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宏圖第三章 收獲 (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亂世宏圖 >>亂世宏圖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章 收獲 (六)

第三章 收獲 (六)


更新時間:2016年08月30日  作者:酒徒  分類: 歷史 | 歷史軍事 | 歷史傳奇 | 酒徒 | 亂世宏圖 
3小說旗



沒有力量可以慢慢積蓄力量。

只要朝著一個方向堅持不懈,早晚會有聚沙成塔的那一天。

并且那將是完全屬于他自己的力量,不是來自任何人的施舍,當然,也不可能被任何人輕易地剝奪。

如是想著,少年人臉上的苦澀漸漸消散,代之的,則是一縷溫暖的陽光。

“此子絕非池中之物!”親眼看著寧子明臉上的表情由苦澀變成了期許,目光由焦灼變成了平靜,傳旨欽差張永德在心中悄悄地夸贊。“本以為君貴對他的推崇屬于替朋友造勢,現在看來,君貴對他,恐怕還是小瞧了幾分!”

在臨來李家寨之前,他曾經多次設想過對方看到圣旨和邸報之后的反應,其中最為平靜的一種,恐怕也會對郭家流露出幾分失望。

畢竟,以自家岳父郭威如今的地位和實力,只要稍稍加大一下運作的強度,就能確保石重貴衣帶詔傳位的事情,被列入只準許極少數高官才準許知曉的機密范疇,而不是如此大張旗鼓地出現在邸報之上。

只要稍微加大運作強度,就可以讓朝廷發出詔書尋人,以迂回的方式,確定石延寶的身份,使其不必再繼續隱姓埋名。

然而,郭威這回卻出人預料地謹慎,把他自己的影響力,始終控制在了不損害皇家利益的大前提之下。如此一來,站在對方的角度,就無法不懷疑他到底愿不愿意給少年人提供庇護了。換做張永德自己跟寧子明易地而處,他恐怕立刻就會大鬧一場,然后永遠跟柴榮,跟柴榮背后的郭家割席斷交。

但是,此刻站在他眼前的寧子明,卻表現得極為平靜,極為淡然,仿佛早就大徹大悟了一般,哪怕圣旨和邸報上的內容再匪夷所思,都無法對他產生太重的沖擊。

“抱一兄此番來定州,除了傳旨之外,還有沒有別的事情?”發覺張永德一直在偷偷地打量自己,寧子明笑了笑,不動聲色地將話題岔往他處,“若是沒有的話,不妨在山寨里多停留些時日。眼看著就要落雪了,雪后的太行山,看上去別有一番壯麗!”

“沒,不,還是不必了!子明老弟無需對我客氣!”猛然間被人稱了表字,張永德約略有些不適應,愣了愣,笑著擺手,“傳完了圣旨之后,愚兄還得趕去太原面見劉節度,所以,所以就不多在此地過多耽擱了。愚兄今天在你這兒里休息一晚,明天早上就得啟程!”

“既然抱一兄有公務在身,小弟也不好強留。下次抱一兄再來,請務必多停頓些時日,也好讓小弟我盡一次地主之誼!”寧子明又笑了笑,低聲發出邀請。

“那是自然,有機會肯定要來叨擾子明老弟!”張永德咧了下嘴巴,干笑著點頭。

因為有柴榮這一層關系在,他與寧子明兩個彼此之間不能算做外人。但以對方的表字相互稱乎之時,卻感覺到一種說不出的別扭。故而彼此也沒太大興趣深交,走完了必要的過場后,第二天一大早便匆匆離去。

因為欽差的到來而熱鬧了一整天的李家寨,迅速恢復了寧靜。議事、訓練、修補倉庫、播種冬麥,從上到下,每個人的日子再度變得單調而又平淡。表面上,寨子里幾乎沒有任何變化。唯一與先前不同的是,原本處理聯莊會事務的聚義廳,被偷偷換了塊牌匾,轉眼間變成了三州檢點使官衙。

至于其他,房子還是原來那般大小,門口的守衛也還是原來那幾個敦實后生。墻角處隨意種下的梅花,不知不覺間已經長出了骨朵。待到明年春來,便會綻放出姹紫嫣紅。

它們是最自由的,他們只管天氣冷熱,從來不用在乎大堂內那把金交椅上坐的是誰?

在平平淡淡中,第一場雪飄然而落。

按照北國慣例,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室外的各項勞作就要徹底停頓下來。無論男女老幼,都會被呼嘯而至的寒風徹底趕回屋子里去,穿上厚厚的棉衣,皮襖,守著火盆和家人熬冬。但是今年,情況卻有些特殊,凡是在新建立的三州巡檢衙門擔任官職者,無論高低,都失去了熬冬的資格。

偏偏大家伙兒還不能在背地里抱怨巡檢大人不近人情。原因無他,第一批來自太行山的百姓到了,規模隱隱超過了五千。如果大家伙兒光顧著熬冬,卻不能及時將他們安頓停當,這五千人里頭,恐怕有一小半兒,會在冬天的狂風暴雪中變成一具**的尸體。

聯莊會雖然已經徹徹底底變成了巡檢衙門,但各級官吏卻依舊是原來那批鄉間子弟。骨子里的淳樸善良雖然曾經被壓制,卻未泯滅,心腸也沒來得及被官場給染黑。忽然看到那么多和自己父母兄弟一樣平頭百姓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大家伙兒怎么能無動于衷?幾乎不用寧子明做任何動員,就紛紛使出全身解數,將遠道而來的百姓們往滱水河畔的無主荒村里頭安排。

