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出華山第七十六章 比武斗劍(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武俠>> 劍出華山 >>劍出華山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六章 比武斗劍(七)

第七十六章 比武斗劍(七)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22日  作者:血沃天涯  分類: 武俠 | 新派武俠 | 血沃天涯 | 劍出華山 
《》全文閱讀

作者:

第七十六章比武斗劍(七)

二人身法何其迅捷,三丈距離僅只一躍而過,便即閃電般交起手來。但見一粗一細兩道身影乍合即分,復又交織,重重疊疊,影影綽綽。左冷禪周身烏光湛湛,濃密時似銅墻鐵壁,守得滴水不漏,開合時化作長槍大戟,攻勢兇猛霸道。岳不群手中雖只一襲狹長銀芒,舞動間卻似化作成百上千,似虛還實,場外觀戰諸人只見數不清的雪亮劍影寒芒籠罩著岳不群身外方圓近丈的空間,瞬息間竟無人能夠分辨出其劍招是攻是守。

最詭異的是,兩人極無比的交手明明已有十多招,卻只聞或低沉、或尖銳的破空劍嘯,而不見絲毫兵器交擊之聲!

眾人先是齊齊面露疑惑,細細思索之后便即轉為濃濃驚駭。

兩劍若是交擊,不論輕重與否,絕不可能不發絲毫聲響!場中如此情景,只能是二人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在雙劍即將交擊的瞬間變招,避免了劍刃直接相觸······

眾人思忖,在如此迅捷無比的交手中,除非相互之間有著非同一般的默契,否則最多兩三招,交手雙方必然長劍相斫,絕無人能夠保證自己與對手的長劍一直不相觸擊。而場中二人之前僅有一兩面之緣,何談默契?雖然二人的劍刃遲早必然相交,但交手如今已近二十招,卻仍未現丁點兒劍斫之音,足見二人反應之,變招之捷!

其實左冷禪、岳不群并未刻意保持這般“無接觸交手”的狀態,兩人只是在對方甫一出招的瞬間,盡撤換自己即將用老的劍招,精準的避開對方擊向自己薄弱處的攻擊,同時化作直擊對方破綻的新招罷了!

叮!···

終于,在第二十三招時,二人的長劍第一次相觸,并且很沒有默契的擊實。劍上勁氣反震的一瞬間,兩人身軀如遭電擊,不由地齊齊一震!而因為長劍的輕重差異,及劍招風格的迥然不同,這次交擊于左冷禪稍稍有利,其劍上雄渾的力道直接將岳不群輕靈的長劍蕩了開去。但岳不群的功力并非易于,同樣將左冷禪的長劍擊得微微一頓,劍速大減,岳不群則毫不遲疑的趁機變招。好在華山劍術本就以輕靈迅捷見長,岳不群反應也十分及時,總算沒有失了先手,落在下風。

對此,左冷禪并不意外,他很清楚,岳不群要是如此輕易便落入下風,那也配不上他之前那般特別重視了。至少,通過剛剛的一次硬碰硬,左冷禪也粗略的感覺到,岳不群的功力比他只稍遜了不到半籌。

叮···鐺···叮叮···叮叮叮···

一旦有了第一次兵刃相接,自然會有第二次、第三次···輕重不一的交擊聲越來越多、越來越密。但因兵刃交擊后反震之力頗大,需要及時卸力、換氣,兩人的出招速度不免稍稍慢了些。

如此一來,交手的兇險程度不僅未曾降低,反而成直線上升。畢竟,兵器沒有相交時只算是比拼雙方的招式精妙及應變能力,而此時每次劍刃相觸,也完全不同于兩人拿著大刀傻傻的對砍,劍招中雙方發力的角度、蓄勢出招的習慣、手臂手腕的旅力,以及灌注在劍上的真氣,都會影響劍器相觸后的結果,或是稍稍一頓,或是方向偏轉,或是直接反彈而回······

這已經是雙方綜合實力的比拼,“隨機應變”在此時尤為重要!

