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大宋第一百一十七章 力有不逮非不想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田園大宋 >>田園大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七章 力有不逮非不想

第一百一十七章 力有不逮非不想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30日  作者:心盈田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心盈田園 | 田園大宋 


歸時來路仍依舊,田畝臟亂繡,麻雀揀深秋,啾啾、啾啾,似是道莫愁,卻叫心頭憂。

曹彥吃掉三盤子半的菜及兩碗飯,又喝著酒吃肉串,不曉得他是真沒吃飽,還是讒,但不管怎么說,飯量是讓人羨慕的。

等他吃掉二十個肉串時,發現沒了,顯得很不好意思,尤其是旁邊還有一個跟他身高差不多,臉上看去還是很年輕的張小。

“這位,回頭我請你吃。”曹彥以為自己把本應該給張小吃的東西吃掉了,對方會餓,便許個承諾。

張小確實很不高興,他從小餓慣了,也餓怕了,對別的不在乎,對食物卻最敏感,在西市看別人于小吃區域買很多東西沒吃光扔了,他生氣;看著有人使勁吃東西,東西的數量還不多,他生氣。

好在他知道自己生氣沒什么道理,所以悶悶地點點頭,不知是答應了,還是原諒了。

徐寶卷了三個干豆腐卷遞給張小,問:“肉松吃沒了?”

張小搖頭:“太好吃了,舍不得吃。”

“我再給你做呀,我還指望你長更壯實保護我呢,覺得餓就吃。”徐寶心疼地說道,在他看來張小就是個孩子,做肉松確實會消耗很多精肉,可既然有條件,便不能苦了孩子。

“嗯嗯!”張小高興起來,幾口把三個干豆腐卷吃掉,從他的挎包里抓出一大把肉松,捏著一點點往嘴里送,然后閉上嘴輕輕咀嚼著,滿臉幸福。

曹彥在那看,摸摸肚子,覺得自己還能再吃下去些,但實在不好意思去要,吸吸鼻子,突然想起個事情,問:“可是西夏細作身上搜出來的?”

“張小哥,給曹虞候幾口。”徐寶對張小說,他不是讓張小咬曹彥,是給東西。

說完這話,徐寶回憶起個有意思的事情,算是個玩笑,說有人吃飯時,對旁邊的人說,給我盛口飯,結果那人就吃一口飯吐到他碗里,他沒說什么,咬著牙吃掉,然后又對那人說,再來一耳朵眼稀粥。

還好,張小沒有拿嘴量幾口,而是把手上托著的分出一半給曹彥。

曹彥學著捏起來放嘴里品嘗,隨即點頭:“好吃。”

“好吃就不是西夏那邊的。”徐寶跟著說道,西夏那邊大部分地區是草原,即蒙古,別說是寶元年間,哪怕是他那時,正宗的蒙古烤肉和牛羊肉松也不好吃,旅游的人和本地多數人吃的是改良過的。

牛羊若是吃青草,肉就膻,而且是直接切下來烤,不‘喂’一下,往上使勁放調料,味道也壓不住。

雖說肉松的歷史能查到蒙古帝國,但那肉松絕對沒有自己做的好吃,現在西夏也有肉松,還有身上帶的肉干,收拾戰利品的時候翻出來了,一點也不好吃。

曹彥又吃了一小口,忿忿地說道:“西夏那里的人吃肉比我們多呀。”

“沒我們養的牲畜多,西夏那里的人也不是天天吃肉,尤其是平民,而且那里的物產相對來說不夠多,又連年征戰,每攻占一個地方便大肆掠奪資源用以擴軍,被占領和被掠奪的人日子比我們難過多了。”

知道大概歷史的徐寶可不認為西夏的人日子好過,享受的只是少數人,那大宋一樣有人享受,天天吃肉算什么。

“徐郎還知戰事?”曹彥聽完徐寶一番話,驚訝地問。

徐寶使勁搖頭:“不知道,瞎說的,反正西夏的人吃肉沒我們多。”

“哦”曹彥顯得很遺憾,看那意思,他打算找徐寶探討下關于怎樣收拾掉西夏的事情。

徐寶沒那興趣,至少現在他不想從多高的角度上分析,因為沒用,兵不強,想得再好也是廢。

那禁軍終身為兵,還玩刺字,在社會上生活總覺得低人一等,他能好好作戰嗎?

而廂軍更不用說,給一點錢,而且還貪墨,指望他們去玩命打仗,他們圖個啥呢?

自己的上崗村選出一百青壯,嚴格訓練,營養跟上了,如哪天有一百禁軍來戰,村兵能把禁軍給屠干凈了。

因為村兵有拼命的理由,各方面訓練和飲食上又比禁軍強。

所以在無法解決軍士福利的前提下,指望他們打勝仗可難了。

曹彥找不到有共同語言的人,慢慢吃自己的那點肉松。

王疇看著路邊的田地,天要更冷了,麻雀一群群落到收割完的地里尋找東西吃,這邊的地排水好,損失相對較小。

隨著車繼續向前,到達扶溝縣的范圍時,情況就變了,地里還有倒伏的作物沒有被收取干凈。

估計是收的人看稻子長得不好,而且又倒泥里了,收割起來費力不說,還只能當柴火燒,所以少部分這樣的地就不管了。

“受災真的那么重?”王疇是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從地里殘留的東西便知道秋收收不上多少東西。

怎么說他也是個官員,漠視民生是不可能的,他同樣希望看到百姓日子好過,只是在如何讓百姓好過的方面他或許不行。

徐寶跟他說:“若還征賦稅,則不好過,若免了,有的人家反而比原來日子還能好,但朝廷賦稅又少收,尤其是征戰的時候,咱常平倉會出軍糧嗎?”

