸侯國,進行合縱伐秦的活動,秦國聽聞后決定予以楚國更大的打擊。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1年),白起伐楚,楚軍敗,割上庸、漢水以北土地給秦講和。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80年),秦國再次伐楚,白起先以漢北上庸之軍奪取鄢、鄧等五座城池(今襄州),而后秦軍越過秦楚邊境山區,自斷后援,分三路快速突進楚境,直圍楚國的都城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9年),秦軍穿插到楚軍背后,大破楚軍,攻占楚國都城郢(今湖北江陵紀南城),焚燒了楚王的墳墓夷陵(今湖北宜昌縣西南),向東進兵至竟陵,楚軍潰不成軍,退卻到陳(今河南淮陽),楚頃襄王將陳作為都城,仍稱作郢。同年,秦又攻占了楚國巫、黔中郡。

楚頃襄王遷都到陳后,聚集楚東地的武裝,僅得10余萬人,向西雖奪回了被秦占去的江旁15個邑,但已不能同秦抗衡。經過秦國一連串的打擊后,楚國一蹶不振,直到最后被秦滅亡。

秦國以郢為南郡,封白起為武安君(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故號武安),白起名震天下。

上黨之爭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4年),白起率軍攻打救援韓國的趙、魏聯軍,大破聯軍于華陽(今河南新鄭北),擄獲韓、趙、魏三國大將,斬首十三萬,魏將芒卯敗逃。又與趙將賈偃交戰,溺斃趙卒二萬人。

秦昭襄王四十三年(前265年),白起攻打韓國的陘城,攻陷五城,斬首五萬。

秦昭襄王四十四年(前264年),白起攻打韓國南陽太行道,斷絕韓國的太行道。

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前263年),白起攻占韓國野王(今河南沁陽),上黨通往都城的道路被絕斷。韓國國君韓桓惠王命上黨郡守馮亭把上黨郡獻給秦國,以求秦國息兵。馮亭不愿降秦,同百姓謀議道:“上黨通往外界的道路已被絕斷,我們已不可再為韓國百姓了。秦兵日漸逼近,韓國不能救應,不如將上黨歸附趙國,趙國如若接受,秦國憤怒必攻趙國。趙國受敵一定親近韓國。韓、趙聯合,就可以抵御秦國了。”于是派人報告趙國。趙國國君趙孝成王與平陽君趙豹此計議。平陽君說:“還是不要接受吧,接受后帶來的禍患一定大于得到的好處。”他認為馮亭不將上黨交給秦國,是想嫁禍給趙國,接受它帶來的災禍要比得到的好處大的多。

趙孝成王又召見平原君趙勝和趙禹商議,二人勸趙孝成王接受馮亭的上黨郡,他們說:“發動百萬大軍作戰,經年累月的攻打,也攻不下一座城池。如今坐享其成得到十七座城池,這是大利,不能失去這個機會。”

趙孝成王又問平原君:“接受上黨的土地,秦國必定派武安君白起來進攻,誰能來抵擋?”平原君回答說:“別人難與白起爭鋒。廉頗勇猛善戰、愛惜將士,野戰不如白起,但是守城完全可以勝任。”

于是,趙孝成王聽從了平原君計趙勝的計謀,封馮亭為華陽君,派平原君去上黨接收土地,同時派廉頗率軍駐守長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以防備秦軍來攻。

趙國接受上黨,為秦趙兩國的長平之戰點燃了導火索。

長平之戰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1年),秦國大將王龁攻韓,奪取上黨,然后攻趙。

史載,趙國大將廉頗在長平布置了三道防線:第一道是空倉嶺防線,第二道是丹河防線,第三道防線是百里石長城。三道防線東西數十里,星羅棋布,互相連接。秦軍與趙軍的第一次遭遇戰,發生在第一道防線以西的山谷。混戰中,秦軍斬殺趙國前鋒,突破空倉嶺,攻占趙軍前線重鎮光狼城。

