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才子風云錄第五十章 江湖之行第一步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才子風云錄 >>大明才子風云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章 江湖之行第一步

第五十章 江湖之行第一步


更新時間:2016年02月16日  作者:尚南山  分類: 歷史 | 歷史軍事 | 歷史穿越 | 尚南山 | 大明才子風云錄 
快捷翻頁→鍵



熱門、、、、、、、、、

一個月后,況且上路了,陪伴他的就是周鼎成。

兩人直接找家官府的驛站租了頭口,也就是馬匹,然后頗為威武地上路。

況且會騎馬,家里拉車的一匹老馬他小時就經常騎,倒是這幾年在蘇州席豐履厚,很少做馬上運動了。

古人跟馬的關系比今人要近許多,有專門飼養馬匹的人家,大戶人家自己也會養馬,用圖跟今人家里的汽車差不多,屬于遠途交通工具。

之所以租驛站而不租私人的馬匹,是因為官家驛站最為發達,集食宿、交通運輸于一體,本是專供官府人員往來使用,后來也對民間私人開放,賺取些銀兩以補經費不足。

“小子,我說咱們還是租一輛馬車吧,這坐騎上顛簸來顛簸去的你真受得了?”

周鼎成看著況且看似柔弱的身子骨,好心勸道。

“周前輩,您放心,我不會落在你后面。”況且自信滿滿。

有周鼎成陪伴,況鐘真是放心,連送都不送,只管在屋里給病人診脈。只有況毓珠淚漣漣地送出大門,好生不舍,其實她是想跟著去。

“哥,你要早點回來,外面有好玩的好看的玩意,為我帶些回來。”她想的就是這個。

“放心,出去時空手,回來時一輛車,給你裝得滿滿的。”況且雙手比劃著。

況毓破涕為笑,這才沖淡了離別時的凄涼。

周文賓兄弟、文征塵等一干人倒是一直送到驛站,而且在驛站為兩人踐行,周文賓做東。他沒好意思公開說,其實江南幾省的驛站里,都有他家的股份。

這種向私人開放的買賣,一般都是由幾個商人合資起家,借的是公家名義。所以,周文賓花費的錢,有一半還是會流回自家賬上。

“勸君更、更、更盡一壺酒,姑蘇城外無、無、無故人。”席上有人喝多了,舉著酒杯,大著舌頭對況且說。

周文賓上前打斷道:“這個你放心,我叔叔可是知交遍天下,況兄弟只要報出家門,估計不知道的也不多。”

出發前,周鼎成提出來,這趟行旅不帶一兩銀子上路,驛站打尖全部簽單,然后由周家付賬。

周鼎成豪言道:“我要檢驗一下,能不能做到兩手空空出門,最后滿載而歸。”

況且被他這么一說,頓時興奮起來,真就把父親給的五十兩紋銀,還有一些碎銀、銅板都扔在了家里。

眼看這就要上路了,況且心里卻有些不安。

“周前輩,咱們這可是出大遠門,不帶銀子是不是太冒險了?”

“你放心就是,這一路上你就等著給我背銀子吧,花多少你不用管,回來后,十幅字,十幅畫,一樣也不許少。”周鼎成似乎胸有成竹。

況且提醒道:“好,剩的銀子歸我?”

這是兩人達成的協議,周鼎成負責一路上的所有開銷,代價是回來時況且給他十幅字畫做酬謝。

“都是你的!”周鼎成笑道。

周鼎成出門——身無分文,這在京城以及江南一帶幾乎是士林的昵語。

也不是他小氣,就這個范兒,習慣了。話說西晉阮籍出門還要在手杖上掛一串銅錢做酒資,周鼎成連這個都免了。

眾人都以為他有銀錢方面的潔癖,表現出視金錢如糞土的狷介,其實不是。他有個毛病,對金銀銅錢過敏,只要一接觸到,就像碰觸到不潔物一般,渾身上下不舒服。

出門要買東西,都是挑選好了,讓店家送到家里,然后家人付錢,去酒樓都是熟悉的,允許他賒賬,然后一月一結。

出門旅行要麻煩些,他也有的是辦法,各處都有朋友,就由朋友付賬,然后或是還錢,或是留下字畫頂賬,實在沒有朋友的地方,他也能想出各種法子讓店家賒賬。

古人出行比較麻煩,往往要治裝幾日甚至十天半個月的。治裝,就是準備行囊,里面要裝好行李、衣服,帶一些干糧、飲水,有的甚至需要帶上糧食、背一口鍋,因為路上不是哪里都能找到住宿、吃飯的地方,要有就地支鍋造飯的準備。

只有官員們因公行旅最為方便。自隋唐以來,中國的公路交通已經非常發達,驛站建得更是遍地都是,繁華地區,每五里、十里地就有一處,偏遠地區一般是二十里一處,即便深山里,也是三五十里就建有一處驛站。

唐德宗時,宮里幾個有權的宦官奉敕出差,一路上在各驛站享受最高待遇,吃盡天下美味不說,還有各級官府送禮物特產銀錢。

有一回,他們途徑一處深山,驛站只能供應摻有野菜、米糠的菜團子,幾個養尊處優的宦官哪里能下咽,以為驛站有意虧待圣使,把驛站人員一頓毒打,還把那幾個菜團子拿回來向皇上告狀。

