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大宋第六十章 日落黑天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田園大宋 >>田園大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章 日落黑天

第六十章 日落黑天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30日  作者:心盈田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心盈田園 | 田園大宋 


打著傘,徐寶在各個攤子面前溜達。

路過一個賣韭菜的攤子,看著韭菜皺眉,問:“下雨天怎還割韭菜?”

賣韭菜的是個老漢,知道徐寶這個人了,答:“雨天賣個好價,你看著韭菜,短,沒貼地割,爛根子的就少。”

徐寶恍然,他真不清楚,他只知道下雨天割韭菜容易爛根子,如杜甫寫的《贈衛八處士》,其中有‘夜雨剪春韭’句。

許多人翻譯此句時,是強調主人冒雨,其實真正的不是人淋雨不淋雨的問題,是春天的韭菜那么割,會爛根子。

韭菜是一茬一茬割的,春天韭菜剛剛長出來,給割爛根子了,重新下種的話,很長時間吃不到韭菜。

如今聽老漢一說,徐寶理解杜甫為何強調夜雨,晚上割韭菜看不清楚,會割得高低不一,那斷茬兒的地方濺上泥就爛。

漲知識了,學到一手,不能小看割韭菜是高割還是低割,這是生存的智慧,往具體了說,涉及到下雨天有沒有韭菜吃。

徐寶不愿意白學,要交學費,他與賣韭菜的老漢說:“老伯,商量個事,有人來看韭菜,你和看的人說,買你一斤韭菜,可以到賣干豆腐的那里少一文錢買一斤干豆腐,用來炒韭菜。”

“還能炒那東西?”老漢從未吃過韭菜炒干豆腐,或者說是韭菜炒千張,通常是韭菜炒雞蛋,至于說韭菜炒蝦仁、韭菜炒扇貝,老漢不具備那樣的經濟基礎。

徐寶點頭:“能啊,韭菜能炒豆腐,就能炒干豆腐,買你的一斤,就能去那邊減一文錢,但只減一斤,成不?”

老漢一想便想通了,自己賣起韭菜更容易,仔細打量一番徐寶,說道:“你這娃娃有善心呢。”

“我也是為了賣干豆腐,一會兒干豆腐就不是十文一斤,改成十五文。”徐寶露出一副憨厚的樣子解釋。

說完他轉身就來到賣干豆腐的地方,對張禾說道:“漲價,十五文,一會兒有人拿著別的菜過來,那菜只要是一斤,咱的干豆腐就賣一斤十四文。”

“為什么要加錢?”張禾不理解,不是說好為帶字的體現價值嗎?

“一個是干豆腐賣便宜了,素雞變得不值錢;第二個是干豆腐讓其他豆腐和豆腐干不好賣了;第三個是賺的錢太少。若是張禾叔你一人賣,十文錢一斤也無所謂,可是你們四個人,我得計算人工成本,就是人多了得賺的多。”

徐寶說完走了。

路過賣芹菜的地方,與賣芹菜的說別人買他一斤芹菜,如果愿意做干豆腐炒芹菜,可以到那邊便宜一文錢買一斤干豆腐。

又跑到賣白菜的地方,說有人買一斤菘菜,可以便宜一文買干豆腐。

然后是賣黃瓜的,這個就不用炒了,拌涼菜,同樣一斤對一斤。

還有賣肉的、賣豆芽的、賣芥菜的、賣竹筍的、賣山藥蛋子的等等等等。

凡是能和干豆腐在一起做成菜的,徐寶全去打招呼。

賣菜的人感激徐寶,因為可以通過這么吆喝來吸引人買菜,徐寶也沒賠,干豆腐更好賣了。

轉了一圈,他回到賣烤肉串的地方,有以前的小偷帶人過來吃東西,徐寶看著,然后拿出紙筆,寫寫畫畫。

弄完給張檉送過去,讓張檉今天晚上叫村里人幫忙制作,是竹子牌子,每一種三份。

到時候自己留一份,給小偷一份,再給賣東西的或客棧一份。

竹牌子就代表了錢,小偷帶人過來吃東西,按照吃的多少,小偷把牌子給賣東西的,賣東西的則把同樣號碼的牌子給小偷。

一個是證明給過了牌子,留底,一個是拿著牌子跟徐寶結賬,徐寶手上的牌子是為了比照用,每同一個標記數字號碼的三個牌子沒分割開時是有線條連接的,分開的口可以對在一起,線條就是連續的。

