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甲三國第546章 荊州亂起(新年快樂)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兵甲三國 >>兵甲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46章 荊州亂起(新年快樂)

第546章 荊州亂起(新年快樂)


更新時間:2017年01月28日  作者:湘南笑笑生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湘南笑笑生 | 兵甲三國 


甘寧之能,別人不清楚,公孫白卻心底明白的很,這個花里胡哨、滿嘴黑話甚至粗話的將領,武力在東吳名列前三,后來更是為東吳第一勇將,而且水戰之能,也在東吳前三之列,對于日夜為水戰憂慮的公孫白,可謂是如獲至寶。

甘寧少年時便可謂是一個當時的叛逆少年,“少有氣力,好游俠”,不務正業,聚集一幫在當時和流氓地痞無異的少年,成群結隊,攜弓帶箭,頭插鳥羽,身佩鈴鐺,四處游蕩,又縱橫江湖,時人聞鈴鐺聲響,便知甘寧到,盡皆避逆。

甘寧好俠義,輕生死,而且脾氣暴躁,一言不合就拔刀殺人,在郡中大有名聲。他一出一入,威風炫赫,步行則陳列車騎,水行則連接輕舟。侍從之人,披服錦繡,走到哪里,哪里光彩斐然,停留時,常用錦繡維系舟船,離開時,又要割斷拋棄,以顯示其富有奢侈,時人皆稱“錦帆賊”。

所在城邑的地方官員或那些跟他相與交往之人,如果隆重地接待,甘寧便傾心相交,可以為他赴湯蹈火;如果禮節不隆,甘寧便放縱手下搶掠對方資財,甚至賊害官長吏員。這種放蕩不羈、任意而為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他二十多歲。后甘寧不再攻掠別人。他讀了一些書,鉆研諸子百家之說,想有所作為,便率領八百多人,去依附劉表,但并不被重用,而且劉備對他似乎也不感冒。畢竟像他這樣的賊寇出身的將領,素有惡名,不管是劉表還是劉備,堂堂漢室宗親,對其還是有點不齒的。

龐統隨同徐晃進駐宛城之后,接連修書三封,甘寧深感龐統之誠意,又素聞公孫白之名,當即率八百跟隨自己多年的部曲,欣然而來。畢竟像甘寧這樣的豪俠,自幼最崇拜的便是霍去病那樣的英雄,而一統北方的燕帝,在稱帝之前的功績更是遠遠超越霍驃騎,豈能不令他神往?

只是他萬萬想不到,那威名赫赫、橫掃北方的大燕皇帝,居然是如此俊逸的一個青年,尤其是公孫白在保持健康值100的情況下,唇紅齒白、豐神如玉,看起來就像二十出頭的模樣,令他實在不能將其與那個如雷貫耳的名字聯系起來,再加上公孫白輕騎而來,無車駕儀仗相隨,所以一開始并未在意。

如果說甘寧開始只是尊敬公孫白的威名和功績的話,當公孫白祭出車船和飛虎戰艦時,甘寧則徹底的被震撼了。

一方面震撼于公孫白的仙術,另一方面又被那些新式戰艦所震撼。對于他這樣的水軍戰將,見到那些腳踏為動力,設計精巧的戰艦,就像趙云等人見到汗血寶馬和神臂弩一般震撼和興奮。

車船是以明輪取代槳作為推進工具,連續轉動明輪,讓槳葉不斷劃水,連續做功的高速船舶。在同一根轉軸上可因船寬的大小安裝很多踏腳板,由很多人同時踏之,提高車船的推進效能和船速。

車船航速快,專用以突擊敵方船只。外以生牛皮蒙背,具有良好的防御性能。開弩窗矛穴以攻擊敵人,下層甲板的士兵主要負責行船,上層主要負責射擊。這樣再配上燕軍天下無雙的強弩,在水戰之中優勢極大。

除了車船,公孫白又在淯水往下游方向水面較寬處放置了一艘樓船,便于眾水軍練習所用,畢竟淯水上河面寬度有限,不宜這種巨型戰艦自由航行,但是樓船這種超級巨艦,卻是水戰的巨無霸,在水戰之中雖然運行不便,但是一旦被其撞上就是人仰船翻的效果。

車船和樓船雖然新穎,但是甘寧和他的八百親兵部曲都是縱橫長江的水寇出身,不出半個月便摸清了其操作技巧。

公孫白令徐晃抽調三萬頗有水戰基礎的興漢軍將士,又令正在淮水練軍的高順抽調了兩萬兵馬,合計五萬具有一定水戰基礎的將士,組建成騰蛟軍,歸甘寧統率,同時拜其為橫江中郎將。

按照公孫白的想法,這只騰蛟軍將作為水戰時的精銳之師,沖鋒在前,就如陸戰之時的白馬義從一般,而身后的大軍便趁機掩殺。

剛加入燕軍不過一年多的甘寧,便已被拜為中郎將,已算是極其破格重用了,得到公孫白重用的的甘寧,自然感激涕零,徹底放下了所有的高傲和不羈,甘愿為燕帝肝腦涂地。

心中大定的公孫白,在宛城盤桓了數月之后,終于起駕回京師。

這時,北方的第一批土豆也已得到了豐收,而系統的灌鋼冶煉術的推廣也有了新的突破。

灌鋼的重要一個環節便是冶煉焦炭,否則那種火候不到的焦炭還不如用木炭的效果,系統提供的書籍上雖然用大量的文字說明了如何從焦煤中提煉交談,但是將書本知識轉換為實際的工業技術卻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但是總算是有兩個人解決了這個問題。