趙軍于空倉嶺陷落后,似乎曾作過加固南北兩翼以鉗制深入之敵的努力,所謂“趙軍筑壘壁而守之”,結果沒有成功,“秦又攻其壘,……奪西壘壁”,終于空倉嶺南北幾十里防線西壘壁(一作西長壘)完全陷落。

秦軍攻勢銳不可當,趙軍連戰不利,損失很大。廉頗重新分析敵我態勢,在看到地形因素不利于趙軍,而秦國補給線遠比趙軍漫長,后勤保障比趙國困難,決心放棄不易防守的丹河西岸陣地,全軍收縮至丹河以東第二道防線,構筑壁壘,決心以逸待勞,以圖挫動秦軍銳氣,堅守待變。

從堅守的戰術目的來看,廉頗是成功的,秦軍無論怎么攻打都突破不了丹河防線,秦趙兩軍形成對峙局面,戰爭持續了三年,秦軍損兵折將。

長平之戰的第一個階段,是相持三年的消耗戰。《戰國策·齊策二》載:“秦攻趙長平,趙無以食,請粟于齊而齊不聽。”戰略相持趙國無法繼續支撐下去,趙國的糧食產量只有秦國的三分之一,戰爭相持三年,二十萬大軍的巨額消耗使得趙國經濟實力不濟的弱點完全暴露,更急于結束戰爭。加之瘀與之戰,趙奢大敗秦軍,使得趙國心存僥幸心理,如果集中兵力決一死戰,或許秦國并不是不能戰勝,所以改變了堅守的策略,用趙括替換了廉頗。其實“紙上談兵”的趙括只是執行了趙王的旨意,換將是趙王主動和無奈的選擇,是趙王冒險尋求戰略大決戰的想法的體現。[5]

趙國更換主將對抗秦軍的同時,秦昭襄王也秘密派遣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奔赴前線領軍。

白起面對魯莽輕敵、高傲自恃的對手,決定采取后退誘敵,分割圍殲的戰法。他命前沿部隊擔任誘敵任務,在趙軍進攻時,佯敗后撤,將趙軍吸引進秦軍主力構筑的袋形埋伏圈;然后從側翼派出兩支奇兵,一支為輕兵兩萬五千人,長途跋涉,繞到趙軍背后,奇襲了趙軍的最后一道防線百里石長城。

百里石長城所在的山脈突兀橫亙于平原之上,一邊通往長平前線,另一邊通往趙國大后方。趙軍由于一味進攻,重兵集結前線,導致后方兵力空虛,秦軍趁趙軍沒有防備,將其奪占,使得長平的趙軍與后方斷絕,這是趙軍陷入危機的開端。秦軍出其不意的穿插到趙軍背后,襲占百里石長城防線,反應出白起一貫的戰術風格,深藏不露,避實擊虛。

在秦軍奇襲百里石長城的同時,長平的正面戰場秦軍卻一副節節敗退的樣子。八月,一心尋求決戰的趙括在不明虛實的情況下,貿然采取進攻行動,秦軍假意敗走,暗中張開兩翼設奇兵脅制趙軍,楔入趙軍先頭部隊與主力之間,伺機割裂。趙括完全沒有意識到在他前面,有一個巨大的口袋型的秦軍預設陣地,此時白起派出另一支奇兵,突然出現在趙軍背后,利用地形將整個袋形埋伏圈堵住,整支趙軍陷入包圍。

趙括連殺八名都尉以穩定軍心,命令數十萬趙軍從各個方向沖擊秦軍壁壘,卻始終不得突圍。白起令兩翼奇兵迅速出擊,將趙軍截為三段。趙軍首尾分離,糧道被斷。秦軍又派輕騎兵不斷騷擾趙軍。趙軍的戰勢危急,只得構筑壘壁堅守,以待救兵。

