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宏圖第三章 抉擇 (四)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亂世宏圖 >>亂世宏圖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章 抉擇 (四)

第三章 抉擇 (四)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25日  作者:酒徒  分類: 歷史 | 歷史軍事 | 歷史傳奇 | 酒徒 | 亂世宏圖 
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正文

作者:酒徒分類:


“得令!”向訓素來不喜歡婆婆媽媽,答應一聲,快步離開。須臾之后,便用筐子裝了一大堆血淋淋的人頭帶了回來。

軍帳之內,立刻被濃烈的血腥氣息填滿。文官們屏住呼吸,紛紛皺眉。武將們卻好像吃了醇酒般,一個個醺醺然,大呼小叫了起來,“殺得好!對于這些認賊做父的王八蛋,就該一刀了賬!”

“殺得好,明天讓趙延壽親眼看看,出賣祖宗者會落個什么下場!”

“殺,明天把趙延壽那廝也一并殺了,給死在契丹人刀下的父老鄉親報仇!”

“殺,哪有那么多狗屁說道,刀子底下才是真章!”

“我家將軍跟皇上是把兄弟,豈是爾等所能離間……”

“就是,將軍若是有當皇帝……”

“嗯哼!”聽眾武將們越叫嚷,越管不住嘴巴。郭威輕輕咳嗽了一聲,然后笑著提醒,“好了,人我已經殺了。現在什么多余想法大伙也不同想了。從現在起,集中精力,想想明天如何破敵!”

“正該如此!”

“遵命!”

文職和武將們,很自然地分成兩波,先后回應。

的確,既然使者及其隨從已經盡數殺光了,大伙也就不用考慮殺得該不該了。于是乎,開始全心全意,探討起了第二天的作戰方案來。

“現在最大的麻煩是,趙延壽那邊所部多是騎兵,來去飄忽。而我護圣左軍卻以步卒為主,騎兵只是少量。與北軍相比,無論規模還是戰斗力,都毫無優勢。”掌書記魏仁浦曾經做過后晉的樞密院小吏,去年被俘后,很長一段時間都被關在遼軍當中做閑雜書辦,所以對敵我雙方的長處和短處,都了如指掌。

“嗯,你接著說!”郭威贊賞地看了他一眼,笑著督促。

魏仁浦拱了下手,繼續侃侃而談,“那趙延壽此行的目的,不是為了戰勝我等,而是將整個左軍拖在這里,讓我等無法去幫助皇上把攻打鄴都。所以他充分利用騎兵的優勢,想打就打,想走就走。見到便宜,就一擁而上。稍微吃虧,即策馬遠遁。我軍即便取勝,也無法擴大戰果。萬一局部出現破綻,就要損失慘重。追殺得過遠,還時刻得擔心北軍的騎兵迂回包抄,將我軍前鋒與后隊攔腰切成兩段。所以過去若干天來,無論將士們如何用命,收效都非常低微。”

“別扯這些沒用的!直接說該怎么打?大人不是將遼使給宰了么?明天掛在陣前去,趙延壽等人無論如何,都得有所表示!”護圣左第六軍都校、領郢州刺史郭崇皺了皺眉,很不客氣地提醒。

“所以魏某的意思是,咱們不妨設個圈套,在戰斗之初,將中軍向后稍稍挪動一些。兩翼在不知不覺間前突……”魏仁浦知道他就是這種急性子,笑了笑,非常耐心地補充。

“你是說詐敗,然后兩翼包抄,甕中捉鱉?!”一句話沒等說完,又被郭崇大聲打斷。眾武將們聞聽此言,眼睛俱是一亮,齊齊將頭轉向魏仁浦,等著他做進一步補充。

“的確,諸君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一眼就能看出魏某的所圖!”魏仁浦笑著四下拱拱手,帶著幾分奉承的意味回應。“趙延壽雖然是遼人的鷹犬,但是遼人也未必完全對他放心。之所以委以重任,乃是因為他手下兵強馬壯。如果我們能吃掉其一小部分,趙延壽與其他幾個賊子擔心自家軍力減弱后被遼人拋棄,接下來肯定會消極避戰。屆時,我軍是轉身去與陛下圍攻鄴都,還是邁開大步直插貝州,就從容得多了!”

