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出華山第四百二十七章 吾心甚憾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武俠>> 劍出華山 >>劍出華山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二十七章 吾心甚憾

第四百二十七章 吾心甚憾


更新時間:2016年06月12日  作者:血沃天涯  分類: 武俠 | 新派武俠 | 血沃天涯 | 劍出華山 

“阿彌陀佛”

四聲嗓音各異的佛號重疊為一,霎時間整個大殿充滿沉重肅穆,武僧們神情凜然的將一位枯瘦老僧抬進大殿。文

了空向來智慧充盈的眼神,濃濃的悲痛之色一閃而逝,旋又恢復以往的沉靜如水,嘉祥、智慧、帝心三大圣僧亦忍不禁隱晦的交換了一個眼神。

被抬進來的老僧看似跌伽盤坐、面容平靜一如往昔,但憑著四位圣僧的修為,早在老僧還在禪院山門之外時,就已感知到老僧徹底沒了生命氣息。

盡管老僧在被魔門邪人擄走前,就已瀕臨圓寂,僅剩下最后一絲不絕如縷的微弱氣息。

“可惜啊,師尊的修為終歸差了一線,否則憑著凈念禪書里摘自慈航劍典的撒手法,即可自由決定圓寂的時日,而不必在瀕臨死亡的迷離狀態‘苦熬’”

了空暗嘆一聲,示意武僧們將老僧放在鎏金佛像下,左掌輕輕于老僧光禿禿的頂門百會穴,精神感應順著溫和的佛門先天真氣探入老僧的遺體內,逐寸逐寸的細細察驗。

最終著重感察老僧腦髓里給異種精神異林蝕后所殘留的痕跡

了空神情漸漸陰沉,許久之后才沉聲道:“師尊的髓海確實給某種邪異的精神力量做過手腳”

嘉祥等三大圣僧眼神微凝,最為精擅佛門精神秘法的智慧大師沉吟道:“可否確定那魔頭只是竊取了老禪主的記憶,還是另有所圖,在老禪主身上施加過某些魔門邪術?”

了空微微曳,“可惜師尊圓寂已半月有余,生機泯滅,髓海早已開始緩緩枯萎,邪術所殘留的細微痕跡亦隨之扭曲模糊,根本難以分辨清晰。”

盡管老僧修為精深,肉*身堅實且純凈,壽駒然死亡后很長一段時間不會腐爛,仍舊敝在仿若生前的形貌,但失去生機后,遺體內里血肉細微之處的緩慢枯萎終歸難以避免。

偏偏這些細微之處,最能彰顯邪術的具體特征!

老僧雖然很可能是在兇手對其施展精神邪術之后,本就衰敗的精氣神徹底崩潰而亡,但其終究瀕臨圓寂,與壽絕亡并無多大區別。

若非如此,等到凈念禪院武僧盡出,又聯合洛陽附近的諸多寺廟僧眾,搜索了半月有余才在洛水岸邊一處偏僻草叢里尋回老僧遺體,遺體早就腐爛不堪了。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兇手在老僧斷氣前并未以利器傷害他,否則一旦遺體殘損,腐爛度便會幾何倍增

沉吟片刻,了空又皺眉道:“貧僧直覺感到,其中詭異莫名,似乎并非單純竊圈尊記憶,雖說實在弄不清那魔頭到底在師尊生前為其施加過什么其它的精神邪術

但是,貧僧總覺得其中某些關節似曾相識,好像好像是慈航靜齋和敝禪院傳聞已久的道心種魔大**法的詭異余韻!”

嘉祥等三大圣僧神情愈趨凝重,若是尋常人說‘直覺’、‘感覺’,他們自然不會放在心上,但若換了他們這等無論武功還是禪法,均達至常人難以想象境界的圣僧自身,則是另一回事。

他們的禪心已然深諳天人感應,若說心念一動,即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那是瞎扯,但總會對與自己相關的一些因緣事宜有著難以言喻的靈敏直覺,且基本不會出錯!

了空既然提到魔門至高無上的道心種魔大**法,那邊**不離十了。

更何況,相比于他們尚屬佛門新貴的四大宗派,還是慈航靜齋和凈念禪院這兩個從數百年前就開始跟魔門恩怨糾葛的老牌勢力,對魔門更為知根知底。

帝心尊者沉聲道:“看來,當真是盜走和氏璧那黑天釀前來報復。”

智慧大師嘆道:“若是世上舍卻向雨田、黑天釀之外再無第三人修成道心種魔大*法,那就應該是黑天釀所為無疑了”

了空微微頷,默然無語。

勤此時,一個天籟般的聲音在殿門外響起,語氣中帶著動人心弦的悲苦和遺憾,“清慧閉關精修月余,不問世事,三日前一出關便覺禪心不寧,緊趕慢趕,終究未曾見到禪主最后一面,聆聽教誨,吾心甚憾!”

初聞話音,四位圣僧便忍不禁心神劇震,實未料到來人逼近十余丈外的殿門而自己等人竟毫無所覺,簡直可畏可怖!

什么時候,慈航靜齋的傳人剛一入世,便有如此匪夷所思的修為了?

