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稱雄第695章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稱雄 >>明末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695章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第695章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更新時間:2016年05月12日  作者:木子藍色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木子藍色 | 明末稱雄 
695第695章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小說旗

第695章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我對現在的日子很滿意,我成了親,有了丈夫。我還活著,也已經有了孩子,這里比我原先想的還要好。丈夫很年輕健康,對我很好,公公婆婆也對我很好,雖然這里冬天很冷,但我們有自己的土地,有房子,有足夠的木材,每天都能吃三頓飯,頓頓能吃飽,我很滿足。”

中原總督李樹初手捧著一份帝國日報,看的津津有味。帝國日報是如今神圣大漢全國范圍內發行的一份大報,據說發行量早超過了十萬份。李樹初喜歡這份報紙的權威性,當然,除了時事商訊之外,他還喜歡這報紙上的其它幾個專欄,其中有一個就是專門介紹天下地理人文,以及介紹大漢子民的生活的帝國的一天專欄。

帝國的一天每期寫一個帝國人的一天,既有文武官員,也有軍官士兵,當然也有商賈工匠,農夫學徒。這一期的帝國的一天,寫的就是一位日本新娘。

“陛下天恩,這些倭女在漢生活的真是不錯。”關外總督候恂見李樹初正在看的報紙,笑著說道。

“如無必要,還是當盡量避免高壓策略,用陛下的話說,這也是降低成本。你看現在這些倭女,她們嫁入大漢,為大漢解決了好幾百萬單身呢。現在這些倭女對于陛下和朝廷可是感恩戴德,大多數倭女都覺得現在的生活確實比過去強。”李樹初放下報紙,有些感慨的道。

“陛下眼光確實高瞻遠矚。”

又近年關,各地的督撫提督總兵們又大多趕入京師朝集。

一年一度的入京朝集,也是如今大漢國政的一項重要特色。這些封疆大吏們入京,并不僅僅是來元旦朝賀以及看看燈會的,他們要入京匯報一年的工作,接受吏部兵部考核。面見皇帝接受垂詢,還得就過去一年的地方財政預算情況做總結報告,當然還有一個極重要的任務。就是為明年的財政預算爭取。

不過比起去年,今年的地方朝集代表團都比較輕松。一來是今年各地方都發展的不錯,總體來說沒有出現什么大的災害疫病,兼之今年開始的地稅收入直接納入地方財政,地方官員有了更大的行政和財稅自主權,讓地方官員這一年過的都還不錯。而且朝廷如今國庫很充盈,明年的預算做的比較寬松,大家不必那么辛苦的爭取,該拔的還是會拔給他們。

今天候恂和李樹初這兩位總督會面。也是因為他們已經得到了比較確切的消息。自原直隸總督劉允升晉升為右樞密使后,前兵部尚書張國維轉任直隸總督,但張國維也沒當多久直隸總督,便很快又轉任了新設的朝鮮軍區總督。

現在直隸總督位子空缺,聽說皇帝已經有意讓中原總督李樹初接任。而李樹初調離中原軍區后,中原總督的位置可能由關外總督候恂接任。

直隸總督、中原總督、關外總督,若論重要性,當然直隸總督權柄最重,其次是中原總督,關外總督如今雖然管轄著遼寧、吉林、海西、黑龍江、江東、興安六省。但關外還是戰后之地百廢待興,那里現在還只有不多的移民,是遠遠無法和中原以及直隸相比的。

何況現在還有傳聞。朝廷準備把關外軍區的六省拆分為兩個軍區,遼寧、吉林、海西依然為關外軍區,而興安、黑龍江、東江三省則將與西波爾省組成安北軍區,如此一來,關外總督自然越發有些尷尬了。

“今日陛下召我覲見,已經說了,年后我將調入直隸,中原軍區以后就要拜托侯兄了。”

侯恂聽到事情果然已經塵埃落定,不由的臉上露出笑容。

他原本還擔心。按照籍貫回避原則,他做為河南人可能沒有機會得到這次機會。但現在看來。到了總督這一級,回避倒也并非那么重要了。

“侯督這幾年在關外。功績有目共矚,關外迅速安定,并能把移民事務取得如此驕人之成績,陛下豈會不知。”李樹初夸贊道。

侯恂心里很受用,當初被調到關外,那日子可是比較難的,除了遼南,整個轄區內幾乎就是女真人的地盤。關外總督,實際上還不如一中原知府。不過朝廷短短時間就擊敗女真,收復整個關外,并且大手筆的投入巨資,搞移民實邊,短短時間里,關外就大變了樣,這確實是他自己當初都沒有料到的。

