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家村的老村長同時也算是孔家的族長……他現在正在為自己族里面的喜事而開心,特別是自己家里的,又有新人要結婚了。
這個山村里的孔家與孔氏家族的關系其實不大。
順便提一下此時的孔氏家族。
在這個民族的歷史上,曾經有許多顯赫一時豪門大戶,但是,只有孔氏家族歷經了多年,卻仍是譜系井然,并且世受封爵,享盡了封建的富貴。
孔氏家族,是有同一始祖孔子逐漸繁衍下來而形成的龐大家族,素有“天下第一家”的美譽。
歷代王朝都以尊崇孔子和宣揚儒學作為維護其統治的思想基礎。
在封賞和褒揚孔門始祖孔子的同時,對孔子的子孫后裔們也進行大加封賜,尤其自漢代之后,孔子后裔就受封為世襲貴族,從封君到封侯,等級各異,名目繁多。
而自公元1055年,宋仁宗封孔府主人為世襲“衍圣公”之后,孔氏家族一直享受著這種榮譽……威嚴、氣派的孔府大門,上面高懸著一塊匾牌:圣府;門柱上,刻著燙金大字:
與國休戚,安富尊榮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后歷經朝代更迭和家族的變遷,到了后梁太祖乾化二年,也就是公元912年,孔氏傳倒了四十二代孫孔光嗣。
由于當時的社會歷史環境非常惡劣,到處是兵荒馬亂的殘酷景象,地處山東曲阜的孔氏家族又遠離京都皇室,因此,孔府當時基本上斷了恩賞。
四十二代孔光嗣僅靠做泗水縣令來勉強度日。
這時,孔府有一個灑掃戶名叫劉末,進孔府后改名叫孔末,一心想篡位奪權。
他于公元913年謀殺孔子四十二代孫孔光嗣,并取而代之,“殲滅孔氏,曲阜殆盡”。
又因為當時的戰亂所致,孔府族人敢怒而不敢言。
但孔光嗣獨子孔仁玉剛出生才九個月,被母親張氏帶到外祖母家避難,被外祖父張溫藏匿起來,才得以幸免遇難,保留住了孔氏的骨血根苗。
十幾年過去了,孔仁玉長大后,發奮讀書,刻苦學習,準備將來取得功名后,鏟除孔門的家賊孔末,以重新振興孔氏家族。
后來,孔仁玉赴京趕考,被朝廷授以太學生的職位。
這時,又有人向朝廷奏報,說曲阜縣令孔末并不是孔子的后裔,真正的孔子后裔、四十三代孫孔仁玉就躲藏在其外祖父家中。
于是,孔仁玉就此機會就向皇上奏明了孔氏家族發生巨變的原由,奉旨誅殺了孔末,并親任曲阜縣主簿。
長興三年,有加封為“文宣公”。
自此,孔氏家族再度興盛繁榮起來。于是,后世稱頌孔仁玉為“中興祖”,并在他死后,孔府為他建立了一座祠堂,叫做“報本堂”,以紀念他殲滅叛徒,重振祖業的高功重德。
曲阜的孔氏家族都是孔仁玉的后代。自此,孔姓才有“內孔”與“外孔”之分。孔子后裔為“內孔”,而孔末的后裔就是“外孔”。
孔末的子孫分布在曲阜的小薛社、張揚社、東忠社、西忠社和西隅社等地,韃靼人來了后把他們改編為里甲,化為民籍。
但是,所謂的內孔與外孔是孔氏家族史上糾紛最多的矛盾焦點問題。
每逢孔氏家族進行修訂家譜時,都要對外孔進行批判和討伐。
同時,孔末的后人則不承認自己是外孔,而且還不斷發生有奴仆跟著孔家也姓孔,同時冒充孔氏家族的人的事情……有一棵大樹好乘涼的便宜,人人都要占的。
這種斗爭每個朝代都有,有時甚至出現了對簿公堂和家族血殺的悲劇。
在大宋的整個時期,戰火紛擾,使孔氏家族四處分離。
當金國占據了中原地區的時候,孔子四十八代孫衍圣公孔端友遂于建炎二年,就是1128年,隨康王趙構南渡,定居浙江衢州,四傳至孔洙,都先后保留了衍圣公的封號,他們的后代代代相沿襲,子孫繁衍。
這一分支就被后人稱為“孔氏南宗”。
金國侵入中原地區,建立了偽齊劉豫政權,劉豫于阜昌二年,1131年,封留守在曲阜的孔端友之弟孔端之子孔藩為衍圣公,由他來主持曲阜孔廟的祭祀儀式。
這從而使曲阜孔府祭祀先圣的香火依舊在古柏翠樹見繚繞不絕,他們就是孔氏北宗。
其后,韃靼強盜集團興起,他們又占領了曲阜,另封孔子五十一代孫孔元用為世襲衍圣公。
然后又在公元1226年改封孔元用的兒子孔之全為“衍圣公”。
這樣就形成另外的一宗,于是出現了三位衍圣公并存的局面。
事實上,可以看見,孔氏家族雖然如同這個民族一樣屢遭磨難,但是還能依然存留而仍舊輝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真的非常擅于與勝利者合作……這是一個榜樣,證明了實用主義的偉大。
只要先活下來,你就可以教育別人了……我能活下來,還活的挺好,你為啥就行呢?!
當你改變不了這個社會時,你先改變自己嘛……
三位衍圣公并存的局面造成了整個儒家一段時期內的混亂,同時,他們顛沛流離的遷徒,也造成了一些孔氏家族成員或是自稱是孔氏家族成員的分散。
事實上,那個丘陵里的孔家村可能就是一支冒充孔氏家族成員的人群組成的。
當然,如果你要是詢問些事,人家才不會承認呢,他們定會說,我等才是真孔,真孔!
這個年頭,已經沒有人關心在山村里的這一支孔家是不是正宗或假冒,只要有生意可做,只要能掙到錢鈔,他們才不關心外面發生了什么……與自己一文錢關系也沒有!
村里同時要有三家辦喜事了,他們三家迎娶的新娘都是山村外幾十里外的人家的女兒。
在這個時候的北方地區,只要財禮充足,差不多都能迎娶到娘子……有點兒不同于大宋境內的風俗,或者是原本一樣,后來被異族給改變了。
文化風俗主要是社會環境決定的……而社會頂層的特點又影響社會環境。
正當大家都在為這些喜事忙亂的時候,忽然,有人在打柴時發現了一伙子人,他們不同于本地的大兵,而且都是穿著緊身衣,手持武器。
他們竟然在距此二十里外的一個山窩子駐扎下來了!
老村長聽了報告后,低頭想了半天,說出了一個對策。(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