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稱雄第686章 犯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稱雄 >>明末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686章 犯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

第686章 犯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


更新時間:2016年05月06日  作者:木子藍色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木子藍色 | 明末稱雄 

袁繼咸站在沙盤前,看著如今已經插上了大漢帝國龍旗的朝鮮和日本。“半年滅了日本,朝鮮又并入帝國,簡直令人不敢相信。老臣初接到朝鮮并入帝國消息的時候,還以為是個玩笑呢。”

“這事情看似有些神奇,但若是細細思量,卻并不為奇,只能說這是水到渠成而已。”吞日本,并朝鮮,這也是大漢帝國開國以來,最成功也最神奇的一次開疆,

吞并兩國,大漢帝國增加了近五千萬人口,朝鮮和日本為大漢新增加的疆域面積,相當于十六個臺灣島。

大致相當于大漢帝國的河北、河南、山西、山東四省之和。

論新開拓的疆域,朝鮮和日本兩地加起來,也不如帝國新開拓的關外之地,更別說還有塞上四省、漠北諸省和西南諸省了,而且還有一個更廣闊的西波爾省。

但那些地方雖大,卻沒幾個人,全靠朝廷移民過去,沒個幾十年,都能真正發展的起來。可朝鮮和日本不同,那是已經很發達的農耕地區,光是這五千萬人口,就是一筆巨大的寶貴資源。

這兩地的歸并,論起重要性,可絲毫不比關外差,而論起經濟人口耕地等,則更是將邊疆諸省拋到十萬八千里之后了。

有這五千萬人口,大漢就將安上發動機。

“朝廷上下原本還以為征服日本需要五年甚至更久,至于朝鮮,根本沒有人想過帝國會吞并他們。”

“相信肯定有不少人對于合并朝鮮有非議吧?”劉鈞呵呵一笑。

“確實是有,不少人都認為沒有必要合并朝鮮,而且認為這樣做不夠仁義。很多人認為朝鮮向來為中原之藩屬,忠心耿耿,朝廷合并朝鮮,做的不夠地道。”

“仁義?地道?”劉鈞搖搖頭,“也許吧,但天予不取。必反受其咎。如今大好的機會,朝廷可以合并朝鮮,這對于大漢來說,將是極為至關重要的。受益千秋。朕又為何要顧忌著那些虛名,而錯失這樣的機會呢?別以為朝鮮是我們的藩屬,就真把他們當成自己人了。”

劉鈞吞并朝鮮的行為,確實有些恃強凌弱的意思。但站在國家的角度,這種行為卻是正確的。不關乎什么正不正義。而是利益使然。不要以為朝鮮就是無害的,若兩國間實力相差較大,朝鮮自然不敢有什么想法,但若中原衰弱,誰能保證呢。

“不過如今看來,他們確實是過于操心了,朝鮮上下對合并之事,還是很支持的。”袁繼咸也覺得皇帝有些過于盛氣凌人,滅日本吞朝鮮,這一套下來。不算仁義,但對于大漢來說,確實是得益千年。

但最讓朝廷上下意外的還是朝鮮人的態度,大漢雖然用了合并一詞,但吞并就是吞并,可此事居然如此順利,少數站出來反對的朝鮮人,迅速的被鎮壓下去了,然后大漢和朝鮮樂呵呵的就完成了合并。

簡直不敢思議啊。

“想當年,日本人也想侵占朝鮮。侵國之兵出動,前后歷時數年大戰,死傷無數,結果卻最終還是鎩羽而歸。”袁繼咸感嘆道。“當年日本人謀劃許久,初入朝鮮,如入無人之境,幾乎是席卷之勢,可朝鮮國王和朝廷卻寧愿流亡大明,也不肯投降。朝鮮百姓。更有許多自發的義勇起來抵抗,誓言不降。”

“那怎么能是一個樣?日本當年是侵略,他們是強盜,攻進日本,燒殺搶掠,無所不為。但大漢不同,不說大漢一直就是朝鮮的宗主國,而且萬歷之時援朝抗日,對日本有再造之恩。此后朕率兵入朝,也解其被女真奴役之苦。”

劉鈞說到這些的時候,確實是有些得意的。

當年劉鈞入朝,支持親漢派廢了前國王李倧,一手扶持了李珖為王。當時就已經對那朝鮮清洗過了一次,此后的朝鮮上下,就已經基本上都是親漢派了。加之此后三年,大漢在朝鮮設租界,派駐軍,互相貿易,大漢在朝鮮是合作,讓朝鮮上下都獲利不少。