豐富的戰斗經驗有助于預判對手的攻勢、力道,爐火純青的劍招能在危機下應對有方,但在二者之間充當鏈接橋梁的卻正是個人的反應能力,三者結合就是“隨機應變”。因此,高手決斗或許激烈而短暫,但以全面性、復雜性而論,卻不亞于兩軍相爭,雙方在戰前的種種積累,包括整合自身實力、探查敵情、預先評估謀劃等等,以及戰時的種種手段,包括測敵、知敵、惑敵、誘敵、破敵、斃敵等等,都會影響到最后的勝負。

隨著交手時間漸長,二人都對敵我雙方的各種軟、硬實力了然于心。在力量上,左冷禪憑著身材壯碩,嵩山劍法雄渾霸道,功力高深的優勢,力氣比年紀小了他近十歲的岳不群強出不少,算是硬實力;在技巧上,二人于各自門派的劍術上的造詣差不多,都極為接近招式變化自如的境界,算是不相伯仲;在速度上,華山武功向來以輕靈變化見長,岳不群本身也擅長輕功身法,更兼其心神強大而敏感,所以無論內里的應變速度和外在的出招速度,岳不群都稍勝左冷禪一籌,算是軟實力。

以己之長攻敵之短,制勝之道也!

左冷禪毫不猶豫的運足十成功力,劍劍注滿真氣,施展出了嵩山的慢十七路劍法。霎時間,左冷禪的厚重長劍上烏湛湛精芒更盛,力若千鈞,屢屢蕩開或擊偏岳不群的長劍,而且其劍招忽忽慢,動時劍嘯連連,勁風呼喝,靜時凝滯沉重,巍巍如岳,動靜轉換愈發毫無端倪,卻又恰恰能夠有效的防守、截住或打斷岳不群的劍招。

同樣,岳不群也立時變換攻守方式,不僅緩緩運起紫霞神功,還以華山氣宗“以氣御劍”的高深秘法御使犀利迅捷無比的法狂風劍和希夷劍法。其身形縱躍猶如脫兔,騰挪幾似驚鴻,劍上紫芒朦朧,勁氣犀利而不失堅韌,有效的克制著左冷禪長劍中蓄滿的陽剛渾厚內勁,而且非同一般的劍速亦幻化出重重劍影,朵朵劍花,對左冷禪造成極大威脅,多次令其攻勢難以為繼,不得不回招抵擋······

嵩山慢十七路劍法,乃是左冷禪武功有成之后,合門內眾高手之力,將諸多嵩山劍法及精妙的殘缺劍招匯集整理,總結完善而成的上乘劍法。此劍法氣勢森嚴,威力恢弘,配上嵩山特有的寬厚沉重的黑劍,一招一式猶如長槍大戟,縱橫千里,乃堂堂正正之師,已是而今嵩山派的主流劍法。論地位,猶在嵩山派另一路上乘劍法——子午十二劍之上。又因這類偏向堂堂正正、勢大力沉的劍法,最易受到詭異迅捷、變化多端的武功掣肘,所以嵩山劍法歷來注重劍速變化,忽忽慢,收放不定,動則勁氣勃發,攻勢雷霆萬鈞,令敵不得不退避防守;靜則淵渟岳峙,守如銅墻鐵壁,使敵無機可趁。慢十七路劍法更是此間大成之作,其劍招之慢、動靜、攻守變換流暢,卻又往往出其不意,縱然敵人武功詭異捷、變化多端,也必然被打亂攻擊節奏,束手束腳,施展不開。

岳不群早些就曾對嵩山劍法有過了解,之前又觀看了丁勉、陸柏二人出手,對于嵩山慢十三路劍法的招式已然明了了七七八八。但此時,左冷禪全力施展的慢十三路劍法卻讓他有種耳目一新之感。雖然都是同樣的招式,左冷禪在出手時機的把握上卻更加精準,慢、攻守交替的更流暢,甚至對于某些招式中的劍速、角度、力度、方向的稍加變化,便即發揮出截然不同的效果。顯然,身為慢十三路劍法的主要編纂者,左冷禪在此劍法上的造詣當真非同一般。以此而論,丁勉、陸柏等人便已著實難以望其項背!

岳不群明知自己在力氣和功力上稍遜于左冷禪,自然不會用陽剛威猛的朝陽一氣劍以硬碰硬,而且考慮到岳不群的速度優勢,便以狂風劍和希夷劍法相配合,來對敵左冷禪嵩山慢十三路劍法,雖然交手許久還未能占得一招上風,但也不曾有過失手。

狂風劍和希夷劍法都是華山諸劍法中的劍劍法精髓。不同的是,狂風劍是華山劍宗所創,招招式式都充滿劍宗以劍招為首,氣功為輔的風格,首重劍招之迅捷變化,講究出劍、變招、進退、旋身、游走,其間亦有借力變招、身劍合一等精妙招數,而希夷劍法卻是華山氣宗秘傳,乃是以氣宗以氣御劍之秘訣為根基,輔以精妙劍招的上乘劍法,運使者內力越深,則劍法威力越大。