那些荒村雖然因為去歲遭受過兵災而人丁滅絕。但大部分房子和院落都基本完好,只要仔細收拾收拾,便可以重新居住。而太行山上下來的這批百姓,又不怎么挑肥揀瘦。見到有現成的舊屋子可住,有大片大片的能隨時澆上水的土地可供開墾,一個個不禁喜出望外!開心之余,對巡檢衙門的每一道命令,都傾力配合,哪怕是有些命令頗為難以理解,也執行得不折不扣。

如此一來,巡檢衙門的一眾大小官吏個個都雖然忙得腳不沾地,成績卻頗為斐然。幾乎是在短短半個月之內,沿著滱水河畔,就多出了二十幾個面貌一新的村寨。盤踞在村寨內部和周圍的野狼、野狗,被砍殺殆盡。齊腰深的枯草,也被割了下來,一捆捆丟上了屋頂,將原本看上去有些破舊屋頂,打扮得金光閃爍,煥然一新。

在替自己拾掇新家的同時,百姓們還被巡檢衙門給組織起來,修整了這些村寨與大路相連的鄉間小道兒,讓每一個村寨都有道路通向臨近的村寨和縣城,而不是孤零零被隔離在外。

正如當初呼延琮所料,縣令孫山看到自己治下突然多出來二十幾個村子和數千百姓,非但沒有惱怒巡檢衙門越權,反而高興得合不攏嘴巴。未等寧子明寫信向他解釋此事的前因后果,就親自帶著禮物,登門致謝。并信信旦旦地許諾:未來三年,縣衙不向流民們收一粒米、一文錢的賦稅。非但如此,凡是流民們重新開墾出來的土地,只要三年內沒有原主持著地契前來討要,就暫時歸開墾者所有,多少不限。三年過后,每戶流民最大可保留十五畝口糧田,按律繳納賦稅。若是有人家所開墾出來的土地超過了十五畝,則多出了來的部分,必須交還給官府。但是,這戶人家有權優先向官府租種,田租份額隨行就市。

此外,縣衙門還會撥出專款,在每臨近的五個村落當中,修建學塾一座。里邊的教書先生由這五個村子的鄉老負責禮聘,但聘金和先生的月供米糧,則由縣衙來支付。學塾落成之后,各個村寨的百姓,都可以將子侄送到里邊就讀,有教無類!

如是種種,各項肉眼可見好處,一古腦兒給了十四五個。卻從到達直至離開,都沒對這批流民們的來歷,過問分毫!

“這姓孫的,果然天生就是一塊做官兒的料兒!”目送著縣令孫山騎著青花騾子的身影,在衙役們的簇擁下漸漸去遠,李家寨的寨主李順兒撇著嘴點評。“只是動動舌頭,就把流民的感激給分走了一大半兒。回過頭去,朝廷那里又能邀得一場好功!”

在寧子明等人營救陶三春的那個晚上,他雖然被嚇了個半死。但是過后卻也因禍得福,由柴榮、趙匡胤和寧子明三兄弟聯袂推薦,出任了李家寨的寨主。每天借著三兄弟的名號招搖過市,無論走到哪里,都有人主動巴結逢迎。

然而,李順兒的胃口,卻早已不是區區一個寨主所能滿足。這些日子跟在三兄弟身后世面越見越多,他的內心深處,也對自己的未來期待,越來越高。晚上一個人睡不著覺時,每每暗暗發誓,要抱住三兄弟的大腿絕不撒手!最后要么落個死無葬身之地,要么雞犬升天!

“可不是么,尋常百姓最在乎哪幾樣?第一,土地。第二,就是兒孫的前途。他這又做主給百姓們分地,又出錢辦學堂,把最容易賣的“好”兒全給賣了!把難做的事情和得罪人的事情,全都留給了巡檢衙門!”對于李順兒的觀點,郭信深表贊同。

這回他奉命護送張永德前來李家寨宣旨,差事結束之后,卻沒有再負責保護后者返回汴梁。而是作為郭家的外派聯絡人,留在了寧子明身邊。恰好寧子明手頭上,也沒有太多的人才可供使用,于是就干脆讓他做了親兵都頭,隨時為自己提供保護,并且出謀劃策。

“這狗官,非但想要向朝廷表功,并且還看上了墾荒的收益!”第三個站出來,對縣令孫山表示不滿的,則是陶正的長子陶大春。作為一個讀過書,又經常外出開闊視野的地方俊杰,他對孫山的心思剖析得最為透徹。“別人辛辛苦苦開出了的荒地,憑什么三年之后就要收歸官府?什么三年之內沒有原主持著地契前來討要?地契的底子存在哪里?還不是在他的縣衙當中!而土地的原主人連同原主人的直系親屬縱然死絕了,只要他豁出去力氣找,怎么可能連個拐著彎兒的親戚都找不到?屆時再根據衙門里的存底兒偽造一份地契,上門來找墾荒者討要,案子該怎么判,還不是由著他的那張嘴巴?”

“這……”先前李順兒和周信兩個人的話,寧子明尚可當作挑撥離間一笑了之。但陶大春的剖析,卻令他的臉色瞬間大變。毫無地方官場經驗的他,萬萬沒想到,在孫山主動示好的行為背后,居然還隱藏著如此險惡的心思。

而按照雙方的職責劃分,他即便看到了陷阱,也無法去阻止。因為那些陷阱并不是針對他,而是針對著一群來歷不明的流民。他是官兒,與孫山才是一伙。他眼下最好的選擇,是坐下來,不聞不問,然后再從孫山等人手里分一杯羹。


上一章  |  亂世宏圖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