唐德宗倒還知道民間疾苦,訓斥他們說:“在深山里能有這個吃,已經很不錯了。你們還想怎樣?”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由此說明在唐朝時,即便是偏僻的山村,也建有官府的驛站,只是供應品的物品不盡人意。

驛站里不但有住宿的房間,吃飯的食堂,更有官府飼養的馬匹和配設的驛車。不過,要享受這一條龍服務,需要朝廷批文才行,持有批文的官員則按品級享受朝廷規定的待遇,比如幾品官員可以帶多少從人,可以住哪種等級的房間,使用什么鋪蓋、桌椅等等。

這在古代,有個專有名詞:乘傳。

傳就是一路上的驛站一程程遞送的意思。

官員借此不但可以不花一文錢,還享有一定規格的補貼。唯一需要的就是批文。沒有批文,只能自己掏腰包。

官員乘傳只要相關部門給了批文就可以,驛站以此為憑據向戶部核銷費用。至于回家探親、奔喪這些私人事宜,想要乘傳就需要皇上特批了。

周鼎成倒是不難弄到官府的批文,他只是不屑于如此,再者說自費也不是不能負擔,一路上畫幾幅畫就足夠了,何必費那些周折。

“周叔,聽說你出京城時也是一文不帶,只騎著一頭青驢,到蘇州時,反而倒賺了兩千多兩銀子。”文征塵對周鼎成的事也很是好奇。

“這有什么值得夸耀。”周鼎成笑笑,不屑解答。

“可是,周叔你不是不愿意接觸銀錢的嗎?銀子怎么帶啊?”文征塵不明白的是這個。

“隨得隨寄,都寄回京城了。”

哦。眾人都哦了一聲,也不知是什么意思。

“所以啊,況且,你這次準備出力吧,兩千兩銀子,夠你背的。”周文杰拍著況且的肩膀說。

“我只賺夠吃喝住行,你們以為我是他的送財童子啊。”周鼎成笑道。

況且假裝哭喪著臉說道:“別啊,周前輩,我還指著這趟行旅發財呢。”

“想的倒美,我給你既當保鏢,又當保姆,還給你當賺錢的奴才?皇上也沒這么使喚人的。”周鼎成笑罵了一句。

眾人吃喝說笑,因有周鼎成陪伴,沒人覺得會有什么苦楚、難處的,周鼎成這種四海為家的人,即使在深山老林里,也有他的生存之道,而且還能有滋有味。

況且心里逐漸輕松起來,渾然不似要遠去異地他鄉,徒步深山去采藥,反而有種春日去郊外踏青的心情。

周鼎成雖然嘴上有說有笑,實際上心里并不輕松,他明白這次出行和以往任何一次都不一樣,充滿各種不可預知的風險。只有安全返回蘇州那一天,才算大功告成。

酒宴過后,驛站的客廳里已經有兩撥人在等著況且。

一撥人是蘇州府的衙役,拿著練達寧的手書和一些路上的吃食。練達寧讓衙役告訴況且,無論在何處遇到難處,都可以拿他的手書去當地官府求援,無論需要人力還是銀錢,應該都不會有問題。

另一撥人是陳府的家人,帶來陳慕沙的一封書信,同時附有一張名單,上面是江蘇、江西兩省內,陳慕沙所有的朋友、知交、門生弟子的名字和地址。老師在信中囑咐他,萬一遇到困難,隨時可以去這些地方落腳。

況且心中一暖,有了這張名單,真可以不帶一分錢上路了。同時也才明白周鼎成何以敢身無分文而行萬里,他手里的名單一定更為龐大,而且能連成一張緊密的網絡。

不僅如此,看到這張名單,他才明白陳氏理學一門的潛力之大,門生弟子絕不是寥寥幾人,也不是幾十人,上下幾代人加起來,僅在兩省就有數百人之多。

然而,他成為陳慕沙的關門弟子后,除了兩個大師兄,真沒見過另外的師兄,從這張名單上可以看出,那兩位大師兄只是比較他而言,實則還是歲數小的。

陳慕沙弟子中年歲最大的,已經有七十多歲,真正的大師兄,差不多可以做他祖父了。

況且收下書信、禮物,謝了來人,然后才在眾人的簇擁中,與周鼎成一道上馬離去。

出了蘇州城,看到郊外的景色,況且心中振奮,他的確好久沒出蘇州城了,最近幾年幾乎都是在家里學醫、讀書中度過的。

或許因早年的顛沛流離,他對這種宅在家里的日子感覺很舒心,溫暖平和,遠離風寒和危險。但時間太久了,心里又會生出銹來,需要到外面擦亮。

走出十里路,又是一個驛站,兩人徑穿而過。

兩人一路走著,看到特別的景致和地方,周鼎成就講給他聽,所經之處或者有傳說,或者有故事,都有濃厚的人文背景。

況且聽得津津有味,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果然不假。書本上的知識還真是有限。

行到一處,況且神思飄忽,忽聽周鼎成低聲說道:“不要向后看,也不要東張西望,只管向前。”

況且的心一下子就懸到了嗓子眼。

他什么也沒看到,更沒感應到什么,倒是周鼎成這樣一說,他立時感覺好像有一條毒蛇趴在自己的后背,正對著自己后頸吐舌。

推薦本章到:


上一章  |  大明才子風云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