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稱雄第725章 獨占南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稱雄 >>明末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725章 獨占南洋

第725章 獨占南洋


更新時間:2016年05月25日  作者:木子藍色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木子藍色 | 明末稱雄 


唐諾德在釣魚臺住了三天。

三天后,外務司官員終于派人來請他前去衙門商談。這天是四月十五,也是每月的望朝之日。現實今,逢初一十五例朝,為朔望朝會。皇帝在御門聽政,金臺御幄中升座,京師凡四品以上官員待鳴鞭之后,分文武東西魚貫入門行叩頭禮,然后登階循廊分班侍立,按部奏事。

那些更低級別的官員則只能侯于午門之外,在鴻臚寺官員的導引下行五拜三叩之禮,然后北向拱立靜候旨意。

御門決事本是明代常朝舊制,但本朝之時,皇帝已經不喜歡這種禮儀性質多于實際事務性質的朝會,因此例朝也從一日一朝改成了五日一朝,到了如今,干脆就成了一月兩朝。這兩天的朝會了不是真要解決什么朝廷大事,真正的大事都有三系統各部。更重要的軍國大事,則還有總理處會議和軍機處會議,完全遵循了皇帝大事開小會的做法。

日朝成了初一十五的朔望朝會,而且完全就是一個儀式而已。

但今天的氣氛有些不太一樣,這都因為有幾國使者前來。此前西夷荷蘭、西班牙、英格蘭不顧先前與大漢締結的友好條約,公然挑釁,襲擊大漢商船,封鎖南洋航線,最終導致了南洋戰事。

僅只半年后,朝廷已經在南洋痛揍三夷,呂宋馬尼拉的西班牙艦隊被擊潰,西班牙人或死或俘虜四千余,馬尼拉孤城一座處于四面包圍封鎖之中。

爪哇的荷蘭人見勢不妙,龜縮巴達維亞,躲在要塞岸防炮臺下,根本不敢露面。巴達維亞被大漢皇家海軍封鎖,成孤港死城一座。

英格蘭更是被封鎖在了南洋之外。

半年時間,三夷中的兩夷在南洋的殖民地已經崩潰。尤其是馬尼拉的西班牙人,他們已經彈盡糧絕,最終等不及國王的回復,只得在菲律賓總督的率領下開城投降,不發一槍的交出了馬尼拉港城要塞。

荷蘭人還在巴達維亞負隅頑抗著,但葡萄牙國王卻不遠萬里派出了特使前來尋求建立外交,并希望能得到大漢的支持幫助。

馬尼拉投降之后,第七艦隊接管了馬尼拉和整個呂宋島。西班牙人從美洲趕來的一支援軍艦隊,來晚了一步。但只有二十來條戰艦組成的援軍艦隊,就算來早點也一樣什么也改變不了。

艦隊里的西班牙腓力四世特使,看到馬尼拉已經易主,菲律賓總督以及其它的駐菲律賓西班牙人都成了漢軍的‘客人’后,也只能選擇和談。

于是,今天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的特使加西亞,與葡萄牙國王若昂四世的特使唐諾德,還有荷印公司巴達維亞總督派來的使者范馬爾維克,英國東印度公司派來的使者約翰,一起出現在了這里。

皇帝選擇了望朝朝會的時候,一起接見四國使者。

這次接見四國使者,無疑就是大漢要重建南洋秩序了,而且必然得由勝利的一方大漢帝國來主導這次秩序重構。

正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最高境界,雖然大漢最終還是靠強大的武力把英荷西三國給打醒了,但繼續對抗下去,也沒有什么意義。這樣下去,雙方都有損失。

東方剛泛魚肚白時,官員們就陸續來到午門外。

寅時一到,三通鼓響,午門緩緩打開,侍衛親軍已經護道排列,侍衛親軍特有的板甲閃耀無比,讓人無法直視。

鼓聲剛停,旗衛隊排著整齊的隊列踏步而出,紅色的旗幟上是一條五爪金色神龍。旗手高舉國旗,旗衛隊護旗而行,后面是軍樂隊隨行奏樂。

到達午門外,廣場上有國旗臺。

旗衛隊登上國旗臺,軍樂隊奏起大漢國歌,旗手抖開龍旗,緩緩將龍旗升起。

百官全都排好隊,整齊的站好,仰著頭凝視著國旗升起。

國旗升起,旗衛隊收隊入宮,這時百官跟隨在旗衛隊的后面通過午門。那些級別不夠的官員,則只能停留在原地暗自羨慕。

進入午門的官員們,在禮部鴻臚寺的官員清點過例朝官員人數查驗人名后,手持黃冊名簿報了進去。

不一會兒,傳旨太監出現在臺階之上,尖著嗓子開始唱喝,“有旨,召內閣、御史臺、議會、樞密院眾皆至!”