如此一來,一個號碼一個數字,別人想要作弊就不可能了,對不上的不算。

小偷想要制作賣東西人的牌子,而不把自己的牌子給賣東西的,徐寶和賣東西的人去比對就對不上。

賣東西的人說小偷沒給牌子,那么賣東西的人就需要拿出沒換給小偷的牌子證明。

賣東西的要是自己多做一份牌子,竹子的紋理和線條也要做出一樣的才行,線條好做,竹子本身的紋理要求就太高了。

小偷那邊也是如此。

漏洞是賣東西的和小偷聯合,因為利潤徐寶要拿半成,賣東西的可以給小偷七分,然后雙方不交換牌子,小偷多得二分,賣東西的多賺到三分。

感覺上是很可行,但里面有一個數據問題,平均一段時間內,正常的數據的波動是有規律的,一旦某個時間段的數據差太多,那就是有問題。

不要以為計算不出來,因為賣吃食和住宿那邊的有關聯,小偷除非能在兩邊把數據給均衡了。

不是徐寶瞧不起小偷,換成他自己,他都沒那本事,有時間計算那個,還不如多帶點人過來呢。

最主要的是可以派人冒充外來者,主動找上小偷,吃飯和住宿的時候花掉的錢有固定數。

到時候沒有那幾撥人的數據在圖形上的起伏表現,徐寶就可以收拾人了。

今天徐寶就打算收拾一家,南四街第二家客棧,用實際行動告訴對方和以后的合作者,該賺什么錢就該付出什么代價,誰都別破壞規矩。

徐寶和賣肉串的人解釋了下他寫畫東西的內容,然后告訴對方:“任何情況下,不準把壞的肉賣給客人,我會隨時讓人過來查看,一旦發現肉時間久了能吃壞肚子,你們這個攤子就要被劃出去。”

“徐郎你放心,我做這行五年了,從來沒吃壞一個人,我寧肯扔掉,也不賣給別人,那是斷子絕孫的事。”賣肉串的鄭重地說道。

“也不準隨意漲價,需要漲價時,我告訴你們,逢年過節,還有特殊季節的時候,價格需要調整。”徐寶又說一句。

“都聽徐郎的,剛才走的那六個人,買了七個茄子,我可沒少賺,真有人不在乎茄子貴。”

賣串的人說起這個,顯得非常高興,茄子一文錢能買倆兒,搭進去點火,還有蒜沫和調料,比賣肉串賺錢。

徐寶心情不錯,給講解:“因為吃一個大茄子可以頂上吃三串肉,吃三個茄子就吃飽了,才十五文,十六文吃四個肉串能飽嗎?所以我才那樣訂價,但你不能把烤餅和烤饅頭賣出十文一個,這是主食,沒人過來吃燒烤盯著主食吃。”

賣烤肉的恍然,心說,原來還有這等算計的方法,讀書人想得跟正常人真不一樣。

五個小偷業務越來越熟練,到中午時忙不過來了,他們不需要別人指點,又找來在別處干活的六個人,湊出錢買的衣服,十一個人做事情。

徐寶看到陌生的面孔帶人過來,詢問下知道后,把對方的衣服錢給報銷,他不打算把服裝成本攤到‘員工’身上。

這種技術性員工不讓他們看到足夠多的好處,會影響他們的積極性,不是任何人都能一眼看出哪個是外來的、哪個有錢、哪個愿意花錢的。

只有在同行業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才會通過縮減非技術員工工錢的手段來維持利潤,而哪怕是這種情況下使用手段,也不是說合理,只能證明管理層黔驢技窮了。

徐寶堅信,自己不會到那一天,因為嘟嘟可以過來,兩個人一起想辦法,兩個人想不出來,嘟嘟回去還能找借口讓更多人幫忙。

比如說作個課題,假設,在北宋時期遇到什么問題,應該如何解決,給出已知條件,一大群專業學生就會努力思考。

至于說在網上論壇找人幫忙,那就算了吧,會歪樓的,一個簡單的小范圍經濟問題,給歪到國家戰略層面上都不稀奇。

在論壇上問別人怎樣能把一畝地的白菜賣出好價錢,到最后很可能得出個如何派遣艦隊征服美洲,并與當地土著進行軍事、政治、文化、經濟交流的整體計劃可行性報告。

夜晚降臨,雨是停不下來了,聽從附近過來的人說,某某河水漲得厲害,要把堤岸沖垮了,還有哪個村子冬天要難熬,因為秋糧收不上來。

這些事情與說話的人和聽的人無關,說的人當個有趣的故事來講,聽的人用別人的苦難來體現自己的幸福。

賣烤肉串的人就很快樂,今天的肉串供不應求,他家還又去買了肉回來穿。

徐寶卻高興不起來,他不愿意去面對吃不上飯的人那渴望的眼神,他怕看見懂事的孩子捂著肚子說不餓的樣子。

如果他看不見,也就不去想,可是他知道那并不遙遠,上崗村旁邊的村子便會出現此等情況。

他的情緒是復雜的,一面想著我不是救世主,一面又想到當初自己被村子撫養,嘟嘟她太爺爺沒說無能為力,所以他活下來了,還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我應該做些什么,至少讓我的眼睛看到的地方符合我的心意,那么就從李聾子他家的店開始吧。”

徐寶對自己說了一句,告訴張勇和張廣,今天晚上不回去,住客棧,住一個便宜的上房,兩個臥室的,自己一個,你們兩個住一個,你倆有個伴兒,而我自己去承受孤獨,我就是這么懂得奉獻,就是這樣無私。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上一章  |  田園大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