這兩個人便是浦元和馬鈞。

馬鈞是當時赫赫有名的能工巧匠,其改造了織綾機,提高工效四五倍,還改良了用于農業灌溉的工具龍骨水車(翻車),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最負盛名的機械發明家之一。

浦元,可謂是這個時代的冶鐵神匠。首創淬火技術,使鋼刀堅而有彈性。歷史上曾精選精鋼、寒鐵為諸葛亮鑄刀三千,為求鋒利,命人遠涉千里至蜀江取水淬刀。取水人不慎將水傾覆少許,無奈取途中水補充,被浦元一眼識破,命人再取蜀江水淬刀。刀成,削鐵如泥,世稱“神刀”。

馬鈞原本效力于曹操,曹操戰敗之后,被公孫白任命為考工令,專門從事各種匠藝改良。而浦元卻是公孫白廣派黑豹衛,搜羅天下,花了足足近半年的時間才找到的。

兩人一聯手,果然便解決了焦煤的問題。

為此,公孫白率眾親臨現場,見證浦元的成功。

高爐設置的地點在許都城外不遠處一處河流的上游,高爐足有三丈,是根據浦元的要求堆砌而成,為了防止散熱,浦元命人在內部砌有一層半米厚的耐火磚,因此這爐子極大,在半腰時,又讓人沿著爐壁堆砌了石屋,屋里已堆了不少的焦煤。

這樣的高爐與尋常造作局的高爐不同,一方面是增加了長度,另一方面爐壁也加寬了不少,這種高爐已經頗有些近代高爐的雛形了,爐底四周和上部為碳磚,下部為粘土磚;整個爐子足足有四人高,半個屋子大,下方有一個進風口,值得一提的,則是木匠們做出來的鼓風機。

鼓風機是這個時代早已出現的東西,但他們用的卻是馬鈞發明的水動排力鼓風機,就地選擇湍急的河流作為動力,當水流沖擊下水動派力鼓風機的臥輪時,就會帶動上臥輪旋轉。使得和它相連的連桿運動,連桿往復運動,使排扇一啟一閉,進行鼓風。而且馬鈞采取的是雙向鼓風,里頭的活塞也想辦法充實,風力更大。這樣不但解決了人力緊張的問題,同時也大大提高了效率。

排水的風輪與鼓風箱已經連接在了一起,高爐中的焦煤也已經引燃。鼓風機在水流的帶動下,開始咔咔隨著曲柄運動起來,箱口立即呼呼的吹出風來。水流湍急,鼓風機的出風也是連綿不絕,而且風力極大,出風的箱口正對高爐的風口。頓時,原本只是冒著黑煙并沒有完全燃燒的焦煤迅速開始啪啪作響,爐子里的焦煤立即燃燒。

爐頂上開始冒出煙來,煙霧騰騰,整個爐子里通紅一片。

就在眾工匠正要去去焦炭時卻被浦元制止,足足又等了半個時辰,爐內的溫度持續升高,浦元見機差不多了,道:“可以取炭了。”

一聲令下,早有幾個鐵匠拿出特制的工具,將滾燙的焦炭取出來,接下來的事情也不小,還需粘結、固化、收縮,不過這些,鐵匠們倒是在行,忙活了一個多時辰,焦炭的樣品便送到了浦元的手里,浦元左右看了看,見炭身烏黑,沒有一絲雜質,便恭恭敬敬的呈遞給公孫白道:“陛下,請驗炭!”

公孫白雖然不懂這玩意,但是見得手中的焦炭色澤烏黑發亮,通體看不到丁點雜色,如同墨玉一般,自然知道這是焦炭中的上品,不禁連聲叫好。

有了好炭,那些工匠們紛紛歡呼雀躍起來,有人去搬鐵礦石來,有人準備好焦炭,有人去清洗爐子,隨即大家熟稔的開始生爐,放入鐵石,燃起焦炭。

幾個時辰之后,鐵水自一處槽口流淌出來。有人不由驚道:“是鐵水,鐵水,鐵化作了水。”

若說鐵水,大家都見過,可是全部融化為鐵水,見識的人倒是不多,一旦融為鐵水,就意味著大量的雜質從鐵中脫離。

灌鋼之術,終于得成,公孫白終于輕輕的吁了了一口氣。

等到一日之后,一柄鋼刀送到了公孫白面前,公孫白對比了一下系統所制造的灌鋼刀,互相對砍,基本沒有什么差異,心頭終于徹底的安定了下來。

灌鋼之術,終于徹底的研發出來了,中華的冶鐵之術,將領先世界上千年。

秋去春來,灌鋼之術得以傳播到整個北地,而在過去的一年里,北地的糧食也得到了大豐收,甘寧的水軍也訓練一定程度,騰蛟軍能夠熟練駕馭著車船縱橫江湖之上,馬踏江南,只等一個契機而已。

就在此時,一道密報由黑豹衛傳入宮中。

劉表病危!

接到密報的公孫白從龍床上一躍而起,當即傳令郭嘉、趙云等心腹之將到德陽殿內,商議進攻荊州之事。

(敬祝大家新年快樂,闔家安康!)

本書來自/book/html/36/36575/index.html


上一章  |  兵甲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