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出華山第二百七十九章 以心印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武俠>> 劍出華山 >>劍出華山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七十九章 以心印心

第二百七十九章 以心印心


更新時間:2016年02月12日  作者:血沃天涯  分類: 武俠 | 新派武俠 | 血沃天涯 | 劍出華山 
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作者:血沃天涯分類:

離了湖岸,石之軒動念之間,闡天變微轉,本是逍遙飄然的花間真氣無聲無息間化作了清凈空靈的禪宗真氣,猶如翩翩佳公子霎時間勘破世情,出家為僧。

時至今日,在將花間派、補天閣、佛門禪宗三派武功及儒家春秋簡易心法融會貫通之后,石之軒的元始真法及闡天變更趨完美,愈發神妙無窮,千變萬化,了無痕跡。

但凡修煉先天氣功者,真氣無時無刻不在與天地精氣擁有微妙交流,若未曾闔閉毛孔,緊鎖氣息,都會自然而然散發出一種獨屬于自己的先天氣息。

這氣息源自個人的精氣神,即使有兩人修煉同一內功心法,也會因為對功法感悟上的些微不同及精氣神的差別,而生出大同小異的氣息。

除非某人徹底廢掉本來內功,轉修另一先天氣功,否則氣息就算會隨著內功的進益而稍有升華,但根本核心卻絕不會改變。

在江湖上,這先天氣息往往也是同級別高手間相互銘記及確認的根本依據,難以造假。

然而,這個定則在石之軒身上絕不適用,或者說,他的氣息能夠隨著真氣屬性的轉換而發生難以想象的變化,乃至上一瞬還是某種氣息,但闡天變發動,下一瞬即可變成截然相反的另一種氣機。

此間微妙,只在石之軒的本源氣息乃是無極無相的元始真氣,而平日顯現在人前的氣息則只是以闡天變化無極為有極。衍變的某一極功法屬性。

若說這一極屬性氣息是在元始真氣散發的本源氣息上戴了一個虛偽面具,或許并不恰當。

從本質上來看,倒不如說元始真氣是個無面者,而某一極屬性氣息。更像是在元始真氣的沒有具體形象的面目上捏造一個清晰面龐,示于人前。

只要下次以闡天變更換為另一個清晰面龐,則會被當作另一個人!

然而無面者本身就是一種奇妙而稀有之極的面龐,比之任何清晰面龐,都容易被人銘記于心,所以這無面者絕不能顯現于人前!

也就是說。石之軒可以在人前彰顯任何先天氣功的氣息,唯獨不可以泄露元始真氣的本源氣息,否則定會被擁有超凡靈覺者窺破他的變身秘訣!

至于光頭、容貌、身材……呵呵,對一個將拳術練至出神入化境界,能夠自如控制肌肉、骨骼蠕動,且修成清凈妙相寶身的人來說。外表身形再非常理所能衡量!

忽然,石之軒眉頭一挑,似是感應到什么,腿腳不動,身形卻輕飄飄離地數寸,橫空挪移,驚鴻般疾速飄掠。不聞破空風嘯,但見白衣殘影重重,凌空彌散,縹緲圣潔不可方物。

這是他參考此世禪宗武功及上一世的少林提縱術、蜻蜓點水、一葦渡江、大挪移身法、如影隨形腿等絕技,所創的一門佛門輕功身法,喚作浮光掠影,絕招為‘夢幻泡影’。

兩里外的樹林內,一個黑黑壯壯的青年和尚正疾速縱躍奔行。所用身法,輕靈中暗含沉穩,竟與少林提縱術有七八分相似,卻又更見高明。

驀地,青年和尚的視線內映入一抹兒白煙,倏忽間幾個閃爍,青年和尚面前已多了一道圣潔身影,柔和禪音入耳。

“大木師兄,何事如此急切?”

不知為何,一處于大德的清凈氣息之內,大木的心境自然而然就平靜下來,雙手合十道:“大德師弟,道信上師駕臨,住持喚你快快回寺!”

石之軒道:“原來是師尊來了……我們走吧!”二人運起輕功,疾速趕回一乘寺。

在石之軒十歲那年,道信終于出面,正式收他為徒,傳予禪宗佛法及武功,但道信本人慣常云游四方,在各處名山寶剎宣揚禪宗佛理,因而石之軒一年也見不到道信一兩次。

也正因如此,道信如今已是中土佛門公認的一代圣僧,與三論宗嘉祥大師、華嚴宗帝心尊者、天臺宗智慧大師并列為‘四大圣僧’,而道信卻是其中最年輕者。

這讓石之軒不得不感慨:圣僧是怎樣煉成滴?——廣而告之是也!