這都是百官們早就熟悉透了的朝會程序,大家都熟練的開始按序排班站位。

站在最前面的,自然是內閣首輔袁繼咸,然后是御史大夫劉宗周,緊接著是參議大夫倪元路,再之后才是內閣次輔、左都御史、大理寺卿、眾議大夫,再接著是群輔兼各部尚書等。武將一方,站在首位的是左樞密使張山,接著是右樞密使蔡遠,再往下是兵部尚書、總參謀長,接著是侍衛親軍提督、禁衛九門提督、五戰軍司令、諸軍種司令、戰區參謀長、軍種參謀長、兵種司令等。

朝會兩班排序只按職位,不按爵位、加銜。

有禮部官員緊盯著,也沒有官員敢隨便的交頭接耳,出聲議論,一月難得起早開兩次朝會,因此大家也都能忍受。全都一個個站的筆直,反正也只站這一會,皇帝一到,見過禮后,照例是會給百官賜坐的。

坐著開朝會,這也是本朝的一大特色,深得百官們稱贊擁護,要不然大清早就趕來,外面等半天,進宮開朝會還要站上半天,對不少官員來說,簡直是要命的事情。

首輔袁繼咸的位置離皇帝的御幄最近,只隔著九級玉階而已。

對于今天擺這么大排場陣勢,袁繼咸是很清楚的,這是擺給那四夷看的。其實今天的這場朝會也只是走個過場,外務司已經與四夷分別都談過了,且已經達了初步的協議,今天只不過是最終確立公開,然后就是簽訂協約了。

協約對大漢很有利,四夷也沒有什么討價還價的余地,最終也都同意了。但今天也僅能算是草簽協議,因為這樣的重要協約,還得由四夷大使帶回國內,遞交給國王同意并簽署,若是國王最終沒簽署,這協議還是算不得數的。

但草簽完成,四夷想反悔也一樣沒余地。

如果協議正式達成,那可是真正的不戰而屈人之兵,不打仗,一樣能夠得到大漢想要的結果。

他身邊的也都是朝廷重臣,不是總理參政就是參贊軍機,若放在明朝時,必然是內閣大學士與大九卿了。

一眾重臣,對于與四國再次和議,也還是贊成的。和議無所謂,關鍵的還是和議有沒有好處,若是大漢能得到許多好處,那干嘛還要舍棄和議而非要用兵開打?

至于一眾武將,他們在朝會上更多的是個擺設,除非談到軍務,否則他們沒有插嘴的余地,武人不得干政,這是如今朝中的界線。

但文官這塊,其實也都以內閣為主。內閣才是具體的經辦人,如這次與四夷和談,就是在內閣的指導下,外務司具體負責。而議會和御史臺,他們管不到具體事情,只負責審核。

袁繼咸做為內閣首輔,也贊成和議。當然,前提是四夷肯認輸臣服,并向大漢轉讓足夠的利益。

“和議一結,外貿進出口這塊總算能恢復了,這大半年來,我們可是損失不小。”

財務卿拈須笑道,“真要是打個兩三年,國內的那些做外貿和進出品生意的只怕都得倒閉破產了。幸好,這些西夷都只是些紙老虎叫的兇,但是一打就倒。”

太監鳴鞭開道,皇帝終于出現。

皇帝就坐,百官行禮,然后賜坐。

“宣西班牙、英格蘭、葡萄牙、荷蘭四國使者上殿覲見!”

