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稱雄第742章 騷動的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稱雄 >>明末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742章 騷動的心

第742章 騷動的心


更新時間:2016年06月01日  作者:木子藍色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木子藍色 | 明末稱雄 


劉鈞推開了面前的湯碗,做了個請的手勢,“老師,我就正等你呢,就知道你肯定要來,請坐。”

“陛下料事如神。”袁繼咸拍了個不咸不淡的馬屁,非正式場合,掛著太師頭銜的內閣首輔也沒太客氣,他拉開桌前的椅子,直接坐上去。

袁繼咸雖然兩鬢已經染上白霜,但面色紅潤,配上五綹長須,紫袍玉帶梁冠,儒雅無比。這位大漢首輔今年才剛五十五歲,正是一個官員最黃金的年齡段。能得皇帝的無比信任,將內閣交給他,還喊他一聲老師,袁繼咸對如今的狀況很滿意。

對皇帝的信任袁繼咸也非常感激,這是一群君臣相知,一種士的感覺。因此打心底里,袁繼咸希望大漢能更富強,希望朝廷能更好。他不會對皇帝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才是真正的君臣相知。

“我覺得陛下對于通山伯處置過于嚴厲了。廣南香河一戰,劉巡撫確實有不可推脫的責任,但如果因為一場戰斗失利,就要一擼到底,那對他不公平。老臣以為,朝廷用人,公平很重要。”他的聲音很誠懇,“通山伯還是陛下的兄弟,如果因此反而受到嚴懲,老臣覺得這更不公平。”

“一擼到底確實有些不公,但這并不是懲罰。”劉鈞從旁邊端起茶壺,親自給老師倒了一杯茶。劉鈞在剛結束的總理會議上宣布撤消總督巡撫提督三職,調整官衙結構的消息,都不如皇帝在會上宣布將廣南巡撫一擼到底。

劉鈞知道有不少官員都有些同情劉鍵,覺得劉鍵并沒犯太大的過錯。尤其是這些官員不少還是站在文官的立場上來看待這件事情的,他們甚至覺得劉鍵根本沒錯,巡撫指揮軍隊,那本就是他的職權。打了敗仗,也算不得什么,打仗總會有勝負。

況且,香河小敗一場。不過折損了兩千多人馬二十幾條船,可劉鍵到位廣南之后,卻從沿海只有幾個荒島作立足之地,到現在短短時間,已經攻破順化、會安兩座阮氏重鎮,尤其是還擊潰了阮氏主力,生擒了阮主以及一眾阮家文武官員。可以說,事實上。廣南阮氏已經完蛋了,剩下的那些地方,已經翻不起浪來了,只要一批使者幾封勸降書,就能把整個廣南收入朝廷囊中。

從這方面來看,劉鍵早已經將功贖過,甚至功大于過了。

總理會議上,總理參政們對于皇帝突然宣布的決定都有些預料不及。撤消軍區,撤消督撫。省府縣鄉也要全面實行三權分立,軍隊完全脫離出去,以后文官徹底的不能再干涉軍隊,這無疑讓不少人有些心里不是味道。

宋明以來,都是以文御武,武官完全被文官集團壓制住,根本翻不得身。可現在。武官要徹底的翻身了,可以和他們完全的平起平坐。

“劉鍵還很年輕,能力也是有的,尤其是經濟能力不錯。之前他在順天就干的不錯,可惜后來我用人不當,把他放到了一個錯誤的位置上去。廣南香河之敗。其實主要責任還是在我。我現在也已經想明白了,讓劉鍵去南洋公司做總裁,這是人盡其才。”

說到這里,劉鈞笑笑,“也不是每個人都要去當官才行,還有那么多的位置呢。”

劉鈞身子前傾,問首輔。“老師對我提前的改革計劃支持嗎?”