秦昭襄王聽說趙國的糧道被切斷,下達全國******,征調秦國十五歲以上男子全部應戰,加封應征者爵位一級,他親赴河內督戰,以阻絕趙國的援軍和糧草,傾全國之力與趙作戰。

九月,趙兵已斷糧四十六天,饑餓不堪,軍心動搖,甚至自相殺食。趙括走投無路,重新集結部隊,分兵四隊輪番突圍,終不能出,趙括親率精兵出戰,被秦軍射殺。趙軍大敗,四十萬趙兵投降。

白起與部下計議說:“先前秦已攻陷上黨,上黨的百姓不愿歸附秦卻歸順了趙國。趙國士兵反復無常,不全部殺掉,恐怕日后會成為災亂。”于是使詐,把趙降卒40萬全部坑殺,只留下240個年紀小的士兵回趙國報信。長平之戰,秦軍先后斬殺和俘獲趙軍共45萬人,趙國上下為之震驚,從此元氣大傷,一蹶不振。后因趙國的平原君寫信給其妻子的弟弟魏國的信陵君,委托他向魏王發兵救趙,于是信陵君就去求魏王發兵救趙,魏王派晉鄙率十萬大軍救趙。但由于秦昭襄王的威脅,魏王只好讓軍隊在鄴城待命。信陵君為了救趙,只好用侯嬴計,竊得虎符,殺晉鄙,率兵救趙,在邯鄲大敗秦軍,才避免趙國過早滅亡。

將相失和

長平之戰后,白起本擬乘勝滅趙。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十月,秦再次平定了上黨,后軍分二路:一路由王龁率領,進攻皮牢(今河北武安);一路由司馬梗攻占太原。而白起自將圍攻邯鄲。韓國和趙國驚恐萬分,派蘇代用重金賄賂秦相應侯范雎說:“白起擒殺趙括,圍攻邯鄲,趙國一亡,秦就可以稱帝,白起也將封為三公,他為秦攻拔七十多城,南定鄢、郢、漢中,北擒趙括之軍,雖周公、召公、呂望之功也不能超過他。如果趙國滅亡,秦王稱王,那白起必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嗎?即使您不愿處在他的下位,那也辦不到。秦曾經攻韓、圍邢丘,困上黨,上黨百姓皆奔趙國,天下人不樂為秦民已很久。今滅掉趙國,秦的疆土北到燕國,東到齊國,南到韓魏,但秦所得的百姓,卻沒多少。還不如讓韓、趙割地求和,不讓白起再得滅趙之功。”于是范雎以秦兵疲憊,急待休養為由,請求允許韓、趙割地求和。秦昭襄王應允。韓割垣雍,趙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聞知此事,從此與范雎結下仇怨。[7]

賜死杜郵

當年九月,秦又發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趙邯鄲。正趕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動。二年正月,王陵攻邯鄲不大順利,秦王又增發重兵支援,結果王陵損失五校(一校約為8000人)秦軍。白起病愈,秦王欲以白起為將攻邯鄲,白起對秦昭襄王說:“邯鄲實非易攻,且諸侯若援救,發兵一日即到。諸侯怨秦已久,今秦雖破趙軍于長平,但傷亡者過半,國內空虛。我軍遠隔河山爭別人的國都,若趙國從內應戰,諸侯在外策應,必定能破秦軍。因此不可發兵攻趙。”

秦昭襄王改派王龁替王陵為大將,八、九月圍攻邯鄲,久攻不下。楚國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數十萬攻秦軍,秦軍傷亡慘重。白起聽到后說:“當初秦王不聽我的計謀,結果如何?”秦昭襄王聽后大怒,強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稱病重,經范雎請求,仍稱病不起。由于病體不便,白起并未立即啟程。三月后,秦軍戰敗消息不斷從邯鄲傳來,昭王更遷怒于白起,命他即刻動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帶病上路,行至杜郵(今陜西省咸陽市任家咀村),秦昭襄王與范雎商議,以為白起遲遲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