在這種影響下,大漢在朝鮮的名聲很好,這為合并提供了極好的環境。

而劉鈞也給朝鮮的當權派人很多好處,保護他們的財產,保留他們的官職,設立議院,送官員到京師學習,允許兩班子弟到中原讀書,允許他們參加科舉。

這根本就不是占領者對被侵占者的態度,而是真正的合并,在恩威并濟之下,除非朝鮮上下都腦子壞掉了,要不然,他們就不會對此事堅決反對。

劉鈞對朝鮮的合并,是給了很大誠意的,這是真正的合并而不是吞并,尤其是在朝鮮國王的支持之下,阻力更小了。

沒有了王室和兩班貴族們的反對,朝鮮的普通百姓更不會反對了。這種事情,本就不是普通百姓能參與的。當年許多義軍民兵起來反抗日本侵略,那是因為日本人侵略朝鮮,燒殺搶掠,朝鮮百姓受到了極大的傷害,有國王和朝鮮號召他們起來反抗。現在國王和貴族們也不反對,他們自己的生活也不會受到影響,甚至自漢人來了后,他們的日子過的更好些了,他們又豈會反對。

在這個民族主義還不是很盛行的時代,國家和民族,都只是當權派們用來維持利益的工具而已,既然并入大漢利益不受損失,甚至還能得到更多利益,他們為何反對?

當大漢的爵爺貴族,難道不比朝鮮的貴族更好?

“陛下高瞻遠矚,早把一切都算好了。”袁繼咸笑笑,做為內閣首輔,主持國家行政,他當然也清楚的看到吞并日本朝鮮后,對于大漢的巨大好處。尤其是日本,完全是被吞并的,日本兩千多萬人口,都成為帝國的重要勞力,為帝國開荒拓地,為帝國修路鋪橋、采礦做工。尤其是日本得到的那些財物,幾乎是整個日本國的財富,都落入帝國的國庫,這筆錢財,讓帝國的國庫前所未有的充盈。

他這個首輔。起碼十年之內,都不用擔心財收問題了。

只是對朝鮮的合并,比較溫和,給那些朝鮮人保留的權益太多了些。但他也能理解。朝鮮不是日本,得區別對待。現在給朝鮮人優厚的待遇,也是徹底的瓦解朝鮮人最后的一點抵抗心理。

至于朝鮮人有些過高的地位,這不是問題。只有等朝廷漸漸接手控制了朝鮮的局勢后,這些人自然也就無法再保持這種超然的特權。到時就算他們不甘心,也什么都改變不了了。

“朕已經任命兵部尚書張國維為朝鮮總督,接下來還會抽調大量朝鮮官員入京學習。趁此機會,內閣當迅速的選派一批得力的官員赴朝鮮任職。朝廷爭取在五年內,接管朝鮮。”

“朝鮮以后就是帝國的一個軍區,高麗和新羅兩省,也要實行與中原一樣的制度律法以及稅法。這個工作量比較大,內閣辛苦一點,爭取年前完成朝鮮軍區兩省的官員調整,并把國朝律法稅制等推行開來。”

只要在朝鮮實行大漢的制度。那么在軍政和財稅分離的情況下,有大漢駐軍朝鮮,就算先期會以朝鮮原官員為主,但在大漢的這個框架下,劉鈞并不擔心朝鮮會出什么亂子。

“對了,今年內要完成朝鮮的普查登記,對于朝鮮貴族的財產,給予換發新契約,保護他們財產不受侵犯,免費換契。”

大漢開國之時。可是借著換契之機,狠狠的對著那些貴族地主們征收了一筆財產稅,但現在劉鈞不打算收朝鮮人這筆稅。沒必要為了點錢,而把朝鮮人給惹怒。反正朝廷現在也不差錢。

“在朝鮮全面推行朝廷的律法、稅制?”

“當然,既然朝鮮已經大漢帝國的一個軍區,豈能一國兩制?”

