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大宋第三十四章 東市豆坊沖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田園大宋 >>田園大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四章 東市豆坊沖對

第三十四章 東市豆坊沖對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30日  作者:心盈田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心盈田園 | 田園大宋 


暴風雨終究沒下來,夜晚的時候風嗷嗷地吹著,估計是把一天的陰云全給吹沒了。

翌日起來后吃飯時,徐寶就聽‘娘’在那里輕松地說著:“老天爺開恩,雨沒有下來,要不然啊,這茬稻子就要完了,眼看著能收了。”

徐寶知道了,當地人不像自己,當地人有種地的,種麥子的不著急,早收完了,等著下一茬種麥子還有那么幾天。

收了麥子的現在是等大豆成熟,比水稻晚一些時候,水稻正是關鍵時刻,一場大雨下來后,水稻會倒,還有的要發霉、發芽。

這可是種地人命根子,因此每天都有人擔心突然下大雨。

徐寶又想到,如果收完麥子種的是一茬高產玉米呢?那……那絕對是不可能滴。

既然沒人有玉米種,那種大豆就很好,等著大豆豐收,自己可以多多購買,冬天沒有其他事情就一邊教書,一邊賣豆制品。

想著的是豆制品,今天早飯喝的卻是粥,小米粥,不是開封本地人種的,這邊的氣候更適合種麥子、大豆和稻子,偶爾在院子周圍有人種高粱。

小米粥很濃,可以立住筷子,但徐寶不習慣,因為立住了筷子的小米粥吃著就只能就咸菜,沒有其他主食。

他那個時候的任何一種粥都甭想立住筷子,大家喝粥是當成水,還有專門喝味道的。

徐寶最想吃的是一碗稀點的二米粥,小肉包子,一個煎雞蛋,再來點小菜。

當然,今天也有雞蛋,沒賣出去的茶葉蛋到現在還保留著,也不怕吃太多亞硝酸鹽對身體不好。

為了快點解決茶葉蛋的問題,他對張氏說道:“娘,今日晌午你們喝點稀粥,一人再吃兩個茶葉蛋,不要心疼,吃沒了孩兒再給你買,小石和芽兒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可不能缺了東西。”

兩個孩子一抬頭,眼中有了濃濃的期盼之色,中午還能吃一頓?

張田氏勤儉,習慣了早飯晚吃,晚飯早吃,一天兩頓的節奏,聽要加一頓飯,還要吃掉八個雞蛋,登時面露不舍之色。

老太太倒是想得開:“好,我家小寶說吃,咱們就吃,蓉兒,一會兒你給小寶量量,天冷時要換身衣服,把買來的好布用上,我也給納兩雙鞋。”

徐寶沒拒絕,反正不給自己做衣服,家中的兩個婦人也要忙別的針線活,然后拿出賣,不如便宜自己。

同時他也考慮是不是應該把新的衣服樣式告訴給兩人,比如休閑裝,比現在的衣服穿起來方便。

而且這個時代的衣服很亂,經常有人把別的民族的衣服樣拿過來改改,做成自己喜歡穿的,很有個性的那種。

說不定休閑服也有市場,女人的衣服花樣更多,這全是錢啊,一次性賺的錢,反正做出來后一旦受到市場歡迎,就有很多人學著做。

就比如現在,現在是出了飯三個人到達西水門,十四個當初搗亂的人又聚集起來,身邊還有更多人。

他們在等,等今天的干豆腐卷過來批發,領頭的見徐寶出現,湊到近前四下里看看,咬著耳朵說:“徐郎,我聽人說昨天晚上東市的韓家豆腐坊也做出了薄的豆腐干,你可要小心。”

“多謝告知。”徐寶拱手道謝,見跟隨的張勇露出緊張的神色,安慰他:“別怕,至少今天沒聽說他家賣干豆腐卷。”

張勇沒有絲毫放心的樣子,嘟囔:“他家怎么知道干豆腐的?”

“因為他們不傻,咱們的干豆腐上面有印兒,跟豆腐上面的印是一樣的,與豆干上面的印兒也是相同的,稍微一琢磨,就能猜出來,混京城的果然實力雄厚。”

徐寶解釋下原因,又不得不承認,能在汴梁里玩的各個買賣家都不一般,自己賣了兩次,剛剛火起來,還未等出多少貨呢,人家已經進行仿制研究。

張勇臉色煞白,他頭一次遇到這等事情,村子里剛剛找個賺錢的行當,還不等賺幾個錢,別人也要攙和進來,怎么辦?