白起拿起劍自刎時,仰天長嘆:“我對上天有什么罪過,竟落得如此下場?”過了好一會兒,他又說:“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軍降卒幾十萬人,我用欺騙的手段把他們全部活埋了,這就足夠死罪了!”說完自殺。時為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一月。

另有一說白起抗命不遵原因是:白起深知自己如果再次引兵攻趙,換來的將是趙國全國的抵抗。因為長平之后趙國深恨白起,所以昭王再次攻趙時,白起應該是最不適合當統帥的人選。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憐惜他,鄉邑地方都建祠祭祀。

歷史地位:

唐朝開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為表彰并祭祀歷代名將所設置武廟,它以周朝開國丞相、軍師呂尚(即姜子牙)為主祭,以漢朝留侯張良為配享,并以歷代名將十人從之。

上元元年(760年),唐肅宗將白起等歷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于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秦武安君白起”便是其中之一,同時代被列入“十哲”的只有吳起、樂毅。

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白起。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白起亦位列其中。

主要成就:

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平生大小70余戰,沒有敗績。伊闕之戰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為一代名將的基礎[2]。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

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敵我形勢,然后采取正確的戰略、戰術,對敵人發起毀滅性的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并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后分割包圍戰術,全殲敵軍。

四大作戰特點:

一、不以攻城奪地為唯一目標,而是以殲敵有生力量作為主要目的的殲滅戰思想,而且善于野戰進攻,戰必求殲,這是白起最為突出的特點。他是戰爭史上運用圍殲戰術作戰的無與倫比的統帥。也是中國戰爭史上很善于打殲滅戰的軍事統帥之一。

二、為達殲滅戰目的強調追擊戰,對敵人窮追猛打,較孫武的“窮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戰勝逐北無過十里”(《商君書·戰法第十》),顯然前進一步。

三、重視野戰筑壘工事,先誘敵軍脫離設壘陣地,再在預期殲敵地區筑壘阻敵,并防其突圍。此種以筑壘工事作為進攻輔助手段的作戰指導思想,在當時前所未有。

四、精確進行戰前料算,不論敵我雙方軍事、政治、國家態勢甚至第三方可能采取的應對手段等等皆有精確料算,無一不中,能未戰即可知勝敗(《戰國策·卷三十三·中山》),故而太史公司馬遷稱贊白起為“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

歷史評價:

蔡澤:“楚地方數千里,持戟百萬,白起率數萬之師以與楚戰,一戰舉鄢郢以燒夷陵,再戰南并蜀漢。又越韓、魏而攻強趙,北阬馬服,誅屠四十余萬之眾,盡之于長平之下,流血成川,沸聲若雷,遂入圍邯鄲,使秦有帝業。楚、趙天下之強國而秦之仇敵也,自是之后,楚、趙皆懾伏不敢攻秦者,白起之勢也。身所服者七十余城,功已成矣,而遂賜劍死于杜郵。”

蘇代:“武安君所為秦戰勝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漢中,北禽趙括之軍,雖周、召、呂望之功不益于此矣。”

蘇厲:“是攻用兵,又有天命也。”

寒泉子:“夫攻城墮邑,請使武安子。”

秦昭襄王:“君嘗以寡擊眾,取勝如神,況以強擊弱,以眾擊寡乎?”