“都是陛下英明領導。”侯恂呵呵笑道,“河南是我家鄉,李督這幾年在中原,才是真正的定海神針,剿流匪,平朱逆,戰后重建,恢復生產,如今中原不但是朝廷重要的糧食產出,而且還成為棉花和油產地,今年河南的棉花和油產量可都是朝廷各省第一啊,加之山東的果樹以及礦產和商港的建設,中原軍區雖只兩省,但卻一改以往人最多卻也貧困百姓最多的境況,民生經濟往上翻了好幾翻,創稅更是名列各地前矛,李督功不可沒啊。”

河南地處中原腹心,地多平原,耕地多但也人口多,過去人均耕地極少,加之過去黃河等河流多年失修,經常發生水災,水利失修,又容易導致旱災,使得在晚明以后,河南成了貧窮的代名詞,每遇災荒,大量的河南人就得逃荒外地。尤其是在天啟以后的明末農民造反中,更是屢遭流寇洗劫,兼之河南藩王最多,使得河南百姓生活更加貧困。

侯恂剛才稱贊李樹初的那些功績,并不是因為李樹初的女兒現在進宮做了嬪妃,也不是李樹初馬上要升任直隸總督,而是實話。

李樹初主政中原,管轄河南和山東二省,闖賊等流匪被趕走了,企圖復辟的福王朱常洵洛陽偽朝被滅,兼之黃河改回故道,運河疏通,淮河汴河等治理,還有青島、煙臺、威海、登記等海港的開發建設。都使得中原地區一天一個樣。

雖然說這些其實都是來自于朝廷中樞的決策,但李樹初等地方官員也一樣是大力配合支持的。

另外這兩年,中原地區向外遷移的人口也是最多的。這個人口大區遷移了大量人口實邊。

若說那些都是國家主導的政策,那么李樹初執政中原。對中原兩省的定位也是相當準確的。李樹初將河南定位為農業大省,大力發展小麥、玉米種植,同時也根據如今棉花的極大需要,大力發展棉花種植以及果樹種植,使得這個過去的貧困地區,終于依靠自己的有利優勢,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取得迅速發展。

而山東省因為處于黃河與淮河中間。又面靠大海,擁有極強的水運優勢,耕地面積同樣不少,而且還擁有許多重要的礦產,黃金、煤炭等都儲量極高。依托這些優勢,一面發展農業,種植小麥、棉花、大豆,果樹,同時也大量發展礦產,冶煉。以及發展運輸和港口轉運貿易。

今年山東省的小麥產量僅次于河南,位居第二,而玉米、高粱、紅薯、土豆、大豆等糧食作物產量也極高。山東的油產量高居全國第一。另外山東的蘋果、梨、大棗等水果產量也極高。

另外李樹初還大力扶持山東的紡紗業和采礦、冶金業。依靠河南和山東兩省迅速擴大的棉花產量,山東的棉紡業現在已經后來居上,大有趕超傳統的棉布產地蘇松地區的勢頭。

現在山東農業的糧棉油發展很快,而礦產以及冶煉和紡紗等工業迅速發展起來,再依靠著其發達的水運和海運,憑著幾大港口的優勢,山東的運輸和貿易也發展的很快。

中原兩省,論經濟增長,耕地更少的山東卻比耕地更多的河南發展更快。

過去的貧困區中原地區。如今卻成了帝國搶眼的迅速發展地區。這不得不說,都是離不開李樹初主政的功績的。

若不是有此功績。侯恂相信,就算李樹初的女兒是貴妃而不是嬪。也一樣不可能升任直隸總督。

今年各大區的經濟增長報告已經出來了,李春江主政的三江省,毫無疑問的拿到了首位。而第二位的,不是直隸,不是閩浙,也不是兩廣和兩湖,居然是中原區。排第三的是直隸,第四的是兩廣,第五的是閩浙,第六的是兩湖。