“不錯!”

“這個主意很夠味道。”

“不愧是九竅童子,出手就是一記狠招!”

“老魏,你來大人這里是來對了。若是還留在汴梁,肯定沒機會一展所長!”

眾人叫著魏仁浦的綽號,七嘴八舌的稱贊。

九竅童子,是魏仁浦讀書時,在家鄉獲得的綽號。尋常人,即便是神童,也只有七竅。而他比別人多了兩竅,所以看問題更為精準,出謀劃策也每言必中。

但是兵馬都監王峻,卻對眾人追捧魏仁浦的行為,非常不滿。猛然間咳嗽了幾聲,耷拉著一雙八字眉插嘴,“這個計謀看似不錯,卻是太一廂情愿了些。趙延壽也同樣是沙場老將,諸位能一眼看出來的圈套,他豈能看不出?弄不好,大伙明早偷雞不成,反倒會蝕一把米!”

“都監大人提醒得甚是!”魏仁浦無論職位還是資歷,都比不上王峻,所以也不敢計較對方的態度是否失禮。訕笑著拱了拱手,低聲解釋,“這個計策,肯定騙不了趙延壽等人太久。但我軍此戰的目地,也不是將北軍一舉全殲。只要把握好尺度,便可收到奇效。此外,趙延壽麾下的騎兵動作迅捷,而越是動作迅捷,留給趙延壽發覺中計的時間就越短。當其明白自己受騙,急著吹角收攏兵馬時。騎兵突入已深,我軍左右兩翼,已經可以向中央合圍!”

“那姓趙的就不會將計就計么?你只想著把北軍切成兩段,趙延壽就不會全軍壓上,與被圍者里應外合?”王峻依舊不服氣,正八字眉皺在額頭中央,就像一團化不開的墨汁。

“這……?”魏仁浦被問得心口發堵,卻不得不再次出言補充,“我軍兩翼向中央合攏之時,自然會留出足夠的兵力去頂住另外一部分北軍。而后……”

“嗤”王峻鼻孔里噴出一股冷氣,質問的聲音宛若連珠響箭,“紙上談兵當然容易,戰場上的真實情況,怎么可能盡如你所臆想?萬一留出來的兵馬沒有及時擺開陣勢呢?萬一他們頂不住北軍的反撲呢?萬一……”

“行了,秀峰兄,具體細節如何實施,是咱們這些老行伍的事情,你別過分難為他!”眼看著魏仁浦被問得額頭上汗珠滾滾,面紅耳赤,左路漢軍主帥郭威,不得不出言打斷。

“哼!你就是喜歡提攜新人,也不看他是否值得你提攜!”王峻轉頭瞟了郭威一眼,不甘心地聳肩。

他比郭威大了兩歲,平素交情頗深,再加上頗受劉知遠信任。所以郭威無論于公開還是私下里,都稱他為兄。而王峻雖然氣量偏狹,為人狂狷,平素所作所為,卻在大多數情況下也對得起郭威的尊敬。看問題的角度,也多是站在郭威這邊,很少替自己個人利益而謀。

“明公也不是完全偏袒私人,秀峰,你這個臭脾氣,可真得好好改改!”在場眾人當中,長史鄭仁誨年齡最大,資歷也最老。怕王峻的舉動讓魏仁浦寒了心。因此不待郭威再開口,主動站出來替雙方打圓場,“既然是議事,就少不得群策群力。魏書記的謀劃不算完整,大伙替他查缺補漏便是。何必一上來就要求他的謀劃完美無缺?如果真能做的到,他也就不會留在大人身邊了。早就一飛沖霄,被皇上提拔到了樞密使位置上!”

對于年齡比自己大了近二十歲的鄭仁誨,王峻倒是不敢過于輕慢。想了想,笑著點頭,“也罷,既然你老鄭都這么說了,大伙就繼續補充便是!王某剛才,剛才其實也是想替他彌補疏漏,而不是雞蛋里挑骨頭!”

“你王秀峰什么樣子,大伙心里頭當然都清楚。所謂撅嘴騾子,賣不出個驢價錢,便是如此!”鄭仁誨見他肯給自己面子,趕緊大聲開了一句玩笑,然后迅速將話頭拉回正題,“如果明公覺得魏書記的計策有可取之處,接下來大伙不妨就按照這個思路,一起來補充完善。明公,你意下如何?”

