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南宋同行第二百零四章 關于流求科舉取士的那點事情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與南宋同行 >>與南宋同行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零四章 關于流求科舉取士的那點事情

第二百零四章 關于流求科舉取士的那點事情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23日  作者:小樣有型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樣有型 | 與南宋同行 

楊友行聽完了張國安島主的要求后,整個人都不會笑了。

他要再出一份簡版的《流求時報》?

而且還不考慮運營成本……

張國安島主當時對他說:“人總是喜歡占便宜的……免費的總是討人喜歡,特別是那些北方中原地區的人,他們基本都是喝狼奶長大,沒有直接動手搶就不錯了,你這份簡版《流求時報》就以他們那樣的人為目標,白白送給他們看以普及常識為主,主要是宣傳我們的事跡,讓他們知道,我們到底是要做什么來的……”

楊友行苦笑著說:“張島主,現在《流求時報》還不算贏利太多,不必急著再開版另一份報吧?”

張國安島主看了他一眼,說:“誰讓你以贏利來算《流求時報》了?你多出一份報,或許前線就能少打一仗……少死一些人。”

能有這樣大的作用?!

北方的中原地區能有多少識字的人!

張國安島主伸出一根手指,說:“哪怕救了一個村子的人……都算我們的收獲!現在那里的民間斯德哥爾摩情結非常嚴重……”

楊友行當然聽不懂張島主在說什么,但是他必須要照做。

先不提簡版《流求時報》的事情……

山東濟南大本營就黃祖隊長他們的報告給了批復,讓他們先以安穩住眼下的局面為主,不計其它,力爭要取得館陶地區的民心……最起碼不要讓他們認為我們真是海盜!

黃祖隊長和他的助手收到了回復后,心里首先放松了一些,沒有想象中的責備……但是如何讓當地的民眾知道自己不是海盜呢?

至少孔家村里的人現在沒有把自己當成海盜的了。

孔家村里的老村長看到那些人垂頭喪氣地回來,一開始還有些怕呢。

千萬別被他們識破是自己派出兒子通風報信的,也千萬別被他們當成了出氣桶!

還好,一切都恢復了正常

他們確實不是海盜,孔家村子里的人明白了這一點。

那些人竟然還會自己種菜,種什么木薯!

從他們勞作的樣子,人人都會做農活,甚至包括他們的兩個頭領。

孔家村的人當然不知道這些人在流求島訓練時,人人都從事過工農業。

那些人還會用山上的竹子和荊條編制成各種家具和農具!

他們更沒有聽說過海盜有做這些的。

黃祖隊長還把自己攢的《流求時報》都拿了出來,交給那些老家伙們看,還好心的借給他們放大鏡看。

這一下子,老家伙們安靜極了,天天聚在一起看報。

黃祖隊長正和自己的助手在翻曬著蘑菇,這是他們巡山時順手摘的。

他們可能擁有這個時空最好的野外生存能力,都是專門訓練過。

黃祖隊長的助手問道:“那些老家伙不偷偷看我們了?”

黃祖隊長頭也不抬地說:“你看那遠處的樹枝都不亂動了他們定又會為報紙的事情吵架去了!”

黃祖隊長高興地發現,自從他把一疊疊報紙白白讓那幫子老家伙們看去后,他們就再也不是鐵板一塊兒了!

他們總是為一則報道或是一篇文章就爭論起來,還往往找黃祖隊長來論理,最后常以他的判斷為正確因為他才是流求人,還是一個頭目呢。

他們首先就為了流求的“科舉取士”的方式爭論起來。

那是一篇關于流求公務人員錄取考試的通知。

他們事先問過黃祖隊長,那個就是選拔官員及行政人員的考試他們理解成開科取士,也不能算錯誤。

用考試的辦法來選拔人才,那些老者們相當支持,這是自從有隋唐以來,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一種基本制度,這里簡單提一下科舉制度。

它創始于隋朝,確立于唐朝,完備于宋朝從官制史角度看,科舉制度的產生是歷史的必然和巨大進步。

這個民族的統治階級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曾采用過多種方式,選拔其所需要的人才。

夏、商、周采用的是“分封制”和“世卿世祿制”,其結果是“龍生龍,鳳生鳳”,平民百姓“面朝黃土背朝天”,與政治幾乎無緣。

漢朝以“察舉”和“征辟”制取代世襲制,由州、郡地方長官向朝廷舉薦人才,經朝廷考察后授其官職,或由皇帝特詔選任官吏。

這自然是歷史的一個進步,但由于掌握選官大權的官僚們注重門第,官官相護,徇私舞弊,用人問題仍不能得到很好解決,以至出現“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等嚴重問題,出身底層的優秀人才難以被選拔上來。

魏晉南北朝實行“九品中正制”,這在當時多少改變了州、郡地方長官隨意左右、受賄營私的狀況,選拔出一些比較有才能的人進入仕途。

但中正官到后來完全被世家大族所把持,家世、門第成為評定官員的唯一標準。“九品訪人,唯問中正”,它實際上已成為大地主、豪族勢力控制選官的工具。其結果必然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世胄躡高位,英雄沉下僚”,中小地主只能做些小官,平民百姓均被拒于官場之外。

從隋朝以來的科舉制度,它所堅持的是“自由報名,統一考試,平等競爭,擇優錄取,公開張榜”的原則,打破了血緣世襲關系和世族對政治的壟斷,對選官制度是一個直接有力的改革。

它給中小地主階級和平民百姓通過科舉入仕提供了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如北宋的呂蒙正自幼遭不幸,被其父將母子二人趕出家門,長期居住在一個山洞里,過著饑寒生活,但他發奮讀書,高中狀元,極善理政治國,成為宋初名相。又如范仲淹自幼家貧,進士及第后官至宰相,大有作為,享有“朝廷無憂有范君,京師無事有希文”的盛譽。

到了金朝時期,那些女真強盜集團在走向正規化的時候,繼承了大宋初期的科舉制度北方的中小知識分子也有了一定的出路,所以,金朝也能維持百年之多,而且還成功地分化了漢人中的知識分子。

事實上,史天擇或是張弘范,他們都是金朝的女真強盜集團在正規化后,留給了韃靼強盜集團的寶貴遺產。

所以,孔家村的老人們相當理解流求島的所謂“科舉取士”行為。

但是,他們對科舉的內容爭議很大。

大多數老者對流求不以考查四書五經的內容為重表示反感,認為他們只在乎文化的實用性,而不在乎德和大義

但是也有少數老者認為,流求所取之士,大類農部的農官或是工部的監官,所以偏向于實用性并不為過。

兩幫人爭論厲害了,就來找黃祖隊長評價。(未完待續。)


上一章  |  與南宋同行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