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出華山第二百七十一章 畫龍點睛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武俠>> 劍出華山 >>劍出華山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七十一章 畫龍點睛

第二百七十一章 畫龍點睛


更新時間:2016年02月07日  作者:血沃天涯  分類: 武俠 | 新派武俠 | 血沃天涯 | 劍出華山 

武俠修真


作者:大夢自然醒

本章內容簡介:頭失笑道:“好一招‘避實擊虛’1原來張僧繇一直以上乘氣功傾注于雙眸,欲要裴矩不由自主的跟他對視。通過目光感應試探于裴矩。豈知裴矩卻眼珠滴溜溜亂轉,反將目光凝聚在張僧繇身...

儒家重修心養性,明辨是非,需要的是博古通今,廣鑒眾長,不偏不倚,最忌受限于某一家一姓之言,心含偏見,正所謂‘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所以,對于宗師級儒家高手裴陀會留下訓示,要后輩子弟二十歲前只能聽一遍心法,而不給通篇細閱,裴矩并不意外,反覺得這種做法正是裴陀深得儒家真髓的象征。

若是后輩子弟們從小就開始按部就班的修煉此種微言大義的全篇,觀念根深蒂固之后,九成九的人都會終生深陷于此篇心法之藩籬。

一葉障目之下,再難窺視到更高境界!

反而二十歲前只聽一遍心法的話,絕大多數子弟都記不全,只能牢記印象最深刻的殘章斷句,往往也是最適合自身的一部分。

再以此為借鑒,在通讀諸多儒家經典時查漏補缺,以自己的感悟湊齊心法缺少的部分,重新融匯成一篇大致完整的心法,而且多半會跟的原版頗為不同。

這是逼著后輩們早早的自出機杼!

而在二十歲后,后輩們都已有了獨屬于自己的或高明或粗淺的半自創心法,再通讀宗師級的心法全篇。

兩相對比,后輩們就可清楚的看出自身與裴陀的差距,以及自身的優點與劣勢,更能隱約明白自己之后的路該怎么走……

裴矩心里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種十分高明的教育方法,優點在于裴陀自身的最高成就不會成為后輩們的終點和桎楛。

但缺點也顯而易見——真正能夠自出機杼,創造高明心法的后輩終究還是極少數,大多數后輩只能創出一門粗淺心法,以致武功平平。

而他們在二十歲后固然能夠通讀全篇。卻又錯過了塑造心性的最佳少年時期,心有偏見下,與心法的契合度大幅降低。就算轉修此心法,成就也高不到哪里去!

裴矩暗暗揣測。恐怕大伯父裴讓之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淪落為一流高手中的吊車尾。

初春時分的董澤湖,果如裴矩所料,寂寥無人,唯余一泓清波碧水,了了鵝鴨嬉戲。

然而一至過仙橋,裴矩的靈覺就感應到一道隱晦之極的窺視目光,在自己三人身上徘徊了好一會兒。

可除了他是故作不知以外。裴讓之、裴諏之二人竟是真的毫無所覺!

裴矩心知,暗中窺視之人很可能就是自己的未來師父,此屆的花間派掌門,至于武功……最少是此世一流高手中的佼佼者,至于入沒入宗師一級,還要見了面才知道。

繞過幾棟空蕩蕩的酒樓,裴矩跟著裴讓之、裴諏之徑直向著董澤湖邊的一座八角高亭而去,而那處也正是他之前感應到的暗中窺視者所在。

遠遠地,裴矩就見到亭中有一個淡藍身影在活動,然而最吸引他注意力的。還是支撐亭頂的八根合抱粗的紅漆巨柱上,不知何時竟多了許多磷光閃閃的金色紋路!

一眼望去,金鱗朦朧。凸凹有致,雖未見紅柱上所繪之物的全貌,卻已隱隱感到磅礴威猛之氣撲面而來。

裴矩暗暗吃驚,于繪畫之道,他雖非個中高手,可也不是門外漢,自然明白,在紅柱上作畫者,當是此世頂尖畫家。堪稱畫道宗師一級。

然而去歲秋天,他來游玩之時。可未曾見到紅柱上畫有東西,那么……

甫一臨近亭子。裴讓之、裴諏之就率先寒暄道:“僧繇兄別來無恙否?”