這個排名可是相當讓人意外的,直隸居然排到了第三,而中原卻排到了第二。

“我在關外呆了幾年,感覺都有些跟不上內地的形勢了。河南是我的老家,過去幾百年都沒什么變化,特點就是人多、窮困,災害多。可是現在,黃河改回故道了,運河疏通了,潁水、渦水等河也都治理通暢了,各地還新修了許多水庫、堤壩,大量的人口外遷,讓現在百姓人均耕地面積大增,加之有朝廷和地方官府的合理指導,發展糧食種植的同時,也大力發展棉油等經濟作物,還發展出了棉紡業和食品加工等,老家的族人每次來信談到這些種種變化帶來的轉變和發展,都讓人驚嘆萬分啊。如今要去中原接任李督的擔子,真感覺肩上擔子很重,真怕把李督打下的大好局面給耽誤了。”

李樹初一手把中原兩省拉到如今這個局面,也確實不容易。聽后有些感慨的道,“其實中原有現在的發展,也都是皇上的指點,總之還是得依靠自身的有利優勢,因勢利導。比如河南是中原內陸省,也是耕地大省,我們就不可能放棄農業發展,而去發展貿易。山東有礦產和水陸運輸和港口的優勢,便不能舍棄。”

“李督說的有理,有你打下的這個基礎,我上任之后,其實也根本不需要再變動,蕭歸曹隨,相信中原兩省就能繼續迅速發展。”

兩位總督很快都達成了一致的認識,覺得河南的定位還應當是以發展農業為主,然后輔以發展糧油加工以及棉紡業。而山東第一產業也依然應當是農業,然后是礦產和冶煉業以及運輸和貿易,兼發展漁業。

“李督到了直隸后,準備怎么調整?”

做為天下第一區的直隸,經濟發展卻排到了第三位,這是讓皇帝和朝廷十分不滿的,但去年直隸連換兩任總督,朝廷也無人可責怪。

雖然京師和天津都是相當發達的大城市,但因為京師屬于直隸府,并不隸屬直隸大區,因此最肥的一塊肉卻不屬于直隸。

“直隸區下的河北和山西兩省,眼下的地位確實有些尷尬。昨天我面君之時,陛下也跟我詳談過此事。聽了陛下的一番指點,我也是茅塞頓開,河北和山西兩省未來發展,還是應當在堅持發展農業的同時,也要多樣發展,山西的礦產冶煉,河北的鹽業,以及加工制造還有天津的海港貿易,以及張家口的口外貿易,以及運河和海運的運輸,這些都很重要。總之,我相信有幾年時間,直隸區定能迅速起來的。”

侯恂點了點頭。

“要說,還是三江、閩浙和兩廣等東南沿海地區發展最快,海貿、海運、造船、絲織、瓷器、制糖、茶葉,全是最賺錢的,尤其是海貿,無數的商品運往東南沿海各港,東南的水陸運輸無比興旺,還帶著著他們的造船等制造業的迅速發展,想想都讓人羨慕啊。”

東南一帶,過去那是天下糧倉。可是現在,那邊卻成了帝國的經濟發達區,糧食每年反而要靠外運大量補給。東南各地,搞種桑養蠶絲織,搞種麻種棉紡紗織布,搞造船船運貿易,搞各種加工制造業,甚至茶葉、蔗糖、瓷器、絲織這些如今最賺錢的海貿商品,和最賺錢的海貿和航運業,大都被這東南各省包攬了。

農業再怎么發展,也發展不過航海貿易啊。

“我們爭取在北方發展棉紡和絲織業,也借著如今這股海貿旺風,好好加速發展一把。”李樹初道,在唐宋時代,北方養蠶種桑是遠超過南方的,絲織和紡布行業也是完全蓋過南方的。但自明朝開始,北方的絲織和織布業卻已經完全沒落了,包括曾經很興盛的河北陶瓷業。

李樹初決定等接任直隸總督后,就要開始大力恢復北方的種桑種麻種棉,養蠶絲織紡紗織布以及陶瓷業,不論是外貿還是內銷,這都是極大的市場,總不能由著南方的各省獨占。(未完待續。)

ps:謝謝一葉扁舟601、你是愚蠢的人類的朋友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月票,謝謝!


上一章  |  明末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