趙勝:“武安君之為人也,小頭而銳下,瞳子白黑分明,視瞻不轉。小頭而銳下者,斷敢行也。瞳子白黑分明者,見事明也。視瞻不轉者,執志強也。可與持久,難與爭鋒。”

陳馀:“白起為秦將,南征鄢郢,北阬馬服,攻城略地,不可勝計,而竟賜死。”

張唐:“武安君南挫強楚,北威燕、趙,戰勝攻取,破城墮邑,不知其數,臣之功不如也。”

司馬遷:“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然不能救患于應侯。”“南拔鄢郢,北摧長平,遂圍邯鄲,武安為率。

谷永:“昔白起為秦將,南拔郢都,北坑趙括,以纖介之過,賜死杜郵,秦民憐之,莫不隕涕。”

揚雄:“秦將白起不仁,奚用為也。長平之戰,四十萬人死,蚩尤之亂,不過于此矣。”

班固:“若秦因四世之勝,據河山之阻,任用白起、王翦豺狼之徒,奮其爪牙,禽獵六國,以并天下。窮武極詐,士民不附,卒隸之徒,還為敵仇,猋起云合,果共軋之、急城殺人盈城,爭地殺人滿野。孫、吳、商、白之徒,皆身誅戮于前,而國滅亡于后。報應之勢,各以類至,其道然矣。”

諸葛亮:“白起長于攻取,不可以廣眾。”

何晏:“白起之降趙卒,詐而坑其四十萬,豈徒酷暴之謂乎?”

鄧艾:“忠臣一至此乎!白起之酷,復見于今日矣。”

孫楚:“烈烈桓桓,時維武安,神機電斷,氣濟師然,南折勁楚,走魏禽韓,北摧馬服,凌川成丹,應侯無良,蘇子入關,噭噭讒口,火燎于原,遂焚杜郵,與蕭俱燔,惟其沒矣,古今所嘆!”

李世民:“白起為秦平趙,乃被昭王所殺…乃君之過也,非臣之罪焉。”

趙蕤:“膽力絕眾,材略過人,是謂驍雄,白起、韓信是也。”

司馬貞:“白起、王翦,俱善用兵。遞為秦將,拔齊破荊。趙任馬服,長平遂阬。楚陷李信,霸上卒行。賁、離繼出,三代無名。”

杜甫:“門闌蘇生在,勇銳白起強。”

趙匡胤:“此人殺已降,不武之甚,何受享于此?”

黃道周:“秦將白起,戰功濟濟,拔城如山,殺人如水,至于長平,殘猶莫比,四十萬人,一夕坑盡,應侯受知,武安失意,及敗請之,堅臥不起,士卒先遷,杜郵受死,雖君寡恩,實天報理。”

唐甄:“白起、趙奢、樂毅之屬,神于用兵,所向無敵。”

******:“論打殲滅戰,千載之下,無人出其右。”

《敕修武安君白公廟記》:“竊以武安君威靈振古,術略超時,播千載之英風,當六雄之敵。

李存孝(?―894年),代州飛狐人,本姓安,名敬思,突厥族沙陀部落人。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將,武藝非凡,勇猛過人。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唐末五代第一猛將。

李存孝是晉王李克用麾下的一員驍將,也是李克用眾多的“義兒”中的一個,因排行十三,故稱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一個。古人言“王不過項,將不過李!”項,指的是西楚霸王項羽;李,指的就是李存孝。

史書記載“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李克用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他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的地位相當于《說唐傳》中的趙王李元霸,天下無敵,人稱飛虎將軍。野史中曾說李存孝引領十八騎攻取了長安,雖說是夸張之詞,但也能看出李存孝的勇猛,連第二名的王彥章在他手下都走不了幾合。

人物生平:

李存孝是代州飛狐人,本名安敬思。晉王李克用在代北擴大地盤時,遇到安敬思,因其勇敢有武藝,而且還是孤兒,便將他留在帳下,收為義子,賜姓名為李存孝。李存孝常常跟隨李克用征戰,擔任騎將。[1]

文德元年(888年),河南張言攻破河陽,洛陽留守李罕之前來歸附李克用,李克用將李罕之安置在澤州,派李存孝與薛阿檀、安休休等人率軍七千幫助李罕之奪回河陽。朱溫(后梁太祖)也派丁會、牛存節等人幫助張言。兩軍在溫縣交戰,梁軍先扼守太行,李存孝大敗,安休休被俘。當時,晉軍已得到澤、潞二州,每年都出兵山東,與昭義節度使孟方立爭奪邢、洺、磁三州,李存孝每次都隨軍征戰。