“完全支持。”袁繼咸點頭回道。

“陛下,我是這樣想的,軍政完全分離,地方也實行三權分立,長遠來看,這都是良政。不過我也有幾點意見,省府也設立議院老臣沒意見,但縣鄉也設立議院,不免有些人浮于事,官僚冗余。”

“三權分立,猶如三足鼎立,缺一而不可,少了任何一只鼎足,這只鼎也就立不穩了。四級地方議會是必須要的,但是,根據不同的級別,我們可以控制議會的規模。比如朝廷的中央議會,參議員一百人,眾議員一千。但省議會當然不可能也有這么多人,我們可以縮減一些,比如省參議員五十,眾議員五百。府參議員可以是三十,眾議員可以是三百。到了縣級,縣參議員可以減為十五,眾議員可以是一百五。到了鄉議會,鄉參議員七個,眾議員七十個。當然,具體數量,還可以再研究。”

劉鈞微微一笑,這個議院的設立與這個時代歐洲的那些國家議會完全是兩碼事,聽起來有些相似,但實際上差別還是很大的。

地方議會與中央議會形式上是一樣的,真正擁有權利的是參議院,眾議院只是個擺設,但也能起到一些收攏人心的作用。

各級參院參議員也不是選舉,而是朝廷任命。地方上也搞三駕馬車,雖然可能會增加官吏數量,但大漢本來就已經不同前朝,官吏數量大增,大漢不搞放羊式治國。現在搞地方三權分立,實際上也并不會真的增加多少官吏數量。

就如那數量很多的各級地方眾議員,反正數量再多,也不會拿朝廷的薪水俸祿。

“是的。”劉鈞端起茶喝了一口,“職責重新劃分之后,朝廷要做相應的調整,文職的總督和巡撫要撤回來。至于提督,視具體情況而定,部份可能要調去設在五都的五戰區參謀部,部份調回京任職,部份也可能改任省都指揮使。”

袁繼咸點了點頭,“如此一來,沒有這些封疆大吏坐鎮地方,尤其是邊疆之地,朝廷的任務可就很重了。三十余省,數量不少。”

原來省上還有軍區,朝廷有十三個軍區,管理著五十余省,后來省合并為三十余個。朝廷只管著十三個軍區,軍區總督、巡撫們再分管著各省。現在軍區撤消,朝廷卻要直接管理著三十多個省了。

“大軍區撤消后,我看可以適當的再調整一下各省區劃,比如說日本原有扶桑、出云二省,可以直接合并為日本一個省,朝鮮有高麗和新羅二省,也可以合并為朝鮮一個省。再比如云南、老撾、大理三省,可以合并為云南、大理二省。”

把省調大一些,將全國的省壓縮到二十余個。就算等把中南各地和南洋都打下來,到時也就三十來省,朝廷中樞增加些官吏,還是能夠管的過來的。

“老臣還是覺得,通山伯的處置,還是應當謹慎一些,畢竟他對朝廷也是有過不少功勞的。他又是陛下的三弟,若是因為此事。讓陛下兄弟之間起了些嫌隙,就未免不好了。最好是能夠先與通山伯談談先,如果他愿意去南洋公司,自然最好,若是他不愿意,不如就先暫時不要調去吧,讓通山伯先到內閣來任職,也不錯,通山伯對于經濟方面。確實很有天賦。”

“謝謝老師的提醒,此事我們慎重處理的。”

“中南半島和南洋那邊還需要有大將鎮守,臨陣換將兵家大忌。老師,我打算讓劉允升改任鎮南將軍,傅山改任定南將軍,鄭芝龍改任平南將軍,你覺得如何。”

“他們三人本都掛著上將軍軍銜。都是武職,如今朝廷要軍政分離撤消督撫等職,免去三人總督之職后,改授鎮守將軍職,倒沒有問題。畢竟他們本身就是武職,文職督撫才受限制不能再統兵。武將是沒有問題的。”

袁繼咸頓了頓道,“不過依然還要十個總督和十幾個巡撫,十幾個提督要召回,如此多高級文武官員回京,朝廷也不好安排啊。”

“這一點我也注意到了。”劉鈞說,“不過不是什么大問題,我一直就覺得。華夏歷朝以來,朝廷用人都有一個弊病,那就是一旦入仕成為官員,除非犯罪免職,否則都是終身為官,能上不能下,這種制度很有問題,造成了很多弊端。”