王疇被問愣了,詫異地看向徐寶,也問:“玉玨緣何知曉朝廷動了常平倉?”

“不是動了常平倉,秋收的時候我買糧能那么貴?往年這時可是糧米出糶之時,我本打算多買廉價的黃豆,結果村里人卻說,價錢比往年此刻每斗貴了四到五文。”徐寶給出個答案。

“黃豆貴三文,與常平倉有何關系?”王疇沒明白,常平倉里沒大豆,因為不好儲存,常平倉里面都是谷子,帶殼的麥子、稻子、小米、高粱米,帶殼能多保存兩年,大豆沒法帶殼,一碰殼就碎。

徐寶遞給王疇一個干豆腐卷,自己在那一點點抿著喝酒。

“玉玨,你與我說說,大豆價高怎與常平倉有關?”王疇不放棄,他感覺到徐寶知道原因。

徐寶不愿意浪費時間,知道原因和不知道原因,還不是都得回村里建設村子。

王疇追問,徐寶才打算簡單地說一下。

“常平倉把糧食拉出去當軍糧,現在倉中缺糧,自然要提高價錢補倉,以免國基不穩,其他有門路的人看到常平倉在不是平抑價格的時候就把糧食拉走,他們害怕糧少,尤其是買賣糧食的商人。

因此他們提前加價收,京城周圍有幾個縣糧食被大雨給耽誤了,沒糧可賣,都等著朝廷免去賦稅呢。

其他收成好的人,只要不是真缺錢,就留著糧食,從別處拉糧來賣的人一看到這個情況,當然要臨時加錢了,他們一加,我買的時候就貴。”

王疇聽了,覺得有點道理,隨即問:“怎么能讓糧價下來呢?常平倉不收糧,說沒錢,是不是就行?”

“常平倉說沒錢,糧價會更高,因為很多富戶一看常平倉無錢收糧還出糧,那就空了,現在有糧,過上三個月,常平倉拿不出糧來平糧價,現在不使勁收,還要等到啥時候?”

徐寶分析一下。

“真沒辦法讓糧價降低?”王疇不甘心。

“有,朝廷說今年的稅都不免了,必須交,交不上來就抓人去很遠的地方干活,到時哪怕是絕收的人家也要想辦法去借,借錢交,而有點存糧的不賣不行,商人趁機壓價,糧價就下來了。”徐寶給出個主意。

王疇連連擺手:“不成,不成的,難道還要讓京城周圍的地方餓死人?那樣做,幾年時間窮的人家也緩不過來。”

“所以說價高好啊。”徐寶嘆口氣說道:“價高免了賦稅,受災地方的人可以挺一挺,喝喝粥了,放點糠了,到開春時有野菜再挖挖野菜,熬熬也就過去了。”

“家中沒地的呢?糧價高買不起,怎辦?”王疇又開始為無恒產者發愁。

徐寶最討厭這樣的官員,沒辦法就想辦法,光愁有什么用,更可氣的是,朝廷中的官員想的全是從大局角度出發,拿出個‘政策’來就要一下子解決整個國家的一個問題。

比如說以后的青苗法,坑死人了,不考慮社會關系就瞎下命令。

所以徐寶不出聲了,他覺得說那些沒用,不如自己努力,至少自己可以讓上崗村的人不擔心糧價浮動。

順便還能幫下崗村,崗東村那里還得多廢力氣,他們村的里正喬罡心太黑,想辦法給他們換一個。

自己在冬天把三個村整合起來,讓人不挨餓,便是功勞,體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至于說整個大宋,太遙遠,哪怕現在就讓自己當宰相也不行,地方勢力太龐大,朝廷中掣肘過多,玩不過人家。

“小寶你想想辦法。”王疇著急了,稱呼更著改變。

徐寶聳聳肩,心說怪不得后來沒聽說過他家的什么名氣,修唐書就修唐書,還想管多少事情?

于是他只能說:“景彝兄,旁的我不敢保證,但讓我上崗村,及周圍的下崗村、崗東村和我大哥的村子百姓不受苦,我還是能做到的,包括西市一千二百個攤位的人家。

這都是一個中等縣的戶數了,我一無官、二無職、三無品、四無差遣,我做這些還不夠嗎?”

王疇聽了徐寶的話,這才反應過來,徐寶是個尋常的村民百姓。

未修改錯別字,繼續下寫下一章,然后凌晨兩點左右還有一章,又是周一,大家還有半夜看書的,把推薦票投我啊,謝謝。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上一章  |  田園大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