龍紀元年(889年)六月,李克用親率大軍再次攻打孟方立,誓取邢、洺、磁三州。李存孝跟隨李罕之,身先士卒擊敗孟方立堂弟理州刺史孟遷,攻克洺、磁二州,孟方立再次派大將張溉、袁奉韜率軍數萬迎擊,在琉璃陂展開激戰,被晉軍打得大敗,二將都被擒。孟方立生性多疑,手下將領都很怨恨他,加上兵敗,人人都生異心。孟方立羞愧畏懼,服毒自殺。孟方立死后,孟遷繼任其位,因深得士卒擁護,被尊奉為昭義軍留后。孟遷向朱溫請求救援。朱溫要借道經過魏博,魏博節度使羅弘信不準許;朱溫于是派遣大將王虔裕帶領精壯人馬幾百名,通過偏僻的小路進入邢州與孟遷共同防守。李克用得到消息后,命令李存孝急攻邢州,最后孟遷糧食吃盡兵力疲憊,抓住王虔裕,帶著汴軍向李克用投降。隨后李克用回軍上黨,在三垂岡(今長治市北郊二岡山),置酒****,并鼓瑟而歌。此次攻下三州,李存孝功勞很大。

大順元年(890年),唐昭宗欲降服晉軍,派宰相張濬為主帥,統率各路軍馬共計五十萬,齊伐河東。當時潞州小校馮霸、牙將安居受率眾叛亂,殺死剛剛上任的潞州節度使李克恭,將潞州獻給汴軍,朱溫派河陽留后朱崇節率軍進入潞州,同時派李讜率軍到澤州進攻李罕之,李存孝率領五千騎兵前往救援。

這時朝廷已經冊封京兆尹孫揆為潞州(今山西長治)節度使,由供奉官韓歸范送旌節至平陽(今山西臨汾),孫揆這才捧著節杖趕往潞州。孫揆是儒生出身,這次征討李克用,孫揆為張濬副招討,所部萬人,朱溫又派了三千汴軍作為護衛,孫揆身穿寬大的衣服,頭頂清涼傘,在隊伍的族擁下行進。

八月,孫揆率軍過了晉州(今臨汾市堯都區及周邊縣市)

、絳州(今運城市新絳縣及周邊縣市),穿過逾刀黃嶺趕往上黨。李存孝聞訊后,率三百騎兵埋伏在長子以西的山谷,待孫揆軍經過時,突然從側翼襲擊,擒獲孫揆和頒賜節度使儀仗的宦官韓歸范以及牙兵五百余人,追擊剩余的人馬直到刀黃嶺,全部斬殺。李存孝給孫揆和韓歸范戴上刑具,用白色的布帶捆綁起來,押在潞州城下巡示說:“朝廷任命尚書孫揆為潞州統帥,派使臣韓歸范來賜發節度使儀仗,葛從周你可以立即返回大梁了,好讓孫揆到職就任。”

后來孫揆被押到李克用面前時寧死不屈,最后被鋸死,罵不絕口,至死方休,非常硬氣。李克用派人去誘導孫揆,打算委任他做河東副使,孫揆說:“我是天子委派的大臣,軍隊潰敗而身亡,這是我的天數,怎么能屈服侍奉鎮守一方的節度使!”李克用十分惱怒,命令用鋸鋸斷孫揆的身體,可是鋸不進去,孫揆罵道:“該死的狗奴才!鋸人應當用木板夾起來,你們哪里知道!”于是用木板把孫揆夾起來,一直到死,孫揆都罵不絕口。

