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席卷天下II第九百一十六章 本初建立根據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席卷天下II >>三國之席卷天下II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一十六章 本初建立根據地

第九百一十六章 本初建立根據地


更新時間:2017年02月07日  作者:君子毅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君子毅 | 三國之席卷天下II 


郭圖描述了幾乎半個時辰,有時候前言不搭后語,但漸漸通順,策劃出了一個十分大膽,行之有效的新戰略。

眾人一開始聽得懵,但全部聽進去后,他們就震驚了。

袁紹聽到郭圖的話后,他示意衛兵放開郭圖。

于是乎,袁紹采納了郭圖最新的戰略戰術。

袁紹當時就開始點將。

他命令高覽帶領五千兵馬,藏身魯山溶洞群,又在魯山四周堅壁清野,收四周百姓入山。收四周百姓入山,這樣做一方面為部隊提供了后勤人員,又能夠削掉秦峰的耳目,隱藏行蹤。

而魯山,是山東省四大高山之一,位于樂安郡南部,現代是在淄博市轄區。海拔一千多米,東西走向,面積26.7平方公里,是彌河發源地之一。

春秋時期,齊魯兩國以此山為界,山南為魯國,故稱魯山。山北是齊國,現在是齊國郡。山南麓有著名溶洞群,后世在下崖洞口附近發現距今40至50萬年的沂源猿人化石。

青州有六郡互相接壤,從西到東,大致是,一二二一形態排列,如今秦峰占據的濟南郡是在最西,濟南郡東邊緊鄰兩郡,北邊是樂安郡,南邊是齊國郡。

樂安郡、齊國郡東部緊鄰兩郡,北邊是北海郡,南邊是城陽郡。

最東邊是東萊郡。

魯山整個山區橫跨樂安郡又延伸至濟南郡。

袁紹隨后又點將顏良帶領五千兵馬,進駐‘沂山’。

沂山是北海郡城前的天然屏障,現代是在山東濰坊市,古稱海岱、海岳,為中國東海向內陸的第一座高山,有“大海東來第一山”之說,素享“泰山為五岳之尊,沂山為五鎮之首”的盛名。古代十朝16位皇帝登封于此,從而留下名垂青史的“東鎮碑林”,其留存的御碑數量為世界之最。

這沂山不同尋常,森林覆蓋率高達98.6以上。別說藏顏良的五千兵馬,十萬大軍入內也是不見蹤跡。顏良也是堅壁清野,收大山四周百姓入山。值得一提的是,沂蒙老區的‘沂’,說的就是此山。

袁紹又點將文丑帶領五千兵馬,進駐昆崳山。

昆崳山位于青州東萊郡北部牟平區境內,大山東部臨海。現在位于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境內,膠東半島東端,面積48平方公里,主峰泰礴頂海拔923米,是膠東半島第一高峰,方圓百里,峰巒綿延,林深谷幽,古木參天,多有清泉飛瀑,人跡罕至。

后世有昆崳山國家級森林公園是道教全真派的發祥地,膠東革命的搖籃,素有“海上仙山之祖”美譽,“海上仙山屬蓬萊,蓬萊之祖是昆崳”之說。

袁紹同樣要求文丑堅壁清野,收大山四周百姓入山。

袁紹又點將鞠義帶領先登部隊,進駐嶗山。

嶗山也是在東萊郡,但位于東萊郡南部,現代位于青島市東部,古代又曾稱牢山、勞山、鰲山等。它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嶗山的主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海拔米,是中國海岸線第一高峰,有著海上“第一名山”之稱。當地有一句古語說:“泰山雖云高,不如東海嶗。”

鞠義同樣堅壁清野,收四周百姓入山。

就此,袁紹調兵遣將布置戰略,四路大軍進入這四座山,成不規則四邊形,籠罩住了整個青州地帶。

而袁紹自己……。

五月十日深夜,一陣陣的人沸馬嘶聲驚醒了北海郡的百姓。

到了第二天,百姓就發現袁軍不見了,不知去向。

實則袁軍各入大山,為了掩蓋行蹤,都是連夜進兵。若遇到村莊,都是夾帶一空,又焚燒村落,造成劫掠的假象。

而袁紹自己也是如此,他還虛打旗幟,作出麾下全部兵馬撤退向嶗山后‘青島地區’的假象,以便誘敵深入。而他也是沿途裹挾百姓,以免暴露。又成攜民撤退,負隅頑抗的模樣。

袁紹就來到了后世的青島地區,膠州灣的東南的那個犄角大地上。又在嶗山之后,偏遠切安全。袁紹又吩咐鞠義帶領最精銳的先登部隊,一定要守備好嶗山。

就此,他采用了一個極其大膽的策略,也是形勢已經迫于一線,不得不破釜沉舟,玩命一戰。

袁紹堅壁清野,收百姓于四座大山之中,這讓山區成為袁軍的根據地。他也因此放棄了整個青州郡縣,這個舉動十分大膽。

另一方面,秦軍側。

秦峰發動群眾,徹底打破袁紹的游擊戰,這一戰聞名天下。隨著袁軍后撤,秦峰命令各路縱隊狂飆勐進。

而這一日,坐鎮濟南郡的秦峰得到了一個消息。

“什么?袁軍不見了?”

隨著袁軍消失不見,秦軍各路縱隊高奏凱歌,樂安、齊國郡輕易收復。

“最新的消息,張既部已經進駐了北海郡城。”賈詡匯報道。

收復袁紹大本營,這真是一個好消息,但秦峰沒有高興起來,“袁紹和他的大軍去哪里了?”

袁紹二萬五千大軍消失了,青州各郡縣全空了,秦峰反而是沒有立刻深入,他必須要找到袁紹。

于是乎,秦軍斥候全部出動。

二日后,來到北海郡的秦峰得到了一個消息,有一支規模龐大的軍民隊伍,估計有十萬人左右,進入到了嶗山后。

“嶗山后,那就是后來青島地界……。”秦峰不明白了。

他和賈詡、龐統聚在沙盤前。

嶗山后就是青島,找到這處所在后,就能夠直觀的看到,這是一個三面環海,一面是嶗山的地域。西邊是膠州灣,東邊是嶗山灣,南邊是東海,北面是嶗山,真是易守難攻的地方。

袁紹大軍撤退到了這里,又帶了更多的百姓過去。

秦峰他們就明白了袁紹的意圖,這是負‘隅’頑抗。

既然查明了袁紹的動向,秦峰就開始進兵。

秦軍一路過去,各路郡縣的百姓開城投降。

秦峰一口氣推進了三百公里,直達后世膠東半島。

秦峰就命令分兵,張既一萬兵馬一路南下,去取城陽郡,奪取城陽后,原地戒備,等待繼續南下進攻徐州的命令。上將孫禮帶三千兵馬一路繼續東進,去取空虛的東萊郡東北部地區。而秦峰帶領三萬大軍向東南進兵,前往嶗山。

這邊秦峰是四萬人出頭,他原本是有六萬人的規模,這來自于分兵把守各處郡縣,安撫百姓,謹防士族反撲,所以兵馬自然就少了。

二日后,忽然各路有消息傳了回來,各部秦軍遭受到了袁軍的突然打擊。(未完待續。。)


上一章  |  三國之席卷天下II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