“怎么辦?這可怎么辦?他,他們欺負人,他們見不得別人好,我們村里……”張勇說著說著眼圈紅了。

徐寶瞪他一眼:“你要干什么?哭,哭有用嗎?你去跪著求他們,看看他們會不會放你一馬?等哪一天你見我一夜白頭后你再這樣,嗯,車來了,四輛車,你去迎,東西給我。”

徐寶教訓完張勇,伸手接過自己的文具箱,站在那里等待,‘啪’的一聲,扇子打開,空白的,翻一面,還是空白。

空白的也搖,羽扇有的地方就是白的,搖起來風呼呼的,果然涼爽,也或許是秋天的早上本身就涼。

四輛車到地方,每輛車上一個趕車的,再無旁人,張廣又來了,張大水沒到。

徐寶覺得這樣很好,否則張大水過來的話應該要給自己道歉,不如現在這樣,等著來的人再回去時,讓來人遞個話,就說自己罰張大水干什么什么活,這下就給張大水留下臉面,算是自己為對方著想。

對方要是認罰,事情就揭過,還死扛著不配合,以后不帶他玩兒。

張屹上前:“寶郎,東西來了,一萬六千串兒,昨晚卷時醬不夠了,有人半夜跑去臨村借的醬。”

徐寶面色平靜地輕輕點頭,看向合作過的那群人。

張屹和張廣發現徐寶的態度跟昨天不一樣,昨天還是平易近人的,今天感覺有了距離,是因為衣服嗎?

倒是張勇心情好了許多,不像方才那般慌。

徐寶也不想如此,但他知道自己若是不表現漠然點,村里人聽說有人仿制干豆腐會怕,村子里面對汴梁城里的人時會自覺矮三分。

不像原來那個村里的人,誰能讓他們覺得不如人?

如是想著,他轉向等著批發的人,問:“今天要多少?”

對面眾人看領頭的,這人看車,四輛車,便伸出手比畫:“六千串兒,先給錢。”

說完他向旁邊看一眼,那邊有人遞過來十錠五兩的銀子,這是五十兩。

不等徐寶問,對方又說道:“三萬六千錢,折的是九成銀,按全銀八百一十五文計,得四十八兩五錢八分九厘,給湊個整,五十兩。”

意思是說銀子不純,九成的,所以要按純銀扣。

實際上現在的冶金技術九成銀就很好了,只是對方要找個說法,因為有時候官銀都不到九成。

徐寶看著銀子,只取了八錠,另外兩錠沒拿。

見他這個樣子,村子里的人心都在滴血,那是錢,錢啊。

對面的頭頭不解:“這個……”

“今天你們賣豆卷,給我加兩句話。”徐寶提要求。

“什么話?”

“千載開封飄豆香,豆香正宗出上崗。”徐寶說出要讓對方喊的話。

“成!”對方點頭答應,一群人就跟著反復念‘千載開封飄豆香,豆香正宗出上崗。’

一直念熟,保證不會忘,才紛紛取了干豆腐卷離開,到各處去賣。

徐寶轉過身把銀子遞給張廣,吩咐:“拿著,空車去拉大豆,其他的跟我到于家店。張勇你推車隨我大哥去收錢。”

眾人看著他把錢給了也沒敢說什么,來時里正又一次強調,到地方要聽話,聽小寶的話,誰不聽話回來打斷腿。

騰出兩輛車去拉豆子,拉完就不用來了,直接回村,剩下兩輛車跟著徐寶來到于家店。

于戩早早便等著,還有于棟侯也在,他是個敢賭的人,因為一個對聯就買了很多螃蟹,也不怕賣不出去砸手里。

看樣子他暫時還沒賭輸,徐寶過來時有人排隊買螃蟹,還有人另外排成一隊等著,隊伍里的人邊等邊問干豆腐卷什么時候來。

于棟侯和侄子見徐寶到來,松了口氣,連忙讓人接貨,然后泡到雞湯里,給另一隊等著的人送。

徐寶拉著于戩到旁邊說話:“于兄,今天的豆卷四文錢一串兒,到了明天就沒有了。”

“寶郎,怎么?”于戩著急,他以為徐寶不愿意賣給他。

“明天你自己卷,一斤干豆腐二十文,能卷出十串來,你省了錢,我也省了工夫,過些日子可能還會更便宜,要按照同行給的價定。”

徐寶沒繞圈子,直接說出原因。

“東市的韓家豆腐坊?”于戩配合著問一句,然后跟著說:“寶郎你放心,就算他家白給我,我也不要,我只買你的,所以……”

“總是要按照行規來,但我的價錢不會低于他家,附近可有學堂?要那種不是大戶人家孩子去學的學堂。”徐寶話題一轉,問起旁的。

“有,順著這條街往東走,走出去三百步左轉,進去后一直走到頭兒,有一個童蒙院,說是院,其實只有三個教識字的,附近家中不是很富裕的孩子會去那學,當院的山長叫王戈。”

于戩不知道徐寶問這個是要做什么,但還是給出了地點,以及書院管事的人的姓名。

徐寶點點頭:“今天你要多少串兒?”

話題又跳到了正事上,于戩想也不想便說:“有多少就要多少。”

徐寶搖頭:“我有一萬串,你賣不掉的,我給你五千,賣螃蟹搭不過來就單獨賣豆卷,十文一串兒保證有人買。”

于戩想了下,點頭:“行,我給你換成銀子。”

“不必,有銅錢我就要銅錢,我帶著車來的。”徐寶指指驢車和騾車,很有底氣地說道。

于戩答應,回去提銅錢,一百多斤就放到了車上。

徐寶揮手告別,對張屹和張廣說道:“跟我去書院。”

用了一個小時,終于進到后臺,今天第二更要過凌晨,算今天的,因為我寫得慢。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上一章  |  田園大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