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稱雄第679章 兼并朝鮮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稱雄 >>明末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679章 兼并朝鮮

第679章 兼并朝鮮


更新時間:2016年05月03日  作者:木子藍色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木子藍色 | 明末稱雄 
(求推薦)

更新時間:20160503

龍漢二年九月中旬,大漢帝國神圣皇帝御駕親臨朝鮮國都漢城。◎,

原本這并不在皇帝的行程之中,但由于朝鮮國王突然病危,隨時可能駕崩,漢城的朝鮮兩班貴族們為了朝鮮王的繼承人問題正斗的厲害,眼看有失控的危險。

接到錦衣衛稟報之后,劉鈞決定改道朝鮮,親臨漢城處理這一突發狀況。大漢吞并日本后,朝鮮國這個大漢藩屬國就越加的凸出了,畢竟這也是個上千萬人口的大國,若亂起來,對大漢沒有半點好處。

漢江碼頭,無數朝鮮貴族和官員百姓,都前來迎接大漢天子。這已經是三年內,劉鈞第二次前來漢城。不過上一次來的時候,劉鈞還只是明朝崇禎皇帝的義子,如今卻是大漢天子。如今的朝鮮越來越信賴大漢,不論是政治上還是經濟上。

現在鴨綠江南岸以及東海岸諸島,甚至南部海上的耽羅、巨濟等島,都先后成了漢軍的軍事基地和租界,朝鮮的沿海港口,也都向大漢全面開放貿易。

大漢的海陸軍駐扎在朝鮮的四周,甚至有一支艦隊直接就駐扎在漢城的漢江口不遠,用樞密院海軍參謀長的話說,如果需要,僅駐于漢江口的這支艦隊,就能在一天之內攻占朝鮮都城。

朝鮮在經歷了日本入侵以及滿清的幾次入侵之后,國家虛弱無比。大漢軍隊在朝鮮的駐防,朝鮮上下并沒有人反對,反而大多是持歡迎態度,少數幾個提出異議的官員,無不馬上就被貶官奪職了。

除了軍事,大漢對朝鮮人影響最大的還是經濟影響和控制。

早年,朝鮮人吃了日本的虧后,開始閉關鎖國。當大漢進來后,他們全面向大漢開放貿易,結果就是這幾年大漢資本全面進入朝鮮。

現在朝鮮八道。從京師漢城到南方港口的釜山,到處可見大漢的銀行、錢莊以及各種商行等,上至朝鮮王室、兩班貴族甚至普通百姓,都爭相把錢存進了大漢的銀行。大漢的銀元銅元和銀元券貨幣體系,甚至已經完全取代了朝鮮舊有的自身貨幣體系。

朝鮮人更喜歡大漢的貨幣,精美好用,不容易做假,也不缺斤少兩。而且大家都樂于接受。特別是銀元券,一張紙而已,攜帶方便,因為其堅挺的信用,現在成為大宗交易的結算貨幣。

朝鮮人把自己的金銀銅錢紛紛存進了銀行,還有利息可得。而朝鮮朝廷也樂于向銀行借貸,用以購買軍械、官府開支等,王室也借了不少錢,在銀行的建議下,他們干脆用朝鮮的鹽稅和海關以及常關稅做為抵押。而為了保證漢人能得到鹽稅收益,朝鮮干脆把這些稅收的征收權利,全部交給了大漢代收。

因此現在朝鮮的鹽稅、海關和常關稅,都實際掌握在了大漢的手里。

這幾年,各種各樣的商品通過海上運到朝鮮,大到軍械,小到火柴肥皂,從玻璃香水等奢侈品,到鐵釘縫衣針等小生活用品,朝鮮幾乎成了大漢重要的商品銷售地。

一千多萬人口的市場。一塊很大的蛋糕。

相比起朝鮮本土的商品,大漢的商品更精美,也更便宜。就如一根簡單的縫衣針,朝鮮依然用的是最傳統的手工制造。從鉸鐵條到拔細拋光。再磨細針頭,裝針后邊的鼻孔,然后包裝到一個紙盒里,一個熟練的工匠,一天最多生產不超過二十根針。這根小小的針,價格也并不便宜。

可大漢的針廠卻完全不同。他們將針的制造生成了十八道工序,每道工序由一個工人分工制造,十八個人組成一條完整的流水線。每人只做一道工序,第一個工匠拉出鐵絲,第二個工匠把它弄直,第三個工匠把它剪斷

這樣下來,這個簡易的針廠,每個工人能完成四千八百根針的加工,十八個人就制造出一根完整的針,平均下來,這組流水線,每人平均一天生產兩百多根針,是朝鮮工匠的十幾倍效率。

而且還有一個更加厲害的地方在于,朝鮮人制針,一個人完成整個工序,需要的熟練工匠。而在大漢的針坊,分工流水做業,每個人只需要掌握一道工序,其中多數工序都非常簡單,根本不用熟練工匠,普通工人就可以完成,甚至有不少環節還能用專門的工具加工完成。