“大兄所言,即是我心中所想!”郭威對鄭仁誨極為尊敬,點點頭,笑著表態。

眾文武聽了,齊齊松了口氣。然后振作精神,開始圍繞著魏仁浦所提出的謀劃框架,商討具體執行細節。大伙都是親自上過戰場的,經驗、見識和膽略俱樣樣不缺。因此,很快,一個完整的作戰方案,就擺在了郭威面前。

“那就按照這個方略用兵。明天早晨,老夫親自在中軍誘敵,大兄,秀峰兄,你們兩個去左右兩翼。第一,第二、第七軍跟著老夫,第三、第四、第五軍,跟著大兄。剩下的三個軍,歸秀峰兄指揮。”郭威也不多啰嗦,直接開始調兵遣將。“明天一早,咱們給趙延壽來一記狠的,讓他今后見到左軍的旗子,就撥馬繞著走!!諸君,請回去做好準備,明日與郭某同心協力!”

“愿為大人赴湯蹈火!!”眾文武起立躬身,齊聲回應,然后紛紛快步離去。

鄭仁誨年紀稍大,腿腳乏力,所以走在了最后。郭威見他步履蹣跚,便站起身,繞過帥案,快速追上,用雙手托住了他的胳膊。

“到底還是老了!”鄭仁誨愕然回頭,見攙扶自己的是郭威本人,心里頓時覺得暖暖的,搖搖頭,低聲道:“精神體力都大不如前,沒能給明公幫上什么忙,反而快成了累贅!”

“大兄這是什么話?”郭威手上微微加了幾分力氣,搖頭反駁,“今天要不是你在,秀峰還不知道跟我使性子使到什么時候去!我可沒心思,跟他胡攪蠻纏一晚上!好了,你們不用跟過來,我自己跟大兄出去透透氣!”

后半句話,是對親信們說得。眾侍衛不敢違背,紛紛停住腳步,讓開道路。直到郭威攙扶著鄭仁誨走至三十步外,才又悄悄在后邊尾隨。

“秀峰這廝啊,可真令我沒辦法!”遠離了侍衛和手下人,郭威神態和心情都開始放松。笑著搖搖頭,繼續先前的話題,“大兄你能留在我身邊,好歹還能替我制住他。哪天你要是真的回家頤養天年了,光是他,就得把我這里攪得一團糟!”

“他啊,這毛病早晚給自己招災!”鄭仁誨對王峻的尖酸刻薄,也是非常頭疼。嘆了口氣,低聲道:“也就是你氣量大,容得下他,若是換到別人麾下,恐怕沒幾天,就稀里糊涂死掉了。”

“那也未必,他的本事,大伙都能看得到!”郭威性子非常謙和,笑著否認。“頂多跟我一樣,一邊用他,一邊抱怨罷了!”

“你以后得記得多敲打敲打他,否則,等回到汴梁,站在朝堂上。他再這樣胡鬧下去,早晚引禍上身!”鄭仁誨也不跟他爭論,繼續認真地補充。

“那倒是,君前失儀,可是容易被言官抓到把柄!”郭威對此,深表認同。想了想,低聲答應。

“明公,你,你真的一點兒都不動心?”用耳朵判斷出郭威的親衛們距離自己很遠,鄭仁誨卻忽然換了話題,低下頭,以只有二人才能聽見的幅度追問。

“我……”郭威被問得手一哆嗦,差點就把鄭仁誨當作兵器丟將出去。但是很快,他就又恢復了平素那沉穩大度模樣,幽幽地嘆了口氣,低聲道,“大兄切莫再拿我說笑了。我就是個大頭兵,連讀書識字,都是在當了指揮使之后才有錢請了先生教的。如今已經位極人臣,怎么敢奢望太多?”(注1)

唯恐鄭仁誨繼續同一個話題,他擺了擺手,幽幽地補充,“況且從黃巢入長安到現在,這都多少年了,天天打仗,你我亂世不夠長么?想當年,郭某也算是宦門之后,卻都差點活活餓死。那底下的平頭百姓,這些年來,得多少人橫尸溝渠?所以這些年來,郭某想想自己,就巴不得早點兒將亂世終結。甭說主公待某親若兄弟,即便他待某只是如一般兒郎,就沖著他能讓亂世現出終結的跡象,郭某也不敢再為了一己之私,而令千萬人橫死荒野!”