九月十九日,澤州城下,梁軍對李罕之喊話說:“您常依仗太原的勢

力(即李克用軍),如今上黨已歸唐(此時的唐朝實際上在朱溫控制下),唐軍已包圍太原,沙陀人(指李克用)將找不到巢穴躲藏,您還有誰可以依靠而不投降?”李存孝聽后不以為然,率精騎500圍繞梁軍營寨大呼道:“我們沙陀人所以找巢穴,是為了用你們的肉來給將士們吃,快找個胖的來和我一戰!”梁驍將鄧季筠率軍出戰,李存孝舞槊迎戰,將他生擒。當天晚上汴將李讜敗走,李存孝追擊,斬俘萬余人,追至馬牢關方回,然后又回頭率軍攻擊潞州。

先前,朱溫派葛從周、朱崇節守潞州以待孫揆,二人聽說孫揆被擒,李存孝又在趕來,馬上棄城而逃,晉軍于是收復了潞州。九月二十五日,朱溫知道大勢已去,在庭堂上責罰各位將領打了敗仗的罪過,斬殺了李讜、李重胤,然后退兵返回了洛陽。

此戰后李克用封康君立為昭義留后,李存孝為汾州(今山西汾陽及周邊縣市)刺史,李存孝自認為擒獲孫揆功勞最大,應當由他充任昭義留后,可是卻被康君立搶去這一官職,氣憤怨恨,連續幾天不思飯食,隨意刑罰斬殺屬下士卒,開始產生背叛李克用的意圖。

十月,張濬統領的官軍從陰地關開出,游擊的軍隊到達汾州。李克用派遣薛阿檀、李承嗣帶領騎兵三千在洪洞安設營寨,李存孝帶領軍隊五千在趙城安設營寨。鎮國節度使韓建派出強壯士卒三百人要在夜間去襲擊李存孝的軍營,李存孝事先知道了,便設下埋伏等待韓建人馬的到來,韓建派去的人一個沒活,都交代了。而靖難軍和鳳翔軍聽說李存孝來了,懼于李存孝的威名,未經交戰就后撤,李存孝遂率領晉軍乘勝追擊,直達晉州城的西門;張濬帶領軍隊

出城交戰,再次打了敗仗,官軍被斬殺的將近三千名。靖難、鳳翔、保大、定難各路軍隊嚇得如驚弓之鳥,爭搶著渡過黃河往西回奔,張濬只剩下長安禁軍和宣武軍總共一萬人,與韓建一起關閉晉州城門固守,從此不敢再出城。李存孝帶領軍隊先去攻打絳州。

十一月,刺史張行恭放棄絳州城逃跑。李存孝再次回兵進攻晉州,圍攻了三天,他與屬下商議說:“張濬身為宰相,我們俘獲他也沒有什么好處,天子手下的京師禁軍,我們不應當斬殺。”于是,李存孝率領軍隊后退五十里駐扎。張濬、韓建從含口逃走。李存孝攻取了晉州、絳州,大肆搶掠慈州、隰州一帶。而張濬和韓建經過王屋山到達河陽,拆除民房做成木筏才渡過黃河,軍中士卒失蹤死亡幾乎沒剩下多少。

大順二年(891年)三月,邢州節度使安知建暗中與朱溫交往,李克用進呈表章請以李存孝代之。安知建知道后很是恐懼,逃奔青州,朝廷于是任命安知建為神武統軍。出任邢州留后。安知建率領屬下三千人要到京師長安,經過鄆州,鄆州的朱瑄與李克用正相和睦,便在黃河上設下埋伏,將安知建斬殺,并把安知建的頭顱傳送到晉陽李克用那里。