而且這樣的生產方式,受到的限制非常低,只需要少量的熟練工匠,然后招募大量的工人,就能復制出無數條生產線,將產量百倍千倍的擴大。

分工合作,以及規模擴大,意味著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這些質量絲毫不下于朝鮮工匠加工制造的針,價格卻比之便宜許多,大量的漢造廠涌入朝鮮各地,迅速的就搶占了朝鮮的針市場。

如針一樣事情,在其它各種商品流入中重復的發生。

物美價廉的大漢制造,一邊讓朝鮮的工匠和商人們大呼狼來了,一面卻又讓朝鮮百姓稱贊不已,紛紛拋棄朝鮮本地制造商品,轉而購買更物美價廉的大漢商品。

甚至一些勞動力比較密集的產業,一些聰明的大漢商人更是直接跑到朝鮮開設工坊,在本地招募工人,以比大漢本土廉價數倍的薪水雇傭朝鮮人。

而結果朝鮮人不但不會說大漢商人黑心,反而感激大漢商人給他們提供了賺錢的渠道,連朝鮮官方也感謝大漢商人在這里開辦工坊,給他們創造了稅收。

大量的朝鮮產的原材料,棉花、礦產、藥材、糧食等,以極低廉的價格被采購,然后運回大漢。然后在帝國加工的各種玻璃、蠟燭、肥皂、毛線、呢絨、火槍、船舶、馬車、鋼鐵制品大量銷往朝鮮。

對于大漢來說,朝鮮這近兩千萬人口,已經成了一個相當成熟的市場,既是原材料的供應地,也是加工商品的出口地。

劉鈞可不希望朝鮮亂起來,混亂就意味著可能影響到現狀。

“陛下,我們派去的御醫已經確診了,朝鮮國王怕是沒幾天了,回天無術了。”

“到底是什么病?”

“突然中風。”

現任的朝鮮國王完全是大漢一手扶持起來的,他即位之后,也立即將女兒嫁給了劉鈞,并從此緊緊跟隨著大漢。對朝鮮國王,劉鈞是非常滿意的。

他如果去世,也是大漢的一個損失。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朝鮮國王沒有兒子,他的兒子在不久前在一起騎馬中意外摔落馬下而死,朝鮮國王的中風,未必沒有受此事的影響。

現在朝鮮王世子比朝鮮國王先死,而朝鮮國王又并沒有其它兒子,眼看著朝鮮國王中風,且要不行了,朝鮮兩班貴族們圍繞著該選誰來繼承王位,展開了激烈的爭斗。

“朝鮮兩班貴族想擁立誰繼承王位?”

“有部份人想擁立麟坪大君李濬,也有人想擁立鳳林大君李淏。”

這兩人都是仁祖大王李倧的兒子,李濬是次子,李淏是三子。當年清軍入侵朝鮮時,李倧降清,他的三個兒子包括世子都被擄回沈陽為人質。后來漢軍入朝鮮,朝鮮部份大臣兵變,廢掉李倧,迎漢軍入漢城。

此后大漢收復遼東,李昊兄弟三個被送回朝鮮。

在當今朝鮮王世子墜馬而死后,朝鮮王中風,因此掀起了世子之爭。原本最有希望繼承的是李倧世子李溰,結果李溰不久前暴斃宮中,被認為是食物中毒。

李溰一死,貴族們卻發生了分歧,部份人擁立李濬,部份人擁立李淏。

劉鈞眉頭皺了皺,他對這兩個人選一個都不滿意,僅一個他們是李倧之子的身份,就足以讓大漢不喜了。當初他們的父親可是被大漢支持的朝鮮兵變趕上臺廢黜,且隨后暴斃的。他們若是繼位,誰知道他們對大漢是否會心懷怨恨,然后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事情來。

而且劉鈞在拿下了日本后,也對朝鮮有了進一步的想法。

“朕記得朝鮮不少貴族大臣對我大漢向事心懷仰慕,甚至聽說曾有人提出應當讓朝鮮歸入大漢直轄,成為大漢帝國的朝鮮省。”

錦衣衛提督馮勝一聽到皇帝這話,不由的心中一動。皇帝這話,莫非是打算把朝鮮也順便吞掉?

“如今不少朝鮮貴族,確實心向大漢,但如果說讓朝鮮變為大漢的一個省,只怕還會有不少人反對,尤其是朝鮮王室。”

“如果朝鮮國王也同意并入大漢帝國呢?”劉鈞笑問。

馮勝沉默,這個幾乎不可能啊。

“馮勝,朕覺得現在朝鮮大臣們選的這兩個繼承人都不太合適,你去見一下朝鮮國王,轉達一下朕的意思。”

“陛下,那誰可為繼承人?”

劉鈞微微一笑,“朕覺得大漢皇子,吳國公劉和坤就很適合,吳國公生母是朝鮮公主,當今朝鮮國王之嫡親外孫。在國王無子絕嗣情況下,朕認為擁有大漢皇室與朝鮮王室雙重尊貴血脈的吳國公,非常適合朝鮮王世子之位。”

馮勝目瞪口呆,一時間有些轉不過彎來,讓大漢二皇子吳國公去做朝鮮王世子?

這是要漢朝合并了?(。)


上一章  |  明末稱雄目錄  |  下一章