看來,想要在法號‘大德’之后,再加上‘圣僧’二字,可謂任重而道遠……

回到一乘寺中,從道顯住持口中得了消息,石之軒便獨自邁步前往后院幽靜竹樓。

在邁進竹林的那一刻,他的微妙靈覺泛起異樣感受,讓他有轉身而逃的沖動——隔著重重翠竹,一里外的竹樓之中,竟非只道信一人,而是四人,四個道信級別的佛門高人……

四大圣僧!

十年時間,足夠石之軒將元始真法第二層‘煉精化氣’圓滿大成,一身先天真氣磅礴浩蕩,自然而然,周天運轉,源源不斷,生生不息。

如今他已開始第三層‘煉氣化神’,在修煉元神的同時,也在拳術化境,肉*身渾圓不壞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層次的‘脫胎換骨’,向著道體金身邁進。

之前他在荷葉上的修煉,就是在以摩柯無量慧經修成的清凈慧光佛力由內而外的洗滌肉*身。

然而,憑著如此修為,石之軒或可在道信一人手上輕松逃脫,卻絕無可能在四大圣僧的聯手下生離此地!

況且,在他踏入竹林,能夠遙遙感應到四大圣僧的一刻,四大圣僧的禪心也定會同時感應到他!

是否立刻掉頭而走,千里遠遁?

此念一起,石之軒立刻將之斬滅,并且毫無異樣的繼續邁步走向竹林深處,默默于有意無意間稍稍調整心念,使得精微道心愈發近似清凈禪心……

道心、禪心本就極為相似。均是講究清靜,只是道心謂之清虛,禪心謂之空明罷了,實則根本難以真正區分清楚。因而有佛本是道的說法。

特別是許多道門高人投入佛門,在佛法中融入大量道家思想之后,許多修行有成的佛門高人也同樣精通道家修養,禪心實與道心一般無二。

對于本就身具正宗道心的石之軒而言,只消微微調整心念,沉浸在清凈空明的禪法意境之中。道心便與禪心毫無分別,根本不懼任何道、佛高人的心靈感應近距離探測!

此時此刻,沒人能夠否認石之軒是修成清凈禪心的佛門新一代高僧!

在他徐徐邁出第三步后,“篤!”木魚聲忽然響起,竟讓禪心清凈的他都忍不住感到一陣心寒膽落的悸動!

這木魚聲似有穿透時間空間、竹林、肉*身等等一切表象的異力,直襲他心靈的至深處。

三論宗嘉祥!

瞬間平復心靈的異樣后。石之軒的腦海中浮現那個身材奇高,瘦似枯竹,臉孔狹長,雙目似開似閉,左手木魚、右手木槌,自有一種說不出來的佛門高人風范的中年和尚!

他與嘉祥照過面,且還不止一次——三論宗的祖庭棲霞寺就在建康城東北方向二十里的棲霞山。嘉祥又與道信交好,對于二僧這般宗師高段的高手來說,棲霞山到一乘寺的這數十里距離,還真……呵呵!

雖然不知道嘉祥以禪心佛力融入木魚聲,遙遙沖擊自己心靈之舉的具體意味兒,但石之軒表面上仍是不動聲色的繼續邁步——沒辦法,小輩兒就是沒人權,不論長輩如何揉捏試探。都是對自己的考驗和指點,本質上滿滿的都是愛啊!

然而在石之軒的第四步即將落下之時,又是“篤”的一聲木魚響,震撼心靈!

縱然他早已有所準備,仍不免頗感心念受制,可見嘉祥身為四大圣僧之首,絕非浪得虛名!

既已有兩下木魚聲,必然會有第三下、第四下、第五下……而從此處到竹林深處的竹樓,仍有千余步!

意識到接下來源源不絕的心靈考驗,石之軒自然而然的聚性止念,忘卻一切,無我無人,心神霎時浸入天地間某種神秘層次。

唯余肉*身在若有若無的一絲潛意識的主導下,仍在以均衡無比的速度徐徐邁步向前……

“篤……篤……篤……篤……”

撼人心靈的木魚聲綿綿不絕,著著無孔不入的侵入石之軒的心靈最深處,鞭笞拷問著他的每一絲細微的殘余雜念。

甚至聲音中所蘊含的磅礴浩大的無形異力一次又一次的將他沉浸入天地間某一神秘空間的清凈心神往外拉扯,似要將他這‘大德高僧’剝去圣潔外衣,打落神壇,壓入紅塵污穢!

