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才子風云錄第六十三章 況且金針顯身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才子風云錄 >>大明才子風云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三章 況且金針顯身手

第六十三章 況且金針顯身手


更新時間:2016年02月16日  作者:尚南山  分類: 歷史 | 歷史軍事 | 歷史穿越 | 尚南山 | 大明才子風云錄 

這道美食的另一個民間版本,就是所謂的珍珠翡翠白玉湯。無論哪個版本,無論正史,還是野史筆記,都沒有記載朱元璋吃了敗仗,一人逃命的事。

不過,朱元璋挨餓是真事,當年去皇覺寺出家,也是為了能吃上飯,不至于餓死。朱元璋本來只想當個花和尚,誦經灑掃之余,去打野狗回來燉著吃。不想與他來往的徐達等人早已入了義軍,元軍要捉他們,為了活命,一伙人只好逼上梁山。

孰料就此風云變幻,龍起虎躍,一個本想只要能吃上飯,茍活于世混日子的人,卻最后滅了百戰百勝的元軍,重建漢人帝國。

歷史的發展就是如此奇妙,如此不可預測。

當下,況且也如當年的朱元璋,全力進攻那碗豆腐腦,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把這碗豆腐腦消滅了,然后又吃了一張烙餅,喝了一碗熬得稠稠的小米粥。

這架勢讓店鋪的祖孫三人看傻了,都從心底可憐他,尤其那小丫頭,幾欲落淚。這得幾天沒吃到飯了啊,怎么把人餓到這份上。

其實,昨晚況且還在趙君武府上大吃了一頓真正的美味,雖說他年輕,新陳代謝快,也不至于饑腸轆轆,他自己也納悶,估計是傳送過程中把全身體力都耗光了。

這也容易理解,一瞬間從江西傳送到鳳陽府,這得多少能量,他一身的全部能量都榨干,也不足萬分之一,應該還有別的能量來源,但不管怎樣講,他感覺自己體內空空蕩蕩,需要食物來填補,不然也不至于厚著臉皮硬要掛賬。

“小哥,慢慢吃,再來一晚豆腐腦。”老者動容道。

“也好。”況且赧然道。

小丫頭急忙又盛了一大碗豆腐腦,特地多加佐料,

那烙餅的男人也是服了,山里人本來飯量就大,但吃頓早餐能吃出這恢弘氣勢,還真是頭一回見。他笑道:“老爹,這位小哥倒像是從洪武爺挨餓年頭過來的。”

老者笑道:“那年頭,鳳陽府的人幾乎餓死大半,要不是這樣,洪武爺也當不了皇上,坐不上龍椅。”

其時,民間百姓提起朱元璋跟朱棣,都用洪武爺,永樂爺代替。凡是好事都是洪武爺做的,壞事都是永樂爺干的。

都說百姓心中有桿秤,這秤準不準也難說。要以殺人而論,永樂其實遠遠不如朱元璋,朱元璋幾大案就殺了七萬多人。永樂靖難成功,也不過殺了一堆文人,數量并不多。但是,永樂殺人的手段有點殘酷,甚至卑劣,“喋血京師”四個字,可謂驚心動魄。

朱元璋大殺的是功臣,功臣無后,也就無人喊冤,永樂大殺的是文人,卻又不能不用文人治國,其后文治大興,永樂自然就謗滿天下了。

吊詭的是,這兩人又有另一面。

朱元璋早年命將出征,第一件事就是再三告誡大將們不許縱兵屠戮,說這也是為自己積陰德,要以不殺少殺定天下。但同樣是他,一怒之下,縱兵屠了湖南全省,其后張獻忠屠四川,大概就是不讓朱元璋專美于前。

永樂當上皇帝后,也是極為重視人命,再三告誡六部,凡有死刑案件,都要三審乃至四審,哪怕他批準死刑,吏部也要再駁一兩次,就是怕誤殺無罪。每逢災饉年頭,各地官府都可以先斬后奏,開倉放糧賑濟百姓,其后戶部核銷。以前的歷代皇帝都沒有行此德政。

問題是,永樂的名聲早已臭遍天下,怎樣也換不來圣天子的神環。

況且又干掉一碗豆腐腦,吃了兩大張蒸餅,這才感到飽了。

隨后他急切的要為老者診脈,老者卻說不急,只是讓小丫頭領他去了一個房間。房間里面擺著一張硬木床,上面有一張席子,小丫頭給他拿來一床被褥。

三人都看出來,他的眼睛已經快睜不開了。老者微微點頭道:“先歇著吧。”。

況且真是困了倦了,頭一挨上枕頭馬上進入夢鄉,在夢中,他還跟周鼎成和趙夫人在山里采菌菇呢。

一覺睡到午后,起來后他感覺全身上下都充滿精力。這家小店鋪以供應早餐為主,午間晚上雖然也開張,客人卻寥寥。所以三人白天都很清閑。

況且先道了謝,然后給老者診脈,果然不僅有風濕,還有其他一些老年病癥,這都是歲月的痕跡,并非醫術所能治愈,最多也不過緩解罷了。

他拿出金針,三人一看就覺得不凡,單看這套金針就值不少銀子,渾似純金打造。其實這套金針只是鍍金,里面卻是合金,究竟含有多少銅、鐵、金、銀的成分,沒人知道,那時候沒有光譜測試的儀器。