裴矩心頭一震,隱隱猜到亭中之人的身份,面上卻是恰到好處的露出孩童式的好奇神色,滴溜溜的大眼睛轉出裴讓之的后背,向亭中之人看去。

微妙靈覺告訴裴矩,此時亭中之人雖未以目光直視他,但卻一直以一絲隱晦的精神意念在他身上流連不去,似在留心他的任何細微反應。

此情此景,他萬萬不可露出破綻,只消表現出孩童本色就好。

只見那人身著淡藍儒服,體型高挺勻稱,氣質瀟灑自如,此時正手持一桿大號畫筆,在紅漆巨柱上揮灑不休,口中輕松回應道:“托福托福……每日還能再飲幾杯老窖1

裴讓之、裴諏之對他放浪之舉毫不在意,反而走近到丈許外處便即止步,既不妨礙那人作畫,又能細細欣賞紅漆巨柱上的畫作,打趣道:“有了僧繇兄的大作為鎮亭之寶,今后這里可要人滿為患哩1

那人隨口客氣道:“粗鄙之作,不為方家見笑就好……”手下仍舊不停,寥寥數筆,一顆碩大龍頭便即躍然柱表。

近距離觀看,裴矩更感此人畫道之精,足以冠絕天下,為繼往開來之一代畫道宗師。

紅漆巨柱上的金龍威猛矯健,栩栩如生,極富意境尚在其次,然而其筆法效果竟極有凸凹感,立體感……即為明暗法、透視法。

“這可大異于當代繪畫風格啊!不,準確的說,這是超時代別具匠心的絕頂技藝……”裴矩的眸子滴溜溜亂轉,盡顯精靈活潑,似是看不懂畫作的精妙之處,實則心中卻在分析此人的繪畫技法,“據我所知,魏晉南北朝的諸多名家里,就只有一人有此精絕技藝,正是名為‘張僧繇’1

若說張僧繇其名,后世知其生平者不多,但若說‘畫龍點睛’這成語,可謂上過學讀過書的人盡皆知曉,而‘畫龍點睛,破壁飛去’的傳說,實際上正是時人稱贊張僧繇畫龍絕詣之語!

當然,裴矩也隱約聽聞過,凸凹眼暈之法,最初是來自天竺的宗教繪畫技藝,其實就是畫佛像、菩薩像的筆法。

“這么說來……花間派跟佛門的淵源,至少還得往上追溯一代?”裴矩心中悄悄嘀咕著,“或者說,花間派研究佛門的宗教文化。非是其中一兩代人的自主行為,而是有著代代相傳、前赴后繼的光榮傳統滴!

難怪整個魔門跟道門、佛門爭斗了數百年,卻只有花間派開了竅。真正汲取了對手的文明精髓,做到‘師夷長技以制夷’……

嘖嘖。藝術家就是有腦子,思想境界及戰略戰術上,可比魔門其他那些只會打打殺殺的爛仔高出不止一籌1

張僧繇運筆如飛,片刻間即畫完最后一條金龍,將尺許長的大號畫筆架在地上放著的木桶口,才忙不迭對著裴讓之、裴諏之拱手,謙和道:“失禮失禮……”

裴矩好奇的看了一眼木桶,只見里面盡是金燦燦的油漆。卻又沒有油漆的刺鼻味道,反而帶著淡淡的草木清香,想來是以花間派獨家秘方所制。

裴讓之、裴諏之相視一笑,裴諏之擺手道:“僧繇兄見外了……我兄弟非是第一天識得僧繇兄,又豈不知僧繇兄一旦開始作畫,必然有始有終,天塌不驚,雷打不移的老習慣?”

張僧繇含笑轉頭看向裴矩,目露精芒,細細打量。有如實質的眼神似要將他的五臟六腑都看個通透。

裴矩恍若未覺,漆黑大眼睛反而滴溜溜的回看著他,同樣上下打量。這才注意到,張僧繇俊秀無比的面容上,眼角隱現魚尾紋,鬢角也現出些許花白。

依花間派氣功生機盎然,青春長駐,延緩衰老的功效來看,張僧繇至少有六十歲了!

