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甲三國第一百四十七章 血海深仇(求月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兵甲三國 >>兵甲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七章 血海深仇(求月票)

第一百四十七章 血海深仇(求月票)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02日  作者:湘南笑笑生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湘南笑笑生 | 兵甲三國 
第一百四十七章血海深仇

嚓嚓嚓!

一根根拒鹿角被精鋼長刀砍開,接著那圍在遼東軍大營四周的柵欄也被劈開,七千多精騎如同狂風般卷入遼東軍大營。。しw0。

從睡夢中驚醒的遼東軍,慌亂的穿衣披甲、尋找武器,然后在遼東軍將領的呵斥下亂哄哄的集結著,整個大營一片混亂。

然而,不但那些校尉、軍司馬、百人將沒弄清情況,就是主將陽儀也沒弄清情況。被驚醒的陽儀四處呵斥著亂軍集結迎戰,開始聽得是城內的太平軍從西門殺來,便下令全軍各路將士全體殺往西門。

就在三面的遼東軍全體沖殺向西門之前,意欲堵住奔殺而出的太平軍時,后軍卻一陣大亂,先是被一陣箭雨秒殺一片,接著又被一股鐵流狂濤沖了個七零八落,潰不成軍。

火光之中,黑壓壓的一片精騎碾壓而來,人數絲毫沒有劣勢,然而那七千鐵騎井然有序的奔襲而來,那巨大的沖擊力又豈是馬步混雜的遼東亂軍所能抵擋,只聽得慘叫聲四起,一個個遼東軍被撞得飛了起來,根本毫無抵抗之力,一擊即潰。

城頭上,火光通明,公孫白屹立在城墻正中,得意洋洋的望著大肆蹂躪和碾壓敵軍的部眾。

也許,勢均力敵的戰斗,仰仗臨場指揮的發揮、士氣的激勵而艱難取勝,才能更加體現出將士的勇猛和血性,可是他并不喜歡這樣的戰斗,他就喜歡完全沒有懸念的碾壓式的戰斗,減少己方的傷亡才是王道。

混亂中的陽儀終于清醒了過來,很顯然遼東軍情報有誤,這只從天而降的七千多精騎,使他在這場戰斗中已完全沒了取勝的機會,死拼下去只會全軍覆沒。

“吹號,撤退,隨我退往東門,與涼茂將軍匯合!”他嘶聲怒吼道。

號角聲連綿響起。潰不成軍的遼東軍隨著熊熊火光中的帥旗,如同潮水一般涌向了無慮城東門。

所謂軍敗如山倒,帥旗一退,遼東軍便連殘存的抵抗也放棄了。剩下的戰斗就是追擊和逃跑的較量,比的是誰速度更快。

可是,馬步混雜的遼東軍,在白馬義從和墨云騎的追襲之下,只有三千多騎兵緊緊跟隨在陽儀的背后。而余下的近七千步卒卻只恨爹媽少生了兩條腿,雖然亡命逃竄,卻怎比得上后面那些七尺五以上的駿馬的騎速,一個個被砍得哭爹喊娘,血流成河。

“寧鄉侯有令,繳械投降者不殺!”從背后傳來連綿不絕的喊聲。

那些奔逃不及的遼東軍,如夢初醒,紛紛扔下武器,退往兩邊,雙手舉起跪倒在地。高聲喊著“愿降”,而遼東軍中的烏桓人、夫余人和高句麗人幾乎占了大半,雖然聽不懂漢語也不會說漢話,也依葫蘆畫瓢的怪聲怪氣的喊著“愿降”。

白馬義從和墨云騎馬勢不停,將遼東軍俘虜留給背后的太平軍,繼續縱騎向前追襲。

被遼東軍步卒這一阻,白馬義從和墨云騎速度霎時慢了許多,等到越過那層層阻隔的俘虜之時,前面的遼東軍騎兵已然奔出了兩三里之外。

七千多精騎奔到西門之前時,西門方向已然火光大起。夜空中一片通明,陽儀的三千騎兵和涼茂的五千騎兵匯合在一起,正在快速的集結,準備列陣迎敵。

趙云和太史慈互相招呼了一聲。當即喝令兩只精騎勒馬停了下來,接著又迅速的排列好隊形。

墨云騎在前,四千多墨云騎齊齊端起了大黃弩,一枝枝長箭瞄準了對面,而背后的白馬義從卻分為兩部,那些輕騎輔兵們。正在快速的給那些百戰老兵換著重甲和馬鎧。

白馬義從需要時間換甲,對面的兩只匆忙會師的遼東騎兵何嘗不要時間整頓?