“這個確實。”袁繼咸承認。

“帝**隊的武官都已經實習的晉升率淘汰制,每個級別的晉升率都有限制,越往上晉升率越低。這使得朝廷每年都會淘汰掉大批墊底的武官,然后空出位置來給更年青更優秀的軍官們,讓帝**隊一直保持著強盛。就連士兵和軍士,我們也一樣是實行著這樣的淘汰晉升,不斷的淘汰,不斷的引入新血液,這才是長盛不衰,不會老化衰弱的重要應對辦法。”劉鈞緩緩說道,“我覺得文職官吏這方面,也同樣可以引入這個制度,每個官吏通過科舉、考試入仕任職,然后給他們設定考核淘汰制,每個級別的官員每兩年可以參與晉升考核,每次通過一定比例,通過者四年一屆的任期后就可以晉升。”

“如果沒通過呢?”

“一次任期限定四年,兩年考核一次,也就是說他們任期內可以參與晉升考核兩次,如果四年任內兩次大考都沒過,那就不能再連任,得降級使用,在降級作用的任內四年兩次考核中,依然不能考核通過,就要淘汰免職,直接免職為平民。如果任內兩次考核任一次通過晉升,那么任滿就能升職。”

“當然,若是任內表現特別好,也可以不滿四年提前晉升,但每任職務最少需要任職兩年,必須得通過一次大考,并且是成績合格通過才能提前晉升。”

按劉鈞的計劃,如果連續兩次沒通過考核降級使用后,成功考過,那么他任滿后還得平級調任一任職務,在這任內兩次考核內通過,才有機會再升職。

但那些第一任沒考過,降級后仍考不上的,就要被淘汰免職為平民了。

當然,劉鈞準備把這大考的錄取率和科舉取士一樣,并不是說成績考到多少算通過錄取,而是按朝廷實際設定的一個各級淘汰率來淘汰。

比如說,一個從九品官員的晉升率,設定為百分之九十五,那么每年參與考核的從九品官員,成績最墊底的那百分之五就要降級。從九品之下,就得降為無品級吏員。而到了正九品官員,可能淘汰率就升為百分之十,只錄取百分之九十。

如此一直往上,淘汰率越高,錄取數越少。

所有的官職都是四年一任,兩年一次大考,平時還會有小考。平時表現太差,考核極不佳的也有可能不等大考淘汰就會被除職,那些功績極好的,也可能只任滿兩年通過大考后就能提前晉升。

另外劉鈞還打算規定,同一品級職務最多任職兩任,兩任之后不能通過考核晉升的,就要被免職,直接貶為平民。

就算是做到了內閣首輔,也是四年一任,最多連任兩任,然后就得改任他職。

這樣才能不斷的加入新鮮血液,也是為現在越來越多的讀書人一個入仕的機會。要不然,現在朝廷大辦教育,原本就已經有幾十萬的秀才,用不了多少年,到時朝廷說不定秀才會突破百萬之數,科舉迅速的增加著那些秀才舉人進士,可朝廷對官員的需求卻是比較固定的,一個蘿卜一個坑,一個坑可能到時就有幾十甚至上百人等著。

一面是急著想入仕的讀書人,一面卻是能上不能下的老官員們。

流水不腐,一潭死水肯定更容易腐壞。

現在軍隊已經在實行這個制度了,每年都有一定比率的軍官被要求退出現役,每年也有大批優秀的年輕修補軍官通過見習競爭,最終從同伴中脫穎而出,加入帝**官群中,成為其中一員。

文官系統,當然也應當實行這個制度。

引入良性的競爭機制,很有必要,這樣水才會活起來。能者上,庸者下,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

袁繼咸聽的直感嘆,皇帝是真的什么都能想,也什么都敢想。這個制度聽起來確實不錯,在帝**中運行的效果也很好。

但文官系統跟軍隊可不一樣啊,真要推行這個制度,其改變力度之大,絲毫不下于此前的三權分立改革。

“老臣全力支持陛下。”袁繼咸高聲道,不管前面是刀山還是火海,士為知己者死,皇帝如此信任他,他當然也要全力支持皇帝。(未完待續。)

,歡迎訪問


上一章  |  明末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