道家修煉以“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為核心,但絕大多數修煉者畢生都只能在“煉精化氣”、“煉氣化神”這前兩個階段打轉,而武當、華山等道家武林門派中人尤其如此,更因紅塵凡俗、江湖恩仇之擾,八九成的弟子門人僅僅停留在“煉精化氣”這第一階段。華山氣宗的以氣御劍秘訣,便是基于“煉精化氣”、“煉氣化神”而創的劍術心訣,長久修煉,自能達至“氣與劍合”的精妙境界。在氣宗的內功高手看來,與其將時間用于苦苦修煉劍法招式,不如趁著年輕力壯時氣血充盈而抓緊修煉內功,早日臻至“煉氣化神”之境。到時內力深厚磅礴,不僅劍法一招一式的威力強大無比,而且精氣神充沛已極,當然學什么都,再以“神與氣合”的境界催動“以氣御劍”秘訣,便是“神與氣合”并“氣與劍合”,則“神”、“氣”、“劍”三者合一,自然而然就達到了“神與劍合”,即以神御劍,劍隨意動,念至而劍至的高深劍術境界。這般劍術造詣,縱使天賦上佳的劍宗弟子,苦練劍法數十年也未必能夠達到。當然,氣宗弟子能夠將內功修煉到“煉氣化神”境界者亦是百中無一,歷代罕有,而在此之前氣宗弟子的劍法必定差了劍宗弟子不少。兩相比較,內功修煉緩慢、進境艱難,不及劍法容易上手,只要苦練總能進步,所以在習武的前二三十年中,劍宗弟子明顯進步更,戰力更勝一籌,而之后則是氣宗弟子后來居上,乃至差距越拉越大,完勝劍宗弟子。從宏觀上來看,氣宗注重長遠成就的“戰略“規劃,而劍宗則是對層出不窮的“戰術”情有獨鐘。

一直以來,岳不群其實并未刻意著重練劍或是練氣,反正二者每天都練,只在哪個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時,才加緊修煉,突破后便又會恢復原樣。而因為經歷過大量實戰,岳不群在劍法上的造詣,其實超過了內功境界不少,看似更像走得劍宗路線。但岳不群很清楚,他目前的劍術進展已經陷入瓶頸,而內功修煉卻仍舊緩慢而穩定的前進著,不需兩三年就會追上劍術境界。

岳不群如今算是“煉精化氣”境界的高段,以他的功力,催動狂風劍當然綽綽有余,但要用以氣御劍秘訣御使希夷劍法,卻還是稍嫌不足。好在他劍術境界頗深,已將希夷劍法的招式練得熟極而流,變化無礙,再以運轉紫霞神功增幅真氣質量,倒也能勉強“氣與劍合”,發揮出希夷劍法的幾分威力。岳不群少時也曾見過包括他師傅寧清羽在內的氣宗前輩們展示過希夷劍法,而他此時所施展出的劍法威力,已然不遜于當年大多數氣宗前輩,但比之他師傅寧清羽,還是差了三分。

道經有云,視之不見曰夷,聽之不聞曰希。又有,無色曰夷,無聲曰希。所以,希夷劍法的真意便在于“”、“輕”、“清”、“靈”、“虛”等要訣,理論上可達至得無聲無息,乃至無影無形······

但因習練者的功力深淺不一,施展出的效果自然有所區別,由淺至深大致可分為三個層次,即若即若離、若隱若現、若有若無。第一層的若即若離只是入門,但也需深厚的內力為基礎,施展時劍刃破空聲很是輕微,敵人只見一道劍光直襲其周身要害,出招格擋,卻又發現劍光不再,忽而出現在身上另一處地方,當真防不勝防;第二層的若隱若現則需極深厚的功力才能御使,劍刃破空聲可謂極為細微,劍光時而散如白虹,風馳電掣,時而凝如細線,詭秘變幻,可謂隱現不定,不可捉摸。岳不群和師傅寧清羽都在這一層次,只是岳不群僅僅算是初入此間,而寧清羽混元功更為深厚,已然在此間頗有成就;而第三層的若有若無,大概只有風清揚那般絕世功力才能施展,定然威力無匹;至于傳說中的無聲無息、無影無形境界,就連此劍法的創始者亦未曾達到,自是無需多言。

此時,岳不群以希夷劍法主攻,但見一道紫蒙蒙劍影時大時小,時而化作千百,漫天攢射,時而縮為一絲,游走不定,在左冷禪勢大力沉、勁風呼嘯的劍招間穿插不休,尋隙而入。而一旦攻守易勢,岳不群便以狂風劍中的借力變招之法,抵擋左冷禪攻擊的同時借力游走,或是蓄勢反擊······




上一章  |  劍出華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