等到訓練有素的白馬義從換好鐵甲的時候,對面的敵軍仍然在整頓隊列。

隨著太史慈的呼喝,墨云騎帥旗舞動,四千余墨云騎快速的往兩翼退去,露出正中一千多全身被鐵甲披覆的白馬義從,如同一只只鋼鐵怪獸,在夜色之下顯得格外陰冷和猙獰。

“那是什么?”有人驚呼起來。

剛剛集結完畢的遼東軍騎兵,第一次見到這種從頭到腳都藏在鐵甲中的怪物,齊齊發出驚恐的神色。

“備弩!”趙云手中的龍膽亮銀槍高高的舉起。

隨著噶及噶及的弩機聲,一張張臂張弩已然被端了起來,齊齊瞄準前方。

趙云長槍狠狠的朝下一壓,率眾轟然朝遼東軍涌去,接著背后的白馬義從輔兵也重新轉化為輕騎,緊緊的跟隨在后,再往后便是黑壓壓的一片墨云騎。

眼看接近敵軍一百二十步內,趙云高喊一聲“放箭”。

咻咻咻!

千箭如蝗,破空聲大起,一枝枝強勁的弩箭惡狠狠的透入剛準備啟動迎敵的遼東軍中,臂張弩在這個距離的勁道,足以射穿這個時代的任何甲衣,只聽得慘叫聲此起彼伏,遼東騎兵已然被射倒了一片。

火光之中,遼東軍悍將涼茂揮起長刀,擊落了幾枝射向他的利箭,眼見一輪箭雨射罷,敵軍也已奔到己方近六七十步內,急聲喝道:“放箭!”

一片箭矢如同傾盆大雨一般飛向迎面而來的白馬義從,卻只聽得叮咚叮咚的一陣鐵器的碰擊聲,奔在最前的白馬義從重甲根本沒將那****而來的箭雨放在心上,依舊一往無前,沖向對手。

這一刻,涼茂徹底心涼了,他跟隨公孫度多年,是公孫度部下最得力的悍將,豈能不審時度勢。

“全軍往南撤退!”

他絲毫沒有半點猶豫,當即調轉馬頭,往南疾奔而去。

那些被這群神秘的鋼鐵怪獸嚇得膽戰心驚的遼東騎兵,聽得主將號令,更是毫不猶豫的跟著涼茂往南疾奔而去。

而損兵折將的陽儀雖然于心不甘,但是也不敢怠慢,只得率眾緊緊跟上。

白馬義從重甲騎兵的速度終究比不得平時輕騎的速度,而且最致命的劣勢則是轉向困難,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遼東騎兵逃之夭夭,消失在夜幕之中。

疾奔而來的公孫白。望著遼東軍消失的背影,滿臉的悵惘和不甘,恨恨的罵道:“都說遼東這旮旯里的人實誠,為何這小子卻如此奸猾!”

身旁的郭嘉嘿嘿笑道:“公孫度此人也算是頗懂兵法謀略。這一戰原本算計得幾乎無懈可擊,唯一的缺陷就是情報有誤。兩軍交戰,情報第一,情報有誤便如同瞎子一般,必然戰敗。”

這一戰。公孫度出動了兩萬大軍,想要堵截孤軍深入的三千太平軍,作戰計劃原本幾乎是無懈可擊,奈何卻疏漏了確認情報的準確性,錯誤的判斷公孫白不敢傾巢而出,結果兩萬大軍被突然殺出的七千精騎斬殺了三千余人,俘虜六千人,走散兩千余人,最后只逃脫八千余騎兵。

這一戰之后,公孫白的兵甲幣已然上升到了139852。奈何在掌控整個幽州之前,無法升級系統。

清晨,望平城,城西的一處破舊宅院。

此時已進入寒秋,城內秋風肆虐,落葉飛舞,城內沿街的百姓不時的出來掃著門口的落葉,然而在這處宅院前,落葉卻厚厚的一層無人打掃,顯得格外破落。

宅院的大門。油漆斑駁,而且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灰塵,似乎常年無人居住。

叩嗒嗒

這處平常連野狗都懶得來的破落巷子,居然在天色蒙蒙亮的時候響起了一陣馬蹄聲。只見四五名騎者,轟然在那處破宅院前停了下來。

這條巷子原本就是城西主街道的分支的分支的分支,所住的人并不多,而且住的都是幾戶小攤販,早早忙著上街去討生計,沒有多少工夫來管閑事。只是抬頭朝窗外望了望,然后便縮回了頭。

幾名身材高大、頭戴斗篷遮住面目的灰衣人,簇擁著一名同樣戴著斗篷的黑衣人,奔向了宅院門口的臺階,一名灰衣人上前,輕輕的叩擊著門環。

他叩擊的時候很奇怪,先在左門環叩擊了幾下,又在右邊叩擊了幾下,那門竟然自己開了,幾人牽著馬疾奔而入,然后那大門又自動關上,似乎無人來過。

宅院內卻別有洞天,亭臺水榭,應有盡有,不知從哪冒出來的幾名小廝似乎認得這些不速之客,替他們牽過馬匹。

黑衣人在幾名灰衣人的簇擁之下,來到一處廂房之前,輕輕的敲了敲門,然后恭聲道:“望平令楊路拜見李太守。”

此人居然是望平城縣令,堂堂的望平城之主,想不到在自己的轄地內居然像做賊一般。

屋內傳來一聲蒼涼的聲音:“說過多少遍了,老夫乃是一介茍延殘喘之平民,不是什么太守,進來吧!”