錯非石之軒本就身具正宗道心禪覺,心念剔透,不懼任何質疑,換了魔門的任何積年老魔乃至源自早期道門分支的真傳道之人在此,都難以經受這種直襲人心深處的嚴苛考驗。

木魚聲中所蘊含的無形無質的核心力量,乃是無論何等高明真氣和精神異力都無法阻擋分毫的禪心之力,更是嘉祥一生佛法禪修的真如所在!

恰如禪宗的以心印心之妙,毫無虛妄,直指禪心,只是禪宗的以心印心乃是以心靈橋梁傳承佛法禪意,而嘉祥將此法用在木魚聲中,乃是以心攻心罷了!

此時此刻,身處木魚聲‘漩渦’深處之人,心靈但有絲毫破綻、雜念,都會不住放大,成為嘉祥禪心之力的突破口而被擊潰心神意境,將內心深處隱藏的情緒、執念釋放出來,不由自主的大哭、大笑,肆意發泄,如瘋似魔……

縱然有史以來花間派最出色的魔門圣君慕清流親身來此,也最多只能經受百余聲考驗,就會心境動搖,神煩意亂,而不得不依仗強橫真氣發出厲喝、大笑、長嘯等等音攻手段遙遙反擊,逼得嘉祥放棄以全心全靈之力敲打木魚!

不可否認的是,魔門中人不論武功多高,絕大多數的心靈都有破綻,嚴重者更是心靈扭曲,破綻之大之多,猶如被白蟻噬空的朽木,一擊即碎!

若是拳腳兵刃相較,歷代以來能夠與嘉祥放對單挑的魔頭不可謂不多,甚至能夠以厲喝長嘯之聲遙遙打斷嘉祥敲擊木魚者也大有人在,但是如此毫不反抗的撐過嘉祥的心靈考驗者,恐怕絕無僅有……

不,或許將道心種魔大*法練至第十一層‘魔變之境’,魔種盡化道心的向雨田可以!

而在魔種未成道心之前,一旦受到如此精純磅礴的禪心之力連續不斷的挑釁刺激,恐怕魔種會立即炸毛,不由自主的釋放無窮惡意及魔氣……

而這,或許也正是嘉祥如此施為的目的所在!

若是石之軒經受不住心靈考驗,情緒失控,自會如癲如狂,大喊大叫著一些心頭執念,比如光大圣門啊,滅絕道、佛啊之類;若是他難以抑制的爆發惡意魔氣,更是不打自招……

此二者無論哪個,都會讓他原形畢露,立時陷入四大圣僧的圍攻當中,后果毋庸多言!

而若是他爆發真氣,以厲喝笑聲遙遙反擊而打斷嘉祥的木魚聲,那更是證明他心頭有鬼,之后針對他的各種考驗必將源源不斷,直到拆穿他確屬魔門小崽子的真面目為止!

這個心靈考驗一旦開始,他就再無逃避余地,只能硬撐過去!

不過,有了上一世晉級煉虛境界時的心魔劫考驗及斬斷羈絆的經歷,石之軒只在開始的百余下木魚聲中感覺似有無形大手在拉扯揉捏自己的心靈,縱使竭力聚性止念,也撐得頗為辛苦。

然而等他的心靈漸漸愈發清凈無塵,一念不起,萬念不生,徹底浸入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禪心妙境之后,一*波又一*波的木魚聲再不能撼動他的心靈,催發他的心魔妄念。

反而像是清泉石上流一般,將他的心靈打磨的更為圓潤無礙!

乃至到了五百聲之后,他的心靈幾至于清凈寂滅之時,反而于冥冥中能從木魚聲中‘聽’出某些難以言喻的韻味兒!

這是稍稍有別于禪宗佛法的另一種佛法韻味兒——三論宗佛法真意。

正是嘉祥和尚畢生修持的禪心精髓所在!

自然而然地,石之軒的心靈似魚兒般游淌在這禪心真意之河中,貪婪的感悟著三論宗佛法真意。

以心印心,不外如是!(未完待續。)

致力為您打造最優越的網絡小說閱讀環境。

筆趣閣所有書籍搜索采集于互聯網,是本站全自動蜘蛛爬行,無人工干預,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

如果你發現任何Porn、違法及帶絲毫損壞國家(大陸)利益的內容,發送郵箱給我們,會在24小時內(首爾時間晚一小時,會在24小時內大陸時間10:0018:00內刪除)


上一章  |  劍出華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