這套金針是況家祖傳,僅此一套,歷來在家主手中,此番況且出外采藥,況鐘就把這套家傳的金針交給他,并言明以后歸他擁有。

對這套金針的來歷,況鐘也不清楚,在況家據說比家譜還要久遠,不過家譜況且還未看到。況且在老者身上連下三十六針,取奇經八脈三十六個主穴。

每一針扎下去,老者都感到扎針的那地方酸麻癢漲,這正是針扎到的深度恰好的體現。況且心中牢記著所學過的針灸方法,尋找那種扎到位的感覺。

那種感覺很玄妙,并非言語所能準確描述,針扎的過程始終存在阻力,而到了火候后,就會感覺出來,不要再往深里扎,否則過猶不及。

怎樣算是到位,夠火候,這正是考驗一個針灸師的試金石,許多成名的針灸師雖然頭戴光環,在這一點上名不副實。

按照況家金針度劫的針訣,有此一套金針在手,不用任何藥物為輔,可以包治百病。況且自然相信這理論,不過真要完全擺脫藥物,只靠針灸治療任何病癥,需要達到非凡的境界。

況且雖是個初學者,這套針灸醫術卻記得爛熟,只是臨床經驗近乎空白。

不過他并不膽怯,相信自己不會出錯,只是取穴和下針有些保留,這樣或許達不到最好的治病效果,但可以保證不會出差錯。

三十六針扎下去后,老者身上已經無知覺了,這時候就算給他動刀做手術都不用麻藥。老者并沒有開口,他已經說不出話了,況且能感覺出來,

針灸醫術采用的方法是先阻斷全身氣血運行,這種方法有很多用處,比如可以快速止血,防止大流血,如果一個人動脈受傷,唯有此法可以保命。

還有快速止痛,昨晚況且給自己用的就是這種方法。阻斷氣血運行是手段,目的卻是要全面激發人的整體氣血潛能,然后來個小爆發。

老者的兒子,也就是早上烙餅的男人,老者的孫女,那個小丫頭,都揪心看著,畢竟是他們的親人。

但看到況且下針時的氣勢,兩個人都不怎么擔心了。況且下針取穴的嫻熟,在他們眼里幾乎就是一個人在完成一幅藝術杰作,處處神來之筆,最后一氣呵成。

這是他們的感覺,卻也正是況且自己的感受,自己仿佛在寫一幅字,在作一幅畫,構思在腹,靈感迸發,下筆有如神助,然后以凌云之姿一氣呵成。

扎完針后,況且也是額頭冒汗,感到有些氣虛。

尼瑪,這還真是個力氣活啊。他心里嘀咕著。轉念間卻也釋然,雖然只是三十六針,卻是全身心傾注在一根根金針上,幾乎是爆發自己的潛能來完成的,這能不累嗎?!

“哥,喝點茶歇歇。可惜沒有好茶。”小丫頭嘴甜,急忙拿來泡好的茶水給他。

況且起來后,跟這家人閑聊了一陣,知道老者叫蕭萬里,他兒子叫蕭雷,這小丫頭還沒起名,乳名妮子。

這其實連乳名都算不上了,這地方管女孩都叫妮子。為了區別就是蕭家妮子,王家妮子,如果有多個女孩,就是大妮,二妮,依此類推。所以附近的人就都叫她蕭妮兒。

那時候不是富貴人家,女孩子一般都不起名,頂多起個乳名,嫁人后,就是某某氏了。比如蕭妮如果嫁給王姓人家,就是王蕭氏,嫁給張姓人家,就是張蕭氏,這就是她成人后的正式稱呼。

這傳統可謂源遠流長,上溯可至三皇五帝,下延可至1949,其后一代偉人奮起,才打破陳規,主張男女平權,硬是割下半邊天送給女性,這在中國不能不說是一個跨時代的里程碑。

說話間,老者蕭萬里有了動靜,感覺自己全身血脈奔流,身體輕得如同一張紙,似乎要隨風飄起,血脈奔流中,自然也觸及全身各處的病灶,既痛得他咬牙**,可同時那種感覺又讓他快活失聲。

“怎么了,爺爺怎么了?”蕭妮兒急忙上前。


上一章  |  大明才子風云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