好一會兒,眼看在張僧繇與裴矩之間的‘目光爭雄’之爭中,張僧繇竟莫名其妙的‘落在下風’。裴讓之就欲開口,卻被張僧繇抬手止祝搖頭失笑道:“好一招‘避實擊虛’1

原來張僧繇一直以上乘氣功傾注于雙眸,欲要裴矩不由自主的跟他對視。通過目光感應試探于裴矩。

豈知裴矩卻眼珠滴溜溜亂轉,反將目光凝聚在張僧繇身上其它部位,且來回游走,就是不跟張僧繇對視,讓他無計可施。

張僧繇對裴讓之沉吟道:“令侄資質絕佳,又聰慧異常,裴兄何不親自教導,將來好繼承祖業,光大裴門?”

裴讓之苦澀道:“敝門才學有限,就怕白白耽誤了矩兒的上乘資質……而且,敝門如今在北齊的局勢,哎……”

張僧繇微微頷首,顯是知曉裴氏兄弟的處境不妙,忽然指著紅漆巨柱上的金龍,向著裴矩道:“好孩子……你看我這龍畫得如何,像是不像?”似有考教之意。

若依世家子弟的素養,此時就該說什么‘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磅礴大氣’、‘奔騰矯夭’之類的溢美之詞,既哄得未來師父開心,又顯得書香門第的良好教養。

可裴矩卻瞪大眼睛,煞有其事的使勁看了看紅漆巨柱上的金龍,吶吶道:“這是龍么?……我又沒見過真正的龍,怎么知道像不像?”

乍聽此言,張僧繇一愕,裴讓之、裴諏之哭笑不得,裴諏之還忙不迭給裴矩打了個眼色。

裴矩卻視若無睹,向著張僧繇反問道:“先生見過真龍么?”

張僧繇苦笑搖頭。

裴矩疑惑道:“先生既然未曾見過龍,又為何會畫龍呢?又怎么知道自己畫得像不像,好不好呢?”

張僧繇張口欲言,復又止住,唯有再次苦笑。

裴讓之呵斥道:“矩兒,不得無禮……”

張僧繇抬手止住,嘆道:“慚愧……張某一生畫龍無數,聽得溢美之詞無數,原本洋洋自得,自以為于畫龍之術,天下無人能出我之右!

不曾想,其實張某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畫得是不是龍1

頓了頓,張僧繇坦然道:“張某本來還想在詩詞文章上考教一番矩兒,但聽了矩兒之言,方知他本性不拘一格,不守成規,看似桀驁不馴,實則深合我派傳承精義……

誠可謂張某欲得之而后快的無雙佳徒1

裴氏兄弟面色一喜,卻聽張僧繇又道:“不過……我圣門收徒,乃有‘斬俗緣’之例規,張某不敢有違1

裴氏兄弟的心又提了起來,面面相覷后,裴讓之正欲開口,卻被張僧繇止住:“念在裴門與我派素有淵源,且裴陀兄對我亦有救命大恩,張某可以稍作轉圜……”

瞧著二位伯父眼巴巴看著張僧繇,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裴矩暗暗不屑:嘖嘖……幾句話就被人牽著鼻子走,這心性素質不行,談判技巧也不行,難怪搞不好政治!

張僧繇好整以暇道:“矩兒的生身父母已故,可你們這五個親叔伯卻仍健在,實在不合‘斬俗緣’之例……

這么著,張某入花間派門墻前本性石,入門后才隨了師父姓張,而今矩兒就改為石姓,算是我的繼子,子承父業,也就不違門規了!

嗯,最好名字也改了……就叫‘石之軒’吧1

聽著張僧繇一溜煙兒自說自話,即使裴氏兄弟反應再遲鈍,也知道這是張僧繇早有預謀——要是看不上矩兒,就直接拒絕,要是看得上,就直接搶人,讓矩兒改姓,不姓裴,跟裴家斷絕關系!

魔門中人,果真無利不起早!未完待續。!over

本書由快速更新,如果您喜歡這部小說,請點擊,記得要本書哦.


上一章  |  劍出華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