“明公有如此仁心,乃天下萬民之福!”鄭仁誨聞聽,心中大為感動。退開半步,長揖及地。

修身、齊家、治國、安天下。真正讀書人的理想,不應該就是這些么?能跟在郭威這樣一個心懷萬民的將軍身后結束亂世,自己即便馬革裹尸,此生又有何憾?

“你我兄弟,何必如此多禮?”郭威側身避開,然后探出雙手攙扶,“這些話,咱們兩個私下說說,出我口,入你耳就行了。沒必要天天掛在嘴邊上,讓人覺得郭某好像個偽君子一般!”

“那是自然!”鄭仁誨想了想,鄭重點頭。隨即,四下看了看,繼續用極低的聲音補充,“明公有拯救萬民之心,某自當全力追隨。但我觀陛下的最近言談舉止,總覺得他,他已經心力憔悴。萬一哪天他忽然駕鶴而去,太子最近也纏綿病榻,朝政,這大漢江山,恐怕就得交到二皇子承佑手上。到那時,明公多做些準備,才是上上之策!”

“嗯……”郭威最近,也察覺劉知遠的身體、精神和性格,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所以并不認為鄭仁誨是在危言聳聽。沉吟了片刻,用同樣低的聲音回應,“屆時,屆時再說吧。實在不行,我就自請出鎮地方,走得遠遠的,眼不見心不煩便是。二皇子雖然性情狂悖,只要郭某不礙他的眼,倒也不至于把我這個叔叔輩怎么樣。唉,老天爺真不長眼睛,好不容易,亂世才出現了點結束的跡象,卻又,卻又,唉——!”

“唉!”鄭仁誨也覺得非常無奈,低聲陪著郭威嘆氣。

與郭威一樣,他心中一直也存著某種期待,期待亂世早點結束,期待漢唐重歸,四夷賓服。期待像自己一樣的人能過上安居樂業,讀書識字做官,不用整天琢磨著殺人便可以謀取功名。

現在,無疑是他們兩個對目標最接近的時候,只可惜,劉知遠這個天子,恐怕時日無多了。而劉知遠的繼承者,又不似個有道明君。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萬一劉知遠仙去,繼任者不知輕重,胡作非為。恐怕剛剛才安定了沒幾天的中原,又要陷入混亂動蕩之中。

而契丹人,卻已經不是當年的契丹人。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朝廷,自己的固定軍隊,自己官吏體系和律法條文。趁著中原內亂,再度借助燕云的地勢策馬南下……

“莫非中原真的氣數已盡,五胡亂華慘禍又要重來?”猛然間想起大唐之前某一段歷史,鄭仁誨心中好生悲涼。正準備再努力一次,勸說郭威好好權衡一下輕重。忽然間,對面沖過來一道黑影,風一般與二人擦肩而過。

“秀峰兄,你這是要去哪?”郭威乃百戰之將,年齡雖然已經大了,反應卻依舊比很多青壯還要敏捷。迅速騰出一只手,抓住了黑影的手腕,大聲問道。

“啊——!”兵馬都監王峻嘴里發出一聲驚叫,踉蹌了幾下,才重新站穩身形。看著郭威和鄭仁誨,氣喘吁吁地叫喊,“是你們,你們兩個怎么在這兒?老郭,你怎么身邊連個親衛都不帶,萬一遼人派了刺客怎么辦?老鄭,你也真是,也不勸阻一下他!”

“刺客,刺客又不會飛,還能跑到軍營里頭來?”郭威松開手,笑著搖頭。“秀峰兄,你這是要去哪?急匆匆的,連路都顧不上看?”

“當然是去找你!”王秀峰又狠狠喘息了幾口氣,雙目當中,射出兩道陰冷的光芒,“我有一計,定能讓趙延壽那廝,死無葬身之地!”

致力為您打造最優越的網絡小說閱讀環境。


上一章  |  亂世宏圖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