望平令楊路這才率眾推門而入。

“太守大人,大喜啊!”楊路急聲道。

“喜從何來?”那道蒼涼的聲音問道。

“太守大人的大仇有望得報了!”

“哦?”

“下官前日得到情報,公孫度不知死活,率眾攻襲遼西,那是公孫瓚之子公孫白的地盤,結果在醫巫閭山鎩羽而歸,四萬大軍被公孫白部三千步卒所阻。”

“哦,公孫白,莫非就是你說的那個平定三郡烏桓之亂,又以五千精騎大破十萬鮮卑軍的寧鄉侯?”屋內那人聽到公孫白的名字,語氣稍稍有點激動。

“正是。”

“就算公孫度碰了個釘子,也只是無功而返而已,老夫如何報的大仇?”屋內那人疑惑的問道。

楊路的聲音突然變得激動了起來:“下官昨日又接到情報,公孫度退兵之后,寧鄉侯部將張郃竟然率三千精兵突襲了無慮城。”

屋內那人卻吃了一驚:“孤軍深入,實為不智啊!“

楊路的聲音變得更為激動起來:“下官也是這么想的,然而下官剛剛又接到情報,寧鄉侯派張郃突襲無慮城只是誘餌,公孫度一時不查,竟然只派兩萬兵馬分三路圍截張郃,結果被寧鄉侯親率七千精騎分而擊之,公孫度兩萬大軍只逃得八千人。以此看來,寧鄉侯可能欲圖謀整個遼東!如此大人舉家之仇可報也!“

“遼東之兵力超過十萬,以一萬余眾圖謀整個遼東,怎么可能?”

“寧鄉侯當初以五千馬步軍平定三郡烏桓近十萬人,又以五千精騎大破十萬鮮卑騎兵,使整個鮮卑王國陷入紛亂,下官認為寧鄉侯以一萬余眾攻下遼東并非沒有可能,若是我等再聯絡被公孫度迫害者相助,大事必成也!”

“好!好!好!”屋內那人連聲說了三個好字,聲音微微的顫抖了起來,“你意欲何為?”

楊路沉聲道:“臨近無慮城者無非望平和遼陽兩城,遼陽城高墻厚不易攻襲,我料寧鄉侯必然來攻望平,下官想將望平獻出,如此太守大人就安全了,可全力支持寧鄉侯為太守報仇。據下官所知,支持太守的世族不在少數,至少能湊出上萬士卒。”

屋內一片靜寂,許久才聽到屋內那人顫抖的聲音道:“想不到我李敏茍且偷生多年,終于等到了能夠報仇雪恨的一天,能替我報仇的竟然是一個不過十八歲的少年英雄。”

楊路恭聲道:“恭喜太守大人。”

“去吧,須小心嚴防縣尉公孫云,此人是公孫度派在望平監視你的眼線。”

“請老太守放心,寧鄉侯兵臨城下之際,便是公孫云授首之時!”

眼見得楊路等人已然悄然離去,屋內那人沉默了半響,終于緩緩的走出了廂房之內。

這是一名身著布袍、頭發散亂的中年人,雖然身子十分矯健,雙眼炯炯有神,但那頭發卻已然灰白。

屋外的光線亮得他雙眼瞇縫起來,兩滴清淚隨著眼眶緩緩的流出,他喃喃的自語道:“整整五年了,終于能出來看看陽光了……”

李敏,原河內太守,在玄菟郡中知名度很高,因反對公孫度的所作所為,故率眾抵制公孫度,失敗后又惟恐公孫度加害自己,于是帶領全家遷居到了一處海島。

公孫度追捕李敏不得,大為惱怒,便掘開李敏父親的墳,打開棺材焚燒尸體,又誅滅了李氏宗族數百人,可謂是血海深仇。

然而實際上,他一直躲在這處破舊的宅院里,全靠望平令暗中資助度日,同時也一直在等待著報仇的機會。

一名老蒼頭輕輕的走了過來,躬身站在他身旁。

李敏緩緩的抬起頭來,望著他道:“取紙墨來,該是老夫還擊公孫度老賊的時候了。”

ps:由于今天又要外出,只能奉上四千字的大章了,抱歉……(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兵甲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