此時,晉軍連年攻進趙王王镕控制的常山,李存孝常任先鋒,攻下臨城、元氏。王镕求救于幽州的李匡威,李匡威兵到,晉軍撤走。李存孝素與李存信關系不好,景福元年(892年)正月,王镕、李匡威合兵十余萬攻堯山,李克用任命李存信為蕃、漢馬步都指揮使,協同李存孝一同攻打王,李存孝、李存信二人互相猜疑忌恨,彼此逗留觀望而不前進;李克用只有改派李嗣勛,大敗幽州、鎮州的軍隊,斬殺擒獲三萬人。李存信回到李克用那里,讒言說:“存孝有二心,常避趙不擊。”李存孝心里不安,暗中聯結梁(朱溫)和趙,向朝廷上呈表章以邢州、洺州、磁州三州歸順朝廷,并請求賞賜給他節使度的旌旗節鉞,以及會同各道軍隊討伐李克用。昭宗頒發詔令,任命李存孝為邢州、洺州、磁州節度使,但不同意會合軍隊的舉動,只命王镕前往救援。

三月,李克用又與義武節度使王處存聯合軍隊攻打王熔,三月初九日,攻克滹沱河東北的天長鎮。三月十四日,王镕在鎮州九門縣的新市與李克用、王處存展開激戰,結果這次李克用、王處存大敗,反被斬殺擒獲三萬余人;三月十七日,李克用率眾退到欒城駐扎。唐昭宗頒發詔令勸河東及鎮州、定州、幽州四鎮和解。

景福二年(893年),李克用親率大軍出井陘,逼迫真定,而這時李存孝卻去見王镕商討軍機。李克用知道后大怒,七月出兵討伐李存孝,王镕先是派兵救援邢州,被李克用在平山打敗。七月初六日,李克用進擊鎮州,王镕十分懼怕,臨陣易幟,“乞盟,進幣五十萬,歸糧二十萬,請出兵助討存孝”。李克用許可王镕的請求。李克用在欒城整訓軍隊,會合王镕軍隊總共三萬人在邢州東南的任縣駐扎,李存信則在邢州龍岡縣的琉璃陂駐扎。

九月,李存孝夜犯李存信營,虜奉誠軍使孫考老,李存信軍大亂。李克用親自率兵前往,掘溝塹以圍城。李存孝出兵沖擊,晉軍無法筑成溝塹。河東牙將袁奉韜派人對李存孝說:“您所畏懼的只是晉王。晉王待溝塹筑成,一定會留兵圍城自己退去,他手下諸將都不是您的對手,筑好溝塹又有什么用?”李存孝同意,于是任由晉軍筑溝塹。溝塹筑成后,深溝高壘,無法靠近,李存孝非常被動。城中糧盡。

乾寧元年(894年)三月,李存孝登上城樓,哭著對城下的李克用說道:“兒蒙王的大恩,位至將相,難道愿意舍父子的關系而投仇敵?這是由于存信誣陷的緣故。希望能活著見王,說一句話就死。”李克用很感傷,派劉夫人入城慰諭。劉夫人帶著李存孝回來,他磕頭請罪道:“兒于晉有功而無過,所以至此,是存信的緣故!”李克用呵斥道:“你寫給朱全忠、王熔的信,大肆毀謗我,這也是李存信逼你干的嗎?!”于是將他押回太原,以車裂之刑處死。其實李克用本不想殺他,希望諸將為他求情,就此順勢免了他的罪,誰知諸將都妒忌他,沒一個為他求情。李克用為此深恨諸將,但卻沒有譴責過李存信。李克用惋惜存孝,為之十多天不理政事,兵勢也逐漸轉弱,而朱溫的勢力則開始變得越來越強大。

歷史評價:

薛居正等《舊五代史》:“便騎射,驍勇冠絕。”;“惟存孝之勇,足以冠三軍而長萬夫,茍不為叛臣,則可謂良將矣。”

無彈窗/dashenjizhong陰g/index.html,歡迎!

〈〈〈〈〈〈〈〈〈〈〈掃描左邊的二維碼就可以在手機上看啦!

手機看m.jipin/dashenjizhong陰g/手機版!

《》版權歸原作者皇朝御窖所有,本書僅代表作者本人的文學作品思想觀點,僅供娛樂請莫當真。


只分享


上一章  |  大神集中營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