“放心吧,雖然國家的稅法律令,可能會對朝鮮貴族有些影響,但他們不會吃虧的。交點稅不過是小出點血,但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帝國的商業活動中,他們的錢隨便投資到帝國商業中,也比他們省的那點稅更多。”

“右樞密使劉允升出任南洋總督,現在兵部尚書張國維又出任朝鮮總督,東海艦隊提督劉允貞任日本總督,陛下,中樞現在可只剩下傅樞密使一人了。”袁繼咸提醒皇帝。

“太師是否對朕準備用兵南洋有什么意見?”劉鈞聽出了袁繼咸的話中之意。

袁繼咸道,“老臣只是以為,一張一馳方為王道,朝廷今年接連用兵,先滅日本再并朝鮮,西南也是兵事連連,老臣以為,當休整一二。”

與朝鮮在東海上的超乎預料的進展相比,西邊的戰事可稱的上是很不順利。洪承疇和孫傳庭倒是穩住了西北安寧,大漢與入藏的顧實汗達成了宗藩關系,暫時無戰事。但在西南,鄭芝龍入緬作戰,卻一開始就不順利。

西南雨林的熱帶氣候,甚至并不比青藏地區的高原氣候好多少。恰好他出兵時又是雨季,雨季加上雨林時的瘧疾等疫病,還有東吁人意外的拉起的那個中南反漢同盟,都讓鄭芝龍進展不利。

因為雨季和疫病及東吁人的反抗襲擾,大漢的火炮和火銃,在那里似乎有些難以發揮,尤其是先前朝廷錯誤的估計了東南的反抗實力,導致鄭芝龍兵力不足,難以展開大規模的掃蕩進攻。

到如今,鄭芝龍損失了超過一萬人,雖然真正的帝國陸軍損失只有不到三千,還多是疫病感染而死,其余的多是些大理、老撾等地的土著民兵。但這個損失,也讓朝廷大為震驚。

大漢立國以來,還從來沒有經歷過這么大的傷亡。

不管是在遼東與女真較量,還是在草原征討蒙古,甚至是東征日本,云貴平亂,都不曾有過這樣的大的傷亡。

因為此事,朝廷里甚至有不少言官都彈劾鄭芝龍,要罷免他的中南總督兼征南大將軍之職。

袁繼咸等總理參政們,甚至覺得西南瘴厲之地,運輸補給也困難,距離大漢天高地遠,實在沒有必要去征討,甚至有人覺得應當停止對東吁國的征討,只要維持住現在的中南云南、大理、老撾三省的現在控制疆界就可以了。

可皇帝剛征服日本,就已經不與總理參政們商議,直接就任命征倭大將軍、右樞密使劉允升改任南洋總督。

帝國在南洋目前還只有新加坡一個小島,劉允升任南洋總督,堂堂樞密使去一個小島上做總督,這用意不是很明顯嗎。

尤其是帝國對海軍各艦隊的重新布置調整,帝國海軍已經開始部署多支艦隊到南洋去,更加證明他們的猜測。

皇帝非但沒有收兵之意,還打算全面擴大在南洋的戰事,這是準備要連南越、南掌、東吁等國一起收拾的態勢,甚至準備搞大包圍戰略,海軍配合陸軍,要抄東吁的后院啊。

許多大臣都認為皇帝有些過于好戰了,打個東吁就已經讓他們覺得難以接受了,現在居然要連南越等國一起打,這萬里之遠的瘴厲之地,實在沒什么好打的啊,當年秦漢之時擁有南越,不也先后失去了嗎,明也曾收復過南越,但后來也撤出了。那些地方,太遙遠了。

劉鈞對這種言論早有所聞,他也絲毫沒打算理睬。

“太師可知,南洋上西夷諸國,目前正在謀劃著出兵犯我大漢?意欲奪我大漢南洋之領土,封鎖我大漢海上貿易之商船?”

“真有此事?這些西夷莫不是犯了失心瘋,他們如何敢爾?”袁繼咸極為驚訝。

“利益驅使之下,沒有什么是不敢的。”劉鈞說。

“這些西夷真是瘋了。”袁繼咸問,“那劉樞密使調任南洋總督,以及數支艦隊南下,并不是為對付東吁、南越?”

“不,敢犯我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朕不管他是東吁還是南越,又或是什么西班牙、荷蘭、英格蘭,任何敢于挑釁大漢者,朕必反擊。”

袁繼咸已經有些不知道該說什么了,皇帝原來不止準備要派艦隊南下打東吁、南越,竟然還要連南洋諸島上的各國西夷一起打。(未完待續。)

PS:感謝我愛我姐我弟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月票,謝謝!


上一章  |  明末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