此時四位圣僧大佬盡管內心苦澀,表面上卻唯有強作若無其事的轉過身來,看向那裊裊邁入殿內,宛如天降謫仙般清麗出塵的絕世佳人。

最引人矚目的,則是一雙黑琉璃般晶瑩剔透卻又幽深難測的唯美眸子

自古揚州鐘靈毓秀,山環水繞。

其中千里崗山脈或許算不得最出彩,但亦宛如一條巨龍橫亙在遂安與新安、常山之間,黃山松在怪石絕壁上依勢生長,剛毅挺拔,造型奇特,極富生機魅力。

蒼翠秀麗的奇松、鬼斧神工的奇石、變幻莫測的煙云

雖是處處風光旖旎,美不勝收,而且氣候奇特的游覽勝地,但因山脊高聳,無有低于三百丈處,道路崎嶇難行,人跡罕至,故而周遭至今仍是世人眼中的荒僻不毛之地,少有游人造訪,純乎一派自然風光。

特別是其山麓處,山地皆空,溶洞遍布,洞中勝景千奇百怪,地下長河曲折逶迤,鐘乳怪石,銀星閃耀,偶有隱士高人到此,無不流連忘返。

亦唯有如此奇異而復雜的山水地理,方可存在浸沒戰神殿的地下湖,并將之嚴密掩飾!

石之軒攜著和氏璧,繞著千里崗山脈時時感應,細細搜索,所作所為固然單調,但徘徊在如斯重重青山秀水之間,不僅不覺枯燥苦悶,反而心曠神怡,冥合造化。

不經意間,陽神修為于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愈趨近還虛妙境之余,亦隱隱感覺到自己苦尋不得的戰神殿似乎近在咫尺。

清明時節,石之軒乘著來去無蹤的春風細雨,悄然踏入遂安縣淳安)地界,絕世身法展開,如鴻雁般縱掠巡游于千島湖水域。

入目所見,舍卻身下明鏡般湖面上他自己的倒影,周遭廄群島星羅棋布,港灣縱橫交錯,鳥獸生機祥和碧波、翠島、藍天在視線痙處渾融交匯。

飄身橫掠碧湖,每每將落水面之時,石之軒便揮袖向下一拂,勁風壓得波瀾微起,而他則借著反作用力繼續飄升飛掠十數丈,宛似凌波飛仙。

再次與一個狹長島嶼擦肩而過,還來不及享受視線豁然開闊的美景,石之軒忽的眼神一凝,側方里許外,一葉輕舟在湖面上飛馳滑行,尾后竟全無一絲本該拖著長長的漣漪。

雄無帆亦無槳,舟中之人僅是負手卓立,顧目四盼

最讓石之軒驚異之處,乃在于自己與舟中那高手相距如此之近,自己的道心卻未生出一絲一毫的感應或警兆。

憑他的目力,留意一瞥之后,便即恍然,對方的功力和道行均已臻至渾合自然的境地,幾近于天人合一,確實可在里許之外瞞過他的感應。

而且,那舟中卓立者正是他久聞其名而緣嗇一見的當世道門奇人。

其面相介于中老年之間,峨冠博帶,留著五縷長須,面容古雅樸實,身穿寬厚錦袍,顯得他本比常人高挺的身軀更是偉岸如山,神儀氣度頗有出塵飄逸的隱士味兒。

寧道奇怎會在此?是巧遇,還是早有預謀的戲碼?

由不得石之軒不心生狐疑,畢竟他身上攜著對精修禪定者助益極大的和氏璧,正是寧道奇夢寐以求的寶貝。

兼且寧道奇給予他的最深刻芋,乃是其身在道門卻與佛門親親蜜蜜的勾***搭,而佛門正是此次和氏璧的“失主”。

不過,石之軒轉念又想到,且不說自己早已改頭換面,就算了空和三大圣僧當面也未必認得出他這強盜。

就說自己近日來一直在千里崗山脈附近荒無人煙之地穿山越林,理該不會暴露行蹤,更不虞有人能夠提前布置,人為制造一次邂逅

就在石之軒身形剛,心思百轉的一瞬,另一邊的雄上,寧道奇同樣為自己未曾提前感觸到石之軒的存在而心中驚疑不定。

遙遙望去,寧道奇更覺對方的身法姿態凡出塵,每一個動作均有種渾然天成,瀟灑優美,教人不忍破壞的完美之感。

在湖面上空每一揮袖翩躚,每一飄忽起伏,其中無不隱含某種玄奧的法理在內。

就像平素所觀之清泉在石上流過,青山不礙白云飛翔的大自然動人景像,要去便去,要住便住,御氣乘風,出沒自在。

隱隱間,寧道奇從對方身上捕捉到某些難以言喻而又頗為熟悉的痕跡,或者說是“道韻”!

毫不猶豫地,寧道奇向著石之軒遙沂聲招呼道:“相逢即是有緣,尊駕何吝于過來一會,同賞良辰美景?”(未完待續。)

提供提供小說,

以及,武俠小說,網游小說,,校園小說等免費網絡小說閱讀。

**作者血沃天涯所寫的為轉載作品,收集于網絡。**

如有章節錯誤、排版不齊或版權疑問、作品內容有違相關法律等情況,請聯系管理員。


上一章  |  劍出華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