四夷使者上殿,站在這金碧輝煌的大殿里,都有些緊張又有些無奈。

在大漢京師多日,他們與大漢外務司官員數番交手,但最終絲毫沒有討到便宜,只因他們實力不濟,現在被人家的海軍掐住了脖子,這回是來求活討饒的,因此他們根本沒有半點的話語權。

實際上,這次就是幾年前五國南洋協議的翻版,那一次各國也是在劉鈞的手下吃了大虧,荷蘭和西班牙人丟了臺灣,葡萄牙人丟了澳門,英國人則跟著荷蘭人與劉鈞戰了一場,損兵折將,最后才只得與劉鈞簽訂和約。

當時四國在東印度實力尤在,因此那個條約還勉強算的上是公正公平,但這一次,漢軍開給他們的卻是讓他們喪權辱國的賣國條約。

其中,作為挑釁大漢并戰敗的英荷西三國,受到的懲罰格外的重,尤其是荷西兩國。西班牙得將菲律賓群島移交給大漢,所有在菲律賓列島上的權益都得移交給大漢,除了人能夠離開,其余的所有的殖民地財產包括城池、堡壘、莊園、教堂、大炮、軍火、商品、船只等都歸在大漢所有,他們連私人財產都不能帶走。

而給荷蘭人的條件也是一樣,他們必須得將在爪哇島的一切權益轉交給大漢,除了人可以安全離開,其它的一個銀幣都不得帶走。

另外,兩國還必須向大漢承諾,他們今后不得與南洋任何土著簽訂任何合約,也不得在南洋諸島上建立任何殖民地。

同時和約又明文規定,大漢與兩國重建友好通商貿易協約,大漢允許兩國在大漢帝國沿海包括南洋的帝國商港里停泊貿易,允許他們設立商站經商貿易。同時,兩國本土以及兩國的海外殖民地,也都得向大漢開放貿易,允許入港補給及貿易,并且不得設立關稅阻礙,兩國得對大漢提供最惠國待遇。

為表達友好通商的誠意,大漢愿意免去兩國本應向大漢賠償的戰爭賠款以及經濟損失。

至于英國,他們這次被攔在南洋之外,因此他們倒算是因禍得福,最終英國與大漢簽定的協議,就是英國承認大漢帝國對整個南洋群島和中南半島地區的特別權益,英國不得與任何南洋列島與中南半島土著簽訂任何協議,不得在兩地建立殖民地,不得在兩地擁有武裝,不得向兩地土著出售或者免費提供軍火,不得幫助土著訓練軍隊等等。

漢英兩國同樣重建友好貿易通商關系,英國的本土和海外殖民地須向大漢商船開放,不許有關稅附加,得保證最低關稅,還得提供大漢貿易通商最惠國待遇。

與此相對的,大漢本土以及南洋列島和中南半島地區也都向三國開放貿易,允許自由貿易。

葡萄牙人因為不是戰敗國,他們與大漢簽訂的是另外的一項友好協議,大漢與葡萄牙建立外交關系,并且結盟。

大漢向葡萄牙貸款三千萬大漢銀幣,允許葡萄牙分斯三十年償還。這筆貸款雖然利息不低,但數額大且償還限期久,可以說完全是送錢一樣。

當然,大漢也不做虧本生意,這三千萬借出去,也是有不少附加條件的。

葡萄牙人拿到貸款后,再向大漢訂購戰艦和火炮、槍支,以及每年從大漢進口大量的蔗糖、茶葉、瓷器、絲綢、煙草、紙張等商品。

其實際上,這三千萬借款葡萄牙人基本上拿不走,最后左手進右手出,在大漢下了大量的訂單,戰艦商船以及各種軍械商品等,總之,錢最后又都回到大漢了。而且還不止如此,葡萄牙人為了得到大漢的貸款,以及大漢的軍火,他們還向大漢移交了他們在南洋地區的所有利益。

包括馬六甲城,且不僅限于馬六甲城,包括他們在香料群島的地盤,總之最后南洋地區的殖民地,全都移交給大漢。

為此呢,大漢還額外再付給葡萄牙人兩千萬銀元,就是買他們所有的殖民地的城堡要塞、港口、莊園、作坊等不動產了。

兩千萬銀元買這些賺還是虧?一句話說不清,但長遠看,肯定是賺的。而且,這兩千萬塊,最終也還是要變成各種訂單,然后變成商品給葡萄牙人的。

葡萄牙本土和海外所有的殖民地,也都將向大漢開放貿易通商,并且提供最惠國待遇。(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明末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